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顧名思義就是建在水邊的村子。靠水吃水,村民的生計全仰仗這條清水河。
這村子的河鮮頗為有名,咸魚干甚是受周邊村鎮喜愛。
等五個金蟬(蟾)子到這里時,里面幾個黃袍道士已經敲鑼打鼓,奏起了哀樂,旁邊一對母女在抱頭痛哭。
河里有一艘貼滿黃符的小船,一個道士揮舞著桃木劍念念有詞,金覺等一眾都聽不清他念叨的是什么。
金覺估計,讓這道士重復一遍,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囈語。
見到一顆水雷被扔下船,金覺倒是沒什么意見。管他水雷天雷,能殺邪魔就是好雷。
水村不遠處的山坡上,兩位圣僧同時頌了聲佛號,嘆了口氣,“善哉善哉。
真是罪過。”
一條在此時被稱為古氏魚的魟科魚類,被炸翻了車,肚皮朝天浮在水面上。
兩位圣僧宿命通修煉有成,可以看到此魚身上并無半點兇煞之氣,而且長到這么大,顯然已經開智成妖。
就這么死的如此冤枉,兩位圣僧為他感到不忍。不由得看向了同為妖類的金覺,趁著尸體還沒有涼透,不知道金覺有沒有辦法。
金覺略一思索,領取了在群里的一個紅包,一碗水憑空浮現。
見此,圣僧1號了然。
“這是當初圣僧1號幫我度化鼠妖時剩下的血水,用在此刻剛剛好。”
金覺聞了聞,里面生機還是很旺盛,取出幾毫升來,“這么多應該夠了,找個人撒到古氏魚傷口上就......”
“哎,人呢?”金覺剛想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陳玄奘,就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雞窩頭就不見了蹤影。
“那兒呢!”江流兒沖著遠處一指,眾人看到陳玄奘已經擠進了人群里,顯然他也發現了古氏魚不是吃人的妖物。
......
水村的村長,讓村民將古氏魚吊起來,見到道士上岸,連忙帶著兩個村民上前。
“道長,多謝了!”
“這里有小小銀兩。”村長言辭懇切,從村民手中拿了兩根咸魚干放在銀兩上面,“還有兩條千年咸魚。
請道長笑納。”
道長滿臉正義,雖接過了銀兩,但仍舊推辭道:“身為修道人士,志在濟世為懷而已。
如此寶貴的東西,我是不會要的。”
當然,他說的是咸魚。至于銀兩,自然毫不客氣的收入囊中。
看著這張臉,金覺好想給他戴一副金絲眼鏡。
“各位!”道長正義喊道:“現在妖怪已經抓到,如何處理,隨便你們!”
“打死他!”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
“那就再打死他!”
“報仇!”
“報仇!!”
“我!要!報!仇!”
“都搞錯了,他不是兇手。”
正在群情激憤時,突然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
陳玄奘看著眾人的目光聚集向自己,也不膽怯,走上前道:“他只是一條古氏魚,生性馴良,性格積極樂觀。
人品相當的不錯,只可惜長的大了點。”
和村長交流一番,陳玄奘引經據典,想再解釋解釋,就被意識到不對的道長攔住了。
讓你解釋清楚了還得了。
今天要是不讓你這外來和尚吃點苦頭,世人怎知本道長智勇雙全!
在他的拱火挑撥之下,陳玄奘被大嬸“你有沒有死過老公”問住了。
隨后在古氏魚身邊,這位和尚就被吊了起來。
道長見此,也微微松了口氣。
另一邊,金覺笑得極為大聲。而聽到大嬸和陳玄奘的對話,金覺身邊也傳來了輕微的噗嗤一聲。
等他回頭,卻見眾人都是肅穆的表情。
他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他們都不會笑的。
“為什么這些村民,這么容易就被煽動。”江流兒很不解,有不懂的就當場問了出來。
“流兒你記住。”金覺想了想,這個問題要認真回答,不然會影響到江流兒的成長,“三人成虎,人云亦云的故事你應該知道。當群體的數量一多,就只剩下了一個腦子。至于這個腦袋是誰的,你要靠自己去想。”
“你要記住,你可以相信群眾的力量,但你不能相信他們的智慧。”
“流兒明白了。”江流兒似懂非懂,這件事對他來說還是有些超綱,“謝謝小圣僧指點迷津。”
“小施主有些絕對了。”兩位圣僧明白金覺的道理,但他們認為金覺略有極端,為了不讓江流兒走歪路,連忙拉過小金蟬子,開始灌輸正確的想法。
二對一,江流兒只覺得腦袋暈乎乎的。
金覺有些無奈,他也明白兩位圣僧是對的,但知行合一想來很難,他做不到那么大度。
眼神一瞇,遠遠看到了遠處游來的魚妖。
電影里某不知名且愛吃肉的和尚曾經透露過他的來歷,這魚妖原本很善良,在河邊為了救一個孩子,而被村民誤以為是人販子將其打死,還被拋尸河中。
任魚群和野獸飲其血,食其肉。
因此怨恨難平,化作半魚半獸的水妖,回來報復村民。
重點就在于“報復”二字,金覺有種預感,魚妖不會隨便選村子。甚至他之前吃的那個男人,都不是因為巧合。
再想到這些村民愚昧的樣子,金覺只覺得合情合理。
金覺叫來兩位圣僧,讓他們施展宿命通看向魚妖和這水村,“兩位圣僧,不知這魚妖和這村子之間,因果是否厚重。”
得到了肯定的答復,金覺才講了這個故事。聞言,三個金蟬子都沉默了,金覺也在思索,要不要出手阻止接下來的慘劇。
這是屬于魚妖和水村之間的因果。
若是金覺被這么對待,不僅好心當作驢肝肺,還慘死當場。只要有實力,這水村蚯蚓都要豎著劈,雞蛋也要搖散黃。
“村民只是好心辦了壞事,應該無罪吧。”江流兒撓撓腦殼,感覺cpu有些燒。
“那這魚妖,就不可憐嗎?”金覺反問,“他也是善心,可下場何其凄慘。”
江流兒沉默,臉上皺的和橘子皮一樣。還是兩位圣僧率先想通,同時對著金覺作揖。
“小施主,還請出手,防止我這徒兒釀成大錯。”圣僧2號滿臉慈悲之色。
“一切因果轉嫁我身,村民固然有錯,但不能讓悟凈再犯殺戒。”圣僧1號決絕道:“我定要為悟凈化解心中之結,亦要教導村民做事三思。
這就是貧僧來此世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