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西雷麻店,程明遠自小就是個讓人又愛又頭疼的孩子,他的頑皮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性格更是倔強得像頭小牛犢。
程明遠那圓溜溜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靈動與狡黠的光芒,仿佛時刻都在琢磨著新的“冒險計劃”。村子東頭的老槐樹,是他和小伙伴們的“秘密基地”。他常常像只敏捷的小猴子,蹭蹭幾下就爬上粗壯的樹干,然后坐在樹杈上,對著樹下的小伙伴們得意地大笑。有一回,為了證明自己膽子大,他竟然閉著眼睛從一人多高的樹杈上往下跳,嚇得小伙伴們齊聲尖叫。落地時他不小心崴了腳,疼得齜牙咧嘴,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梗著脖子,倔強地說:“這點疼算啥!”
平日里,程明遠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耍,總能想出各種新奇有趣的點子。春天,他們在田野里追逐著五彩斑斕的蝴蝶,程明遠總是沖在最前面,哪怕摔得滿身泥巴也不在乎。夏天,村邊的小河成了他們的樂園。程明遠帶頭脫光腳丫,“噗通”一聲跳進河里,濺起高高的水花。他一會兒扎猛子,一會兒仰浮在水面上,還教小伙伴們怎么摸河蚌、抓小魚。要是有小伙伴不敢下水,他就會叉著腰,故作大人的口吻說:“怕啥呀,有我在,淹不著你!”然后連拉帶拽地把小伙伴拖下水。
秋天,當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他們在稻田邊玩起了“打仗”游戲。程明遠自封為“將軍”,指揮著小伙伴們用稻草扎成“武器”,你來我往,玩得不亦樂乎。要是哪方輸了,程明遠可不答應,非得重新再來一局,不贏絕不罷休,那倔強的勁頭讓大家又好氣又好笑。
冬天,雪后的村莊銀裝素裹,程明遠帶著小伙伴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捏出的雪球又大又硬,扔出去就像炮彈一樣。有一次,雪球不小心砸到了小伙伴的腦袋,小伙伴委屈地哭了起來。程明遠心里雖然有些愧疚,但嘴上還是不認輸:“誰叫你不躲開,這都能砸到,真笨!”不過,說完他還是默默地幫小伙伴拍掉身上的雪,還把自己的手套摘下來給小伙伴戴上。
在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里,程明遠就像個活力四射的小太陽,帶著小伙伴們盡情玩耍。他的頑皮和倔強,成了童年時光里最獨特的印記,也讓他和小伙伴們之間的情誼愈發(fā)深厚,編織出一段段充滿歡笑與溫暖的回憶。
1911 年,宣統(tǒng)三年,10 月 10 日,這一天如一道劃破黑暗的閃電,瞬間照亮了古老中國的天空,一場翻天覆地的巨變就此拉開帷幕。武昌城內(nèi)的一聲槍響,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宣告著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搖搖欲墜。
在武昌起義勝利的激昂戰(zhàn)歌鼓舞下,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迅速點燃了全國各地民眾心中的革命熱情。廣大工人放下手中的工具,從工廠車間匯聚而來,他們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對壓迫的反抗,堅定地加入革命隊伍。那一雙雙因勞作而布滿老繭的手,此刻緊緊握住簡陋的武器,眼神中閃爍著無畏的光芒。
農(nóng)民們也從田間地頭起身,扛著鋤頭、鐮刀,告別熟悉的土地,踏上革命的征程。他們深知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的痛苦,渴望能擁有一片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地,過上溫飽無憂的生活。這些質(zhì)樸的勞動者,以自己的方式,為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力量。
手工藝者們則憑借著自己精湛的技藝,為革命貢獻著獨特的支持。鐵匠日夜不停地打造武器,火花四濺中,一件件利刃誕生;木匠精心制作攻城器械,用智慧和雙手助力革命進程。他們用手中的工具,為革命添磚加瓦,讓革命的力量更具鋒芒。
城市平民們也紛紛響應,他們從大街小巷涌出,組成游行隊伍,高呼革命口號。小商販放下攤位,學徒們離開店鋪,加入到這場偉大的革命斗爭中。他們在城市的街道上,以激昂的吶喊和堅定的步伐,向舊制度宣戰(zhàn)。
這場由不同階層民眾共同掀起的革命風暴,如洶涌澎湃的洪流,迅速席卷全國。所到之處,封建統(tǒng)治的枷鎖被一一打破。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得了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結(jié)束了封建君主**制度,為中國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在肥西雷麻店,徐家和程家也深刻感受到了這場革命風暴的沖擊。年輕的子弟們熱血沸騰,渴望投身到這偉大的變革中,為國家的新生貢獻自己的力量。老人們雖歷經(jīng)世事滄桑,面對如此巨變,也不禁感慨萬千,眼中既有對未知未來的擔憂,也懷揣著對新時代的期許。整個村莊沉浸在一種既興奮又緊張的氛圍中,大家都知道,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而他們,也將以自己的方式,融入到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之中。
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鄉(xiāng)下的人們雖對“革命”二字的內(nèi)涵懵懵懂懂,卻也清楚地知道世道變了,改朝換代了。像男人不用再梳大辮子,女人也無需裹小腳,這些明顯的變化,成了新時代來臨的標志。
在肥西雷麻店,程明遠看著從下集回來的男人們紛紛剪掉了辮子,心里羨慕不已,吵著鬧著要母親也把自己的辮子剪掉。程明遠的母親,是個傳統(tǒng)守舊的人,對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沒有太多驚訝。她習慣了依附著他人生活,用當?shù)氐脑捳f,就是“跟大娘穿衣,跟二娘吃飯之人”。聽到兒子的要求,她沖著程明遠嗔怪道:“小倒霉。我?guī)湍慵簦课規(guī)湍闶崃?10 年的頭,這大辮子盤在頭上該有多好看,你要剪掉干什么?剪掉犯法呢!”
可程明遠哪肯罷休,倔強地說道:“你不幫我剪,我找人剪。”說罷,扭頭就往雷麻店街上跑去。
一到街上,只見熱鬧非凡。到處張燈結(jié)彩,玩龍燈的、踩高蹺的,人群熙熙攘攘,一片歡樂景象。程明遠自小就對玩龍燈情有獨鐘,只因年歲小,每次只能玩玩龍尾巴。此時,看到那舞動的龍燈,他的心瞬間癢癢起來,忍不住沖上去,一把搶過龍尾。
哪知道,其他一同玩耍的孩子們見狀,紛紛嚷道:“你留著清朝大辮子,不行!” 程明遠聽了,又氣又急。一氣之下,他跑到街頭的露天剃頭挑子那兒,對老師傅說道:“老師傅,請你給我把辮子剪掉可好?”
老師傅抬起頭,苦笑著說:“這些天我剪辮子,剪子都使壞了,一個大格子銅板沒弄到。你看我講,剪辮子就叫革命,是不是啊?”
老師傅一邊說著,一邊拿起那把有些磨損的剪刀,在磨刀石上蹭了蹭,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他看著程明遠,眼中滿是溫和與笑意:“小家伙,你可想好了,這辮子一剪,可就回不去嘍。”程明遠堅定地點點頭:“想好了,師傅,您快幫我剪吧!”
隨著剪刀開合,那根陪伴程明遠多年的辮子緩緩落下。程明遠只覺得脖頸處一涼,仿佛卸下了某種沉重的負擔。他摸摸自己的腦袋,咧著嘴笑了起來。
剪完辮子,程明遠再次跑向玩龍燈的隊伍。這次,孩子們沒有再阻攔他。他高高舉起龍尾,跟著隊伍歡快地奔跑起來。龍燈在眾人的舞動下,活靈活現(xiàn),仿佛也在為這個新時代的到來而歡呼。在這熱鬧的氛圍中,程明遠親身經(jīng)歷了這場小小的“革命”,帶著對新事物的好奇與向往,融入了這個正在變革的世界。
在三河古鎮(zhèn),時代的浪潮同樣翻涌不息,徐吉標也被卷入了這股追求變革的洪流之中。和程明遠一樣,他也迫切地想要剪掉象征舊時代的辮子。
徐吉標的舅舅,作為傳統(tǒng)手藝人,思想相對保守,對這突如其來的變革充滿擔憂。當徐吉標提出要剪掉辮子時,舅舅極力反對,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孩子,這辮子留了這么多年,是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可不能說剪就剪啊!這世道變得太快,咱得穩(wěn)著點走。”舅舅深知辮子對于舊秩序的象征意義,擔心外甥貿(mào)然行事會惹上麻煩。
然而,徐吉標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這個在古鎮(zhèn)竹木工坊里成長起來的少年,內(nèi)心有著對新事物的渴望和對舊制的反叛。他沒有聽從舅舅的勸阻,毅然決然地走向街頭。
古鎮(zhèn)的街頭,熙熙攘攘,人們的臉上既有對新時代的好奇,也有對未知的迷茫。徐吉標在人群中穿梭,很快便找到了一個露天剃頭攤子。剃頭師傅正坐在那兒,百無聊賴地擺弄著手中的剃刀。
徐吉標走上前,大聲說道:“師傅,幫我把辮子剪了!”剃頭師傅抬起頭,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少年,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隨即露出理解的笑容:“行嘞,最近來剪辮子的人可不少,看來這新潮流是擋不住嘍。”
師傅熟練地拿起剃刀,在磨刀布上快速地蹭了幾下,發(fā)出清脆的“刷刷”聲。隨著剃刀貼近徐吉標的后頸,那根烏黑的辮子逐漸與他的身體分離。徐吉標只感覺一陣輕微的涼意,心中卻涌起一股暢快之感。
剪掉辮子后,徐吉標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腦勺,短發(fā)茬刺得手心癢癢的。他看著地上的辮子,心中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他想象著自己以全新的面貌,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中前行,就像他在竹木工坊里不斷嘗試新的技藝一樣。
回到舅舅的竹木工坊,舅舅看到徐吉標的新模樣,不禁嘆了口氣。但徐吉標迎著舅舅的目光,堅定地說:“舅舅,時代變了,我們也得跟著變。我知道您是為我好,但我想勇敢地去迎接這個新的世界。”舅舅看著外甥眼中的堅定,無奈地搖了搖頭,卻也在心底默默佩服這個少年的勇氣。
在三河古鎮(zhèn)的街頭巷尾,徐吉標剪掉辮子的舉動,就像一顆小小的石子,在時代的湖面上激起一圈圈漣漪,象征著新一代對舊制度的告別和對新生活的勇敢追求。(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