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回到天津之后。
另一邊,武當山也不太平。
王也回到了武當山。
武當七十二峰在薄暮中靜默如墨,最后幾縷殘陽如同熔化的金子,艱難地穿透厚重鉛云,吝嗇地涂抹在紫霄宮古老的琉璃瓦上。
霜降未至,山風卻已帶著刺骨的凜冽,卷過千級石階,吹動階旁古松枝頭稀疏的黃葉,發出干燥而蕭索的沙沙聲,仿佛深秋提前降臨。
王也踩著這熟悉的、被無數代道人足跡磨得光滑溫潤的石階,一步一步向上。
羅天大醮的喧囂、龍虎山的血火、林深掀起的滔天巨浪,此刻都被這清冷孤寂的山風蕩滌干凈,只留下沉重的疲憊感沉淀在四肢百骸。
他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那件洗得發白、略顯單薄的普通道袍——這件象征武當外門弟子的藍布衫,此刻竟成了他唯一能抓住的、與這方天地相連的憑證。
山門在望,那熟悉的“第一仙山”石坊在暮色中勾勒出冷硬的輪廓,如同一位沉默的長者。
王也的腳步不由自主地緩了下來,深深吸了一口這片山野獨有的、混合著松針、苔蘚和千年道韻的清冽空氣,胸腔里翻騰的濁氣似乎被滌蕩一空,嘴角習慣性地牽起一絲懶洋洋的弧度,像是倦鳥終于歸林。
然而,這份歸家的松弛感尚未抵達眼底,便驟然凍結。
紫霄宮前,那片由歲月打磨得平整如鏡的青石廣場上,一道身影杵立如山。不是灑掃的小道童,也不是值守的師兄。
是云龍道長。
也是王也的授業恩師。
云龍道長依舊穿著那身半舊的靛藍道袍,身姿挺拔如崖邊孤松,山風卷起他花白的鬢角,露出額角深刻的皺紋。
他背負雙手,目光并未投向拾級而上的徒兒,而是沉靜地遙望著遠處被暮靄吞噬的群峰,仿佛在凝視著武當山亙古流淌的沉重宿命。
那份沉靜,沉靜得近乎凝固,帶著一種山雨欲來前的絕對壓抑。王也心頭那點“回家”的暖意,瞬間被這冰冷的山風吹得無影無蹤。
“師父。”
王也踏上最后一級石階,站在廣場邊緣,與云龍隔著丈許距離,躬身行禮。聲音依舊帶著慣常的懶散,尾音卻不易察覺地繃緊了一瞬。
云龍道長緩緩轉過身。那張一向剛毅如鐵、喜怒不甚形于色的臉上,此刻沒有一絲波瀾,眼神卻像兩口深不見底的古井,幽邃得令人心悸。
他沒有寒暄,沒有詢問龍虎山的驚心動魄,視線落在王也身上,如同冰冷的探照燈,將他從頭發絲到腳后跟仔細掃過一遍。
“回來了。”
云龍的聲音低沉沙啞,如同砂礫摩擦石板,每一個字都帶著千鈞的份量。
“嗯,回來了。”
王也努力維持著嘴角那抹標志性的弧度,試圖將這詭異的氣氛攪動一絲活氣,“龍虎山那邊...事兒都了了。咱武當山還是清凈地兒好啊......”
“清凈?”
云龍道長猛地打斷他,嘴角扯出一個極其苦澀、近乎嘲諷的弧度,打破了他臉上所有的平靜。
“自從你下了這座山,去了那羅天大醮,武當...何曾有過半刻清凈?”
王也的心猛地一沉。
云龍的目光銳利如刀,似乎要剖開王也那層玩世不恭的表象,直刺他竭力掩飾的疲憊與驚疑:“風后奇門...好一個風后奇門!王也!你好大的能耐!好大的膽魄!”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如同受傷的猛虎發出壓抑的咆哮,在空曠的廣場上激起冰冷的回音。
“龍虎山巔,金光咒下,八奇技重現人間!你可知你掀起了多大的驚濤駭浪?你可知你給這武當七十二峰,帶來了多少雙貪婪窺伺的眼睛?!”
王也臉上的懶散終于徹底凍結、碎裂。他張了張嘴,喉結艱難地滾動了幾下:“師父...弟子...弟子當時...”
辯解的詞句在舌尖翻滾——是迫不得已?
是形勢所逼?
是為了救人?
是為了破局?
然而,當他看到云龍道長眼中那深沉的疲倦,那并非源于憤怒、而是源于某種更宏大、更沉重壓力的無奈時,所有辯白都變得蒼白無力,生生卡在了喉嚨里。
“不必說了。”
云龍道長猛地一揮袍袖,動作決絕,仿佛要斬斷一切牽連。“是非對錯,自有公論。但武當...這座山,這座傳承了千年的道統祖庭,它擔不起!也容不下!”
他深吸一口氣,山風灌入肺腑,帶著砭骨的寒意。一字一句,清晰無比地從他口中吐出,每一個字都如同淬火的冰錐,狠狠釘入王也的耳膜:
“自即日起,王也...”
“非我武當弟子!”
“即時...逐出武當山門!”
“永不得回!”
轟——!!!
簡短的宣判,無異于晴天霹靂在王也識海中炸響!
縱然他心境修為遠超同齡,早已堪破世俗羈絆,此刻也感覺眼前猛地一黑,一股混雜著錯愕、茫然、被剝離根基的巨大失落感瞬間席卷全身!
他身體幾不可察地晃了一下,腳下堅硬的青石板傳來冰冷的觸感,卻遠不及心底那瞬間蔓延開來的空洞與寒冷。
“師父!”
王也幾乎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聲音帶著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急促和一絲幾不可聞的顫抖,“這...這是為何?!”
“就因為風后奇門?就因為弟子在龍虎山用了它?!弟子......”
他想說弟子從未想過以此術沽名釣譽!
想說弟子用它只為解局!
想說弟子一身所學根基皆在武當!
然而,當他急切的目光撞上云龍道長那雙深潭般的眼眸時,所有的話再次戛然而止。
那眼神里沒有憤怒,沒有責備,只有一片深不見底的、近乎悲憫的痛苦和斬釘截鐵的決絕。
那是一種王也從未在師父臉上見過的神情——一種為了守護某種更重要的東西,不惜親手斬斷羈絆的痛楚。
“這是...掌門師祖的意思。”
云龍的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艱澀。
他微微側身,目光投向紫霄宮深處那片供奉祖師畫像的幽暗大殿,仿佛能穿透重門,看到那位須發皆白、如同山岳般沉默的老人——周蒙掌門。
“師祖說了,”
云龍的聲音如同夢囈,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風后奇門,乃天地變數,因果太重。”
“它在龍虎山重現,已將這變化之局引向了武當。”
“多少雙眼睛盯著?多少暗流涌動?武當立派之本,在于修身養性,在于清靜無為。”
“這份‘清靜無為’,是祖師爺留給后世子孫最珍貴的護身符...它經不起這驚世奇技帶來的滔天巨浪“再次”沖刷一次!”
“師祖...” 王也喃喃重復,周蒙掌門那張總是笑瞇瞇、如同鄰家老爺爺般慈祥的臉龐在眼前浮現。
原來,那位看似垂垂老矣、萬事不理的老人,早已將一切洞若觀火。
這驅逐,并非懲罰,而是...保護?一種帶著血淋淋殘忍的保護?保護武當千年的清譽與根基,也...保護他王也?
云龍道長不再言語,只是默默地從寬大的道袍袖中,緩緩取出一個折疊得整整齊齊的布包。
那布包是武當弟子最常用的靛藍色,里面包裹著的,是王也在武當山習練時唯一穿過的那件象征內門弟子身份的、青色云紋滾邊的正式道袍。
他將布包遞向王也,動作沉重如同托舉著一座山岳。
“武當所授,你一身根基本事,是你自己修來的,帶走吧。”
他看著昔日愛徒接過布包時,那修長手指難以抑制的微顫,云龍道長眼底深處最后一絲強裝的堅硬終于崩塌,泛起一層不易察覺的渾濁水光。
“但自此之后...”
“你王也,生死榮辱...”
“皆與武當山...再無半分瓜葛!”
“再無...半分瓜葛...” 王也低著頭,指尖感受著布包里那熟悉的、帶著淡淡皂角清香的道袍布料紋理。這冰冷的宣判,終是切斷了最后一絲牽連。
他緩緩抬起頭,臉上那抹慣常的懶散笑容再次泛起,只是這一次,那笑容深處,藏著難以言喻的蒼涼,如同秋日荒野上最后一片枯葉。
“...弟子,明白了。”
他沒有再自稱“弟子”。只是對著云龍道長,對著紫霄宮那幽深的正殿方向,深深躬下身去。
一揖到底。
脊梁挺得筆直,動作緩慢而莊重,帶著一種卸下枷鎖、亦或斬斷牽絆的沉重儀式感。
王也起身,再不看那片承載了他所有修道記憶的殿宇樓閣,也再不看那位如同父親般授業、此刻卻親手將他推離的恩師。
王也轉身,將那個裝著青色道袍的藍布包袱,隨意地甩在肩上,如同甩去一件累贅的行李。
邁步。
走下那千級石階。
走向暮色四合、山風嗚咽的來路。
云龍道長依舊佇立在原地,如同一尊冰冷的石雕,任憑山風卷動他靛藍色的道袍下擺,獵獵作響。
他死死盯著那逐漸融入濃重暮色的、略顯單薄卻異常挺拔的背影,直到那身影轉過山坳,徹底消失在蜿蜒的山道盡頭。
一滴渾濁的老淚,終于掙脫了意志的禁錮,從他布滿深刻皺紋的眼角滾落,劃過冰冷僵硬的臉頰,重重砸在腳下冰冷的青石板上,碎成無數細小的微光。
.........
山風更烈,卷起枯葉盤旋著撲打在王也的臉上、身上,帶著深秋的寒意。
王也仿佛毫無所覺,只是沿著下山的石階,一步一步,走得異常平穩。
肩頭那個藍布包袱,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
他將一只手隨意地插在褲兜里,指尖觸及到幾顆堅硬圓潤的小東西——是之前在龍虎山某個僻靜角落撿的幾顆野生核桃。
他掏出兩顆,在掌心隨意地掂了掂,嘴角那抹蒼涼的笑似乎真切了一分。
“嘖...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啊...” 他低聲嘟囔著,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這寂寥的山風聽。.
“樹大招風...樹大...招風...”.
“散了也好...清凈...”.
指尖微微用力。
“咔嚓!”
一聲脆響在寂靜的山道上格外清晰。
堅硬的核桃殼應聲碎裂,露出里面飽滿的褐色果仁。
他將核桃仁拋入口中,慢慢咀嚼著,感受那股帶著微澀的濃郁油脂香氣在舌尖彌漫開來。
另一顆核桃,被他隨意地、準確地拋向路旁深不見底的山澗。核桃劃出一道微小的弧線,消失在黑暗的谷底,沒有激起半分回響。
他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碎屑,像是拍掉了一段過往的塵土。
抬頭望了一眼被陡峭山壁切割成狹窄一線的、墨藍色的天空,幾顆早出的星子冷冷地閃爍著。
“回去也好......”
王也伸了個大大的懶腰,骨節發出輕微的噼啪聲。
“豆汁兒焦圈兒鹵煮火燒...比這山里的清湯寡水可強多了.......”
他哼起一段荒腔走板、不成調的曲子,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地穿透了嗚咽的山風。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
“...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歌聲帶著他那特有的慵懶調子,在空寂的山道上回蕩,漸行漸遠。
仿佛剛才那場割袍斷義、逐出師門的沉重戲碼,從未發生。
他只是結束了一場普通的遠游,正悠閑地散步回家。
然而,當他插在褲兜里的右手再次握攏時,那幾顆未被捏碎的堅硬核桃,卻在他掌心被一股無形而堅韌的力量,悄無聲息地碾磨成了細膩均勻的粉末。
巨大的力道讓他的指節微微泛白。
也證明了,王也的內心不似表面這般平靜。
身后的武當群峰,在徹底降臨的夜色中,沉默地矗立如黑色的巨碑。
山林深處,隱約傳來一聲悠長而寂寥的鶴唳,久久回蕩
前方,都市的霓虹如同蟄伏的巨獸,吞吐著永不熄滅的光焰。
王也的身影,就這樣一步一步,融入了那片更為復雜、更為喧囂、卻也更為自由的凡塵燈海之中。
........
前往北京的列車上。
王也鴨舌帽蓋著臉。
忽然,王也睜開了眼睛,他似乎是感覺到了什么,王也輕輕說道:“北京歡迎您......”
然后,王也的身影便消失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