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
偏是溫泉山莊地脈獨特。
這樣的夜,風竟還是暖的。
只是吹在人身上,不免激起一陣顫栗。
這宮中的明爭暗斗,從來都沒有休止過。
人前和睦,歲月靜好,
人后便是各自為著自身的利益,在這不見血的戰場上,斗得你死我活。
采頡自先帝時便在宮中當值,侍奉過的主子有六位。
她見慣了后妃今朝得寵,明日失勢,
也見過她曾篤定為人良善的后妃,驟然被人揭露出不為人知的丑惡嘴臉,被先帝或打入冷宮、或秘密處死。
就像今日。
在采頡眼中,宜妃體恤下人,和睦宮闈,又與皇后親近,恭敬有加。
滿宮都怕了貞妃,唯有她敢在貞妃與皇后起沖突時,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維護皇后。
采頡原以為宜妃是個藏不住心事,直來直往的敞亮人,
卻未料到,她私底下竟也藏了如此深沉的心機。
然宮闈斗爭素來如此,
不夠機敏之人,只怕哪日遭了算計被逼上了絕路,都不知是誰要害了她。
采頡心下雖是驚訝,但也很快就想了通透,
“宜妃與皇后親如姐妹,每每貞妃挑釁皇后,她都會幫皇后懟回去。也因此得罪了貞妃,這些年來,貞妃明里暗里沒少給宜妃使絆子。
宜妃被逼得久了,做出這樣還擊的事,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她心思這般細膩,倒是與奴婢素日所見大相徑庭了。”
南瑾唇角含了一抹自嘲的笑,緩緩搖頭道:
“這宮里頭,又有誰不是藏著好幾副面孔?”
采頡道:“不過貞妃到底得了皇上訓斥,即便復位,皇上待她多少也會心存芥蒂。”
采頡向來不喜歡貞妃。
她對貞妃又懼又怕,更是恨得牙癢癢。
帝后以仁善治理天下,后妃們上行下效,對待下人也少有苛責。
唯獨貞妃是個心腸狠毒,手段狠辣的。
南瑾聽得采頡話里隱隱透著幾分快意,問道:
“你似乎很討厭貞妃?”
采頡冷笑一聲,“宮里頭上至后妃,下至宮奴,有誰不討厭她?”
她眸底漫出恨意,暗暗攥拳道:
“小主有所不知,奴婢從前有一手帕交,她與奴婢一同入宮,在宮女所的時候同吃同住,關系十分親密。
后來分宮所,她去了花鳥司當差。那時貞妃有孕,皇上讓花鳥司挪些石榴花去貞妃宮中,圖個好意頭。可石榴樹整株移植難度大,挪去貞妃宮中沒多久就蔫死了。
貞妃為了此事大發雷霆,直說是花鳥司的奴才們有心詛咒她。盛怒之下將一干人等都打發去了慎刑司。
后來皇后得知此事,出面將宮人們都放了出來,只罰了半月月俸小懲大誡。可奴婢的手帕交卻因為挨了板子,夏日里傷口遲遲不愈,就這般丟了性命。”
采頡紅著眼眶,咬碎了牙道:
“不瞞小主說,今日聽宜妃算計了貞妃,奴婢心里倒是覺得暢快極了!
貞妃向來不把奴仆的命當命,她如今招了旁人的算計,實在是她自己的報應,怨不得人。”
南瑾從前也是奴婢,
也是在上位者的淫威之下,茍延殘喘地求活。
她自然能明白采頡的心情。
她握住采頡有些發涼的手,溫聲寬慰道:
“你不用怕,有我在,便再沒人會看低你、傷著你。”
采頡用力點頭,抹了把淚道:
“夜深了,小主明日還要幫榮嬪抄寫佛經,奴婢伺候小主早些安置吧?”
南瑾笑著在她含了滿面委屈的臉頰上掐了一把,頷首應下。
洗漱時,采頡從旁問道:
“小主如今既有了懷疑,可要將這些告訴皇后娘娘?”
南瑾搖頭,“無憑無據的事,告訴皇后又能如何?”
采頡道:“也是。不過就算皇后娘娘知道了,估計也不會因為貞妃而去責怪宜妃。”
她幫南瑾拆下發髻,尤自絮絮道:
“畢竟她二人是自潛邸出來的情分,彼此都是打從心底里盼著對方能好。
當初皇后娘娘懷二皇子的時候孕中難受,脾氣也變得有些暴躁。別的后妃都躲著,唯有宜妃日日都會陪在皇后娘娘身邊,陪她聊天解悶。”
南瑾隨口問了一句,“二皇子早夭,不知是得了什么病?”
采頡嘆道:“二皇子胎里不足,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病弱,染上了哮癥。
他薨逝那日,皇后和宜妃正在內寢說著話,二皇子突然發作起來。等不及太醫來醫治,就已經在皇后娘娘懷中窒息而亡了......”
“你說宜妃也在?”
南瑾的表情明顯怔愣一下,不覺坐直了身。
采頡見南瑾面露狐疑,也猜出了她的揣測,忙否道:
“太醫驗過,說二皇子的病癥本就有所反復,小兒哮癥卡了喉痰,即便再仔細著,發作起來要了性命,也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
宜妃娘娘當日因著在場,為證清白,第一時間就自請讓太醫查驗她。
她知道二皇子得了哮癥,向來謹慎,每每去皇后宮中前都會沐浴更衣,連香粉都不用。
且她將二皇子視如己出,頗為疼愛。二皇子薨逝后,她哭得害了眼疾,至今仍畏懼強光。”
采頡所言,句句皆是在為宜妃剖白。
然而在南瑾聽來,卻只覺得心寒到了極處,仿佛墜入了無底冰窟,失重地跌下去。
“宮里頭的眼淚,多半都是要流給旁人看的。否則合起宮門來,任她哭得呼天搶地,也不會傳到連你一個不在她身邊伺候的婢女,都能知道她為著二皇子的死,險些哭瞎了眼。”
南瑾臉色愈加難看,她眉頭微蹙看著采頡,搖頭道:
“采頡。我不愿將人想得太壞。可在這宮里頭,我又不得不把人往壞處想。”
繼而壓低了聲,冷冷吐出一句,足以令采頡毛骨悚然的話,
“二皇子薨逝那日,宜妃既在,麗欣定也從旁侍奉。你別忘了,咱們方才已經近乎可以確定,麗欣定是精通醫術的!
那么......當日她與宜妃豈非是眼睜睜看著二皇子窒息暴斃,死在皇后懷中,卻冷眼旁觀,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