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里阿公益負責人辦公室,
孫劍鋒肖明兩位負責人正坐在窗邊,看著下方繁華的大都市街景,看著下方忙碌趕著上班的牛馬們,悠然的品著一壺母樹大紅袍。
競賽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但作為總牽頭人,自然用不著兩人去干活。
“沒想到蓉城二中竟然這么有魄力!”
肖明抿了口茶后,幽幽說道,“可惜。”
孫劍鋒也有些遺憾,“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那個小家伙啊。”
在他看來,蓉城二中能夠這么果斷的給陳輝叔叔嬸嬸安排工作,只能說明陳輝展現出了值得他們這么做的價值。
他們畢竟遠在千里之外,他相信陳輝身邊人的判斷,他們能看到更多東西。
肖明搖頭,“那也未必。”
“蓉城二中是什么學校?”
“能出一個稍微好些的學生自然就當成寶了。”
“要真是天才,怎么可能去蓉城二中?”
他相信陳輝是有些實力的,否則省賽也拿不到第一,但他也相信華夏應試教育的篩選能力,你要是文藝天才,還有被埋沒的可能,數學天才,怎么可能被埋沒呢?
所以陳輝預賽成績的水分有多少,也很難說。
孫劍鋒同樣搖頭,這是屬于理工科人的直覺,但他不準備在這個話題上跟肖明爭執,“我們的計劃還不開始嗎?”
“輿論還沒有反轉,不著急!”
肖明智珠在握,也很是開心,這件事無論成不成,對他,對巴巴里阿都不會有半點損失,不成最差也只是不賺,成則是通天大道,這種無本萬利的事情,他自然不會有什么心理負擔。
孫劍鋒也在肖明的耳濡目染下明白了這一點,如今顯得從容了許多,只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難免多慮,“CMO馬上就要開始了,要是他真的進了前六十,到時候清北任他挑選,我們的計劃可就破產了。”
“我覺得,還是應該在CMO之前把這件事敲定!”
肖明輕笑搖頭,“你呀,還是小瞧了CMO的難度。”
“CMO自86年舉辦以來,你見過有高一的學生進入前六十的嗎?”
“說起來,CMO的難度并不比我們這個比賽低,雖然考察的只是高中知識,但也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注重邏輯思維,或者更直白點,不是真正拔尖的數學天才,是進不了前六十的。”
“拿CMO金牌的難度可不比阿賽金獎低,擔心這個,你還不如擔心他最后阿賽能拿個金獎呢!”
肖明笑著說道,“你呀,就不要杞人憂天了,按計劃行事就行了。”
孫劍鋒點頭,感覺自己的確是太多慮了些,舉辦了這么多屆比賽,也見過不少真正的數學天才,數學大拿,他自然明白阿賽金獎的難度,這不是一個高一學生能夠碰瓷的。
不過他也是苦笑。
到頭來,他們竟然還是要看陳輝在CMO的發揮,說明就連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這個比賽,比起CMO的含金量來說,差得還是太遠了。
……
蓉城二中,陳輝并不知道臨安發生的事情,以及關于自己的陰謀,現在的他只需要專注眼前的題目就好了。
至少在數學的世界里,黑白分明,簡單純粹。
看著眼前的題目,略作思考,陳輝提筆開始作答。
決賽第一題考察的還是抽象代數,如今的陳輝可以說是非常擅長了,張安國這些天也不算毫無用處,決定要選擇代數和數論賽道后,他研究了巴巴里阿前幾年的真題,給陳輝推薦了一系列的書單。
以陳輝的學習速度,如今他在抽象代數的基礎和深度都遠超普通數學系研究生。
這道題只要清楚環與模的基本概念,同構與等價類,有限生成模的性質,理解張量積在模論中的意義和作用,最后再結合一下線性代數,就能輕松的做出這道題。
首先將R-格與Z-模聯系起來,再分析R中矩陣對L的作用,最后再做一下基變換,就能得出結論V中R-格等價類的個數是無限的。
最后再用反證法證明這個結論。
寫完整個答題過程只花了不到十五分鐘。
數學就是這樣,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這一次陳輝并沒有在草稿紙上演算,而是直接在答題的編輯器上作答,雖然接觸電腦的時間不久,但陳輝的學習速度驚人,早已經熟悉了電腦的使用。
可惜面板上并沒有出現計算機這個屬性,或許只有傳統的考試科目才會出現在面板上吧。
陳輝也不在意,有傳統的考試科目已經足夠他過得很好了,這再一次印證了,應試教育的考試科目教育設置得還是很合理的。
不得不說巴巴里阿的技術力還是可以的,往年出現過的刷新卡頓,未提交答案清空等bug都已經修復,整體答題體驗還是很流暢的。
只是公式編輯器比起LaTex還是差些,但也已經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了。
點擊下一題,陳輝沉浸在了答題之中。
……
臨安,巴巴里阿總部,休息室中,才剛在江城大學交流過的冉鵬和袁新毅又見面了。
兩人同為阿賽組委會成員,這次自然也被邀請過來了。
休息室中除了他們,還有田陽,燕北大學教授,華夏科學院院士,林山、張一堂、孫彬洋、阿萊西奧·菲加利……
其中院士都有好幾個,其余人也都是數學圈赫赫有名的學者,阿萊西奧·菲加利更是菲爾茲獎得主。
若不是如此,冉鵬也不會來湊這個熱鬧。
袁新毅這個杰青,冉鵬這個長江學者,在這里都只能敬陪末座,說起來,能夠成為組委會成員,倒還是他們的榮幸。
原本在辦公室喝茶的孫劍鋒肖明兩人也都來到了休息室中,他們雖然不混學術圈,但這些人都是圈內赫赫有名的大佬,多交往交往總是沒錯的,這是生意人的本能。
“新毅,你的課題做得怎么樣了?”
忽然,坐在上首位的田陽忽然開口說道。
雖然在座有好幾位院士,但院士和院士之間,同樣是有差距的,所以田陽能夠坐上首位。
至于阿萊西奧·菲加利這位菲獎得主,身份自然是尊貴的,但畢竟是客人,也只能坐客座首位。
“老師,大體框架已經擬定,但還有些關鍵問題,暫時沒想到解決方案。”
袁新毅如實回答。
他雖然在江城大學任職,但碩博導師正是田陽,只是博后去西方工作了幾年,前幾年江城大學走海外人才引進的路子把他邀請了回來。
“有什么困難,說說嘛,今天這么多優秀的數學家在這兒,大家一起討論討論,今天就當成一場研討會。”
田陽笑呵呵的說道,“要真出了成果,也算是大家為數學大廈添磚加瓦,也算是功德一件。”
肖明目光一凝,沒想到事情竟然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他們巴巴里阿花費巨大金錢和人脈資源,搭起來這個臺子,竟然讓田陽借來唱戲了。
田陽在華夏數學界雖然舉足輕重,不僅自身成果頗豐,在國際數學界也有不小的影響力,更是代表燕北數學研究中心。
但他想要請來菲獎得主阿萊西奧·菲加利、張一堂等人,也是沒那么容易的。
不過袁新毅畢竟是華夏人,更是華夏目前青年一代中杰出的數學家,在組委會邀請成員時他也簡單了解過袁新毅目前在研究的課題。
如果這個課題真的能夠成功,袁新毅目前也才38歲,是有機會爭奪兩年后的菲獎的。
第一位華夏自己培養,華夏籍本土的菲獎得主。
如果能夠為此做出貢獻,這個順水人情,也算是送得值。
一念及此,肖明非但沒有不滿,更是立即安排人去推了個白板到休息室里來。
“在嘗試用Beilinson-Drinfeld的幾何化方法處理n≥4的自同形態射時,常規的perverse sheaf理論在刻畫量子化形變時會丟失關鍵相位信息。”
袁新毅自然也不會遮遮掩掩,開口說道,同時開始在白板上寫下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困擾他的關鍵點。
想要得到別人的指點,他自然也要表示一些誠意。
他相信在座的諸位都是大數學家,相信他們的學術道德,并且這么多人在場,還有監控,他也不擔心自己的idea被剽竊。
他哪里不明白老師的意思,如果真討論出了什么成果,他肯定是最大受益人。
在數學界,往往比其他學科更加注重師承。
因為近現代數學學科的細分子領域都特別小,即使是同一個大領域的研究者,很可能也看不懂其他子領域的人的工作,這基本上決定了很多領域只有跟著特定的學者走才有成果做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學科研對學者的依賴是很強的。
高中學數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學數學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答疑。
數學文章不會詳細到告訴你每一步動機是什么,純自學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揣摩每一步為什么這么做,而有好的老師,則會解決很大問題。
這個情況即便在數學入門階段就已經存在,到后面細化的科目只會更嚴重,并且一個好的老師對知識會有觀點更高的理解,高屋建瓴,學起來自然舉重若輕。
而數學界很多論文因為篇幅所限,或者數學家敝帚自珍的心態,證明里面常有大量的防御性證明比如“易得”“可證”“注意到”,它們不影響驗證證明正確,但是缺了這些東西,證明可讀性就會非常差。
還有大量不出現在證明紙面上的試錯過程,像建筑的腳手架一樣,房子建完了就拆掉,干干凈凈,讓人不知道建筑一開始怎么建的,還有各種被前人走過的彎路,同樣不會出現在論文中,只是被藏在稿紙堆中,這些都是數學學派的底蘊,能為一個真正的數學天才節省無數的時間。
縱觀數學發展的漫長歷史,自數學王子高斯所處時代往后的百年進程中,數學中心僅出現過一回更迭動向,也就是從享有盛譽的哥廷根學派,逐漸過渡至普林斯頓。
嚴格來講,這甚至都算不上是典型意義的轉移,畢竟當時哥廷根眾多出類拔萃的數學家,因特殊時局因素,近乎被集中“輸送”到了普林斯頓。
自1930年一直延續至今,普林斯頓在全球數學領域所占據的核心地位極其穩固,相較于美麗國常年穩坐GDP世界第一寶座的那種確定性,普林斯頓作為數學中心的穩定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從未遭受過有力撼動。
俄德的數學之所以強,是因為有歐拉大神帶領。
歐拉一頭一尾在俄國,中間在德國干了25年,創建了柏林科學院,隨后高斯則是直接奠定了哥廷根學派的根基。
俄國之后的切比雪夫同樣奠定了莫斯科學派的根基,大名鼎鼎的馬爾可夫、李雅普諾夫都是他的嫡系弟子。
法國數學的強盛,柯西、拉格朗日以及拉普拉斯功不可沒。
英國數學相對沒那么突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倫數學家受牛頓與萊布尼茲紛爭的影響,與歐陸數學家產生隔閡,使得數學傳承出現了長達百年的斷裂,即便后來有所接續,也未能真正恢復到理想狀態。
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局面呢?根源在于數學研究中處處存在著岔路口,而這些岔路口的選擇對研究者至關重要,一旦選錯,就有很大可能讓一個人的才華被耗盡在錯誤的方向上,一輩子都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其實任何科學都這樣,研究到最后發現最大的瓶頸就是學者本人自己的精力壽命不夠用了,所以能帶好一個徒弟也算是種延續。
田陽今年已經66了,也到了帶徒弟的年齡了,更何況還是年紀輕輕,聰明伶俐的徒弟,他也希望有一天人們談到華夏數學時,能夠第一時間想到燕北學派,想到燕北學派的創始人——他田陽!
他自然也想要成為高斯、歐拉、柯西那等傳奇的數學家,但他也知道自己還差得太遠,可這里畢竟是華夏,連一個本國籍的菲獎得主都沒有的華夏。
矮個子里拔高個,他覺得自己是夠格成為學派帶頭人的。
他也并非籍籍無名之輩,不說自身對數學界的貢獻,擁有多篇數學頂刊論文,解決了一系列幾何及數學物理中的重大問題,獲得了含金量很高的沃特曼獎、韋伯倫獎。
更是1990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45分鐘報告人,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一小時報告人,也是首位在ICM作一小時報告的華夏內地學者。
能夠收到邀請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至少也是有重大突破,重大成果才有資格,而一個小時報告會的主講人,更是菲獎的熱門人選。
可惜菲爾茲獎偏向代數幾何和數論,而田陽教授擅長的是幾何分析。
當然,更關鍵的因素還在于他與自己菲獎得主的老師之間的恩怨,讓他學術聲譽受損,最后倒在了菲爾茲獎評選的最后一輪。
稱他為半步菲獎得主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