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姜家堂屋早早亮了燈。
一盞溫黃,映著幾碟素常家飯,熱氣氤氳,菜香沉沉,像是這夜里也多了三分人氣。
碗筷輕碰,聲細如緲,滿屋都是說不出的靜好。
姜欽與姜錦并肩坐著,小模小樣,吃得一板一眼,連扒飯都透著規(guī)矩。
姜曦今兒顯得心情不錯,眉眼帶笑,語調(diào)也比往常更軟了幾分。
她先是往姜錦碗里添了筷青菜,又偏頭看向姜欽,懶洋洋問了句,語氣像在逗貓兒:
“欽兒、錦兒,跟姑姑說說,你們長大了想做啥?”
姜欽聞言,小臉一肅,板起胸膛,啪地擱下筷子,答得鏗鏘:
“我要當將軍,像爹爹那樣,護國安民!”
姜錦則軟糯些,小臉白生生的,眼珠子在燈下轉(zhuǎn)著,亮晶晶:
“我想跟娘親學醫(yī),救很多很多的人。”
兩個小人兒說得正經(jīng),可童音里那點稚氣,還是壓也壓不住。
兄妹倆雖與父母聚少離多,可家中長輩念叨得勤,那對遠在天邊的爹娘,在他們心里,早成了比天還高的人物。
姜曦聽著,卻只輕輕搖頭。
竹筷在碗沿上一磕,清響一聲,唇角那點笑意隨之蕩開,竟添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似笑非笑。
“當將軍,學醫(yī)……都挺好,”她語氣慢悠悠,像在絮叨,又像在逗趣,“就是太尋常了點。”
話音一轉(zhuǎn),眼角挑了挑,帶著點不著調(diào)的認真:
“要姑姑說啊,這天下最威風的,還得是留在兩界村,當咱們古今幫的大幫主。”
這話一出,兩個小人兒你看我、我看你,眼珠子骨碌碌直轉(zhuǎn),顯是缺了點興致。
幫主?
哪有爹爹的戰(zhàn)馬威風,娘親的藥箱有趣。
姜曦卻不惱,只微微一笑,那彎起的唇角里,透出幾分“早有準備”的從容。
她那只一直藏在桌下的手緩緩抬起,指頭一翻,也不見如何作勢,掌心便托出一枚靈果來。
那果子通體赤紅,皮薄如蟬翼,隱隱有流光在里頭轉(zhuǎn)動,一股清甜的異香絲絲縷縷,直往人鼻子里鉆。
“誰要是說想當幫主嘛……”
她語調(diào)拉得長長的,指尖托著那枚靈果,在兩個小人兒眼前慢悠悠晃著,活像巷口賣糖人兒的老把式:
“這個果子,可就歸誰了。”
話音未落,姜欽那只小手已高高舉起,聲音清脆響亮:
“姑姑,我想當幫主!”
姜錦慢了半拍,小臉一紅,也趕緊跟著喊:
“我也想當幫主!”
飯桌邊頓時熱鬧起來,小雞崽似的吵嚷聲此起彼伏,那盞老舊的燈火也似被驚動,輕輕晃了一晃。
一旁的姜義,將這一切瞧在眼里,只低頭舀了口湯,沒作聲。
熱氣氤氳,熏得他眉頭微動,末了,也只是輕輕地,在心頭搖了搖頭。
姜明那小子,早些年便做了甩手掌柜,把幫里的俗務一股腦推給了這個妹妹。
自個兒抱著幾卷道藏,擺出副“清靜無為”的模樣。
起初,姜曦這丫頭還干得起勁,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眉宇間頗有幾分得意。
可這幾年修為上來了,心也越發(fā)清明通透,那些幫派俗務的繁雜事,終究成了樁磨人心性的俗累。
今日這般“循循善誘”,多半也是心里乏了,真坐倦了那把幫主的椅子。
他心頭正兜著這點念頭,那頭灶房的棉布簾子便輕輕一挑,一股馥郁的香氣先一步鉆了出來。
柳秀蓮端著一盤炒得金黃的雞蛋款款而出,新嫩的蔥花浮在其上,熱氣騰騰,直把她眉眼都映得暖融融的。
姜義抬頭看去,手中湯盞微微一頓,目光在她臉上停了片刻,不覺便怔了怔。
也不知從哪一年起,她身上那股風霜勁兒便淡了許多,神色愈發(fā)清朗。
那眼角舊年里若有若無的塵土氣,像是被時光一筆一筆洗凈了,只剩一份溫婉。
仿佛光陰在她身上走了個回頭路。
也不知是她自家修為日深,還是姜鋒那小子鼓搗出的駐顏丹,竟真有幾分靈驗。
“趁熱吃吧。”
柳秀蓮將炒蛋擺在桌上,話說得隨口,手卻還沒收回來,目光也還落著,順手替他捋了捋領口上的褶皺。
動作極自然,像是許多年前便留下的習慣,一直沒改。
姜義“嗯”了一聲,卻沒動筷。
眼中光影微沉,語氣里含著點不經(jīng)意的探詢:
“近來……觀想得怎樣了?”
柳秀蓮在他對面坐下,靜了片刻,才低聲道:
“還是那樣。眼前像隔著層紗,影影綽綽的,能見不能觸,就差那么一口氣……總差那么一點。”
話說得淡,語氣里卻含著些不服氣的懊惱。
姜義聽了,只是笑,那笑容不甚明顯,卻帶著幾分了然,也幾分寬慰。
“不急。”
他慢條斯理地說著,筷子一撥,把盤中炒蛋挑開幾片,蛋香更濃了些。
“飯得一口口吃,路也得一步步走。觀想這玩意兒啊,跟炒菜差不離,火急了容易糊,心急了,更糊。”
說到這兒,他頓了頓,又慢悠悠補上一句:
“今兒晚上我替你運氣調(diào)息,你呀,就放寬了心,踏實沉進去便好。”
姜義這些年,也不算白活。
在姜家,除了那個天生帶道緣的大兒姜明。
最早摸出“讀書求道”這四個字分量的,便是他這個當?shù)摹?/p>
早年閑時啃書卷,硬是將一篇篇枯澀的道藏啃了個囫圇。
后來又跟著兒子聽經(jīng)參玄,日子久了,也不知是耳濡目染還是天道開眼,竟真叫他摸出些門道來。
近些時日,他已能憑念調(diào)息,體內(nèi)氣機流轉(zhuǎn),不再局限于棍棒拳腳的起承轉(zhuǎn)合。
算起來,總算是踩上了那從“術”入“道”的門檻。
神魂觀想這等玄虛事,終歸旁人插不上手,但真要說點幫得上的,他還是有點門道的。
他心中所觀之象,乃一陰一陽,纏繞若雙華,最擅調(diào)和氣機、平息神魂。
拿來替妻子梳理脈絡,撫順心緒,助她以清明之意沉入觀想,也算是走得更穩(wěn),也走得更快些。
柳秀蓮聽他說了這番話,抬眼望他一眼。
那眼底原本淡淡的愁緒,像是被一陣春風吹過,微微一漾,便散了。
眉梢眼角,多了幾分溫意,水氣盈盈,只輕輕應了聲:“嗯。”
入夜,夜色沉得像水,一點點將白日的喧囂洗凈了。
只余蟲聲細細,風過微吟,在窗外兀自低吟淺唱。
靜室一隅,香爐半滿,檀香燃得極穩(wěn),一線青煙細細地往上走,筆直如線,到了頂又散開,融入一室的清寂。
柳秀蓮盤膝坐定,五心朝天,雙目輕闔,已入定境。
只是眉心那道淺淺的川字,尚未舒展開來,仿佛心湖下還有絲漣漪未平。
姜義就在她身后三尺之地盤坐,雙掌虛托,氣息綿長。
他神情淡淡,呼吸沉勻,整個人像一塊石頭落進了夜色里,一動不動,連影子都安分得很。
須臾,他掌中泛起一縷淡淡的光華。
一黑一白,兩道氣息交纏而出,先是在他身前繞了半圈,而后悄無聲息地渡入她體內(nèi)。
無聲無息,卻如春水入田,雖不見聲響,實則波光已動。
那便是他神魂中所觀之象——“陰陽雙華”。
一黑一白,兩道光氣入體,并不橫沖直撞,只像春雨無聲,潤物于無形。
黑者沉沉,似秋水入井,靜靜往下探去,鎮(zhèn)她那浮浮蕩蕩的氣根;
白者飄飄,仿若朝霧拂枝,自她經(jīng)絡中緩緩游走,一寸寸將那一處處滯澀暗結,輕輕梳開。
柳秀蓮原本略顯急促的吐納,也在這氣息流轉(zhuǎn)中慢慢平緩下來。
那點藏在眉心的川字,仿佛被一縷溫泉蒸透,悄然舒展開來。
她整個人,像是一塊剛落入溫泉的璞玉,表面的煙火棱角、俗世銳氣,正一點點被那水意打磨。
沉下去的,是俗念;浮上來的,是澄明。
姜義仍坐在她身后,面色沉靜,掌心無動,心神卻早已化作一線微光,牽著那縷雙華之氣,溫溫吞吞地替她打理那道關乎神魂的玄關氣數(shù)。
月上中天,又緩緩西沉。
窗外蟲聲也不知何時歇了,天邊悄悄泛出一線魚肚白。
當?shù)谝豢|晨光透過窗欞,照亮了空中飄浮的微塵時,柳秀蓮長長的睫毛輕輕一顫。
接著,緩緩睜開了眼。
那一刻,她眼底似有一絲光亮掠過,轉(zhuǎn)瞬即隱。
只留下一片澄澈的靜意,深得像是剛被秋雨洗過的一汪潭水。
她氣息安穩(wěn),臉上卻帶著一絲未褪盡的喜色,神情恬淡,眼中卻有光。
姜義收了掌,自行調(diào)息片刻,望向她的眼神里,已多了幾分難掩的期待。
柳秀蓮怔了怔,仿佛還沉在方才的觀象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才輕輕吐出一口氣,唇角不自覺地揚了起來。
她看著他,語聲輕快,像清晨拂過柳梢的風:“我……瞧見了。”
“瞧見什么了?”
“……一片水波。”她語聲輕緩,像怕驚擾了那場夢境似的,認真回憶著:
“就在眼前,清清亮亮的,一圈一圈地蕩開……很靜,很舒服。”
姜義聽罷,先是一怔,旋即撫掌而笑。那笑聲不大,卻帶著幾分釋懷,幾分欣慰。
像心里壓著的一樁事,終于穩(wěn)穩(wěn)落了地。
“好,”他點點頭,語氣溫和得仿佛春日里的一縷風,“好得很。”
果然合她的性子。
恬淡,不爭,不動聲色,卻能潤物無聲。
這第一縷神意,觀出的竟是一汪水波。
澄澈、柔和、靜謐,與她這個人,如出一轍。
更巧的是,這座宅子后頭的果林與樹屋,連帶著整個姜家那點微末的靈機底蘊,皆系于屋后那道水脈。
她心中起了波,那水脈便像應了她的念頭,暗暗生潮。
往后她在這院中修行,便如魚兒歸了水,不急不緩,也自能行得長遠。
姜義看著妻子眼中那抹藏不住的亮色,唇角微微翹起,漾開一抹淡淡的笑,像是月下不易察覺的水光。
這一夜操持,終究是未曾白費。
姜義心頭喜意尤盛,這等事,嘴上說出來嫌淡,得落在實處。
他也不多言,只朝妻子笑了笑。
那笑意在眼角一閃而過,便轉(zhuǎn)身踱步進了院子,目光在四下里啄食的靈雞身上悠悠一轉(zhuǎn)。
一則,是為她賀。
二則,方才破境,神魂初定,正該用好東西來補一補。
靈雞的血肉精元,最是滋養(yǎng)。
趁這股水波意還新鮮,須得趁熱打鐵,把根基夯實了。
姜義立在院中,神色瞧著平靜,那點無形的神意,卻早已如水波般,將前后院落掃了個通透。
這一圈下來,心里便有了底。
家里的三代靈雞,如今也只剩下零星幾只,不成氣候了。
其中,還混著那三只已初通靈性的寶貝疙瘩。
一赤如火,一金如曜,一青似玉。
那羽毛的光澤都與別個不同,是內(nèi)斂的,骨相也生得圓潤。
日常便不似尋常雞只,行止有度,性情也通些人意,偶爾吆喝兩句,竟也能聽個幾分。
平時見了他,不但不躲,反要歪著脖子上下打量幾眼,那眼神里透出幾分熟人般的機靈。
這三只,姜義一直沒舍得動。
日子久了,倒像處出了幾分交情。
他站在院里,手背在身后,心里卻已轉(zhuǎn)開了念頭。
看來也是時候,該張羅著孵化第四代了。
這事,他心里早有盤算。
養(yǎng)了三代,也該講究些章法了,再不能像從前那般,胡亂撿些蛋來孵,隨它長成什么樣。
須得優(yōu)中選優(yōu),精中取精。
往后,便只挑那三只通了靈性的雞下的蛋來孵。
如此,這根骨底子才能保得住純正,不至于讓好不容易養(yǎng)出的這點靈息,一代比一代淡薄下去。
想到此處,他唇角不動聲色地輕輕一勾,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這養(yǎng)雞和養(yǎng)人,道理其實是通的。
說到底,不過“傳承”二字。
心里這筆賬算清了,手上便不含糊。
他目光一掃,避開那三只正在悠哉踱步的寶貝疙瘩。
信手一招,氣勁涌出,一只正在埋頭刨食的肥雞便身不由己地飛入他掌中。
那雞撲棱了兩下,便被一股巧勁拿捏得老老實實。
今晚這頓慶功宴,合該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