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天氣,讓乾熙帝有一種汗流浹背的感覺。
盡管他住的地方是直隸范圍內的一個大鎮,但是沒有冰塊的涼氣,乾熙帝頭上的汗水擦都擦不及。
巡查河堤很累,但是到了晚上,乾熙帝依舊在批改著奏折。
這一段時間,奏折很多。
讓乾熙帝有一種自己雖然離開了京師,但是依舊在乾清宮批改奏折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他累并快樂著,從帝皇的角度來看,乾熙帝心里還是很滿意的。
不過,在覺得有些疲憊的時候,他也有點想埋怨一下自己那懶惰的兒子,整天就知道無所事事,就不知道幫老爹處理一些事情嘛!
拿起一份奏折,乾熙帝的眉頭慢慢的皺了起來。
這是彈劾明珠罪行的奏折,里面一共有三十六條罪狀,不但有余化龍的名字,還有不少人的簽名。
光憑著這份奏折,基本上可以問罪明珠。
對于這等的效果,乾熙帝還是很滿意的。
他用人,喜歡用那種既有瑕疵又有能力的人。
這樣的人,可以用其所長,利用其所短,駕馭起來比較順手。如果哪天誰不聽話,想要一舉把誰拿下,只需要一份奏疏就夠了!
當然,沒有瑕疵的人,他同樣可以一份圣旨就把對方給貶官,但是這樣做,有傷他的圣明。
而對方有過,皇帝責罰,這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可以說,天衣無縫,完美無缺!
乾熙帝并沒有立即在奏折上批示,他直接把奏折拿了出來,放在了一邊。
而后他又拿起一封奏折。
這封奏折同樣是彈劾的,不過卻是彈劾索額圖的。
彈劾的主要內容,就是索額圖對于自己的兩個弟弟管教不嚴,以至于這兩個弟弟橫行不法。
看著這些內容,乾熙帝輕輕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對于索額圖的兩個弟弟,乾熙帝是知道的。
不過,對于這兩個人橫行不法的事情,并沒有太多的理會。
因為他還需要索額圖為自己效力,怎么都要給索額圖留點顏面。
當然,也給索額圖留一點尾巴。
索額圖管教不力,以至于自己的弟弟橫行不法,直接就可以以此免官。
現在不用他說,就有人主動跳了出來。
這應該是明珠的人!
乾熙帝又將奏折放在了另外一邊。
明珠的反擊,和他預料的一樣,是針對索額圖的。
對于明珠來說,無論他心里如何的清楚,究竟是誰在出手對付他,他都要對付索額圖。
因為他們兩個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境地了。
在這種情況下,明珠主打一個要死一起死。
把這兩個人打發了,朝堂上的格局也要調整一下,和明珠他們相比,張英他們結黨營私的速度……
就在乾熙帝機械的打開一封奏疏的時候,他的臉色瞬間大變:
古今天下,豈有三十年之太子乎!
這句話,就好像一記重錘,重重的捶打在了他的心頭。
看到這句話的瞬間,他的第一個感覺,不是憤怒,而是恐懼。
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
沒有三十年的太子,那豈不是說自己再過些年就要退位,或者是成為大行皇帝!
自己還年輕,前些時候,還讓王美人懷了孕。
自己怎么可能會死!
不過在恐懼之后,乾熙帝就想到了這是有人在挑撥自己。
索額圖說的。
索額圖真的會這樣說嗎?
很有可能,索額圖這家伙,這輩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讓太子即位。
只要自己一死,索額圖的權勢就會更上一層樓。
說不定,太子還要娶一個索額圖家的女子成為皇后。
嘿嘿……
這句話不管是不是索額圖說的,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在眼巴巴地盼著自己死!
一念之間,乾熙帝又想到了明珠。
和索額圖相比,明珠是不會盼著自己死的。
因為自己一旦死了,那么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明珠。
明珠雖然貪財,但是他絕對盼望著自己能夠活下去,從而給他和大皇子留點兒時間,搬倒太子。
一時間,乾熙帝突然覺得明珠也并不是那么可惡。
他就是貪點錢而已。
自己沒必要殺了他。
一念之間,乾熙帝又想到了太子。
這句話,他知道嗎?
他是不是也盼著自己這個老父親,早點去世,從而大權在握,君臨天下呢?
一個個念頭閃動之中,乾熙帝的臉色越發的有點發冷!
不過,廢了太子,乾熙帝目前還沒有這種想法。
因為這一切都是他的猜測不說,而且,太子并沒有什么具體的過錯。
還有就是,太子前些時候和他說的那些話,讓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雖然太子那些話,聽著有些危言聳聽,但是他隱隱約約的覺得,太子這些話,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八……
這些不省事的兒子一個個都有點本事,如果給他來一場大亂斗的話,那真的是足以要了他的命。
齊桓公也算是明君,但是最終卻因為五個兒子爭位,成為了他人口中的笑柄。
自己絕對不能落得這個下場。
乾熙帝把奏折看完,目光就落在了參奏人沈剛這個名字上。
沈剛在御史之中,并不是一個太喜歡出風頭的人,他平時表現的很是低調,但是乾熙帝對于他的底細,卻也是清楚。
他是跟著明珠的人。
如此參奏索額圖的,也只有明珠的人。
就是不知道,他這句話,是從什么地方聽來的。
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的審問一下此人。
默默下定決心,乾熙帝就將奏折放在了另外一邊。
接著乾熙帝繼續批改奏折,這些奏折里,有彈劾索額圖的,有彈劾明珠的,還有彈劾佛倫的……
看著大部分的奏折,乾熙帝輕輕的搖了搖頭。
現在他還不準備回去,讓這些彈劾再激烈一些,他也好回去一起收拾了。
就在他看得有點不耐煩時,戶部的奏折上來了,是馬齊關于收繳欠銀的奏折。
在奏折中,馬齊寫的非常清楚,太子要對這次追繳庫銀分四步進行,每一步都怎么做。
還成立了欠銀追繳小組,基本上將朝堂上的大佬全部包攬其中。
這不是某個大臣負責討債,而是朝堂內的所有大佬,現在都負責討債。
看著四個步驟,乾熙帝的臉就有些發黑。
第一個階段就一個月。
那豈不是說,討債這件事情,還是要等自己回去之后再干?
不過,把總體方案看下來,乾熙帝又忍不住點頭稱贊。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個方案完整具體,而且把方方面面的因素基本上都考慮到了,可以說沒有任何的疏漏。
按照這個執行,應該能收回一些錢,而且不引起大的動蕩。
比自己想的方法還要好。
只是,太子如此有才,他愿意繼續等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