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三十三極樂天中,檀香襲襲,梵音裊裊,一片凈土。云海之間,光明浩大,浮屠寶塔若隱若現,至妙瑞氣滾滾垂落,如同霓虹貫天,讓人欣羨不已。
七寶林中,古木扶疏;七寶裝飾,蓮花萬朵;每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
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每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每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接引準提兩位圣人,以其為蓮臺。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珍珠網,以為校飾。于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每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
每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每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每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珍珠網、或作雜華云,于十方面,照耀諸天。
準提和接引兩位圣人相視而笑。兩位尊者雄才大略,籌謀數十個示會,硬生生地日瘦西陲之地的旁門發(fā)展壯大,洪荒為之側目,饒是接引準提為混元無極圣人,萬事不縈于心,如今也為之激動不己了。
“天道酬勤,我們辛苦了這么多年,現在我佛教終于要大興了!”
接引佛祖寶相莊嚴,渾身流光轉動,宛若月華罩身,潺潺而動,眉心白毫宛轉,綻放千百色光明,照耀十方無量凈土,震懾億萬兆邪魔外道,普濟蒼生,大慈大悲,大德大智,阿彌陀佛!
七寶林中,妙樹栽植,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
每一片華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硨磲光;硨磲色中,出綠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
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于眾葉間,生諸妙華,葉上自然有七寶果,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瓔珞,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涌生諸果,如帝釋瓶。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在這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于其中顯現。
如此莊嚴佛國凈土之中,處處透露著無邊祥和之氣,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精髓氣息縈繞,緩緩流轉,人人固壽,長生不老,有無量壽、無量福、無量凈、無量光。
“師兄,如今唯有我佛門一枝獨秀,呈現大興之勢,不若趁此良機,弘揚佛法,大昌佛門!”
準提圣人端坐七寶樹葉凝結的蓮臺,綻放七色光華,面容清癯,滄桑眼神之中透露著無邊智慧,洞察一切,在其眼前,萬物無所遁形。
顯然這位佛門二教主亦是滿心歡喜,樂不可支,腦后虹光圓環(huán)繚繞,照耀大千世界,無邊眾生敬仰,紛紛皈依,贊嘆諸佛無量慈悲、無量威德。
極樂天內,有八池水;每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為十四支。一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為底沙。
每一座水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每一朵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其中有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另有贊嘆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
在這無邊妙諦仙音中,接引觀照凈土,慧光照耀,宛若蒼穹神日圓月,一向疾苦的面上露出一絲笑容,喜道:“善哉,善哉,師弟所言甚是!道門昔日氣運正隆之際,咄咄逼人,如今日漸式微,也怪不得我等乘勢而起,度化眾生!”
極樂世界,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準提智珠在握,從容不迫言道:“封神過后,我沙門雖然天機顯示大興之勢未改,但是謀事在人啊,我等還是得一番謀劃。”
接引聞言,亦是皺眉,而后言道:“雖說在南瞻部州有觀自在菩薩坐鎮(zhèn),普度終生,佛法日昌,但是依舊傳道過于緩慢。佛門教義未曾深入人心,讓人甚為不安啊。”
準提手中七寶妙樹一刷,切入主題道:
“師兄,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如今,東勝神州為道門所牢牢所控制,只拜三清,不聞梵音;西牛賀洲,除卻五莊觀周圍,其余都是梵音檀唱,戶戶焚香,家家懸彩,誦經祈福,行善普度;北俱蘆洲,毒瘴橫行,人煙稀少,乃是有名的放逐之地,難有作為;唯有南瞻部洲地大物博,卻是信仰混亂,妖魔鬼怪橫行,正是教化良地。
我佛門一向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此乃大教之根本,不敢有違,所以我佛門欲要傳經東土,解眾生之苦,不知師兄以為如何?”
接引面上一時動容,而后收斂神情,道:“眾生疾苦,我佛門以慈悲立門,自當救濟蒼生,不忍其沉淪苦海。既然南瞻部洲妖魔鬼怪橫行,造下無邊殺戮,還需用我佛法渡化,也是天地間一樁功德,善哉,善哉!”
準提圣人之尊,歷盡萬劫而不壞,早已身與道合,一舉一動無不上體天心,下恤萬靈,奉天承運,諸般事務不能移其志,此時也按捺不住,眉開眼笑道:“師兄此言大善!道門貴清虛,不參合俗事,哪有我佛門之慈悲仁愛,正該我佛門廣開方便之門,為蒼生造福!”
接引智慧第一,慧光千萬重,影影綽綽,輻射諸天萬古,讓人望塵莫及,思付片刻,道:“如果佛門直接東進南贍部洲者,必會引起道門的直接介入,反倒不美。不如讓南贍部洲者的某一國君王派取經人到須彌山來取經,這樣我佛法東進便順理成章進入南贍部洲,大興佛法。“
準提手中握著一桿非金非木、青黃相間的菩提樹枝,西方七種奇珍鑲嵌,萬般琉璃光華照耀,大道神韻流轉,散發(fā)著讓人驚悸的恢弘氣息,如淵似海,神威如獄,眼睛一亮,道:
“善哉,善哉,師兄此計大妙!”
“不過,此事關系重大,還須細細思量,確保萬無一失,否則被道門看了笑話去。”接引握著五花拂塵,上面五朵虛花若隱若現,白、黑、赤、綠、黃各占一朵,五行之氣噴涌,滾蕩如潮。
準提聞言,臉上綻放笑容,如同春風拂面,讓人感覺倍感溫馨,言道:“師兄說的是,我們將各個方面都細細思量一番,覺得萬無一失時,才好行事。”
接引聞言一頓,須臾,微開檀口道:”取經之路起點在南瞻部洲,終點則是在西牛賀州,最后之處為佛教靈山,期間妖怪惡魔異常之多,取經之路上多是窮山惡水,又有無數妖族盤踞,取經人看來必須是神通廣大之輩。”
準提輕輕一笑道:“呵呵,取經人我已經想好了!”
不久,西方極樂世界飛落一道佛光,直落至靈山大雄寶殿內。
婆娑凈土,無量妙境,靈山圣地,如來**,這日云淡風輕,風和日麗,鳳凰和鳴,神龍盤旋,大雄寶殿上空瑞氣千條,祥光萬重,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燃燈佛端坐寶座上,遍撒輝光,照耀十方無量世界,蕩滌邪惡,鎮(zhèn)壓妖魔。
突然,殿外飛來一道虹光,上面金輝四射,蓮花虛影盤旋其外,異香氤氳,佛祖手一揮,飛出一道晶光,將飛虹卷落,煙霞散去,顯露出一卷手諭。
佛祖睜開神眸,綻放金燈異彩,照亮乾坤,盯著手諭,看了一刻鐘,而后輝光斂去,恢復了古井不波的神情。
婆娑凈土,無量妙境,靈山圣地,如來**,這日云淡風輕,風和日麗,鳳凰和鳴,神龍盤旋,大雄寶殿上空瑞氣千條,祥光萬重,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燃燈佛祖突然高宣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話音剛落,大雄寶殿上落下一道流光,閃出一個和尚來,手握佛珠,眉清目秀,周身光明縈繞,面朝如來拜倒:“弟子金蟬子拜見我佛如來。”
佛祖嘆道:“昔日,貧道入佛,你在菩提樹上借我功德,化形成功。如今你入我門下,也是該了此因果。”
隨后,世尊端坐九品蓮臺,寶相莊嚴,威德無比,威震諸天,法指一彈,一枚‘卍’型印記飛落金蟬子額頭,金光熠熠,毫光綻放。
燃燈佛祖微開法口,盯著金蟬子:“如此,你當為本座門下第二弟子,名號就依你本名‘金蟬子’,你意下如何?”
諸佛菩薩不明所以,心中詫異:此人究竟何方神圣,居然可以越過世尊九大弟子,位置僅次于迦葉佛之下。
金蟬子明眸放光,對燃燈佛倒身下拜,右繞三遍,言道:“弟子愿意,拜見師尊,愿師尊早證混元劫不壞。”
燃燈佛祖大喜,言道:“善哉,善哉,你且平身。”
言出法隨,天際垂落萬千華彩,浩浩蕩蕩,形如飛瀑。如此這般,金蟬子就成為燃燈佛座下第二徒,僅次于摩訶迦葉,尊號‘金蟬子’。
就這樣,金蟬子在靈山妙境修行,不時聆聽世尊說法,如此過了百余年。
燃燈佛祖居于靈山大雷音寶剎之間,功參造化,道行高深,威震三界,群魔畏懼,仙佛敬仰,主持佛門大教千百年,功德無量。
一日,佛祖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言道:“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大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關于盂蘭盆會的緣起,卻是當初佛祖住舍衛(wèi)國祇園精舍時,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以佛眼照見其亡母轉生餓鬼道中,因沒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頭。
目犍連為報母親哺育之恩,心中難受極了。他便以缽盛飯給母親送去。可是,母親左手抓缽,右手搶飯,飯還沒有吃進口,就化成了火炭。目犍連悲號涕泣,跑去求教佛祖,聆聽妙法。
燃燈佛對目犍連言道:“你母親罪孽深重,非你一己之力可為。爾之孝心誠然天地為之感動,但天神和地祗對此也束手無策。”
目犍連悲慟不已,哀求佛祖指點迷津。
佛祖不忍,言道:“爾欲救己母,須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這天,以百味飲食、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放置盆中,虔心供養(yǎng)十方大德僧眾,如此眾生感大德,虔誠贊頌,可消爾母之罪孽,解脫其苦厄。”
目犍連聽后,即按佛祖所說的去辦理。他的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樂。
目犍連大喜,對佛祖說:“弟子目前得以脫離了苦厄,其他眾生也能如此嗎?”
燃燈佛祖回答說:“善哉,善哉,無論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宰相大臣、三公百官、萬民庶人,凡是行慈孝者,只要采取以上辦法,都能使現在的父母無病無痛,亦無苦惱,長命百歲;使亡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邊。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此法,以報父母長養(yǎng)慈愛之恩。”
此后,目犍連與后輩弟子,皆歡喜奉行盂蘭盆法,此盛會逐漸成為佛門宣揚其大德的最佳手段。
如今,如來開此盛會,諸佛菩薩欣喜無比,紛紛贊嘆佛祖大慈大悲,度亡者,功德無量。
燃燈佛祖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難捧定,著迦葉布散,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