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寢中的凄厲動靜,約莫于半個時辰后才漸緩下來。
后妃們守了大半個晚上,終于等來了貞妃情況穩定,已無性命之憂這樣的‘好消息’。
眾人的神情難以分辨是真心還是假意,總之人人面上都露出如釋重負之色,滿口說著逢兇化吉的吉利話,熱鬧不過片刻,就各自散了。
因著此地與南熏殿距離頗近。
榮嬪并未傳轎,而是與南瑾結伴步行回宮。
雨水洗過的夜空,總透著一抹靜謐的墨藍。
浮云散去后,當空皓月也被擦得明亮。
月光追著她二人的影子,這一路上,彼此寂寂無言。
榮嬪和貞妃的關系向來不好,
南瑾原以為榮嬪多少會說些落井下石的話,可側目看她,卻是意料之外的愁眉不展,情緒懨懨。
只等快要回到南熏殿時,才聽榮嬪喟嘆了句,
“今日好在你心細,發現了侍衛用的不是清水,而是溫泉水。不然讓侯院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用錯了藥,貞妃的狀況只怕會更糟。”
南瑾一怔,很快隨機應變地接下這話,
“我只怕姐姐會怪我。”她輕挽榮嬪的小臂,低聲私語道:
“貞妃向來與咱們不睦,又對姐姐多有為難。我發現了此事,原也是打算當不知道。
但轉念又想,她到底是為了護著皇上才會這般。且她雖跋扈,卻并沒有做過什么實際傷害我的事。
倘若溫泉水真會對她的傷處不利,我隱瞞不說,這和見死不救又有什么區別?”
“我也是和你一樣的心思。”榮嬪表情糾結復雜,連連搖頭,
“說實話,我是真的恨毒了她。我臉上生暗瘡之際,她成日在六宮請安時,當著所有后妃的面,變著法子羞辱我。
那段時間我不愿見人,每日睜了眼,眼淚就止不住地流......”
榮嬪是樓蘭王最疼愛的女兒,自幼便是西域的貴女。
且她的容貌即便在西域,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精致出挑。
一個自小被夸贊美貌的女子,入宮后卻被人以容貌羞辱,招惹笑話,可想而知這對她的打擊有多大。
榮嬪挽起袖口,露出一小截手腕。
南瑾目光落下仔細端詳,才見她手腕處白皙的肌膚上,橫了一道極淺的傷痕。
她大驚,“姐姐這是......”
榮嬪微微一笑,釋然道:“我原是想過一了百了的。可我下不了手......我怕死,更怕我死了,會連累我的母族。”
南瑾一時無言。
唯有攬著榮嬪的肩頭,輕輕擁住了她,
“好在如今一切都過去了。”
榮嬪道:“正因為我受過這樣的苦難,才更見不得貞妃那般模樣。侯院判給貞妃清創時你沒看見,那可是生生將燒焦的皮肉都割了下來!
她要是直接死了,倒也一了百了,我說不準還會念一句都是她的報應。可偏是這樣......”
她皺著眉心,連連搖頭,“咱們同為女子,我實在見不得這些。”
彼此又沉默了少頃。
榮嬪不愿再回憶那樣血腥的場面,很快轉了話鋒,
“此事過后,恐怕明日許多人都要倒大霉了。皇上龍顏大怒,讓人將今日負責布置煙花的宮人盡數抓走,交由幾位王爺審問,查探此事究竟是意外,還是有人蓄意為之。”
她湊近南瑾耳畔,壓低了聲,吐著寒氣說:
“這事若當真是有人算計,此舉豈非是要弒君?”
南瑾聽得這一句,心下微微一沉,謹慎道:
“姐姐,這樣的話咱們不好說。”
榮嬪忙應,“是,是。總歸還是盼著早些回宮吧。來這溫泉山莊不過短短兩月,就經歷了這么多糟心的事,也不知這算不算你們漢人說的‘流年不利’?”
回了南熏殿,二人各自回房后,同樣的問題,采頡也問了南瑾,
“小主,奴婢也想不明白,您為什么一定要告訴侯院判這些?”
采頡心里仍念著從前她的手帕交,是被貞妃害死的。
她對貞妃同情不了一點,唯有滿腔憤恨。
“小主難道忘了?淑妃死后,貞妃還想讓人抓著小主,一頭磕死殉主了去?
奴婢陪著小主一路走來,眼見小主有多不容易才能在后宮站穩腳跟。少了貞妃這個阻礙,于小主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
南瑾冷道:“我要是由著宜妃把貞妃害死,日后我若再得恩寵,以宜妃的心思,你覺得她能放過我?”
她抬眸看著采頡,輕輕搖頭,
“只怕還不知道會有多少腌臜手段,要沒了命似往我身上招呼。眼下只要貞妃還活著一日,宜妃且顧不上算計我什么。
我知道貞妃并非善類,可她坦蕩蕩壞在明面上,相較于宜妃藏在背地里的陰毒,我倒寧愿貞妃長命百歲些,能留著口氣和宜妃斗起來,咱們才可得了安寧。”
采頡明白了南瑾的意圖,遂也不再倔下去。
只沉吟道:“那此事便是宜妃算計好了要置貞妃于死地?否則她怎么會知道,火班的侍衛在水龍里灌了溫泉水?”
南瑾搖頭,“她什么都不知道。她是在賭。且這本身就是一場無論結局如何,她都能穩操勝券的賭局。”
她沉著眸色,語氣冷到了極處,
“她在賭那些侍衛會犯懶,會取了溫泉水直接用在水龍中。若賭贏了,侯院判的金瘡藥撒下去,與貞妃淋了硫磺水的傷口接觸,誰知道她的病情會惡化成什么樣?說不準連命都要稀里糊涂的沒了。”
采頡恍然大悟,“宜妃沒有和侍衛接觸過,即便有人要深究此事,也牽扯不出她。
宮中無人知曉宜妃身邊的麗欣精通醫術,也就不會有人懷疑她有別的心思。最多只以為她是好心辦了壞事!”
南瑾微微頷首,又道:“即便侍衛沒有偷懶,水龍中確實灌入了清水。宜妃也能討得到好處。
她從前與貞妃多有口角沖突,今日仗義相助,反倒要讓皇上覺得是她心胸寬廣,不計前嫌了。”
南瑾默然片刻,猝然冷笑道:
“一柱水澆下去,受苦受難的只有貞妃,里外里的好處偏讓宜妃一人占盡,她當真是好謀算!”
采頡也道:“更厲害之處在于,那時煙花亂竄,大家都慌了神。宜妃竟還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想出如此滴水不漏的害人法子來......”
又遲疑著問:“那今日煙花失控,莫非也是宜妃一手安排?”
“不會。”南瑾回答得毫不猶豫,“她沒有那個本事。我若沒猜錯的話,做這件事的不是貞妃、也不是宜妃,而是另有其人。”
采頡疑惑追問,“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