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赴國難 虎旅東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初的靖遠,秋意漸濃,風中已帶了涼意。黃河的咆哮聲似乎也低沉了些,仿佛在醞釀著更大的風暴。獨立旅旅部內,電臺的滴答聲比往日更為急促,機要參謀快步如飛,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同尋常的緊張感。
王林正與王光道、鐘光邦等人研討東進山西的方案,雖然總部讓獨立旅暫留原地,但是遲早是要開拔的,機要參謀手持電文,幾乎是跑著沖進了會議室。
“旅長!政委!中央急電!總部急電!”參謀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變調,雙手將電文呈上。
王林接過電文,目光迅速掃過。電文內容清晰而簡短,卻字字千鈞:
“致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旅旅長王林、副旅長王光道(國民黨不讓設政委一職,原政委一職改為副職)并轉全體指戰員:
一、著你部即刻進行交接準備,三日內,將靖遠城及黃河一線防務,完整移交予第五軍第三十七團接防。
二、交接完畢后,你部全員迅速開拔,南進至西安車站集結。沿途已有通知,友軍(國民黨軍)將于交通節點提供必要協助與便利,確保通行順暢。
三、抵達西安后,聽從后續安排,乘火車東運,奔赴淞滬抗日前線,歸屬第三戰區序列,參與對日作戰。
四、此令十萬火急,事關抗戰全局,望你部發揚紅軍光榮傳統,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按時完成任務,予日寇以迎頭痛擊!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X日”
王林將電文輕輕放在桌上,手指無意識地在上方敲擊著,面色沉靜如水,但熟悉他的王光道和鐘光邦,都能看出他眼底深處瞬間涌起的復雜波瀾。
會議室里陷入了短暫的沉寂。淞滬戰場!那是真正意義上的絞肉機!日寇海陸空火力占據絕對優勢,開戰月余,**精銳傷亡慘重,每日都是以血肉之軀阻擋敵人的鋼鐵洪流。將獨立旅這樣一支擅長運動戰、山地戰,但缺乏大型重武器尤其是防空、反裝甲經驗的部隊,投放到那樣一個完全不對等的戰場上去……
王光道扶了扶眼鏡,聲音干澀地打破了沉默:“淞滬……那是硬碰硬的陣地消耗戰啊。老蔣這是……”他話沒說完,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鐘光邦看著電文,眉頭緊鎖:“走西安,坐火車?友軍協助?這……能順利嗎?到了那邊,補給、后勤、指揮協同,都是問題。我們這八千多人,這點家當,填進去恐怕……”他同樣沒把話說完,但那未盡的言語卻更顯沉重。
王林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面正在操練的部隊。戰士們口號嘹亮,精神飽滿,他們剛剛經歷了西北戰場的淬煉,正處于士氣和戰力的巔峰。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許并不知道即將面對的是怎樣一片煉獄。
他王林自己,穿越至此,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馬革裹尸,死于抗日衛國的戰場上,本是軍人的歸宿,更是他作為后來者對這段歷史、對這些先烈的責任所在。他無懼,甚至早有準備。
但他肩上的,是近萬個鮮活的生命!是經歷過湘江血戰、長征萬里、隴東硝煙、河西風沙幸存下來的骨干!是紅軍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他們每個人都有名字,有家庭,有牽掛,如果去山西河北開展敵后戰場,自己有信心用一變十。但是將他們帶入淞滬那個幾乎注定有去無回的絕地,他于心何忍?一種巨大的愧疚感和壓力瞬間攫住了他的心臟。
就在這時,又一份電文被送了進來,標注著更高的密級。是中央首長專門發給王林和獨立旅領導核心的指示電。
王林迅速譯閱,電文不長,語氣卻異常懇切而沉重:
“王林、光道同志并獨立旅諸指揮員:
知你部奉命東調淞滬,此去艱險,中央亦深悉。然今日之勢,民族存亡高于一切。日寇洶洶,國土淪喪,淞滬一戰,舉國關注,世界矚目。我黨我軍之抗日決心,需以最堅決之行動昭示天下。獨立旅戰力卓著,作風頑強,此正值用命之時。
蔣之用心,我等皆知。然即便為陽謀,我輩亦當慨然赴之!此非為蔣氏,乃為四萬萬同胞,為我中華民族之不屈脊梁!
望你等深刻領會此次任務之戰略意義與政治意義,做好全軍思想動員。獨立旅是黨的鋼鐵隊伍,是人民的子弟兵,相信你們定能排除萬難,在淞滬戰場打出威風,打出八路軍的精神氣概!
犧牲恐難避免,但革命事業、抗日大業,正是由無數犧牲鑄就。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任何一位為民族解放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英雄!
前路多艱,望善自珍重,奮勇殺敵!
**中央軍委”
首長的電文,如同撥云見日,瞬間擊中了王林內心最深處。那字里行間,既有對殘酷現實的清醒認知,更有超越個人和局部利益的宏大格局與歷史擔當;既有對可能犧牲的痛惜,更有對革命軍人使命的鏗鏘定義和對他們的無限信任。
“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王林喃喃地重復著這句話,心中的糾結與陰霾仿佛被一道強光驅散。是啊,既然穿越至此,既然身負此責,既然避無可避,那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個人的生死榮辱,在這滔天巨浪般的民族浩劫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他的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而堅定,轉過身,看向王光道和鐘光邦,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首長們的指示很清楚了。這一仗,不是為了某個人,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們是紅軍,是八路軍,抗日救亡,責無旁貸!縱是刀山火海,也要去闖!而且要闖出個名堂來!”
他深吸一口氣,命令道:“參謀長,立即按命令部署,與三十七團接洽防務交接事宜,所有倉庫、工事、情報資料,一點不留,全部移交清楚!”
“政委!你立刻組織政工干部,下到每一個連隊,向全體指戰員講清楚形勢、任務和意義!要告訴大家,我們要去的是全國抗戰最前線,面對的是最兇殘的日寇!此去九死一生,但意義重大!怕死的,可以留下,我王林絕不阻攔!但愿意跟我走的,就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我們要讓全國人民看看,**領導的八路軍,是什么樣的軍隊!”
“是!旅長!”王光道和鐘光邦胸中也是熱血激蕩,同時立正領命。最后一絲猶豫也煙消云散。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獨立旅這部龐大的戰爭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但這一次,帶著一種悲壯而豪邁的氣息。
防務交接有條不紊地進行。三十七團的戰友們眼中帶著敬佩,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憫,他們默默接手了陣地,與獨立旅的官兵互敬軍禮,一切盡在不言中。
各營連的動員會上,氣氛凝重卻無人退縮。當干部們講明將要開赴淞滬前線,與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交手時,短暫的寂靜后,爆發的是震天的怒吼:
“打鬼子!保家衛國!”
“獨立旅沒有孬種!”
“跟著旅長,打到哪里算哪里!”
“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跟小鬼子拼了!”
沒有一個人選擇留下。這些從尸山血海中爬出來的老兵,太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但國家的屈辱、民族的危亡,早已壓過了對死亡的恐懼。湘江邊倒下的戰友、長征路上凍餓而死的兄弟、河西走廊血染黃沙的同袍……他們的血不能白流!如今日寇當前,正是報仇雪恨、以身報國之時!
李云龍瞪著眼睛,在各連隊間穿梭,嗓門吼得比誰都大:“哭喪個臉干什么?老子們是去打鬼子!是天大的光榮!都給老子精神起來!到了上海,別給獨立旅丟人!別給紅軍丟人!”
陳阿海則更細致地檢查著各連的裝備情況,特別是彈藥和草鞋(南方多雨,需備足),叮囑著注意事項。
丁偉、孔杰等新加入的干部,也完全融入了這股同仇敵愾的氛圍中,積極協助整理部隊。
林火旺的后勤部門更是忙得徹夜不休,清點物資,準備干糧,安排騾馬和車輛。
王林走在營房間,看著戰士們默默地打點行裝,擦拭武器,有的還在給家人寫著可能是最后一封的家書。他的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情感,有悲壯,有自豪,更有無盡的責任。
三日后,靖遠東門外。獨立旅萬余將士列隊完畢,軍容嚴整,鴉雀無聲。紅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
王林站在隊伍前,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張堅毅的面孔。他沒有做長篇大論的動員,只是用盡全身的力氣,發出了簡短而有力的命令:
“同志們!兄弟們!國家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民族需要我們去流血犧牲!我,王林,將走在你們的最前面!此去淞滬,有我無敵,有敵無我!獨立旅——”
“殺!殺!殺!”震天的怒吼聲直沖云霄,撕裂了西北的長空。
“出發!”
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條灰色的鐵流,帶著決死的信念,向著東方,向著那片血肉橫飛的國土,開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