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桃源村和桃溪村的人,則繼續在永定門外扎營,等待著明日移民司派人來引領他們前往新家園。
夜深人靜,營地漸漸安靜下來,只有鼾聲和火堆噼啪作響。
謝秋芝卻毫無睡意。
她蜷縮在板車一角,亮著一盞充電式的小夜燈,攤開速寫本,炭筆在紙上飛快地滑動。
她畫下了今早剛到永定門時,全村人那震撼、狂喜、淚流滿面的瞬間;
畫下了永定門外,幾十口大粥鍋同時冒熱氣,逃荒的災民們排隊領取救命糧的宏大又心酸的場面;
畫下了后來陸續抵達的其他逃荒隊伍,有的村子只剩下寥寥十幾人,相互攙扶,形銷骨立,與桃源村的人數形成了鮮明對比;
也畫下了御街的繁華,車水馬龍,商鋪林立,與城外的苦難仿佛是兩個世界;
還畫下了鎮北侯府那朱門高墻、石獅威嚴,以及……自家人站在那高門下,被那個刁蠻小姐羞辱時,那份屈辱、憤怒與難堪……
一幕幕場景,如同走馬燈般在她腦海中回放,又通過筆尖流淌到紙上。
這些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讓她心潮起伏,徹底失眠了。
她索性閃身進入空間。
現代家中依舊安靜得落針可聞,恒溫的空氣讓她緊繃的神經稍稍放松了一些。
她打開桌上的電腦,屏幕的光亮映著她的臉。
心情煩悶,無處排解,仿佛只有做點什么才能緩解那份焦灼。
像無數個現代夜晚一樣,她下意識地點開了購物網站。
銀行卡里的余額清晰地提醒著她現實,只有五萬三千七百六十八塊四毛。
這是她攢了多年的全部“私房錢”,壓歲錢、省下的零花錢,還有偶爾畫商稿賺來的。
這是她唯一能完全自主支配的個人財產,這些錢本來應該用在刀刃上。
但此刻,她需要一點“浪費”,需要一點“擁有”的感覺來對抗那份心底的煩悶。
她熟練地篩選著商品,目光掠過那些華而不實的現代衣物和零食,精準地搜索著“復古”、“勞動”、“棉麻”、“純手工”等關鍵詞。
“加厚耐磨粗棉布,深青色,米黃色各一匹……”加入購物車。
等有空了,她自己學著做衣服,兩匹布一匹布做上衣,一匹布做褲子,一家五口每人能做至少三四套新衣服。
“手工納千層底布鞋,碼數偏大,適合下地……”加入購物車。
純棉布和漿糊制成的鞋底和鞋面,擁有無與倫比的透氣性,長時間穿著不易悶腳,適合春夏秋三季勞作。
在干燥的土地、草地里,布鞋底都能提供很好的抓地力,比一些光滑底的運動鞋更不易打滑。
穿過一段時間的布鞋會完全貼合腳型,走路輕盈無聲,對地面感知強,特別適合在田埂、菜地等需要“腳下有數”的環境。
千層底納得密實,非常耐磨耐穿,即使穿壞了也容易修補。
最重要的是他們以后可以大大方方的穿著千層底布鞋,不用遮掩現代的鞋子。
“老式鐵匠鋪打制的柴刀、鐮刀頭……”加入購物車。
一把好的手工柴刀,用上幾十年甚至傳給孩子都是很正常的事。即使用鈍了、崩了口,也可以找鐵匠回爐重新鍛打、加鋼、打磨,幾乎擁有無限的使用壽命。
“竹編斗笠、蓑衣……”加入購物車。
如果說雨傘是城市通勤的“精致匕首”,那斗笠蓑衣就是野外勞作的“全身鎧甲”。
斗笠和蓑衣穿戴在身上可以完全解放雙手。無論是插秧、砍柴、釣魚、放牛,還是跋山涉水,你的兩只手可以自由地進行任何工作。而雨傘需要占用一只手,這在需要雙手勞作的場景下是完全不可行的。
蓑衣披在肩上,斗笠有繩子系在下巴上,再大的風也吹不走。傳統的蓑衣表面粗糙且沉重,風很難將其掀起。相比之下,雨傘在風中非常脆弱,容易被吹翻、吹壞,甚至變成“喇叭花”,完全失去擋雨功能。
蓑衣是編織物,并非完全不透氣的塑料布,內部空氣可以流通,長時間穿戴不會像穿雨衣那樣悶熱潮濕。這在體力勞作時非常重要。
最后“各種耐存放的菜籽、草藥種子小包……”加入購物車。
謝秋芝看得極其仔細,比較著價格、材質、實用性,不僅能打發無聊的時間,還能在查看詳情的時候學到一些常識。
網上復古的東西真的很多,有些甚至仿得頗具古意。
她將許多看了又看、琢磨了又琢磨的東西先放進收夾和購物車,并不立刻下單。
有時候人就是這么奇怪,只是看看而已就能開心不已。
就像購物車里那個標價三十塊的“復古簪子材料包”,三十塊錢,在現實里或許能買三十個雞蛋,或更實在的糧食。
但心情不好的時候,花點時間研究怎么做簪子,看著精美的材料在手中變成發簪的過程,能讓她開心專注一整個下午,這是三十個雞蛋所不能帶來的愉悅。
終于,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關掉電腦。
她閃身出了空間,重新躺回板車,聽著家人的呼吸聲,心里算計著哪幾樣東西是當前最急需、可以先下單的,慢慢地,也有了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