隆昌酒樓,二樓雅座。
靠窗的位置擺著個黑黢黢的鐵爐子,火苗從爐口舔出來,暖烘烘的。
常來的張員外剛坐下,就指著爐子納悶:“小二,這才九月,離上凍還早著呢,怎么就點上爐子了?”
小二臉上堆著笑:“爺您有所不知,咱店里新添了道招牌菜,就得用這爐子燉才夠味。剛好掌柜前幾日從鐵林谷弄了幾個這物件,說是預備著過冬的,今兒就先拿出來試試。”
“特色菜?”張員外眼前一亮,“那今兒個可得嘗嘗。”
“好嘞,爺,您先喝口茶,小的這就給您安排……”
談笑間,小二端來了只砂鍋,架到了爐子上。不過片刻,砂鍋里就傳出“咕嘟咕嘟”的聲響,一股醇厚的肉香混著說不清的料香漫出來。
張員外抽了抽鼻子,驚奇道:“這爐子真不錯啊?咋燒起來還有股香味?”
小二嘿嘿一笑:“爺,這您就不知道了,俺們掌柜的說了,這爐子不值錢,可里面燒的東西金貴。”他指了指旁邊地上堆著的幾塊蜂窩煤,“那玩意兒叫’墨香炭’,聽說是從西域運過來的,一兩銀子才買五個,比咱店里的肉包子貴多了!”
“這么金貴?一天得燒多少?”張員外好奇問道。
小二想了想:“十五六個吧?”
“十五六個?”
張員外眉頭一挑,屈指算了算:“這么說,要燒一個月,豈不是要百八十兩銀子?”
“可不是嘛!”小二笑道,“也就咱掌柜舍得,說是這炭燒起來格外香,冬天還暖和,就給客人們備著,也就雅座的客人身份尊貴,配得上。您瞧這砂鍋,小火慢煨著,等會兒開蓋,保準您饞得慌。”
正說著,砂鍋蓋子被熱氣頂得“咔噠”作響。
張員外盯著那爐子,越看越稀罕:“這爐子看著倒精巧,你家掌柜在哪弄的?我也想弄兩個,冬天擱書房里,又暖又干凈。”
小二剛要答話,雅間門被推開,另一個穿錦緞的客人走進來,一眼就瞅見爐子:“喲,這啥新鮮玩意兒?還冒熱氣呢!”
張員外沒等小二開口,先接了話:“聽說是西域來的墨香炭爐子,燒起來香得很。”
他心里已經盤算起來。
這么好的東西,從來沒見過,回頭多買幾個,給京城的親戚送過去,保準有面子……
……
周掌柜家的花廳里,臨窗擺著張梨花木長桌。
幾位員外夫人圍著桌沿坐著,手里捏著繡花針,有一句沒一句嘮著家長里短。
靠窗的位置支著個鑄鐵爐子,把半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李夫人繡著繡著,抬手攏了攏鬢邊的珠花,笑著打趣:“周嫂子,這才剛過白露,你家就點上爐子了?莫不是怕凍著你那寶貝孫子?”
周夫人正穿針引線,聞言往爐邊瞟了眼,嘴角帶著笑:“哪能呢。這是前幾日當家的從鐵林谷弄來的新鮮物件,說是叫’暖爐’,我瞧著稀奇,就先點上試試。”
王夫人湊近了些,盯著爐子打量:“這爐子看著倒干凈,燒的是銀骨炭?”
“可不是銀骨炭。”周夫人放下繡繃,用鐵鉗夾起蓋子,“當家的說這叫’墨香炭’,金貴著呢?”
張夫人盯著爐子里的炭火,驚訝道:“你們瞧這炭的模樣,中間全是眼兒,倒像是地里長的藕!”
眾人湊近一看,果然見那炭塊上布滿孔洞,真有幾分像切開的蓮藕。
李夫人忍不住咋舌:“莫不是西域真有這種’藕炭’?長在地里,挖出來就能燒?”
“我聽當家的說,這炭是西域的黑土地里長出來的。”
周夫人順著話頭往下說,“那邊的人要先焚香禱告,再用銀鋤挖,挖出來還得用酥油泡三個月,才能有這股墨香,不然哪來這么金貴?”
“哎呀我跟你們說,周嫂子說的沒錯!”李夫人接口道,“前幾日我家老爺從京城帶回來一盒西域香餅,燒起來就有這股子味。這炭既能取暖,又能當香用,真不錯。”
張夫人忍不住伸手往爐邊探了探,驚訝道:“這炭火倒旺,手剛湊過去就覺得暖了,比炭盆好用多了。就是不知費不費錢?”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
周夫人笑了笑,聲音壓得低了些:“說出來你們別嚇著。這炭可貴著呢,一兩銀子才五個,當家的說,要是燒一個冬天,夠養活半個莊子了。”
“哎喲!”李夫人驚訝一聲,“這么金貴?那誰燒得起?”
“咱們自然是燒得起的。”
王夫人故意露出手腕上的金鐲子,笑道,“你看這屋子,不用守著炭盆熏得滿屋子煙,孩子進來玩也不怕燙著。我們當家的總嫌冬天書房冷,要是擺個這物件,冬夜里看書倒舒坦。”
張夫人也點頭:“可不是嘛。前兒我家老爺還說,今年得備些好炭。咱們西北比不上中原,冬天冷颼颼的,這爐子這么暖和,多花點銀子也值當。周嫂子,你家當家的在哪弄的?能不能幫我也整兩個?”
周夫人故意面露難色:“這我可說不準。當家的說這東西少,想買還得排隊呢。聽說好幾個王爺將軍家里都用上了……”
“真的啊?”幾位夫人對視一眼,“趕緊的,咱們也都備上……”
正說著,外面傳來腳步聲,周掌柜掀簾進來,見她們圍著爐子說話,便笑著搭話:“諸位夫人也覺得這爐子好?我正琢磨著再去弄幾個,給孩子們的屋里也擺上。”
“周掌柜幫個忙唄!”李夫人立刻接口,“也給我們留幾個,價錢好說。”
周掌柜捋著胡須笑,卻沒立刻應承,只道:“我得先去問問,要是有富余的,自然先緊著諸位。”
“哎呀那可太好了!”
張夫人笑道:“我那新布置的暖閣,正缺個像樣的物件。擺上這爐子,燒著’藕炭’,來客時既能取暖,又能說段西域的新鮮事,可比擺那些瓷瓶玉器有臉面多了。”
爐子里火苗跳動,將幾位夫人的臉映得暖融融的。
她們盯著那蜂窩狀的炭塊,越看越覺得稀罕,說出來的話也越發玄乎。
有人說這炭沒準是西域高僧開過光的,有人說埋炭的地方底下肯定有玉石礦脈,連周夫人聽著都暗自點頭,心道當家的果然能耐,連這么好的東西都能先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