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帝在批改奏章的時候,大皇子也接到了一封家書。
這封家書表面的意思,那就是給大皇子送一些清熱解暑的丸藥,并請大皇子保重身體。
這乍一看去,全都是直郡王妃對大皇子的關心。
但是實際上,這封家書的主要內容,都在送信人身上。
送信人很是小心的,把朝堂最近發生的事情悉數告訴了大皇子。
除了這些之外,他還給大皇子傳達了明珠的話,請大皇子無論如何,都不要給明珠求情。
聽到這句話,大皇子的神色中閃過了一絲異樣。
他忍不住朝著那送信之人道:“明相真的是這樣說的?”
“王爺,就算借給小的一百個膽子,在這件事情上,也不敢有絲毫的胡說八道啊!”
“明珠大人吩咐的,就是請您萬萬不要為他求情。”
大皇子的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絲不安。
他現在雖然已經是郡王,而且還因為是皇帝的長子,從而受到各方的厚遇,但是他最堅定的支持者,依舊是明珠。
如果沒有明珠,那么他的影響力就要削減大半。
“明相還有其他的交代嗎?”大皇子沉吟了瞬間,不甘心地問道。
那人思索了剎那,低聲的道:“王爺,明珠大人說,時間還長得很,讓您靜待天時。”
大皇子仔細品味著靜待天時四個字。
對于這四個字,他心里并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但是他清楚,自己現在可以做的,好像也只能是這四個字了!
很多事情,他只能被動地袖手旁觀,因為他現在根本就插不上手。
比如這次明珠和索額圖之間的鷸蚌相爭;比如不少屬于明珠的人被彈劾的事情,比如……
靜待天時!
看來以后,自己還是要低調一點啊!
就在大皇子心中念頭萬千的時候,四皇子允禎正在和八皇子閑聊。
兩個人雖然年歲差了一些,但是現在關系挺不錯,所以很多話說得也隨意。
“四哥,現在不少人都在彈劾明相和索相,這事兒,您覺得最終會怎么樣?”八皇子眉目清秀,體態優雅,很是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四皇子對于這個弟弟,此時心中的防備還不是那么的強。
他笑了笑道:“這種事情,我覺得還是看父皇的心意。”
“至于其他的,咱們都不能管。”
四皇子這話好像是回答了,又好像是沒有回答。
見四皇子只說三分話,八皇子心里多了一些腹誹,但是表面上,還是鄭重的道:“四哥說得對,這種事情,和咱們沒有關系。”
四皇子允禎很想讓這位比自己小的兄弟跟隨自己,他覺得這個兄弟能力不弱,如果跟隨自己的話,絕對能夠讓自己的力量增強。
甚至很有可能,兩個人自成一派。
十七歲的八皇子,是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八弟,萬事皆在變換。”
“就比如這朝堂之上,索額圖和明珠以往不可一世,獨占一方。”
“可是現而今呢?各種參奏蜂擁而來。”
“以后還指不定是什么樣子呢!所以咱們兄弟,要齊心協力的為父皇辦差才是。”
四皇子允禎話語中有拉攏之意,但是這種拉攏,卻又是含而不露,讓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八皇子允祀是個聰明人,他聽了四皇子的話,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作為一個年輕的皇子,他也知道在這種時候,該怎么做。
“四哥,小弟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懂。”
“以后呢,還需要四哥多多指點。”
“省得小弟辦差不力,惹父皇失望。”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都笑了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有些事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行,不用說的那么透徹。
乾熙帝對于彈劾兩位大學士的奏章,并沒有任何的批示,但是朝堂上卻因為沈剛的死,變得越加的激烈。
有都察院的御史認為沈剛是被人害死,請求徹查。
也有人說沈剛是喝多了酒,所以淹死了。
各種說法都有,所以一時間朝堂上下,眾說紛紜,議論紛紛。
而沈葉在毓慶宮一直悠然自得的坐班時間,此時也難以安寧。
在沈剛死的第二天,作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陳廷敬,就帶著十幾個御史來到了毓慶宮,請沈葉為沈剛作主,徹查沈剛意外死亡一事。
說實話,陳廷敬不愿意參與此事。
但是作為都察院的老大,下面的小弟就這樣被人弄死,他不出面不行。
要不然,隊伍就不好帶了。
至于沈剛參奏的內容,他雖然略有耳聞,但是他故意裝作不知道。
“太子爺,沈剛之死,疑點甚多,還請太子爺徹查!”陳廷敬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沈葉知道這件事情不是索額圖動的手。他覺得,作為一個宦海沉浮這么多年的老手,索額圖做事不可能這般的小兒科!
周寶匯報的時候,索額圖就在他身邊,沈葉就這件事情問了索額圖,索額圖的回應就是一句話:
臣沒有做!
沈葉平靜的道:“這件事情,交由大理寺查處,務必把沈御史的死亡原因查它個水落石出!”
不過沈葉的話剛剛說完,一個看上去三十多歲的年輕御史已經站出來道:“太子爺,這件事情不能讓大理寺查。”
“臣和沈剛是好友,前些時日,沈剛因為不滿索額圖只手遮天,誤國害民,所以準備參奏索額圖。”
“他找臣聯名,臣因為對參奏之事還有些不解,所以沒有聯名。”
“現在他剛剛上了奏疏,就淹死在了河中,臣認為,此事恐怕和索相脫不了干系。”
“而大理寺少卿甄明悟和索相來往密切,臣唯恐大理寺查下去,最終也是徒勞無功,不了了之。”
沈葉朝著那年輕御史看了一眼,淡淡的道:“那,你認為應該由誰來查?”
“臣認為應該請刑部出面,徹查此案。”那年輕的御史一副中正不阿的模樣。
沈葉對于這件事情,心中已經有些明了。
他覺得讓沈剛死的那個人,絕對是指使沈剛參奏索額圖,說出古往今來,天下哪有三十年之太子的那個人。
而這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明珠。
刑部尚書佛倫和明珠是一派的人,如果讓他查這件案子,那說不定沈剛的死,就會聯系到了索額圖身上。
對于這件事情,沈葉比較超然,他淡淡的道:“既然你這樣說,那就安排三法司聯合調查此案。”
“陳都御史,三法司應該可以信任吧?”
陳廷敬趕忙道:“太子爺英明。”
在沈葉作出讓三法司徹查沈剛之死的時候,沈剛參奏索額圖的底稿,不知道怎么被人給找了出來。
一時間,那句世上豈有三十年之太子,瞬間傳遍了整個京師。
不少人在談論中,都覺得是太子派人殺了沈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