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大會的興奮勁兒持續了整整一夜。
他們家足足有一畝半分地!七百多個平方呢!這在從前他們想都不敢想。
“爹,娘,咱們這地可真大!”
謝秋芝小聲說,聲音里帶著雀躍,“我算了算,就算起一座寬敞的青磚大瓦房,占去三百平,前后還能剩下四百平的大院子!”
“是啊,”李月蘭的聲音也透著輕松:
“前面可以圍起來做院子,曬糧食,后面留點地做菜園子,種上時令蔬菜,四周再弄個小花園,栽些好活的花草。對了,老謝,”
她推了推旁邊的廣福,“從前你不是一直念叨想要個安靜喝茶的地兒嗎?我看那角落,靠著竹林邊,正好可以搭個小茅草亭子,夏天納涼,秋天賞月,有點意境?!?/p>
謝廣福聞言笑道:“好!這個好!咱們一步步來,這日子,總算是有個具體的奔頭了!”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勾勒著新家的模樣,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整個臨時窩棚區就沸騰了起來。
抽到好位置的、急著去劃定自家范圍的村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收拾家當,準備往新劃分的宅基地上搬遷了。
雖然眼下大家依舊囊中羞澀,沒有足夠的材料建造真正的房屋,短期內還得繼續住窩棚,但心境已然不同。
這一次,大家搭建窩棚格外用心。
不再是逃荒路上那種只求遮風避雨的簡陋油布棚子,而是盡可能地將窩棚搭得牢固、舒適一些。
砍來的木頭做骨架要埋得更深,捆得更結實,有人割回來茅草一層層鋪上去,確保不漏雨。
講究一些的甚至還用泥巴糊了墻,留出小小的窗口。
畢竟,誰也不知道要在窩棚里住多久,但這里,是屬于自己的家了!能睡在自家的土地上,連夜晚蚊蟲的叮咬,似乎都沒那么煩躁。
謝秋芝也早早起來,跟著李月蘭將寥寥無幾的家當—仔細捆好,放到那輛陪伴他們一路逃荒的板車上。
謝鋒在前頭拉,謝秋芝和李月蘭在后面推,向他們家那片位于宅基地邊緣、緊鄰竹林的廣闊宅基地走去。
路上遇到同樣在挪窩的村民,互相打著招呼,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鋒小子,這就搬過去啦?”
“是啊,叔,早點安頓下來。”
“你們家地大,好好規劃!”
“哎!有空來串門!”
原本,按照以往的計劃,安頓下來后就要立刻開始準備土坯,爭取盡快把房子蓋起來。
土坯房雖然不如磚房結實,但至少能更快地擺脫窩棚。
然而,昨天謝廣福的話卻在大家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
后山的黏土質量好,能燒磚!如果能燒出青磚來蓋房,那房子又結實又體面,能住幾代人!
這個念頭太誘人了,昨晚上幾家關系近的湊在一起閑談時,不少人都在議論這件事。
“廣福叔說能燒磚,我看靠譜!那黏土我捏過了,黏性足!”
“是啊,要是真能燒出青磚,我愿意等!窩棚多住幾個月怕啥?”
“逃荒兩個月天地為席都過來了,現在睡在自家地里,心里踏實,等得起!”
“對!等一等!爭取在年前把磚燒出來,開春就蓋青磚大瓦房!”
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響應,一想到能住上堅固漂亮的青磚房,暫時居住在用心搭建的窩棚里,似乎也變得不那么難以忍受了,反而成了一種甜蜜的等待。
謝明月一家自然也聽到了這些議論,并且深以為然。
“爹,娘,我們也等燒磚吧!”謝明月建議道,“磚房比土坯房好太多,咱們蓋起來也氣派,不差這幾個月?!?/p>
李秀琴點頭:“小丫說得對。既然有更好的選擇,咱們就耐心點。窩棚搭好點,一樣能過冬?!?/p>
謝彪也道:“嗯,等。到時候咱們多出把力氣,跟著廣福兄弟一起把磚窯弄起來!”
許多人得了自己編號的竹叢,心里立刻就有了盤算。
雖然謝廣福說了以后村里要燒磚蓋房,但那畢竟還是沒影的事,今年的冬天估計還得在窩棚里過。
于是,不少心急的村民,尤其是那些家里勞動力足的,領了竹叢編號后,立刻回家拿起砍刀、柴刀,就興沖沖地進了林子。
“快!趁天色還早,多砍些竹子回去!”謝長河嗓門洪亮,招呼著自家兩個半大的小子:
“咱們那窩棚頂得再加厚一層,四面也得用竹篾編墻,這回可得弄得嚴實點,不然冬天難熬!”
“哎!知道了爹!”孩子們應著,手腳麻利地對著屬于自家編號的竹子叢下手。
不算鋒利的砍刀砍在挺拔的竹竿上,發出“梆梆”的脆響,一根根青翠的竹子應聲倒下。
林子里頓時熱鬧起來,砍竹子的聲音、拖拽竹子的聲音、還有村民們互相招呼、商量怎么利用這些竹子的交談聲,匯成了一曲忙碌的交響樂。
“他娘,你看這竹子多直溜!粗的留著以后蓋房當椽子,細的正好破開編籬笆、扎床板!”
“當家的,多砍些細竹枝,捆起來當掃帚,新地方落葉雜草多,得勤打掃!”
“二狗,剝竹殼小心點,那個引火最好不過了!”
“三叔,你家窩棚打算怎么搭?用竹子做骨架是不是比木頭輕便些?”
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討論著如何利用這第一批屬于自己的資源。
竹子用途太廣了,幾乎渾身是寶:粗竹竿可以做房屋結構、搭棚架,細竹竿可以制作家具、農具,竹篾可以編織墻壁、席子、筐簍,就連竹枝、竹葉和竹籜,也能充當燃料或肥料。
謝秋芝一家也來到屬于他們的兩叢半竹子前,他們倒不急著大規??撤?,只是精心挑選了幾根老韌適中的竹子砍下。
“先砍這些夠用就行。”謝鋒一邊熟練地揮著謝秋芝新買的專業砍刀,一邊說:
“咱們的窩棚不急,搭得慢工出細活,這些竹子,一部分用來搭窩棚骨架,另一部分,”他看向謝秋芝和李月蘭,“破些細篾,編幾個結實點的筐和籃子,以后拾掇東西、去溪邊洗衣裳都方便。再給爹編個舒服點的躺椅,最好帶搖晃的那種?!?/p>
“為啥不直接淘寶買現成的,咱家也不是沒錢了。”謝秋芝不理解,自己動手,還得從破竹子開始學。
“哥的意思你不明白嗎,咱們自己動手做一些出來裝裝樣子,然后背地里悄悄的網購那些竹制品,這樣就沒人懷疑咱家的那些竹制品的來路了,這叫真亦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難分辨。”謝文小聲的解釋。
李月蘭笑著點頭:“沒錯,咱不能憑空弄出來這么多好玩意啊,至少明面上咱家得有人去搗鼓這個,這竹子好,韌性足,正好給你爹和你哥兩個練練手?!?/p>
謝廣福早年跟著鄉下的爺爺學過一些編織手藝,正好派上用場。
謝秋芝聽完解釋也躍躍欲試:“我來幫忙!還可以試著編幾個小笸籮、小簸箕,放些零碎東西,然后晚上我和小文就去淘寶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先下單。”
他們不疾不徐,更像是在規劃和享受利用自家資源的過程。
相比之下,林子其他地方則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們互相幫忙,扛著粗長的竹竿,拖著成捆的竹枝,穿梭在竹林和自家的宅基地之間。
整個桃源村,一片熱火朝天,謝秋芝中午就畫上了桃源村好幾個老手藝人破竹子的場景。
有了這些竹子,搭建窩棚的進度大大加快,原本空蕩蕩的宅基地上,很快立起了一個個用竹木做骨架的窩棚雛形。
空氣中都彌漫著新鮮竹子的清香和泥土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