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結局了,我將帶頭ky。這幾章可以配郭采潔的《春風不問》當bgm。這是大夢歸離的主題曲,而這本書的故事,也是我在聽了這首歌之后有了想法的。?( ′???` )比心】
雨后的庭院起了夜霧。
晚風習習,拂動滿院花枝。
足邊用以照明的祥云燈籠熄滅了兩盞。
沈晏辭瞧著,從懷中緩緩摸出一柄火折子。
那是昔日在云蒙山澗,南瑾贈他的舊物。
他啟開蓋帽,置于唇邊輕輕一吹,折子頂端便躍起一簇溫暖的火苗。
這樣平民百姓自制的火折,工藝粗糙,原本用不了兩年便會受潮失效,再難點燃。
而這十數年間,南瑾不知沈晏辭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維護著它,才能讓它時至今日還明亮如昨。
好像火折子只要還能燃起,他就永遠都能抓住當年那束在絕境中給予他希望的光。
他盯著跳躍的光暈貪看了片刻,旋即釋然一笑,就著火光重新點燃了燈籠的燭引。
暖色的光焰柔和散開,將周遭濃重的夜霧驅散了幾分,
庭院中的景致在光影交錯間逐漸變得清晰。
南瑾凝眸環顧四下,這才驚訝地發現,
那一簇簇于知笙宮中冬日里凋零的照殿紅,竟不知何時被挪到了朝陽宮的庭院里。
六月,正是它們盛極的時候。
大片的紅如火如荼,叫南瑾一時看得癡了。
耳邊聽得沈晏辭道:“其實宮中并不適宜照殿紅生長。此花性喜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在腐土中生長最為適宜。而宮中,是斷斷容不得此等‘不入流’的低賤之物的。你瞧——”
他隨手朝庭院沃土一指,“這宮里頭,凡事都講究富貴祥瑞,便連泥土的顏色也是非紅即黃。朕知道知笙喜歡這花,一心想要移栽宮中。
朕無法輕易改變祖宗定下的規矩,便只能命花鳥司竭力鉆研,硬生生改變了照殿紅的生長習性,終于讓它們能順從地在這天家富貴地里扎根,花開錦簇。”
他語氣淡淡,聽不出情緒,“不過是供人賞玩的物什罷了,沒有人會在乎一朵花的悲喜與意愿。”
他話雖如此,可南瑾瞧著,如今他宮中種植照殿紅的土壤,顏色質地分明已悄然換成了更適合此花生長的腐土,于是輕聲道:
“可皇上會在乎。”
她回過頭,看向面前的年輕帝王。
他整個人浸潤在暖融的光調中,那一點暖意落在他身上,分明是雨夜幽寒,卻無端叫人看出幾分盎然暖意來。
沈晏辭笑了笑,眸色被燈火映得亮如星辰,
“做皇帝,未必能事事順著自己的心意。宮中所植紅黃土色,是自太宗皇帝時就定下的規矩。前朝那么多老臣守著祖制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許多事,朕從前無法依著本心去做。
而今,朕大統天下,萬邦臣服。也終于可以依著自己的性子,讓這些花兒開在它本該盛開的地方了。”
他手中把玩著那枚仍在燃燒的火折子,回眸看向南瑾,將火折子熄了,重重放在她手心,
“這份光,朕還給你了。”
旋而唇角噙著一絲若有似無的笑,別過臉去道:
“如何?閑話這許久,瑾兒可想到了該如何帶著永馨,好好地‘死’上一回?”
南瑾握緊火折子,粗糙的外壁硌得她心疼。
她神色有明顯的糾結,思忖了半晌才道:
“我是皇上的妃嬪,永馨是皇上的女兒。如皇上所言,我們若離宮必遭天下非議,損及天家顏面。所以……我也只有‘死’了,才能從這座皇城里光明正大地走出去。”
沈晏辭默然聽著,笑意不置可否。
后來,他聽南瑾說了許多稀奇古怪、試圖掩人耳目的“死法”。
可要讓貴妃和公主在深宮中一同“死去”,而不引發任何懷疑與深究,哪里是容易的事?
沈晏辭聽著聽著,倒是忍俊不禁,低低笑了起來。
他忽然傾身,極輕地在南瑾光潔的額頭上彈了一下,打趣道:
“朕便喜歡同你說話,也不知道你這腦袋瓜子里,成日里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這許多奇思妙想?”
他湊近南瑾些,與她并肩坐在微涼的石階上,
“朕方才與你說的那番話,竟是白說了?這天下都是朕的,你與永馨亦是朕的家人。”
他笑著,語氣卻是帝王獨有的不容置疑,“既是朕的家事,又有何人敢置喙?若是連自己庭院中用何種土栽花,朕都要怕那些老臣絮絮叨叨地約束,那朕這些年的勵精圖治、夙興夜寐又是為著什么?這皇帝豈不是白當了?”
他握住南瑾的手,用力緊了緊,“你沒有顯赫母族需要朕去安撫權衡,朕便無需給你的家族一個交代,自然也毋需給這天下一個交代。
瑾兒,朕與你說過,朕會看著你要走到哪一步,而后護著你走到那一步。你若真想離宮,朕自當成全你。”
有一瞬間的怔忡,席卷了南瑾的全部思緒,只得讓她僵愣在原地。
原來于她而言艱難到近乎無望的祈求,于沈晏辭而言,竟是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應了。
有那么一刻,她甚至覺得自己是自私的。
永馨終究也是沈晏辭的孩子,她就這般帶了孩子遠離父親,
無論是對沈晏辭還是對尚不知事的永馨而言,此舉都實在算不得公平。
她倒是寧愿沈晏辭與她爭執一番,如此她心里或許就不會如此刻這般別扭虧欠。
“皇上,其實......”
“至于永馨。”沈晏辭先她一步開口,“她到底是朕的女兒。你想要去過尋常人的生活,朕不攔你。但朕的女兒,絕不能跟著你吃苦受罪,所以朕必要為她安排妥當。”
他長睫微垂,掩住眸底翻涌的情緒,只笑道:
“故而你也不能就這么倉促地走了。朕需得時間,為朕的女兒打點好往后的一切。”
想了想又說:“蘇州是個好地方。人杰地靈,氣候溫潤,又臨著太湖山水環繞,景致也好。朕打算在那里置辦一處清雅寬敞的宅院,落在永馨名下。再備黃金千兩,作為她日后長大的嫁妝。”
說著倏然抬眸看向南瑾,眼神里帶著一絲故作計較的認真,
“不過朕丑話說在前頭,這宅子和錢銀都是給永馨的,與你沒有半分干系。朕從前欠你的救命恩情,自你親手了結柳扶山,到如今朕準你離宮,已算是一筆勾銷了。”
他看著南瑾眼中漸漸蓄起的水光,語氣不由放緩了些,添上一句,
“不過你到底是永馨的生母,需得看顧撫養她成人。宅子自然也可任你居住,總不至于叫你流離失所,露宿街頭。”
沈晏辭的這番話,將口是心非、嘴硬心軟詮釋得淋漓盡致。
淋漓盡致到,足以瞬間催得南瑾一直強忍的淚水潸然而下。
她從未想過沈晏辭會為她思慮至此。
她也似乎,從未真正了解過沈晏辭。
在她固有的認知里,沈晏辭只是個合格的帝王,他善于權衡,懂得利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他卻從來不是一個值得相許終身的良配。
只是南瑾從未深思過,如他方才所言,在一個帝王不夠強大之前,前朝勢力盤根錯節,各方部族虎視眈眈,
這般進退維谷下,他最難以周全護住的,往往正是身邊最親近之人。
所以他如今足夠強大,
所以他可以對任何人說不,
所以他才可以護住,任何他想護住的人。
見南瑾垂淚不語,沈晏辭依舊是那副混不吝的樣子,
他隨手揩去她的淚,調侃道:“可別以為流幾滴眼淚,就能讓朕連你的余生也一并安排妥帖。如此行徑,倒是愈發貪得無厭了。”
而后,
夜風轉暖,人心亦然。
【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