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他搖了搖頭,恢復了冷靜。
“既然國內有修行者,國外必然也有。此行目的只是收集資料,不值得橫生枝節。”
事實也印證了他的判斷。
在趕路的過程中,他的神識確實捕捉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氣息。
其中有些精神力異常強大,也有些則體魄如鐵,明顯這是兩種不同的修煉方式。
但與中原修士不同,這些人身體中并無法力波動,顯然不屬于同一套修煉體系。
李平安沒有貿然靠近,只是遠遠的觀測了一二。
他走訪了數個研究所。
這些研究所規模不大,多是新興機構。
安保也并不嚴密,畢竟這個年代,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才剛剛起步,還不像后世那般被奉為戰略領域。
憑借筑基圓滿的神識,李平安輕而易舉地將內部的研究資料一掃而空,復制進了腦海。
很快,一大批前沿的遺傳學、基因工程的文獻與實驗數據被他收集。
......
回到家后,李平安沒有絲毫停歇。
依舊是上午進入小世界反復進行育種與實驗,下午則整理各種資料、比對實驗數據,學習農業與基因相關的知識。
時間就在這般高效的循環中悄然流逝。
轉眼,又過去了十多天。
時間來到了 1971年1月12日。
個人面板不斷閃爍提示:
[農業 經驗 1]
[農業 經驗 1]
[基因學 經驗 1]
[基因學 經驗 1]
……
[農業 LV4(42639/100000)]
[基因學 LV3(4679/10000)]
隨著基因學突破至LV3,大量關于基因工程、遺傳穩定性、性狀控制的技術經驗涌入李平安腦海被他快速的吸收融合。
李平安閉上眼睛,片刻后緩緩睜開,眼底閃過一絲精芒:
“現在這個年代,對于基因的研究水平,我應該算是世界第一了。而且我已經有了解決雜交水稻不可自留種的技術思路了。”
“不過,目前也只是思路。等基因學再肝到LV4,或許就能獲得確切可行的完整方案。”
……
這十余天來,李平安幾乎將自己化身為一臺永不疲倦的科研機器。
憑借他收集到的上千種水稻品種,李平安已經在小世界中進行了 近十五萬種不同的雜交育種方案試驗。
若非有著空間的便利,還有著術法可快速催熟作物,這樣的龐大實驗量,在這個年代的科研條件下,恐怕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完成。
而李平安,僅僅只花了半個月。
李平安憑借強大的精神力,能夠同時操控五千個實驗方案同時進行。
一個上午,他就能完成五輪實驗。
每次實驗,他都會即時采集數據,篩查產量、穩定性、抗逆性等性狀,并進行詳細對比。
如今,他已從十五萬組實驗中,初步篩選出了一千多個優良方案。
這些方案培育出的水稻,即便在外界普通土壤中、不施肥的條件下,也能穩穩實現畝產八百公斤。
這一產量,足足是當前全國平均產量的兩倍多。
若是在完美條件下,保證充足的養分與光照,則更能達到畝產一千五百公斤,實現五倍增產。
......
下午,小世界書房。
李平安快速的的在紙張上記錄著實驗過的每一種雜交方案的實驗過程、環境設定、各階段的生長表現、產量與穩定性。
蘇晚晴則在一旁整理李平安寫滿的紙張。
……
許久后,李平安放下手中的筆,長呼一口氣。
他看著一頁頁密密麻麻的實驗記錄,目光中浮現一抹沉思:“這些方案,比我上輩子在短視頻里看到的所謂最高產量還要高出一大截。”
以他LV4的農業知識儲備來看,這些品種的潛力遠遠不止于此。
若再通過針對性的培育,產量完全還能繼續提升。
甚至,他完全可以培育出畝產兩千公斤,乃至更高的水稻。
李平安感嘆道:“哎,現階段,沒有足夠的化肥,沒有匹配的農業體系,再好的品種也無法完全發揮潛能。”
“平安哥,現在已經很不錯了,畝產八百斤要是說出去肯定不會有人信。”
蘇晚晴聽到李平安的感嘆說道。
很快,李平安也想明白了他沒必要想這么多。
能夠將現在現在的這些種子推廣出去就已經是大功德一件了。
隨即,李平安又拿起了筆開始記錄起來。
這次他記錄的是他腦子中LV4等級的農業知識。
……
“各位隊員請注意,各位隊員請注意,聽到廣播后請抓緊時間來大隊部,咱們大隊隊員今年的公分已經統計完畢,將要開始分糧算公分。”
“各位隊員請注意......”
“各位隊員請注意......”
李平安聽到大隊廣播的聲音傳來,也放下了筆,“晚晴,咱們走吧。”
李平安跟蘇晚晴離開小世界,踏著積雪,朝大隊部而去。
遠遠就看到大隊部門口的院壩上,已經聚集了三十多人。
院壩一旁支起的高音喇叭,正嗡嗡地重復著分糧通知。
李平安與蘇晚晴走到知青那邊跟他們站在一起。
又過了十幾分鐘,整個大隊三十八戶人家都到齊了。
院壩最前頭,一張方桌上堆滿了賬本,孫有福跟孫有武兩人坐在桌旁算賬。
見到人齊了,趙大山站在最前頭聲音洪亮得喊道:“咱們靠山屯大隊,今年除去上交的糧食、大隊提留的,還有來年播種的留種糧外,一共還剩下105040斤糧食。”
“還是跟往年一樣,按照人五勞五來分配。”
趙大山掃了眼賬本,開始詳細說明:
“首先是人口糧。今年咱們大隊一共二百一十五口子。五個老知青六月才來的,按人頭折算算二點五口,六個新知青十一月才到,合起來算一個人口。”
“這樣下來,每個人口可分得二百四十斤。
老知青按一百二十斤算,新知青四十斤。
因為知青剛到的時候大隊給沒人提前預支過三十斤糧食,所以最后折算下來,老知青還能再領九十斤,新知青能再領十斤。沒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