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彥聽完臉都是木的。
他只知道家中這兩年富裕了,姐姐賺錢很厲害。
但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家里竟然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富裕到這個地步。
他姐姐的手簡直能點石成金,太厲害了。
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江暖寫了信,讓鄒于以最快的速度發往京城。
江暖的信件走的是專用渠道,特快專遞,不過短短十天就遞到了明光帝手里。
明光帝拿著信看了又看,臉上的表情扭曲的厲害,似乎有些哭笑不得。
看過之后就派人把兩個兒子給叫了過來,把信與他們傳閱。
信件的內容如下:“父皇,年底家中儲事繁多,實在抽不開身。
今年過年就不回京啦,等過完年我再回去陪您。
我聽聞西北即將有戰事。戰事起,則最費錢糧。
我知曉國庫不豐,您和大臣們定在為此事煩憂。
女兒近年來有些積藏,銀十五萬兩,糧食二十萬擔,父皇盡可派人拿去。
另外,女兒有個不是方法的方法,或可為此事籌集些糧草,父皇可以一試。
即,以我作箋,將我為朝中捐贈糧食之事宣揚出去,重點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讓大哥二哥帶頭捐贈錢糧,以作榜樣。
您在朝會時大肆宣揚表彰,到時百官們哪怕為了臉面,也會紛紛掏腰包捐款。
大嫂再以太子妃的身份,尋個由頭,廣發請帖邀請百官家眷進宮,不限品級。
具體操作如上,女兒就不細說了。雖然這些有不厚道,但沒辦法,誰叫夫人們的私房最厚。
最最重要的事,發動民間捐款。尤其是大商賈們,他們窮的就剩錢了......”
兄弟兩個看完信,忍了又忍,最終沒忍住,“噗嗤”笑出聲來。
尤其是信中那句“他們窮的就剩錢了”。
小姑娘古靈精怪的,明明挺嚴肅的一件事情,竟讓她說得如此輕松又搞笑。
明光帝問兒子:“你妹妹所說之事,你們怎么看?”
兄弟兩個一聽,立即嚴肅起來:“父皇,兒子覺得或可一試!”
“那就照你妹妹說的做!”
“是!”
兄弟兩個出了御書房,回到太子東宮。
李容恒長嘆一聲對弟弟道:“小妹這是準備把全部的家底都掏出來了呀。
她一個小女娘都可以為國家做到這個地步,我這個做大哥的又豈能落后了。我捐五千兩!”
李容洛也立即表態:”我捐三萬兩?!?/p>
說完就湊到他哥耳朵邊小聲的問:“哥,你就捐這么點?”
李容恒沒好氣的沖他翻了個白眼:“你說呢?”
李容洛舌尖頂了頂上頜,欠欠兒的:“看不出來啊,大哥你這么窮的嗎?”
李容洛“呵”了一聲:“咱們兄弟的兩個私產都差不多。
每年所得,補貼完那些傷殘舊部,所剩本就不多。
再說了,我的東宮養了多少人,你那王府才多少人,我能跟你比嗎?
這就幾千兩,還是你哥我從牙縫里硬摳出來的私房!”
李容洛鄙視的看了他哥一眼:“真可憐!要不你問我皇嫂借點,好歹湊湊數?”
李容恒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滾犢子,只有最沒出息的男人,才會想著動用媳婦兒的嫁妝?!?/p>
他頓了一下又懟弟弟:“你也別得意。咱們兄弟倆半斤八兩,誰不知道誰呀?
等你再納上幾房妾室,多生上幾個孩子,沒準你比我還窮。”
李容洛一聽,立即露出一副嫌棄的表情:“快拉倒吧。
就府里現有的那幾個女人都夠我受的了。
再多來幾個,我還不得瘋!不過,話又說回來,咱們家小妹是真能有錢啊。
這家底兒,比我們兩個當哥哥的加起來都要厚,說實話我都羨慕了。
改天我定要寫信向她尋求一些可以賺錢的法子才行。
不然,咱們兄弟倆老這么窮下去也不是回事兒!
再說了,小妹過完年可就十八了,大姑娘了,是時候為她尋個駙馬了。
到時候她成婚,咱們當哥哥的起碼得給點嫁妝吧,沒錢可咋整?”
李容恒倒是沒去想嫁妝的事情,只擰著眉道:“你倒是提醒我了。
容洛,快,咱倆給合計合計,看朝中哪位才俊適合給小妹做駙馬?”
兄弟倆個把自己認為符合條件的未婚青年才俊全都寫在了紙上,挨個扒拉上了。
第一個被李容洛X掉的就是英國公世子程昱:“程昱這小子論長相家世的確是沒得挑。
但這小子口太花花,一向沒個正經。雖未娶妻,但府中已有妾室。
不僅如此,還紅顏知已滿世界都是。
咱家小妹那么單純善良,真要是嫁了他還不得被他給氣死,姓程的絕對不行?!?/p>
第二個被X的是忠勇侯世子楚雄。
李容恒皺著眉頭點著那個名字:“楚雄不行,他人沒問題,就是家里太亂了。
后娘和弟弟一天天上竄上跳,為了個世子之位鬧得家里雞犬不寧,實在不像個樣兒。
咱們家小妹從小生長的環境簡單,哪怕婚后住公主府,可要攤上這樣的婆家,也得給她愁死。”
接下來是第三個,寧安伯趙無咎。
“這小子倒是不錯,無論是年紀人品才學都沒得,家里也安穩。
只不過,我聽人說他對羅大人家的千金用情頗深。他母親卻想讓他娶舅家表妹。
總之也是一堆爛賬,也非良配?!?/p>
一番扒拉下來,滿滿的一頁紙上,就剩了寥寥幾個名字了。
李容洛指著時長空的名字道:“我倒是覺得時長空不錯。
無論是家世人品相貌,還是個人能力都沒得挑,后院更是干凈。
鎮國公夫妻也都是好相處的。
就是面冷了些,年紀比小妹略大了些。
若是我沒記錯的話,過完年這家伙就得二十三了。
而且,外頭還有傳言說,他之所以這個年紀還未曾婚配,是因為他有斷袖之好?!?/p>
李容恒搖了搖頭:“那些個謠言都是無稽之談。
只是他一慣面冷少言,就不知道小妹會不會喜歡,還有父皇那里也是個事兒。
時長空是武將,經常要在外征戰。父皇自己也是武將出身,知道家眷留京的苦。
肯定不希望小妹婚后也過上同當初母后那樣的生活......”
兄弟兩個圍繞著滿紙的駙馬候選人,討論了整整半個多時辰......
次日早朝,明光帝當殿宣告了,宸曦鎮國公主為即將可能出現的戰事,捐贈大筆銀糧的事情。
緊接著太子李容恒,晉王李容洛緊跟鎮國公主的步伐,捐獻錢糧。
公主和太子晉王都帶頭捐了,勛貴百官們不捐就不好了,于是紛紛慷慨解囊。
不過半天的功夫就籌集到了二十七萬兩銀子。
其中就包括晉王李容洛捐贈的三萬兩,和太子李容恒捐贈的四萬兩。
李容恒之所以會有這么多,是因為他媳婦兒太子妃聽說他只捐五千兩后,主動拿私房銀子給他補上的。
總不好讓人笑話,堂堂一國太子竟然窮得叮當響吧?
之后太子妃又組織了一場品茶會,廣邀后妃和百官家眷入宮評鑒。
一場茶會下來,又給湊了七萬兩。
明光帝十分高興,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但凡有捐款捐物的,全都把名字記下來。
刻一塊碑立在各個城門口,再登于邸報之上,好讓全國的百姓們都知道他們的善舉。
百姓們一聽還有這等可以博名聲的好事,尤其是大商賈們很是心動。
如同江暖所說的那樣,他們別的不多,就是錢最多。
當朝吏治清明,買不了官,還不能買名嗎?
于是紛紛響應,捐款捐糧捐物(布帛)。
不過短短三天時間。戶部就收到了,銀一百三十七萬兩,糧九十五萬擔,布帛三十萬匹,的巨額捐贈。
其中與江暖有生意來往的胡氏商行,一次性捐銀二十萬兩,糧三十萬擔,可謂非常豪橫。
明光帝為此,專門賜了胡家一塊“義商”的牌匾。
把個胡氏的當家人高興的,差點兒沒暈過去,一高興就又追加了二十萬擔糧草。
除了胡氏商行,還有其他的幾名大商人,捐款捐物的數額都非常大,朝廷都另外賜了匾額。
有一個大布商,一次性捐了三十萬匹布帛。
這批布帛不小心泡了水,雖然及時曬干處理,不影響穿著。
但有了水漬,不好賣也賣不出價格,壓在倉庫里還占地方。
此番捐贈給前線的軍隊,不僅處理了這批壓箱底的貨,還能得個好名聲,又何樂不為?
官員商賈們得了名聲高興,皇帝高興,然最高興的還要數戶部。
尤其是戶部尚書趙謙。
老頭兒算了筆賬,戶部現在收到的各方捐贈,再加上宸曦鎮國公主給的。
總共是銀一百八十七萬兩,糧食一百十一五萬擔,布帛三十萬匹。
若是大將軍時長空足夠給力,把戰事壓縮在半年內。
那么這批錢糧足夠支撐這場戰事了,甚至還有剩余。
老頭兒前幾天還差點撓禿頭,最近幾天晚上做夢都在笑。
半夜里笑得咯咯的,一邊笑一邊磨牙,差點沒把守夜的小廝給嚇出毛病來。
戶部收到各方錢糧物資也不敢耽擱半分,立即著人往西北邊關調撥。
須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得有錢有糧才有底氣。
江暖收到明光帝給她的回信,知曉事情按她所獻之計策完美解決后。
心下微微松了口氣,倒也不枉她以身入局,來下這場棋了。
與此同時,一封信也由京城鎮國公府飛到了西北時長空手上。
“公主獻良策,湊集巨額銀米,軍需無后顧之憂,將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