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張燈結彩的熱鬧還在繼續。
南瑾回到自己屋內,緊閉房門,不再理會外界閑事。
今日,她算是得了個好消息:
她并非是阿容的替身,而當年的善心之舉,也為她日后能得前路順遂,隱隱埋下了一顆種子。
可這消息也不算太好。
南瑾糾結之處在于,沈晏辭究竟是有意引導她去發現當年之事,還是這一切純屬意外,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當年的真相到底為何?
細細想來,沈晏辭能將她錯認成阿容,也不奇怪。
不單單是因為她和阿容面容相似。
南瑾與沈晏辭初見那日,山洞內光線昏暗,他又失血過多導致意識模糊。
她是在聽見爹爹喚她后,才匆忙將藥材留給沈晏辭,退出山洞。
她能聽見的聲音,沈晏辭自然也能聽見。
爹爹常喚她‘瑾兒’。
瑾兒。錦兒。
倘若沈晏辭一直被南宮家所“蒙蔽”,今日南瑾發現那把火折子,也純粹只是一個巧合的話,
那么南瑾便更不能將此事挑明。
若是她急著邀功,執意要與沈晏辭重拾這段中斷近十載的緣分。
此舉或許會得沈晏辭一時欣喜,一陣寵愛,可之后呢?
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從前的南瑾已經死了,現在的她是南瑾的胞姐,南菀。
隱瞞身份是欺君死罪。
且她若自個兒承認了,在認下她就是沈晏辭心心念念的‘救命恩人’的同時,豈非也暴露了她從一開始接近沈晏辭,便是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的算計?
不對......
她的身份其實一早就暴露了。
皇后早已查清了她的底細。
皇后曾說,之所以會幫她隱瞞,是因為她們有著鎮國公府這個共同的敵人。
可皇后如此說,難道就當真是事實的全部嗎?
南瑾細想下去,
當年的南宮家,正是因為對沈晏辭有了這一次的救命之恩,雙方才開始往來密切。
皇后也才得了機會,能與沈晏辭長久相處,成就了如今這般青梅竹馬的良緣。
但皇后......
她身為南宮家的嫡長女,想必自始至終都心知肚明,阿容并沒有救過沈晏辭的命。
說不定皇后在調查南瑾時,一早就已經發現了,阿容當年或許是頂替了南瑾的‘功勞’,
所以她才會替南瑾隱瞞下身份。
畢竟,一旦南瑾的身份暴露,那么當年南宮家貿然認功之事,終究也會東窗事發。
當然這些都是南瑾自己的揣測,
只是無論皇后對當年之事了解多少,南瑾都不能在此刻承認自己才是沈晏辭的救命恩人。
因為一旦她承認,從此刻起,她便會成為皇后、乃至整個南宮家的仇敵。
南瑾見識過皇后的手段,以她現在的這些伎倆,在皇后面前恐怕連班門弄斧都算不上。
她若真站在了皇后的對立面,即便是有沈晏辭的庇護和寵愛,她的前路,恐怕也只會比如今走得更為坎坷。
而倘若昨日那把掉落的火折子,是沈晏辭的精心安排,他就是有意要讓南瑾看到,讓她知曉當年的真相。
那么沈晏辭,又是從何時開始知曉了她的身份的?
難不成她所有的算計,早已盡落在了沈晏辭眼中?
南瑾心中一直都有所懷疑。
當日她手刃南菀,頂替了她的身份,跟著柳嫣然一并入宮這件事,似乎順利到有些不合常理。
柳嫣然固然是個沒腦子的,但鎮國公與孫氏絕非善類。
南菀能在鎮國公府立穩腳跟,所憑借的,是她毫無底線地巴結主家,為了得到主家的信任,甚至可以做出活埋生母這樣喪盡天良的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她這不是忠心,而是為了能攀上高枝不擇手段、費盡心機。
這樣的人跟著柳嫣然入宮伺候,難道孫氏就不怕她撿了更高的枝頭飛了去?
再就是柳嫣然侍寢那日。
南瑾是更換了柳嫣然提前準備的香藥,算計得柳嫣然在御前出恭,而自己則服下真的香藥,順勢引誘沈晏辭,
這一切謀算,在當日的她看來幾乎天衣無縫。
然而后來,她侍寢的次數多了,才漸漸覺察出奇怪的地方。
便是無論沈晏辭翻了誰的牌子,朝陽宮內外都會有許多內監、侍衛把守。
帝王近身處,守衛森嚴到連一只蒼蠅都飛不進去,怎么她當日卻能輕而易舉進入暖閣,‘偶遇’赤身沐浴的沈晏辭?
還有后來......
南瑾不想長久頂替南菀的身份,她實在覺得惡心。
于是在得知沈晏辭要將她抬為嬪妃后,她便將宮中所有的花卉盆栽都換成了三色堇,又在衣衫上紋繡此花。
本意是想在與沈晏辭的長久相處中,讓他了解自己的喜好。
日后若有機會誕下皇嗣,為嬪為妃,那么沈晏辭在給她擬定封號時,她便可順理成章提及個“堇”字,名正言順討回自己的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沈晏辭不單在見到三色堇的當下,就決定要將此賜為她的封號,更還說:
“這花喜涼爽,忌高溫,不易成活,花期又短,寓意不大好。不如擇一‘瑾’字。美玉華彩為瑾,又有懷瑾一說,正如朕此刻抱得佳人。”
南瑾將許多從前看似毫無關聯的細節,于腦海中串聯在一處,
越是往深處揣測,越是覺得后脊發涼。
攪動著帕子的手心,也已然沁出了一層薄薄的冷汗。
她好不容易才窺得了真相,
卻又仿佛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拽入了另一張迷網中,墜得更深......
所幸,南瑾從不是一個會內耗的人。
無論這件事的真相為何,
沈晏辭不明說,皇后也不拆穿,
既然他們都不急,南瑾急什么?
她能好端端地活到今日,得沈晏辭愛重,又得皇后庇護,
就足以說明,她手中攥著的這張王牌,必然有它極大的用處。
“砰砰砰。”
門外傳來采頡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小主,咱們到時辰該換裝赴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