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納米芯片!”
“Jesus!”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他們竟然用7納米的工藝,做出了媲美3納米工藝的芯片!”
“不,不是媲美,是超越!”
實驗室中,親自參與逆向工程的馬丁失聲驚呼。
“解析他的架構!”
能夠當上CTO,馬丁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當他發現華夏使用的是7納米工藝時,不但沒有擔憂,反而興奮起來。
因為這就說明華夏并沒有在芯片制作工藝上完成突破,而是彎道超車,目前來看,應該是采用了更精妙的架構。
竟然僅憑架構就讓芯片的性能提升了近三倍,能耗反而降低了,這簡直就是奇跡!
工藝的突破是困難的,但架構,他們完全可以抄過來!
3納米工藝再加上這種神奇的架構,那將會造出何等可怕的怪物,馬丁身體因為太過興奮開始戰栗。
雖然他說了那么多困難,但比起華夏,他們擁有巨大的優勢,他們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顯微鏡,能夠看清芯片的細節,能夠看清晶體管的布局,還有能夠進行1.4納米電路設計的EDA。
所謂EDA就類似工程畫圖的CAD一樣,可以簡單理解成專業的芯片設計軟件,他可以設計電路圖,可以模擬芯片運行情況,以及對集成電路進行仿真推算,是芯片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專業軟件。
據他們所知,華夏最先進的EDA只支持7納米。
擁有這些技術支撐,他們完全可以逆向出這張神奇芯片的架構,只是稍微麻煩些而已。
但想到這項工作的前景,哪怕是養尊處優,懶得麻煩的馬丁,都渾身充滿了干勁!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馬丁看著從有為最新款手機芯片中逆向出來的架構圖,感覺老天爺在跟他開玩笑。
這么密集的堆疊,他們是怎么解決散熱問題的?
這樣的芯片,運行十秒鐘就能煎雞蛋了吧?
確定這不是某種炸彈?
像是觸電一般,手中芯片掉落在辦公桌上。
他這才想起,通過之前的評測,這塊不科學的芯片不僅沒有散熱問題,全功率運行的溫度還比蘋果的3納米工藝芯片更低。
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架構到底有什么魔力?
既然想不通,那就去實驗,先把東西做出來再說,只要能夠復現有為芯片的效果,那也就不用去搞懂其中的原理,先用起來再說。
“這根本不可能吧,這樣把晶體管堆積起來,根本就是一坨垃圾。”
技術部門芯片相關的骨干搖頭,雖然事實就擺在眼前,但他還是不相信真的是這個結構拯救了華夏人造出來的那坨芯片。
正因為是芯片相關的專家,對芯片越是了解,就越能知道,這塊芯片到底有多不合理。
“通過EDA進行仿真的效果也并不好,這樣的架構做出來的根本就是一坨垃圾,不可能是高性能的芯片!”
馬丁甚至沒有反駁這位骨干。
多想無益,他直接聯系了三星首席技術官南錫禹。
阿斯麥專精光刻機,并未涉足芯片制作,想要做出完整的芯片,只能依靠合作友商。
芯片雖然不歸他們管,但這件事的結果卻與他們密切相關,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現在荷蘭正是早上十點多,韓國則是凌晨三點多,無視時差,馬丁任由電話鈴聲響了一遍又一遍,這就是作為頭部供應商的底氣。
“馬丁先生。”
終于,電話被接通掛。
“我這里有一張芯片架構圖,已經郵箱發給你了,你們立即根據這個架構圖制造出芯片來,測試其性能。”
馬丁幾乎以命令的語氣說道。
“你們也在逆向有為的芯片?”
過了一會兒,電話那邊傳來了一句蹩腳的英文,即便已經跟這些偷國人打了很多次交道,馬丁依舊無法適應對方的發音。
偷國人總是會將f發成p,function會念成punction,聽得人很是別扭。
“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照我說的做就是。”
馬丁一陣煩躁,克里斯托夫只給了他三天時間,現在已經只剩幾個小時了,如果他沒法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復,他知道,克里斯托夫真的會讓他滾蛋。
“我們已經復刻出來了,馬丁先生。”
電話那頭傳來了沮喪的聲音,“根據這種架構制作出來的鋅片甚至都算不上暖寶寶,晶體管會在高溫下迅速損壞,它甚至都沒法正常運行超過十秒!”
馬丁這才意識到,對方這么慢才接電話,或許并不是因為對方在睡覺,而是,他們在連夜進行逆向工程。
“這怎么可能?”
“一定是你們什么地方弄錯了!”
三日之期已到,他卻一無所獲,這讓馬丁無法接受。
“不可能弄錯的,我們已經進行三次實驗,每次都有十組對照組,這個架構的確是無用的,甚至是糟糕的。”
南錫禹疲憊和失望的聲音響起,“或者說,單獨這個架構是不起作用的,一定還有什么我們忽視的點!”
比起阿斯麥,危機感更重的自然是他們三星。
即便是在芯片核心技術封鎖的前提下,有為的市場占有率都已經超過三星了,若是讓有為造出了比三星更強的芯片,可以預見的,三星將在國際市場上被一擊即潰。
阿斯麥的危機在不遠的未來,而他們的危機,就在眼前!
……
【你的數學等級由3級31%提升到32%】
圖書館中,陳輝收起電腦,眼前適時彈出一條彈幕。
距離他決心研究楊-米爾斯方程已經過去半個月,從十月下旬來到了十一月初,江城的天氣也從如火的暴烈變得溫和起來。
背上書包,起身往食堂走去。
深入了解之后,陳輝才發現,原來科學界對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已經到了很高深水平,通過Atiyah-Singer指標定理與纖維叢理論,已證明四維球面上楊-米爾斯方程解的模空間是光滑流形,其維數由規范群結構決定。
例如,SU(2)規范群對應的模空間維數為8,這一成果為解的存在性提供了拓撲基礎。
但當前證明局限于四維時空,更高維(如超對稱理論所需的10維)流形上解的存在性仍需突破,主要障礙是規范場緊致化后的奇異性。
Uhlenbeck在1982年證明四維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可去奇點定理,師爺爺田陽將其推廣至高維,解決了規范場在奇點附近的收斂性問題,陶布斯在1982通過構造瞬子解,驗證了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不僅是數學基礎上的突破,物理實驗同樣有不小的進展,量子色動力學中,格點計算驗證膠子自能修正項,證實漸近自由與色禁閉現象……
但未解的問題依舊還有很多,比如高維流形的存在性,質量缺口的普適性,雖然動態里奇流證明了四維情形,但推廣到非緊致流形,如宇宙學尺度時,質量缺口可能被引力效應破壞,需結合量子引力理論,規范群擴展的兼容性,SU(N)群外的規范群是否存在物理可實現的解,目前僅通過弦理論給出間接證據,缺乏獨立數學證明……
陳輝精神振奮,只覺大有可為。
而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拓撲量子場論重構,利用任意子編織技術構建楊-米爾斯場的拓撲保護態,實驗測得糾纏熵S=0.693ln2,逼近理論極限。
機器學習輔助證明,2025年DeepMind開發的GPT-7模型,通過模式識別優化里奇流參數,將瞬子解計算效率提升300倍。
規范-引力對偶探索,通過AdS/CFT對應,將楊-米爾斯方程解映射到反德西特空間,為引力子存在性提供新視角。
這也是陳輝目前學習的主要方向,他不知道哪一條路才是通往真理的正確道路,所以在此之前,他需要深入了解這三個方法,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索性他有時間,也有信心去完成這個任務。
當然,他現在還沒什么頭緒。
陳輝也并沒有氣餒,另一個千禧年難題,龐加萊猜想也不是佩雷爾曼一個人解決的,它同樣經過了很多年,很多位數學家的共同努力。
1960年,米國數學家斯梅爾就完成了對所有五維和五維以上的流形,龐加萊猜想的證明,可惜他的方法無法證明三維和四維的龐加萊猜想。
直到1981年,弗里德曼證明了關于四維流形的龐加萊猜想。
之后才有大家熟知的佩雷爾曼對三維流形龐加萊猜想的證明,他完成了為這座大廈蓋頂,但這座大廈的墻體地基,是由無數數學家們共同完成的。
就像現在的楊-米爾斯方程一樣,陳輝覺得,現在已經到了給楊-米爾斯方程這座大廈蓋頂的時候了!
一路上陳輝雖然收起了論文,大腦中也沒有停止思考,只是憑借本能反應走進食堂,打飯,坐下,吃飯。
就在距離陳輝他們不遠處,一行七人正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陳鈺興致勃勃的介紹著自己的男朋友,說起男朋友那些光輝事跡,她白皙的臉上容光煥發,滿臉幸福驕傲的神色。
尹浩他們幾人難免有些羨慕,聽著陳鈺說的那些打比賽寫論文的事情,聽得津津有味,還有些向往。
至于他那位男朋友,只是在一旁微微點頭,一副很是高冷的模樣。
不過尹浩他們也能理解,畢竟是大二就能發而去SCI的學霸,高冷點也是很正常的。
但一想到自己寢室那位大佬,也挺接地氣的,只能說學霸與學霸之間,也是有差別的。
忽然,尹浩眼前一亮,他竟然真的在食堂看到了陳大神。
“陳大神,你竟然也要吃飯!”
尹浩的聲音從旁邊傳來,也不再聽陳鈺訴說那些光輝歲月,端著餐盤就在陳輝對面坐下,頓時,一群人端著餐盤就來到了陳輝的餐桌上。
尹浩張夏,還有尹浩女朋友梁雪菲和她們寢室四三人。
陳鈺那位男朋友看了陳鈺一眼,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陳鈺神色有些不自然,剛剛臉上的得意已然完全消失,但她還是低聲說了一句,“數院那個天才,陳輝!”
聽到這話,那個男生眼前一亮,也不等陳鈺,同樣端著餐盤來到了陳輝桌邊坐下。
李澤翰和陳靈兒并不在,之前李澤翰一直跟著陳輝一起學習,但陳輝的節奏的確不是正常人能夠跟得上的,如果不是一起行動,想要在圖書館找到手機開了免打擾模式的陳輝,也的確不容易。
于是,李澤翰開始跟陳靈兒一起進出圖書館,據說他們最近在研究周氏猜想。
這是一個由華夏人提出的猜想,是數論領域中關于梅森素數分布規律的重要數學猜想,算是華夏數學家在數論領域的高光之一了。
當然,這個猜想本身也是有不小難度的,從1992年提出,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還沒有被攻克,李澤翰兩個大一新生想要證明,還是很難的,祝他們成功吧。
寢室中剩下的尹浩和張夏,才算是正常的大學生生活,然而,尹浩一入學就談上了女朋友,張夏這個小倒霉蛋平時都是形單影只。
人聚得這么齊,也是難得,想來是有什么大課,大家下完課一起過來吃飯了。
“大佬難道就是數院的陳輝?”
那個陳輝不認識的男生目光灼灼的看向陳輝,滿臉激動的表情。
“哦,他是陳鈺男朋友,計院的嚴毅。”
尹浩開口介紹到。
“大佬好大佬好。”
嚴毅笑容滿面的看向陳輝,“大佬大一就發數學年刊了,真是羨慕啊,聽說大佬12月要去參加歐洲數學學會年會,要做30分鐘報告會,到時候我也在那邊,一定去給大佬現場打call。”
“大佬,先加個微信吧!”
“?”
尹浩看向這位計院大神,神色古怪,眼中的濾鏡碎了一地。
你剛剛可不是這樣的!
我還是喜歡你桀驁不馴的模樣。
其他幾人的神色同樣古怪,尤其是陳鈺,心頭五味陳雜,一時無言。
嚴毅卻根本無視了其他人的反應,對于尹浩他們這些大一的新兵蛋子來說,能發數學年刊的確是很強的事情,卻沒有什么具體的概念,只有他這個發過論文的人才知道,發數學年刊的難度到底有多大,才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么!
他只是發了一篇二區SCI而已,計院大大小小的獎項就拿了十幾個了,可想而知一篇數學年刊的分量有多重。
能夠與這樣的人物結交,些許臉面,已經沒那么重要了,他也從來沒有覺得對這樣的人表現出熱情的態度是丟面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