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0五年,項羽率兵北上,攻打齊王,劉邦乘機一舉攻占了項羽的臨時都城(今徐州)。項羽聞訊大怒,親率三萬精兵排山倒海般猛撲回來,劉邦率兵奮力抵抗,無奈兵少將寡,最后只得棄城而逃。項羽不容劉邦有喘息之機,又親自率兵追趕,直打得劉邦潰不成軍妻離子散。當他單槍匹馬逃到曹州東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時,劉邦已是精疲力盡。幾天幾夜,擔驚受怕,吃不好,睡不好,劉邦感到真是走投無路了。天色漸晚,劉邦下了戰馬,剛剛在村頭一株古樹下休息了一會,又聽到馬聲、人聲嘈雜成一片,追兵又追上來了。怎么辦?難道說我劉邦命該喪于此地?他正緊張地思索,猛然瞥見一戶人家的花園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個年輕女子,正在辛勤勞作,整修花枝。他來不及細想,連忙走上前去,說自己是漢王劉邦手下,被人追趕,希望老翁與姑娘鼎力相救。姑娘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園中的一個枯井,老翁會意,領劉邦躲藏在里面。戰馬呢?還是那位姑娘,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打了戰馬幾下,戰馬向村外一溜煙地跑去。追兵走遠了,劉邦得救了。晚上,老翁叫女兒置辦酒菜為劉邦壓驚。這時候,劉邦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農。有一女兒,就是救了劉邦的那個姑娘。姑娘年方十八,眉目俊秀,簡直是天仙一般,劉邦遂生愛慕之心,又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于是說明了他的真實身份是漢王。戚氏父女聞言,急忙雙膝跪倒在地:“小民不知漢王在此,有眼不識泰山,招待不周,還望恕罪。”劉邦說道:“快快起身,我還要感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呢。我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為貴妃。”戚氏父女又一次叩頭謝恩。戚女馬上更衣,跳起了折腰舞,陪劉邦歡飲。夜色已闌,老人卻也知趣,便令該女陪著漢王,入室安寢。漢王趁著酒興,挽女同宿。戚女年已及笄,已解云情雨意,且終身得侍漢王,可望富貴,于是曲意順承,由他寬衣解帶,擁入衾中。兩情繾綣,一索得男。
第二天起床,出見戚公,吃過早膳,漢王即欲辭行。戚公父女,苦留漢王再住數日,漢王道:“我軍敗潰,將士等不知所在,我何能在此久留?且容我往收散卒,待有大城可住,當來迎接老丈父女,決不爽約!”戚公不好強留,送別漢王。只有戚女格外生感,僅得了一宵恩愛,偏要兩地分離,無限傷感,依依惜別!漢王到了此時,也未免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臨別絮語,戀戀不舍。最終還是硬著心腸,囑咐了一聲珍重,出門徑去。
后來劉邦安定下來之后,果然將戚女接到軍中。其時呂雉與太公被項羽俘虜,劉邦與戚夫人過了兩年男歡女愛的生活。兩年后呂雉被放回,并且被封為皇后。面對兇神惡煞的母夜叉,戚夫人一直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戚夫人是個單純的女子,一開始并沒有讓孩子當太子的打算,對權力也沒有渴望。她沒有籠絡人心,也沒有建立自己的黨羽,除了劉邦以外她從來不跟外人接觸。她以為只要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只要不得罪別人,自己就會相安無事。然而長期的耳濡目染,戚夫人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她目睹呂雉將漢初的頭號功臣韓信殺死,后來又誅殺彭越,并且把彭越剁成肉醬送給英布。英布以為劉邦也要殺他,于是起兵反叛,呂雉又順理成章地干掉了英布。這些人都是西漢的功臣,有的還是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這些都敢殺,呂雉還會放過自己嗎?
明知道呂雉陰險狠毒,戚夫人也沒有辦法對付。與其讓對方殺死,還不如自己自盡!當她將自盡的想法告訴劉邦后,劉邦忍不住老淚縱橫!他怎么舍得讓她死呢?如果早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被呂雉殘害成人彘,劉邦真應該讓她現在自盡!
劉邦是一個心軟的男人,又深愛著戚夫人,見她哭得可憐兮兮的模樣,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比較了一下劉盈與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發現劉盈木訥老實敦厚善良,而劉如意機靈活潑,有見識有決斷,很像劉邦自己。如果改立如意為太子,自己百年后他就是皇帝。兒子做皇帝,誰還敢殺害他的媽媽呢?
許多人看到這里,都認為戚夫人不自量力死有余辜!其實這是她唯一的救命機會,劉如意不當皇帝,戚夫人母子都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
劉邦要更換太子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呂雉的耳朵里,她不由大吃一驚,要是以往劉邦這樣對她,她早就一巴掌甩過去了,但今日不同往昔了,她匆匆忙忙地找到哥哥呂釋之商議對策。呂釋之能有什么辦法?他找到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先生,請求張良出面勸說。張良也愛莫能助,他知道在和平年代,皇帝出于私心想更換太子,縱使有一百個張良也無濟于事。但張良還是給呂釋之出了一個主意:讓皇太子想方設法找到隱居在終南山的商山四皓,這四個白頭發老頭是劉邦一直想找的人,劉邦敬佩他們的為人和才華。假如能夠讓商山四皓做皇太子的賓客,并引他們入朝,故意讓劉邦看見,劉邦就會認為既然劉盈有這么大的能耐能夠請到自己一直請不到的人,想必也有自己的非凡之處,或許就不會廢掉皇太子了。
呂氏兄妹依計行事,劉邦這個老糊涂果然中計。一次朝會,劉邦看見劉盈背后站著四個白頭發老頭,不禁問道:“這四位是何方高人?”劉盈就告訴老爹:“此乃商山四皓也。”劉邦心里很不是滋味,難道我堂堂一國之主,日理萬機,還不如一個整天游手好閑、乳臭未干的小子嗎?于是問道:“我找你們多年,你們都不給面子。如今卻追隨我的兒子,這是為啥?”四個老頭異口同聲地說:“皇太子忠厚仁孝,不像你脾氣急躁,所以我們愿意為太子效勞。”
說到底劉邦還是一個心胸寬廣的君子,要是換了夏桀、商紂之流,這樣對他說話,管你什么商山四皓,唰唰唰,四個腦袋落了地。劉邦面有愧色地說:“既然如此,就拜托四位高人好好輔佐他吧。”
朝會結束后,劉邦召來戚夫人,指著“四皓”的背影說:“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奈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說罷,長嘆一聲,戚夫人也凄楚不已。隨后,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筑高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弓矢,尚安所施!”
一對恩愛夫妻暫時拋開世俗權力,邊歌邊舞,歌是悲傷的,劉邦唱著唱著,也忍不住流下淚來。而戚夫人更是一邊跳舞一邊哭泣,她料到自己悲慘的結局,可是她卻沒有料到她的結局是那么的恐怖,簡直是慘絕人寰。
劉邦死后,皇太子劉盈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呂雉成了皇太后。戚夫人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再也不是呂雉的對手。她向呂太后請求三尺白綾,但是呂雉拒絕了她。她不可能這么便宜了戚夫人。她要折磨戚夫人,要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呂雉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宮,囚禁在特種監獄里,把她漂亮的秀發全部一根一根的扯下來,用鐵鏈拴住脖子,穿上粗笨的囚衣,讓她天天搗米。為了防止戚夫人自殺,派官兵二十四小時把守。
戚夫人沒日沒夜地搗米,一邊搗米一邊流淚,一邊流淚一邊唱歌: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誰當使告汝!
這首《舂歌》據考證為最早見于正史記載的五言詩。本詩形式靈活,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一個被侮辱與被傷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成為可以和《垓下》、《大風》媲美的千古絕唱。
然而這首凄婉的詩歌讓呂后勃然大怒,呂后下令召趙王劉如意進京。劉如意這年不過十二三歲,雖然名為封國之王,實際上年幼識淺,凡事都靠相國周昌主張,他自然也是呂雉鏟除的對象。只是當年劉邦曾經鄭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呂雉征召了趙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邦邦地拒絕了。呂雉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趙王。劉如意在周昌的安排之下,并沒有到長安來。被毒死的其實是周昌的兒子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