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能從花霖口中得知些有用的信息,
可而今聽她所言,卻讓這事兒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南瑾默默思索著,
若太后讓皇后發現沈晏辭或許不是先帝骨血的前提條件,是端王出現了意外。
那便說明太后隱瞞此事,是為了保全端王。
一旦沈晏辭對端王下手,太后便要魚死網破,借皇后之手戳破這個秘密。
可且不說沈晏辭與端王手足情重,就算沈晏辭當真對端王下手,太后又憑什么會認為,她將這個秘密告訴皇后,皇后便會如她所愿將整件事說出去?
皇后與沈晏辭是青梅竹馬的情分,她是沈晏辭的發妻,更是大懿朝的國母。
將沈晏辭身世有疑一事昭告天下,對皇后能有什么好處?
她不但會與沈晏辭離心,更會失去一切尊榮、地位,甚至是性命。
皇后怎么可能為了替端王討個說法,去與沈晏辭針鋒相對?
這件事不合邏輯。
然而再不合邏輯,這件事也只能到此為止。
皇后已是沒有要深究下去的意思了,她打發了花霖下去,而后看著南瑾道:
“瑾兒。今日無論你我聽見了什么,看見了什么,咱們都只能當做從未聽見,從未看見。”
南瑾心下了然,頷首應道:“臣妾與娘娘自是一樣的心思。”
這日后來,南瑾回到了自己宮中,躺在榻上輾轉反側,始終也想不通太后究竟要做什么。
或許連太后自己都沒有把握,沈晏辭到底是不是先帝親生的。
那么這事兒又有誰敢擺到明面上去?
無端質疑沈晏辭,換來的只會是死路一條。
且若沈晏辭當真不是先帝的血脈,那么南瑾與皇后都是沈晏辭的后妃,她們也不可能會落得好下場。
南瑾曾在私底下與許平安聊過從前邵綺夢的大皇子當眾滴血驗親一事,
許平安曾說,便是人死了,也有滴骨驗親的法子,可以證明血親關系。
只是如今太后已經死了,
算算日子,沈晏辭也應該已經到了坤陵,
待安葬了太后,坤陵的主陵和配陵會一并封閉堵死,再沒有開啟的可能。
沒有人會因為一張不著調的信紙,敢去掘開先帝的墳,逼著皇權在握的沈晏辭去滴骨驗親。
可太后向來是心思縝密詭譎的,這樣淺顯的道理,她難道會不明白?
只干巴巴留給皇后一封莫名其妙的信,卻是毫無后手?
帶著這樣的困惑,日子便這般一日日晃過去。
這一年的八月初一,是沈晏辭的萬壽節。
他心系隴原旱情,不愿鋪張大操大辦。只在后宮設家宴,與后妃、皇嗣尋常吃了頓便飯,一切從簡。
當天夜里,沈晏辭宿在了南瑾宮中。
彼時二人對坐在暖座,南瑾借著明亮的燈火,手中拈著針線,正低頭安靜地繡著些孩子的玩意兒。
沈晏辭則斜倚在軟墊里,神情有些疏淡地自斟自飲,喝了清酒一盅又一盅。
菱花窗格敞開著,微涼的夜風攜著草木氣息徐徐而入。
沈晏辭目光越過窗欞望著天上月,而南瑾則在偷偷覷著他。
他依舊是俊朗的,只是好似在清冷月光的映襯下,顯得憔悴了些。
見他手邊玉壺空了大半,還欲再添酒。
南瑾放下手中針線,輕輕搭上他的手腕,阻了他的動作,
“皇上,宴上您已飲了不少,再貪杯明日晨起怕是要頭疼的。”
沈晏辭斂回目光,看向南瑾淡淡一笑,反手將她微涼的手握入自己溫熱的掌心,
“好,聽你的。”
南瑾聽得他語中悵然,便道:“皇上還在為隴原大旱一事憂心?”
沈晏辭點點頭,“這場大旱百年難遇,糧食減產絕收已成定局。緊接著便是饑荒、流民......許多事若處置不當,受苦受難的終究是百姓。然而朝廷撥下的第一批賑災銀糧,經層層官吏之手盤剝克扣,真正能落到災民手中的竟不得十一。”
南瑾出身寒微,自然知曉這等魚不過塘不肥的積弊在地方早已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想要徹底根除難如登天。
沈晏辭又何嘗不明白?
正因如此,他才覺得寒心,
“這災落不到官員頭上,朕看他們是做不到與百姓感同身受的。故而朕今日早朝拿了治栗內史,明日會召集群臣,當著眾人的面......剝了他的皮。”
這話是他下意識脫口而出,
說完就覺血腥得很,叫有著身孕的南瑾聽了未免不合時宜,忙輕撫南瑾的后背,寬慰道:
“怪朕,好端端的與你說這些做什么,別再嚇著你。”
南瑾搖頭道:“只是臣妾聽皇后娘娘說過,陳大人自您還是親王的時候,便與您相交親近。他......”
沈晏辭眼底流觴,“陳鐸算是朕一手提拔上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朕才要拿他開這第一刀。
也好叫那些還在伸手的都睜大眼睛瞧清楚。朕連陳鐸都尚且容不得,旁人若再敢效尤,要連累的就該是他們滿門了。”
他看向南瑾,緩聲問:“瑾兒可會覺得朕做得太過?”
南瑾含笑搖頭,“皇上鐵腕肅貪,心系百姓,何來太過一說?”
沈晏辭將她攬入懷中,溫聲道:
“另有一事。你與皇后都懷著身孕,也是臨盆在即。今年是選秀之期,只是若后宮再添新人,正當是你們為朕受苦受難的時候,朕只怕會傷著你們。”
他頓了頓,在南瑾額頭落下一吻,“故而朕打算停了今年的選秀,容后再議。”
他不單是嘴上這么說說,翌日上朝處置了陳鐸后,沈晏辭果然下旨叫停了今年的選秀。
如此更可節省開支,充盈國庫以賑災民。
那些待選的官家女兒原本定在八月十六入宮,如今只得按捺下心思,歸家再等上一年。
宮中日子就這般寂寂過著,南瑾仍舊日日都會去皇后宮中作伴。
皇后這一胎,是去年十一月時在溫泉山莊確診有孕的。
按著太醫的診斷,她該是在七月底便要足月生產,可如今已入八月,皇后卻遲遲不見分娩動靜。
沈晏辭見皇后孕后期實在辛苦,也是跟著焦急。便讓侯院判召集了婦科千金圣手,為皇后再三請脈。
太醫們均說皇后脈象平穩,胎息有力,母子平安。
只因皇后懷的是雙生子,孕期本就比單胎更易有變數。
且皇后素來天癸不穩,周期時有推遲,加之她有孕的那段時間,沈晏辭又常常陪伴在她左右。
便是查看了彤史,也難以精確斷定她有孕的確切日期。
因而產期稍有延后,也屬情理之中。
只勸著皇后再忍耐兩日,屆時若仍無自然發動之兆,便會斟酌用藥催產,以防意外。
然而這一年的八月初六,晚皇后一個月有孕的南瑾,卻是趕在皇后的前頭,先有了臨盆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