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中,袁新毅的講述結束,休息室中安靜了片刻。
已經69歲的張一堂忽然開口喟嘆到,“當真是英雄出少年!”
在場都是頂尖數學家,當然明白袁新毅現在在做的是什么,這個小家伙想統一幾何與數論Langlands對應,解決L-函數在臨界線上的解析延拓難題,為BSD猜想提供全新途徑。
這若是真做出來了,兩年后的菲爾茲獎必定有這個小家伙的一席之地。
并且從袁新毅剛才的介紹,他們知道,現在袁新毅距離那個最終的真理,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
年少成名,還有強硬的老師支持。
張一堂不由悲從中來,當年他與老師關系破裂,博士畢業后甚至拿不到推薦信,連進入學術圈的資格都沒有,他研究的又是千禧年難題之一的黎曼猜想,短時間內很難出成果。
最后被迫在底層流連輾轉,刷盤子當收銀員,甚至生計艱難只能寄居在朋友家中。
整整二十多年!
直到十多年前發表孿生素數猜想,才算是重回學術圈。
可那一年,他已經58歲了!
眼前這個小家伙,才36歲!
唏噓感嘆之后,張一堂也收斂起復雜的情緒,開始思考起袁新毅提出的問題,因為自身的遭遇,他倒是很樂意幫助這個年輕人。
這一思考,就是十幾分鐘過去。
張一堂才站起身來,“關鍵矛盾在于,當我們將自守表示提升到GL(4)時,對應的L函數在Re(s)=1/2附近出現非物理奇點,這就像黎曼ζ函數的幽靈零點在阻撓解析延拓。”
來到白板前,拿起記號筆在白板上畫出s=1/2 23.7i處的異常波動。
菲加利忽然站起來,在張一堂畫的示意圖下面寫下一串復雜的公式,“這本質是測度空間的坍縮!傳統跡公式無法捕捉高維表示中的概率泄露?!?/p>
有人起頭,靈感終于在諸位大數學家們的頭腦中碰撞,擦出耀眼的火花。
“或許該把自同態射視為Sasaki-Einstein流形上的聯絡,用曲率積分吸收異常……”
田陽早就知道袁新毅的課題,此時也是加入討論,然而,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孫彬洋打斷,“看這里!GL(4)的Dynkin圖有隱藏的Spin(8)對稱性,如果我們構造一個偽旋量表示……”
說著他在白板上寫下了同構公式。
Aut4Spin(8)/Z2
擅長應用數學的林山開始進行數值模擬。
“我的蒙特卡洛采樣顯示,當引入虛擬相位角θ≈0.37π時,異常奇點被壓制?!?/p>
林山很快得出結果,“這暗示需要某種相位補償機制!”
“正是測度泄露的補償,我們可以構造一個偽Haar測度。”
菲加利也進入了狀態,奪過孫彬洋手中的記號筆,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微分變換表達式。
dg=e^(iθN(g))dg(θ∈R)
“其中N(g)是伴隨表示的量子數。”菲加利解釋到。
“這相當于在朗蘭茲對應中引入拓撲θ項,就像量子色動力學中的CP破壞參數!”
袁新毅心頭狂跳,他感覺那困住自己的瓶頸出現了一絲松動,他看到了光!
“如果把這個相位因子解釋為Calabi-Yau流形上的B場通量……那么形變參數的量子化條件自動滿足θ=kπ/4, k∈?!?/p>
田陽眼中也亮起了光芒。
其他數學家們也都激動起來,如果這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成果自然屬于在座的所有人。
“通過構造中心擴張群_4×U(1),其中U(1)承載相位自由度,我們可以保持表示論框架的完整性?!?/p>
孫彬洋接過記號筆,在白板上畫群擴展圖。
而林山已經完成數值模擬,“當θ=π/3時,GL(4)的L函數在1001e5時系統內存會溢出?!?/p>
林山看著屏幕上的結果,眉頭微皺,總感覺哪里似乎有些不對。
“哦,我的朋友,你多慮了!”
菲加利興奮的說道,“新測度的概率守恒表現為fe^(2iθN(g))dg=δ(θ),這在分布意義下成立!”
“嘿,朋友們,看我們發現了什么了不得的東西!”
西方人特有的樂觀感染了所有人,其他人也都含蓄的露出了笑臉。
是的,他們的確做出了了不起的成果!
“如果對所有θ≠0的情況證明L_new(s)在Re(s)≥1/2全純,或許能發展出廣義黎曼猜想……”
張一堂看著白板陷入沉思。
朗蘭茲綱領本來就是一門新的工具,用它來做黎曼猜想,或許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所以,綜合各位思路,方案分三步,首先通過Spin(8)對稱性引入虛擬相位自由度,然后用修正Haar測度壓制異常奇點,最后借助B場通量實現幾何量子化?!?/p>
田陽拿起記號筆,在白板上畫出包含數論/幾何/物理的三角形關系圖,總結到。
“中心擴展群的不可約表示分類完全,這確保方案的自洽性——至少在范疇層面。”孫彬洋補充道。
袁新毅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我立即申請超算資源,用θ=π/4驗證10^6級L函數零點!預計72小時后出結果!”
說完他看向自己的老師,臉上滿是激動之色。
啪啪啪啪……
一場靈光迸發的討論終于是落下帷幕。
這時孫劍鋒和肖明才敢發聲。
“恭喜恭喜!”
“名師出高徒啊!”
一句話把田陽和袁新毅兩人都捧了。
他們雖然聽不懂剛才這些數學家們討論的內容,但他們看得懂大家臉上的笑容,顯然,袁新毅研究的課題應該是有了重大突破。
說不得,華夏真的要出一位本國籍的菲爾茲獎得主了。
“恭喜田老!”
張一堂孫彬洋幾人也都是羨慕的對田陽說道,他們也都不年輕了,一想到自己那些學生,羨慕之情自然油然而生。
“同喜同喜。”
田陽笑呵呵的回到。
至于同喜,自然是指今天的成果是大家所有人的,日后論文作者上少不得會加上幾人的名字,至少致謝上不可能缺了幾人,對他們也是錦上添花,算是喜事。
最難啃的骨頭已經啃完,接下來就是等待超算驗證了,他們反倒沒有什么太著急的事情。
休息室中氣氛頓時輕松起來,這些大數學家也都是人,開始聊起了些圈內的八卦。
比如小平邦彥自己拿了菲爾茲獎后,有了牛逼的弟子,但是擔心弟子自成一派,一定要弟子娶自己女兒,這樣才放心扶持……
孫劍鋒兩人也是聽得津津有味,這等學術圈內的八卦,若不是有圈內大佬透露,他們還真不知道。
看來,學術界與政界商界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充滿了投資與交換。
學術大拿們四處投資,將天才們攬入自己麾下,然后在天才的成果上署名,以一個學術大拿為核心,形成一個利益集團,拿資源,搶人才,自然能出成果。
商界政界,不也都是這么玩的嘛。
“說起高徒,冉老可是收了個了不得的徒弟?!?/p>
聊得開心,袁新毅忽然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那篇論文,“才十六歲的高中生,就已經能夠寫出高水平的群論論文了?!?/p>
“哦?”
此言一出,休息室中的大佬們也都有些感興趣,看向冉鵬,期待下文。
冉鵬雖然也是長江學者,但無論是在數學界的成就,還是榮譽頭銜,都遠不能跟其余大佬相比,剛才的討論也是沒能提出什么建設性的意見,儼然已經成為小透明了,沒想到忽然之間成為了大家的目光焦點。
“算不得獨立寫作,只是給一個研究生的論文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距離獨立寫作出高水平論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p>
冉鵬可不敢在這群大佬面前裝腔拿勢,擺擺手,如實說道。
“冉老不必謙虛,那篇論文我看了,精華部分也就是那幾個建議,只要再給些時間,假以時日,那小家伙必定能成為優秀的數學家?!?/p>
袁新毅吹捧到,他是真的很看好陳輝,看好陳輝在那篇論文中展現出來的靈性,獨屬于數學天才的靈性。
“對了,我記得他好像也參加了這次阿賽決賽!”
陳輝預賽的答卷是由袁新毅審的,他自然還有印象。
“哦?這么巧?”
“不知道那位小友叫什么名字?”
肖明頓時來了精神,“諸位有沒有興趣看看那位小友的答題情況?”
十六歲高中生,他第一時間想到了那個人。
如果真的是陳輝,那么他只需要稍微買點水軍宣傳一下,這些大佬說不得就會將陳輝特招過去,他們的計劃就算是成了一小半了。
雖然與他一開始的預設有些偏差,但路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嘛,不可能一步到位。
“對啊,新毅,那位小朋友叫什么名字,既然來都來了,不妨看看?!?/p>
田陽也笑呵呵的說道。
現在大家心情都不錯,看看年輕一代的數學天才也挺好,數學家與將軍一樣,都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格外的喜歡年輕人。
一個十六歲,在數學上有天賦的小家伙,他們自然更加喜歡了。
“陳輝!”
袁新毅說出名字。
石頭落地,肖明看向孫劍鋒。
孫劍鋒會意,走出休息室。
冉鵬心中暗暗叫苦,在座的都是數學圈大佬,無論是地位還是學術水平都不是他能比的,要是陳輝入了他們的眼,他這個小卡拉米可搶不過。
幾分鐘后,孫劍鋒拿著個pad再次回來,然后打開休息室中的大電視。
幾十秒后,電視中出現一個答題的界面,在答題界面右上角有一個一寸大小的頭像,那是答題者的監控畫面。
不過大家都對監控畫面不感興趣,他們都看向了界面正中展示的題目。
這是決賽,代數與數論賽道的第五題。
顯然,這是某位考生的答題界面,結合之前聊天的內容,大家不難猜出這個考生應該就是那個陳輝。
代數與數論賽道!
“有點意思!”
田陽越發感興趣了。
比起其他賽道,他們這些做純數學研究的,對代數和數論總是會感覺更加親切。
忽然,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拿出手機看了看時間,12:48.
倒也不早了,剛才他們討論得激烈,竟然連午飯都忘了吃,索性休息室中有不少糕點,剛才大家也都吃了不少,現在也沒那么餓,倒是不急著吃飯。
但是,考試才開始不到四個小時,那個小家伙就做到第五題了?
“可以看到他之前的答題記錄嗎?”
田陽看向孫劍鋒,問道。
這套題是由組委會從題庫中篩選出來的,他當然清楚這套題的難度。
這套題總共有六道題,能夠五個小時就做到第五題,如果前面的題目沒有太大的問題,那么這個十六歲的小家伙在數學上的造詣至少是不輸博士生了。
“當然!”
孫劍鋒在pad上操作幾下,休息室的大電視屏幕畫面開始變化。
第四題,這道題需要綜合運用數論中的分圓域、代數數論中的范數和理想分解等知識,這些知識本身較為抽象,理解和運用起來有一定難度。
但陳輝的答卷思路非常清晰,定義范數,再分析范數的取值,通過引入范數,將原方程在數域中的等式關系轉化為整數之間的等式關系,從而利用整數的性質來推導矛盾,這種轉化方法非常巧妙。
能夠舉重若輕的解答出這道題,說明這位答題者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很牢固的,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更是展現了答題者的天賦。
第三題,第二題,第一題……
每道題都答得滿滿的,看完第四題的答案后,大家只是簡單掃了一眼前面三題的答題過程,基本能夠判斷應該是沒太大問題的。
大家不由得對這個小家伙更感興趣了。
雖然數學家跟做題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數學家競賽成績其實并不算好。
但真正的絕頂天才,競賽成績必定不會太弱,比如舒爾茨,陶哲軒,兩人都是IMO金牌得主,陶哲軒更是13歲就獲得了IMO金牌。
這個十六歲的小家伙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在數學上顯然也是有不錯天賦的。
“回到第五題吧?!?/p>
田陽微微頷首,看了一眼其他數學家們后,對孫劍鋒說道。
畫面回來時,屏幕上并沒有什么動靜,陳輝依舊還在思考。
“看看其他參賽者吧。”
張一堂開口說道,
其他數學家們也都微微頷首,他們自然不可能陪陳輝在這兒浪費時間,要是陳輝思考一天,他們難道也在這兒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