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廣福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掃過幾口窯,“咱們一個一個來,先從結構相對簡單的饅頭窯開始。”
他看向姚大姚二:“姚大姚二,你倆有燒炭的經驗,這第一窯木炭,就交給你們來主理。”
兩人立刻挺直了腰板,神情嚴肅起來:“廣福叔,您吩咐!”
謝廣福指著旁邊兩個已經完成改造的饅頭窯,詳細交代步驟:
“第一步,井字碼柴。挑那些粗細適中、已經完全干透的松木、雜木,順著窯膛的方向,一層橫一層豎,像搭井字架那樣碼放整齊,中間要留出足夠的空隙,讓火和煙能順暢通過。一定要碼實,但不能太瓷實,透氣是關鍵。”
姚大點頭:“俺明白!就跟俺們以前壘炭窯差不多,保證碼得又透氣又滿當!”
“第二步,點火觀察,這個我上次就和你們說過的,我在強調一次,從下面進風口點火,一開始會冒出濃黑的煙,這是正常的水汽和雜質。你們要盯緊煙囪口,等到黑煙逐漸轉淡,變成白色的煙,再等到白煙變得很淡,隱隱透出點青色,像那種淡淡的青煙,這就是信號!”
謝廣福強調,“看煙色是關鍵,火候不到或者過了,都出不了好炭。”
姚二緊張地咽了口唾沫:“俺們一定瞪大眼盯著!白轉青,記下了!”
“第三步,封孔悶炭,一旦看到那種淡淡的青煙持續冒出,立刻、馬上,用準備好的濕泥巴,迅速把進風口和煙囪口全部堵死!一定要封嚴實,不能漏進一絲空氣!然后就讓窯里面的炭火自己慢慢悶燒,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到三天。”
謝廣福用手比劃著封堵的動作。
“最后一步,冷出黑金,封窯之后,你們都不要心急,等到窯體完全冷卻下來,摸著一點都不燙手了,才能打開窯門。到時候,你們看到的,就是一窯烏黑發亮、敲起來有清脆聲響的上好木炭了!”
姚大姚二把每一個字都牢牢刻在腦子里:“井字碼柴→白煙轉青→封孔悶炭→冷出黑金!廣福哥叔!我們記下了!保證完成任務!”
安排完這邊,謝廣福轉頭看向早已急不可耐的謝鐵匠,謝鐵匠搓著手,眼巴巴地看著他,仿佛在說“俺呢俺呢?”
謝廣福笑了笑:“鐵頭,別急,你的活兒更重要,也更費功夫。木炭是燃料也是原材料,咱們的蟹殼爐,可是要出真家伙的!”
他指著那個最大的、像倒扣螃蟹殼的煉爐:“你的準備工作得同步進行。首先,帶人把咱們之前收集的那些鐵疙瘩、廢舊鐵器再仔細分揀一遍,去掉雜質太多的。然后,按照我之前教你的配比,把炭粉、黏土還有石英砂混合好,調制出足夠的耐火泥。”
謝鐵匠連連點頭:“嗯嗯!黏土和石英砂都準備好了,就差碳粉了,等姚大姚二他們煉制出木炭,我再把木炭碾碎,篩出粉末就行。分揀俺懂!耐火泥的配比俺也記在小本本上了,保證錯不了!”
“好。”謝廣福繼續吩咐,“等耐火泥準備好了,你要仔細地把蟹殼爐的內壁,特別是之前清理出來的鼓風道和爐鼻子周圍,再加固涂抹一層,確保沒有裂縫,足夠耐高溫。這一步至關重要,關系到咱們能不能順利把鐵疙瘩化成鐵水!”
“放心吧廣福書叔!”謝鐵匠把胸脯拍得砰砰響,“俺就是不吃不睡,也得把這爐子弄得結結實實!保證一滴鐵水都漏不出去!”
“嗯。”謝廣福最后看了看充滿干勁的三人和他們身后的漢子:“記住,木炭一出,鐵爐備好,咱們就開爐試煉!兩邊同時進行,抓緊時間!能不能讓咱們桃源村盡快用上自己打的鐵器,就看這幾天的了!”
“是!”所有人異口同聲,聲音洪亮。
陽光下,原本廢棄的窯洞仿佛被注入了新的靈魂,即將燃起改變桃源村命運的第一爐工業之火。
謝廣福站在窯洞前的空地上,目光掃過空地上堆得滿滿當當的各種材料,心中既是欣慰又隱隱有些擔憂。
這幾日,姚大姚二和謝鐵匠他們顯然沒閑著,一邊烘烤窯洞一邊收集原材料,幾乎發動了所有能動員的力量。
只見空地上小山似的松木枝、雜木干,都是漢子們從后山砍伐、拖運下來的,粗細不等,但都按照要求劈成了合適的長度,正晾曬著以減少水分。
另外一堆是當初平整宅基地收集的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的鐵疙瘩和色澤暗紅、質地堅硬的鐵礦石,估計是當年軍器監廢棄礦坑里找到的。
再旁邊就是質地細膩黏性足的高嶺土以及石英砂粒,都按比例初步混合好了,就差碳粉混進去了,而且還用破舊的草席蓋著一邊。
最邊上是編好的草繩、搓好的麻繩、修補窯洞剩下的石塊和黃泥等等。
姚二見謝廣福打量空地上的材料,頗有些自豪地介紹:
“廣福叔,您看!這高嶺土和石英砂,后山那條溝里多的是!還有這些鐵疙瘩,好家伙,咱們這地方以前到底是給朝廷干大事的,除了當初在宅基地挖出來的,好多犄角旮旯的地里隨便扒拉扒拉,就能找出這些玩意兒!省了老鼻子勁了!”
姚大也湊過來補充:“是啊,廣福叔!這滿山的石頭木頭,以前覺得這里是鬼見愁的地界,現在看這里頭全都是寶啊!就是兄弟們這幾天跑斷腿了,一個個都累趴下了,嘿嘿。”
謝廣福滿意地點點頭,心中感慨這軍器監舊址果然底蘊深厚,但隨即眉頭又微微蹙起。
他抬頭看了看天色,雖然眼下晴空萬里,但夏季天氣說變就變。
“材料是備得不錯,”
他開口道,語氣帶著一絲嚴肅,“但這么露天放著,萬一……我是說萬一下場大雨,可就全完了。”
他指向那堆混合好的耐火材料:“這耐火泥要是被雨水一泡,比例就全亂了,黏性也會大大下降,根本沒法用。”
又指向那堆辛苦收集來的鐵疙瘩:“這些鐵疙瘩看著結實,但很多本來就銹蝕得厲害,再經雨水反復浸泡,銹蝕加劇,到時候還能煉出多少好鐵,可就難說了。還有這些柴火,淋濕了就沒法燒炭,還得重新晾曬,耽誤工夫。”
他的話讓姚大姚二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后怕起來,他們光顧著收集,確實沒考慮到天氣這茬。
“哎呀!還是廣福叔您想得周到!”姚大一拍腦袋,“俺們這就想辦法!馬上就叫幾個人去跟里正叔申請些竹子過來,先搭個簡易的棚架頂上!”
姚二也急忙道:“對!棚架搭起來,上面先鋪一層厚厚的蘆葦頂應急!晚上俺們就去跟里正叔申請支點銀子,趕緊派人買些油布回來!這材料可千萬不能糟蹋了!”
另一邊,謝鐵匠已經帶著兩個漢子開始叮叮當當地分揀、敲打那些收集來的鐵疙瘩,去除上面過多的泥土,為即將到來的熔煉做準備了。
謝廣福看著他們迅速行動起來,稍稍放心。
他這些天村里村外、桃溪村和窯洞幾頭跑,確實也有些疲憊了。
索性走到旁邊一棵大樹的樹蔭下,找了個樹根坐下,拿起腰間的水囊喝了幾口水。
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他心里暗自嘀咕:‘還好這身體雖然不算壯實,但至少年輕,瘦溜,沒原來那身肥膘。不然,光是每天從村頭走到村尾,再從村里走到這后山窯洞,估計都得累癱了……換做現代他那具亞健康的身體,可真扛不住這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