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窈寧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陛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幼帝猶猶豫豫地抿緊唇,沒有說話。
他第一反應自然是生氣不信,可是冷靜下來思考后,卻又覺得這個謠言實在可信程度很高。
父皇和皇祖父怎么可能這么輕易就駕崩了?
尤其父皇,他才正值壯年啊!
這樣春秋鼎盛的年紀,好端端的怎么會出事?
幼帝年紀還小,身邊的兄弟姐妹也少,因為母后是父皇心愛的女人,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他自幼得到的恩寵非尋常的皇孫能夠比擬。
幼帝更沒有經歷過先帝那種逐漸大了之后和年長的父皇相互猜忌演戲,消磨父子情的局面。
這時候的他對先帝的感情還挺深。
尤其先帝死去之后,這點感情便被無限放大,幼帝不甚熟練地處理朝政,在宰相那吃癟了后,就會想起先帝,想到他如果還活著就好了。
如果父皇還活著,他應該不用這么辛苦吧?
就算是做太子,也不會比現在更痛苦。
一步從太子直躍成皇帝。
對許多皇孫而言,這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可幼帝不一樣,他是個有自知之明的小孩。
他不像什么都不懂的人,肆無忌憚地揮霍著手頭的權利,他正因為太懂,太明白,所以行事才會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對惹出禍來。
幼帝太過有責任感,太過自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自然就會覺得很累,旁人夢寐以求的龍椅,對他來說,其實只是個深深困住他的囚籠。
他就像一根上好的琴弦,緊緊地繃著,越繃越緊,越繃越緊,最后只會落到個崩斷的結局。
聽到這則謠言,幼帝生氣之后就是難過。
為什么呢?
為什么母后會殺了父皇?
更令幼帝難過的是,他甚至連怨恨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殺了父皇的人,是生他養他的母后!
幼帝很想親口問問母后,可他不敢。
他在做皇太孫的時候,父皇管束他的時候很少,大多時候都是母后,她是個溫厚寬容的人,卻也是個嚴厲的母親,幼帝對她是又敬又怕。
即便知道這則消息,他也不敢去問她。
既害怕聽到肯定的回答,又怕聽到母后說謊。
人有的時候實在是個矛盾的生物,他害怕聽到母后肯定的回答,可一旦母后真的開始否認,他又會篤定自己的想法,認為母后在騙自己。
弄到最后,幼帝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想問、又不敢問,最后矛盾地將自己關在了殿中。
他誰也不肯見,飯也不肯吃。
幼帝在心里期盼也許母后會來找自己談話,也許她會說她有苦衷,也許她會向自己道歉。
不管怎么樣,幼帝都決定原諒她,只要她來。
可等了好久好久,始終沒等到母后。
除了內心的煩躁之外,更多的則是有些委屈。
他能夠聽到這些謠言,母后自然也能聽到,可為什么母親聽到也沒有反應?他只聽到了母后處置他們的消息,卻沒聽到母后來找自己。
對一個剛失去的孩子而言,這實在是一件很惶恐的事情,幼帝很擔心母后會因此不要自己。
見到姨母過來,幼帝比誰都高興。
不僅因為他喜歡姨母,更意味著一個訊號,母后還在意他,特意將姨母請了過來安撫他。
幼帝緊緊抿著唇,無法宣泄自己內心的情緒。
他是小孩,卻又不是。
旁人有肆意哭鬧的資格,他沒有。
坐于他對面的少女好像也覺得有些難以啟齒,那雙漂亮纖細的眉緊緊皺了起來,遲疑了許久,輕聲道:“陛下心里已經有答案了不是嗎?”
這句話像是塵埃落定。
明明她什么都沒回答,可卻已經說得很清楚。
幼帝眼圈微微有些泛紅,沒有繼續追問到底。
不僅是給他一個體面,更是給母后。
許久之后,幼帝緊緊咬著唇,沒有讓眼淚掉下來,盯著窗外茫然地問了句:“為什么呢?”
雖然在問崔窈寧,卻更像透過她在問太后。
崔窈寧也不知道怎么寬慰幼帝。
承啟帝的死涉及的是世家和皇權的爭斗。
就算她再怎么心疼這個外甥,也絕對不會告訴他具體的緣由,世家和皇權從一開始就是對立的存在,而崔窈寧絕無可能背叛自己的階級。
她抿著唇,一時沉默。
幼帝輕輕紓出口氣,沒有要她幫忙寬慰的意思,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情,看著她,像是和她說,又像是在說服自己:“母后一定是有苦衷。”
“對吧,姨母?”
崔窈寧壓下眼底的復雜,很認真地應了一聲。
“對。”
如果不涉及親人的性命,胞姐不會鋌而走險,可先帝既然想對崔家下手,她們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眼睜睜地看著他動手,卻無動于衷。
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不是他死,就是她們。
所幸,她們贏了,方才能坐在這里說話。
聽到這句話,幼帝這才真心實意地笑了起來,又恢復了這個年紀的小少年該有的活潑,可憐兮兮地摸著肚子對她說:“姨母,我餓了。”
崔窈寧哭笑不得,“一點都沒吃?”
幼帝可憐兮兮地搖頭。
開始的時候只顧著難過,哪里想起來吃東西?
等到現在心結解開之后,才后知后覺地感覺到被餓得有些難受,對文武大臣對母親撒嬌都會被訓斥不夠沉穩,可對姨母撒嬌卻不用擔心。
崔窈寧失笑,喊來宮人讓她們上點吃食。
特意強調,是自己吃。
幼帝笑得眼睛彎彎,笑瞇瞇道:“謝謝姨母。”
他又乖又聽話,一點都不像那些有了權勢就張狂地跟個什么樣的權貴子弟,實在討人喜歡。
在他面前,崔窈寧才覺得自己像是長大了。
無論是在祖母、母親、胞姐還是裴宴書那里,他們永遠都覺得她是個才剛及笄的小姑娘。
崔窈寧摸了摸幼帝的腦袋,低低嘆息了一聲:“你真是太懂事了,只是你這樣子聽話懂事…”
“難免會比旁人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