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音閣走水六日前。
仙壽宮。
這日趕著極晴好的日頭,慧蓮也給太后帶來了好消息。
“啟稟太后,鄂齊大人遞了消息進來。捐毒王驟然暴斃,而今新王繼位,捐毒動蕩,正是出兵攻打,迎昭淑公主回朝的好機會。”
太后的母家楊家,從前在前朝頗有勢力,
若不是因著這樣強大的靠背,太后也不會只用了短短十年,就從一個小小貴人,穩坐至中宮鳳位。
即便如今楊家人才凋零,有了青黃不接的頹勢,但幾朝扎根,他們到底也有許多能在朝中說得上話的重臣。
太后得知此事心情大好,忙催促道:
“讓那些老臣從旁勸著,再給攻打捐毒這事兒添一把火。
當初捐毒統領西域三十六國成了氣候,先帝對他們有所忌憚,才會不得以讓昭淑去和親。
可今時今日,咱們大懿早已今非昔比,它一個蠻荒小國,還需得給什么臉面?
大懿打得起這場仗!反倒是錯過了這個機會,昭淑才是真的回朝無望。”
慧蓮笑著說:“太后放心,楊大人已經安排下去。皇上孝心,相信此事很快就會得了好結果。”
然而這好結果,卻是前朝整整論了三日,也沒能定下來。
等慧蓮再向太后提及此事時,早不見前兩日的歡喜,只覺為難道:
“中書令咬著此事不放,進言捐毒本就年年給大懿上貢,雖未如同樓蘭一般歸降,但也算是順從依附。現在與他們動干戈,師出無名不說,即便打了勝仗,也落不得什么好處。”
“他當然會這么說。”太后不豫道:“這場仗要打,就得用上柳家。中書令與鎮國公分庭抗禮了這么些年,眼見著鎮國公起勢要壓到他頭上去,他怎么肯?”
慧蓮怯聲道:“若只有中書令一派勸阻倒也好說,難就難在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也要來參上一腳。”
“他?”太后臉色愈發陰沉,“范仲輝那個老匹夫又想怎樣?”
慧蓮道:“除了中書令所言,范大人又說捐毒與大懿向來涇河不犯,驟然與捐毒開戰,唯一的好處便是能迎昭淑公主回朝。可為著一個公主發動戰爭,鬧得生靈涂炭,只是全了皇上對外的名聲,反倒要惹人詬病。”
“豈有此理!”太后勃然大怒。
她將手中茶盞用力摔在桌上,潑得茶湯四濺,
“他是兄長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如今眼見著我們楊家勢頹,倒也學著吃里扒外那一套,扭頭就去投靠了中書令?”
慧蓮手腳利索收拾著桌面狼藉,又勸道:
“無論他投靠了誰,這件事現在已是難辦。
自從都察院御史死后,皇上并未提拔新的御史上位。
范大人這個左副都御使雖然官職只在正三品,但而今也算是都察院的首位了。
都察院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老祖宗又定下了規矩,言官不能因諫受刑,更殺不得。
范大人一味阻攔,等同于整個都察院都跳出來反對皇上攻打捐毒。皇上也是為難......”
慧蓮觀察著太后臉上的山雨欲來之色,愈發小心謹慎道:
“您兄長的意思是,此事若再勸下去,反倒成了是他們要陷皇上與不義之地。
故而......只得讓太后暫且委屈,斷了迎昭淑公主回朝的念想。”
“好!當真是好極了!”太后氣得聲音發顫,“難怪這幾日皇帝來給哀家請安,半句都不曾提及此事。現在看來,皇帝的意思,也是想讓哀家舍了這個女兒?”
慧蓮無奈道:“太后容奴婢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昭淑公主畢竟不是您所出,即便自幼得太后養育,于國政而言,到底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公主,是不得什么份量的......”
太后冷嗤道:“份量?那崇妃又是個什么份量?皇帝也并非她所生,可皇帝登基后,不照樣將崇妃追封成了皇貴太妃?”
她怒不可遏,連連拍打桌案,震得掌心發麻,
“哀家還活著呢!皇帝這般迫不及待展示他的孝道,是急著要打哀家的臉嗎?”
慧蓮低下頭,囁嚅著勸:“皇上待您也是孝順的。”
“孝順什么?他要是當真孝順哀家,那與他一母同胞的弟弟,怎地如今還只是個郡王?連親王的尊封他都舍不得給?”
太后慍怒之色蘊在眉宇間,她微微閉目,支著太陽穴道:
“當年的后位之爭,哀家斗垮了崇妃,是先帝讓哀家去送崇妃最后一程。
那時是哀家親手灌賤人喝下毒藥,皇帝心里頭只怕一直都惦記著哀家這‘殺母之仇’呢!”
這樣的話哪怕是在自己宮中,也是說不得的。
慧蓮駭然,忙道:“太后多慮!您才是皇上的生母,皇上怎么會......”
“罷了。”太后擺擺手,“慶陽死后,昭淑就一直養在哀家膝下。她是哀家看著長大的孩子,哀家有多疼愛她你都該看在眼里。
皇帝不肯攻打捐毒,便是要讓哀家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兒繼續流落他國,吃盡苦楚受盡羞辱!
這與白發人送黑發人有何區別?皇帝但凡在乎哀家,有那么一瞬站在哀家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他都不會、也不該有今日的猶豫。”
太后眸色漸狠,唯是余下噬人的恨意了,
“他這做兒子的既只為著自個兒考慮。那哀家便也要讓他嘗嘗,失去女兒究竟是個什么滋味!”
這句話從太后口中說出,不帶絲毫溫度,
仿佛她要定下生死之人,與她毫無血親,連路人都不如。
慧蓮聽著多少心顫,但也不敢觸怒太后,只得繼續聽她說道:
“范仲輝是嘉嬪的父親,他嘴皮子一翻就能說出滔天的大道理來。卻也只是肉疼不到自個兒身上罷了。
還有那個中書令。皇帝容得下他,連帶著貞妃在后宮也橫行無忌,愈發礙了哀家的眼!”
太后的手伸不進前朝,但后宮的妃嬪卻能任她懲處。
慧蓮便道:“太后是她們的尊長,您要教訓她們,她們就只有受著的份兒!”
“教訓?”太后不屑冷笑,“她們不過是皇帝的卑妾,連大懿的正門都走不得,更在天地祖宗面前說不上話。這般名不正言不順,也配讓哀家教訓?”
她取來茶盞,隨手澆熄了佛龕前供著的三炷香,語氣凜然道:
“刀子不落在自個兒身上,是永遠也覺不出肉疼的。他們一個個不是都想逼著哀家委屈求全,舍了昭淑來保全他們所謂的大義嗎?
那哀家便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哀家的昭淑過不得安生日子,那他們的女兒,也休想活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