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拿了余蘭燕當借口,但余蘭英并不想見她,所以坐車到市里后直奔酒店。
進了九十年代,各方面政策越來越寬松,住酒店旅館也是如此。
早些年住招待所不僅要戶口本,還需要帶介紹信,而現在住招待所或者酒店還好說,但很多小旅館,只要有錢,身份證都不需要看。
也因為這樣,很多小旅館的住客魚龍混雜。
自己一個人就算了,帶著女兒,余蘭英不想考慮那些小旅館。
又想到如果能一切順利,他們的賬戶里馬上能多出一兩百萬,余蘭英就沒摳唆,下車后直接帶著女兒去了石城最好的酒店。
酒店開在江邊,是一棟有點偏歐式的建筑。
說是歐式,其實也不那么準確,這建筑蓋起來沒幾年,找的設計師不知道是水平不夠還是怎么回事,設計出來的建筑雖然偏歐式,但又夾雜了不少其他元素,還沒融合好,導致建筑整體有點不中不洋。
但這不影響酒店生意好,一來這酒店確實是市里規模最大的,二酒店臨江,風景很不錯,所以哪怕費用高一些,酒店開業后依然賓客盈門。
像最近,明明沒什么盛事,石城也不是旅游城市,但酒店依然滿員。
今天倒是有退房的,但空出的房間下午兩點以后才能入住,她們來太早,暫時進不去。不過工作人員態度不錯,說如果她們沒有其他計劃,可以去酒店圖書角消磨時間。
余蘭英確實沒有其他計劃,也擔心邢立驍來了找不到人,便在對方的指引下去了圖書角。
圖書角并不大,只擺了兩張書架,上面擺的讀物倒是很雜,有報紙雜志,也有童話寓言等。余蘭英拿了本帶拼音插圖的繪本給女兒,讓她自己看。
農村教育落后,村里沒有公里幼兒園,私人的規模也不大,只有兩個班,而老師只有一個。
因為老師少,幼兒園基本不收五歲以下的孩子,希希剛滿四歲,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入學。
村里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不怎么上心,但余蘭英不是這樣的人,很早就開始教希希認字。到現在,希希已經能對著拼音和拼圖,獨立看完篇幅不長的繪本。
希希看繪本的時候,余蘭英走到書架旁,隨意翻看著那些報紙雜志。
余蘭英學歷不高,初中都沒上過,但她一直都很愛看書。
事實上,她會跟邢立驍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懂得投其所好。
發現她的喜好后,他再來她家買早餐,都會順便帶一份最新的報紙,然后以各種名義落下。
在農村,報紙是稀罕東西。
他們沒辦法和城里人一樣,找相關部門長期訂閱,小賣部也很少會進不掙錢的報紙,所以基本只有村委辦公室才能看到報紙。
普通人想看報紙,只能去鎮上買。
但想去鎮上不容易,距離太遠了,走路來回至少要三個小時。如果坐車,來回車費要一塊多。
而這個年代,農村普通人一個月也就能掙百來塊。
邢立驍用報紙來吸引她的注意力,很難不成功,何況他長得還很不錯。
后來他們結婚,邢立驍每天出門,回來都會特意繞去書報刊或者鎮上,買幾份當天的報紙。
而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前世他出事當天。
圖書角里的日期并不新鮮,最近都是前天的,余蘭英覺得她應該看過。但那已經是前世的事,隔了幾十年,她已經不太記得報紙都刊登了什么新聞,于是拿上幾份報紙,坐到女兒身邊翻閱起來。
她拿起的這份報紙,頭版頭條是國家機關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公務員的新聞。報紙上說這次招考只有四千多人報名,最后錄用了四百九十人。
看到這新聞,余蘭英不由想到一個詞——時代紅利。
在她重生以前,每年報名公務員考試的人已經超過百萬,但錄取比例卻越來越低,想要成功上岸,必須過五關斬六將。
和那一代人比起來,他們這一代似乎吃盡了紅利。
但這種紅利和她沒有關系,這時候公考要求再低,也需要高中學歷。但她這一輩的女孩,尤其是農村女孩,能上高中的并不多。
她的兩個妹妹能一個中專,一個大專畢業,是她供的。
因為自己遭受了不公,所以她總希望跟她同性別的妹妹們,不要步上她的后塵。為此她努力賺錢,和父母吵架,頂著壓力送她們上了初中。
那時候她沒想過要回報,但因為發生變故前,她們跟她聯系更緊密,每次逢年過節回老家,也都會特意來探望她。
所以她總覺得她們是感恩的,她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誰想變故發生后,她上門借錢,她們避之不及。她被人騷擾,她們也都站在父母一邊,勸她跟了李平坤。
不,她們不是站在父母那邊。
他們只是統一了陣線,想從她身上繼續吸血。
往事已經不可追,如今她再后悔也沒有用,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度過眼前的難關,拋卻這里的人和事,去過自己的日子。
話說回來,雖然她吃不到考公紅利,想吃其他紅利不難。
如果能帶著上百萬到滬市后,她完全可以多買幾套房。
而且前世她都能靠擺攤賣早餐,在滬市買下一套房,并開出好幾家早餐店。這輩子有錢有先知,不把生意規模翻一倍,實在說不過去。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順利賣掉股份。
而這,恰恰是他們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余蘭英邊在心里捋著他們制定好的計劃,邊翻動著報紙,直到一則傳銷有關的新聞進入眼簾,她才停下手里的動作。
隨著改革開放,一系列的不法斂財手段也跟著出現,其中名氣最大,變種也最多的無疑是傳銷。
而截止到今年,最大的傳銷案例,要數八十年代末,日本某公司偷渡到深市,以傳銷方式銷售磁療保健床墊。[1]
不過這家公司雖然是八十年代末潛入國內的,但他們進一步擴大傳銷規模是在去年。
也因為規模擴大,讓更多媒體關注到了這場騙局,所以這一年里,時不時有相關曝光見報,到這個月,國家更是發布了《關于制止多層傳銷活動中違法行為的通知》。[2]
余蘭英手里這份報紙,正好刊登了這則通知。
除了這則通知,還有報道詳細分析了傳銷的根本原理,即傳銷并非依靠產品或服務的真實價值來交換,而通常是利用拉人頭發展下線的方式獲取收益。[3]
因此,傳銷本質上其實是“龐氏騙局”的變種。
提到龐氏騙局,余蘭英不免想到前世看過的一部電影《金手指》,這部電影以港城一樁奇案為原型改編拍攝。
而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人,通過虛構巨額財產結識名流,并成立公司,買下一棟大廈。之后他借著名流擔保,大肆炒作這棟大廈,借此抬高公司股票價格,攥取了大量資金。
回憶起這部電影的劇情,余蘭英有點打開思路。
這不是說她起了歪心思,也想走上不歸路,而是她想到,也許她和邢立驍,也可以通過虛構出一個靠山,順利賣掉股份。
在賣股份這件事上,余蘭英其實并不擔心沒有買家。
不管在什么年代,煤炭都是重要資源,而買下一座煤礦的股份,等于買下一個聚寶盆,以后不說能躺著收錢,但賺的肯定不少。
要不是他們擔心惹出禍端,都不用特意來城里找買家,在家放出口風,就會有人排著隊上門談判。
但手里拿著這么個聚寶盆,不惹出禍端是不可能的。
他們不但進了城,還要精心挑選買家,以期能挑中一個有良心,不會中途過河拆橋的人。
可指望別人有良心,終究不如自己手握主動權。
而且買家有良心,村里那些干部卻不一定會有良心。
雖然協議規定了,第一個發現煤礦的人可以得到一半股份,但真到那一刻,村里干部要翻臉,棘手的事也不會少。
別的不說,他們和買家商量好賣股份,村里干部伸手卡一道,就夠他們喝一壺的。
所以余蘭英覺得,在這場和股份交易有關的談判中,他們除了要在買家面前扯東平村人這面大旗,在村干部面前表現得和買家特別鐵外,還需要再引入一個靠山。
而且這個靠山,必須要讓村里干部們有所顧忌。
可問題又來了,她和邢立驍都是土生土長的新平人,村里人對他們各自的家庭情況可以說如數家珍。
她不用說,祖上三代貧農,五服之內都找不出有權有勢的人。邢立驍祖上倒是有錢,但邢家早敗落了,且從他外公這一代起,三代都是獨生。
他們親戚中別說靠山,就算想扒拉出一個能虛構呈靠山的人都不容易。
唔……也不對。
邢立驍母親這邊雖然沒有虛構的余地,但他父親那邊發揮空間不小,別的不說,他那個渣爹就不錯。
首先,渣爹是滬市來的下鄉知青,而滬市,是改開后發展最快,有錢人也最多的幾個城市之一。
其次,渣爹非常渣,回城以后就斷了和邢立驍母子的聯系,所以他回滬市后過得好不好,沒有人知道。
最后,半真半假的謊言最能騙人,她虛構出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親戚,村里那些精明的干部肯定不會相信。
但如果說這個人是渣爹,可信度就高了。
反正上海那么遠,村里絕大多數人連市都沒出過,就算有人不信渣爹發達了,也很難不遠千里去滬市求證。
不過想虛構渣爹當靠山問題也不少,第一是渣爹要怎么聯系他們。
真人出現肯定不可能,以打電話的方式也不行,雖然村委里的那臺電話不顯示號碼,但這時候很多地方打長途電話仍需要人工轉接。
她想偽裝成滬市來電,得去外省打這通電話,可去外省,一來一回需要不少時間。
而且理論上,渣爹應該是不知道村委電話號碼的。
再就是這年代最尋常的方式,寄信,不過郵戳上也會顯示寄信地址,而東平村的信件,會由郵遞員統一送到村委,想偽造滬市來信也不容易。
但不容易就意味著有可能,所以余蘭英個人傾向于偽造信件。
再一個問題是怎么說服邢立驍。
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父母弟妹不肯伸出援手,她都會因為怨恨他們,而不想和他們來往,邢立驍心里只會更恨回城后拋棄他們母子的男人。
他會愿意為了順利賣掉股份并脫身,沾對方的光嗎?
但余蘭英轉念一想,又覺得知道對方發達了,并實實在在接受對方幫助叫沾光。
他們現在根本不知道渣爹過得如何,也沒有真的得到幫助,非要說的話,把對方虛構成靠山應該叫廢物利用。
就像她不認為自己借著余蘭燕的名義,順理成章地來到市里,是在沾對方的光。
而為了賺大錢,為了活下去,利用一些不那么好的人,在余蘭英看來并不寒磣。
余蘭英心里這么想,等邢立驍來到市里跟她們母女匯合,提出這個建議時,她也是這么對他說的。
邢立驍聽完后眉毛皺得很緊,但他沒有一口拒絕余蘭英的提議,只是沉默良久后問:“你覺得村里干部會故意針對我們?”
“他們針對的不一定是我們,但他們一定想要錢。”
其實前世,村里那些干部沒有刻意針對過他們,動手害死邢立驍,并偽造借條,想要侵吞他們手里股份的一直都是李平坤。
他們會在余蘭英想要爭搶股份時偏向李平坤,一是因為他愿意讓渡利益,二是因為李平坤姓李。
而李,是東平村最大的姓,村委里至少有一半干部姓李。
雖然他們和李平坤的關系早出了五服,但論起字輩,都沾親帶故,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更愿意幫他。
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利益。
邢立驍沒有前世的記憶,所以他雖然覺得村委那些人靠不住,但同時又覺得那些不至于故意針對他們。
但在余蘭英看來,前世他們能為了利益,和李平坤狼狽為奸,這輩子就可能為了利益,給他們使絆子。
此外,前世李平坤為什么敢對邢立驍動手?
不就是覺得他無父無母,余家也只是普通人家嗎?
如果她的計劃能成功,邢立驍多了個在滬市當大老板,甚至是當大干部的親爹,李平坤再覬覦煤礦的股份和錢,恐怕也會猶豫再三。
余蘭英不好直接說李平坤心黑手狠,但她可以提醒邢立驍,他們為什么決定賣股份,又為什么要背井離鄉去滬市。
邢立驍確實不想和蔣學兵再有牽連,蔣學兵剛回城那會,他心里還存著些念想,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媽也郁郁寡歡去世,他就當沒這個爹了。
何況按照余蘭英說的辦,雖然不算沾蔣學兵的光,也是給人做臉。
這些年,村里人提起蔣學兵總沒幾句好話,甚至沒少嘀咕他回城也過不好日子,雖然滬市是大城市,但再大的城市也有窮人,大家覺得他回城了興許也是窮光蛋。
雖然這種說法里藏著嫉妒,但他聽著高興,他是不希望蔣學兵過好日子的。
可要拿蔣學兵當靠山,必然要幫他吹牛,到時候村里口風興許就變了,沒準大家還會覺得蔣學兵拋妻棄子回城是好事。
一想到那種可能,邢立驍就很不甘心。
但聽到余蘭英的提醒,他冷靜了下來。
人活著,才能不甘心,才能去怨恨。
為了逞一時之氣,放棄為活下去增加籌碼的機會,才是真的傻。
而且村里人罵幾句有什么用,他們口風本就多變,以前他窮的時候,村里人說起他也沒幾句好話。
他們罵得再難聽,也傷不到遠在滬市的蔣學兵一根毫毛。
何況,他已經不是一個人,他有妻子,有孩子,他也該為了她們,放下心里那些不甘。
他的母親、外公,肯定也會希望他能平安活下去。
畢竟,只有活下去,才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