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初歇,越王徐聞親臨京都皇居大殿,親主持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典。
“諸藩再封、東瀛更制”之議。
兩側文臣武將分列,廳中跪坐的,是自各地陸續歸附的百余日本大名。
各人身著舊式禮服,面色沉肅,有人低頭不語,有人竊竊私語,無不心存忐忑。
他們不知道越王今日是來賞,還是來罰。
自京都陷落起,越王大軍所向披靡,橫掃關東。
天皇與幕府將軍雙雙納降,各藩主也紛紛上表請罪。
但他們清楚,一紙請罪,并不等于赦免。
他們都等著越王出手,看這位大明帝國的封疆之主,會如何處置他們的命運。
大殿正中,徐聞負手而立,目光如炬,望向全場。
他已年過八旬,但身姿挺拔,聲音如鐘:“倭地既歸大明,自當正本清源、定綱立紀,自今日起,廢日本國名,改為東瀛行省?!?/p>
倭,是中國歷代王朝對日本的最早稱謂之一,含有“矮小”或“卑微”的貶義。
隨著日本人熟知漢文化,終于知道了這不是個好詞。
“倭”字逐漸被日本統治階層所厭惡,他們深以為恥。
為擺脫這一稱謂,表現自身文化與政權的“正統”與“獨立”,日本朝廷主動向唐朝改稱為“日本”,意味日出之地。
有傳聞說是武則天賜下的“日本”國號,官方史料無記載。
因為在此之前唐朝從未承認過日本這個國名。
直到武則天時代,才開始接受其國號為“日本”。
此后,“日本”成為國際上對該國的正式稱呼。
徐聞廢除日本國王,改為東瀛行省,看似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實則意義深厚,是文化上的征服。
“東瀛”,自古以來中國對日本的雅稱,出自《舊唐書》,有“東海之彼岸”之意,典雅而不貶義。
“行省”:是元明兩朝對地方最高行政區的正式稱呼,意味著日本完全納入大明版圖,不再是藩屬國,而是直屬轄地。
對于徐聞廢除日本國名,一眾大名的反應并不大,好像理所應當,甚至有人覺得好聽。
畢竟新名字是東瀛省,而不是含有“倭”的卑賤國名。
徐聞看向眾人,又道:“東瀛行省,設九府三十六縣,府領州,縣轄町村,改江戶為東都,越王府設于東都,節制東瀛全境。”
話音未落,數位隨行漢臣舉筆宣詔,將最新行政架構當眾示圖,插旗定標。
原先割據一方的大名們紛紛看向布圖,赫然發現。
他們的“國”沒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明式的“官道與縣治”,井然有序的郡縣劃分,將日本這片古老島嶼的山川重新勾勒。
有大名小聲嘀咕:“若九府三十六縣皆由大明任官,那吾等何在其間?”
徐聞聽見了,朗聲道:“本王得大明陛下冊封,持節東瀛,列島之一切軍政,所有官員任職,皆由越王府署理!”
一句話,這里老子說了算!
接著,徐聞宣布:“昔日天皇為名義之君,掌權者實為幕府;一為傀儡,一為禍亂,今日,本王奉大明皇帝詔命,廢其虛主、滅其實奸,還此地以正理?!?/p>
話音一落,滿殿寂靜。
隨即,徐聞當眾宣讀旨意:天皇制度自即日起廢除,天皇一族遷往漠北安置,永不得復立。
這一決定,震驚四座。
原天皇雖早已無實權,但在諸多日本人心中仍象征“萬世一系”,此舉無異于徹底斬斷舊日神權根基。
但徐聞并未止步。
隨即命人押解幕府將軍足利義政與其親信四將至殿下。
這五人,皆在京都保衛戰中組織激烈抵抗,是明軍征倭檔案中“甲等首惡”。
“足利氏欺天罔上,煽亂東夷,抗拒王命,罪不容赦?!?/p>
徐聞親自斷言。
五人不辯,被賜死于殿前,當場行刑,留全尸歸葬。
大殿上,一眾原本尚心存僥幸的大名門面色大變。
徐聞冷眼掃視眾人:“本王持節封疆,奉命治倭,諸侯大權,當歸朝廷,然念爾等舊為此地守土,若能忠順歸化,亦可世襲其地,輔王治民?!?/p>
他緩緩道:“自今日起,廢除天皇制度!”
話音落下,大殿內一片死寂。
幾位日本大名瞳孔驟縮,幾乎忘了呼吸。
徐聞命人高聲宣讀詔書,詳述天皇制度的淵源:
“日本天皇,最早為大和政權首領,自白江口一戰后,倭國歷朝向大唐稱臣,唐封‘日本國王’,后世自稱天皇,為脫隋唐冊封之名,標榜獨立,然自始至終,實則無實權,自鐮倉幕府建立以來,政出將軍之手,天皇不過傀儡而已?!?/p>
“尤至室町足利以來,天皇政令悉由幕府中樞審定,所謂天子,不過神主之偶像耳?!?/p>
“大明不立虛尊,不承空位,今既廢國,自當革其弊俗?!?/p>
徐聞轉身看向殿角一位身穿素衣、年約三旬的男子,正是現任日本天皇,今已剝去華服,臉上蒼白如紙。
“此人名號尊貴,卻未曾執政一日,京都陷落之日,抱玉求降,自稱子民,不配再居尊位?!?/p>
“念其未親自抗明,亦無殺伐之舉,貶為庶人,遷往漠北幽州,一生不得返東瀛?!?/p>
日本群臣駭然。
天皇萬世一系,自神武天皇始稱“萬世一系”,傳說其為天照大神后裔,統御日本國祚已逾千年。
如今,卻被一口命令所斷!
天皇制度,至此終結。
這一刻,哪怕那些還殘存幻想的大名,也徹底明白了:此非和平納貢,而是真正的“淪為版圖”。
處理完天皇,下面就是室町幕府一眾重臣。
徐聞道:“幕府將軍足利義政,西軍統帥山名宗全、赤松政則、大內教弘等人,三十年來拒納朝貢,抗拒天兵,舉兵犯境,是為甲級逆臣?!?/p>
“雖終降于本王麾下,然累我軍民數萬傷亡,不可不誅!”
話音一落,早有侍衛將幾名穿甲之人壓上殿前。
正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等人,幾人目光凜然,卻不發一言。
他們輸的心服口服,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說什么都沒用了。
徐聞并未多言,只道:“賜死?!?/p>
錦衣衛拔刀而上,當殿殺人。
數聲悶響,頭顱滾落,鮮血流淌殿中。
這些人雖已歸降,然罪責難赦,徐聞雖年邁,手段依舊鐵血果斷。
廳中百余名歸順大名,原本已跪伏在地、渾身發顫,甚至有人悄然抖瀉衣下污物,等著那柄明刀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