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居王位
曹丕聞曹彰提兵而來,驚問眾官,一人挺身而出,愿往折服之。眾視其人,乃諫議大夫賈逵也。
曹丕大喜,即命賈逵前往,逵領(lǐng)命出城,迎見曹彰。
彰問:操璽綬安在?逵正色而言:家有長子,國有儲君,操璽綬,非彰之所宜問也。
彰默然無語(果然僅一勇將耳,無政治智慧也!),乃與賈逵同入城。
至宮門前,逵問:彰此來,欲奔喪耶?欲爭位耶?彰言:彰來奔喪,別無異心。
逵問:既無異心,何故帶兵入城?彰即時叱退左右將士,只身入內(nèi),拜見曹丕。
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將本部軍馬盡交與曹丕。
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辭而去。
曹丕安居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封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大小官僚,盡皆升賞。
二、罰過掃障
謚曹操曰武王,葬于鄴郡高陵,令于禁治陵事。
禁奉命到彼,見陵屋中白粉壁上,圖畫關(guān)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之事:畫關(guān)羽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狀。
曹丕以于禁兵敗被擒,不能死節(jié),既降敵而復(fù)歸,心鄙禁為人,故先令人圖畫陵屋粉壁,故意使禁往見以愧之(殺人誅心也!)。
當(dāng)下于禁見此畫像,又羞又惱,氣憤成病,不久而死(早知如此,何必當(dāng)初!)。
華歆奏曹丕言:鄢陵侯已交割軍馬,赴本國去了;臨淄侯植、蕭懷侯熊,二人竟不來奔喪,理當(dāng)問罪。
丕從之,即分遣二使往二處問罪。
蕭懷使者回報:蕭懷侯曹熊懼罪,自縊身死(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家)。丕令厚葬之,追贈蕭懷王。
臨淄使者回報:臨淄侯日與丁儀、丁廙兄弟二人酣飲,悖慢無禮(學(xué)好不容易,學(xué)壞一出溜!),聞使命至,臨淄侯端坐不動;丁儀罵言:昔者操本欲立儀主為世子,被讒臣所阻;今王喪未遠(yuǎn),便問罪于骨肉,何也?丁廙又言:廙主聰明冠世,自當(dāng)承嗣大位,今反不得立。使者那廟堂之臣,何不識人才若此!臨淄侯因怒,叱武士將使者亂棒打出。
丕聞之,大怒,即令許褚領(lǐng)虎衛(wèi)軍三千,火速至臨淄擒曹植等一千人來。
褚奉命,引軍至臨淄城,守將攔阻,褚立斬之,直入城中,徑到府堂。
只見曹植與丁儀、丁廙等盡皆醉倒(醉鬼能成何事?),褚皆縛之,并將府下大小屬官,盡行拿解鄴郡,聽候曹丕發(fā)落。
丕下令,先將丁儀、丁廙等盡行誅戳,丁儀字正禮,丁廙字敬禮,沛郡人,乃一時文士;及其被殺,人多惜之。
曹丕之母卞氏,聽得曹熊縊死,心甚悲傷;又聞曹植被擒,其黨丁儀等已殺,大驚,急
出殿,召曹丕相見。
丕見母出殿,慌來拜謁,卞氏哭謂丕言:丕弟植平生嗜酒疏狂,蓋因自恃胸中之才,故
爾放縱(慈母多敗兒!)。丕可念同胞之情,存植性命,卞氏至九泉亦瞑目也。
丕言:丕亦深愛植才,安肯害植?今正欲戒植性耳,卞氏勿憂。
卞氏灑淚而入,丕出偏殿,召曹植入見。
華歆問:莫非太后勸丕勿殺植乎?丕言:然。
歆言:植懷才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后患。丕言:母命不可違。
歆言: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歆未深信。丕可召入,以才試之。若不能,即殺之;若果能,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
丕從之。
須臾,曹植入見,惶恐伏拜請罪。
丕言:丕與植情雖兄弟,亦屬君臣,植安敢恃才蔑禮?昔操在日,植常以文章夸示于人,丕深疑植必用他人代筆,丕今限植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植言:愿乞題目。
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只牛,斗于土墻之下,一牛墜井而亡。丕指畫言: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斗墻下,一牛墜井死字樣。
植行七步,其詩已成,詩云: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曹丕及群臣皆驚,丕又言:七步成章,丕猶以為遲,植能應(yīng)聲而作詩一首否?
植言:愿即命題。丕言:以兄弟為題,亦不許犯著‘兄弟’字樣。
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古名篇,兄弟相殘之寫照也!)
曹丕聞之,潸然淚下,丕母卞氏,從殿后出言:兄何逼弟之甚耶?
丕慌忙離坐告言:國法不可廢耳。貶曹植為安鄉(xiāng)侯,植拜辭上馬而去。
曹丕自繼位之后,法令一新,威逼漢帝,甚于丕父。
三、內(nèi)賊
早有細(xì)作報入成都。
漢中王聞之,與文武商議: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威逼天子,更甚于操。東吳孫權(quán),拱手稱臣。備欲先伐東吳,以報關(guān)羽之仇,次討中原,以除亂賊。
言未畢,廖化出班哭拜于地言:關(guān)公父子遇害,實劉封、孟達(dá)之罪,乞誅此二賊。備便欲遣人擒之。
諸葛亮諫言:不可,宜緩圖之,急則生變矣。可升此二人為郡守,分調(diào)開去,然后可擒(欲擒故縱,引君入彀!)。備從之,遂遣使升劉封去守綿竹。
彭羕與孟達(dá)甚厚,聽知此事,急回家作書,遣心腹人馳報孟達(dá),使者方出南門外,被馬超巡視軍捉獲,解見馬超。
超審知此事,即往見彭羕,羕接入,置酒相待。
酒至數(shù)巡,超以言挑之:昔漢中王待羕甚厚,今何漸薄也?
羕因酒醉(酒桌,套話的好地方),恨罵:老革荒悖,吾必有以報之!(老臣荒謬,我一定要報復(fù)的)
超又探言:超亦懷怨心久矣。羕言:超起本部軍,結(jié)連孟達(dá)為外合,羕領(lǐng)川兵為內(nèi)應(yīng),大事可圖也。
超言:羕之言甚當(dāng),來日再議。超辭了彭羕,即將人與書解見漢中王,細(xì)言其事。
備大怒,即令擒彭羕下獄,拷問其情,羕在獄中,悔之無及。
備問諸葛亮:彭羕有謀反之意,當(dāng)何以治之?諸葛亮言:留之久必生禍。備賜彭羕死于獄。
四、武將拽文
羕既死,有人報知孟達(dá)(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達(dá)大驚,舉止失措。
使命至,調(diào)劉封回守綿竹去訖。
孟達(dá)慌請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儀弟兄二人商議:達(dá)與法孝直同有功于漢中王;今孝直已死(朝中有人好做官!傳言:代表原蜀地官員利益的法正等人過早離世,致使原屬地官員受到壓迫。為了自身利益,原蜀地官員和蜀地土著人士聯(lián)合起來主張投降,擺脫以諸葛亮為代表的新蜀地官員。),漢中王忘達(dá)前功,乃欲見害,為之奈何?
耽言:耽兄欲投魏久矣,達(dá)可作一表,辭了漢中王,投魏王曹丕,丕必重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耽二人亦隨后來降也。
達(dá)猛然省悟,寫表一通,付與來使,當(dāng)晚引五十余騎投魏去了。
使命持表回成都,奏漢中王,言孟達(dá)投魏之事,先主大怒。
覽其表:
臣達(dá)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yè),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chuàng),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望風(fēng)歸順。臣委質(zhì)以來,愆戾山積(愆戾山積是一個成語,拼音是qiān lì shān jī,指罪孽深重。);臣猶自知,況于君乎?今王朝英俊鱗集,臣內(nèi)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lǐng)之才,列次功臣,誠足自愧!(自謙一番,實則表功!)
臣聞范蠡識微,浮于五湖;舅犯謝罪,逡巡河上(狐偃,字子犯,晉國重臣狐突之子,晉文公的母舅,故又稱舅犯。春秋時晉國的大夫。晉國內(nèi)亂時,晉文公(公子重耳)被迫出逃,狐偃的父親狐突犧牲自己,護(hù)他和他的兄弟狐毛投奔重耳。他跟隨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盡心盡力輔佐文公。后來國人迎接文公,回國路上,將要渡過黃河時,他恐怕晉文公即位以后,像很多剛愎自用的君王一樣,忘了他的功勞而專記過失,于是向晉文公作出謝罪告別的姿態(tài)。文公猜出了他的憂慮,于是向他保證,不會忘記他的功勞,狐偃才跟隨文公回國,繼續(xù)輔佐他稱霸諸侯。)。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哉?欲潔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勛,自系于時,竊慕前賢,早思遠(yuǎn)恥。昔申生至孝,見疑于親;子胥至忠,見誅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以古之賢臣自比!)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感慨流涕;而親當(dāng)其事,益用傷悼!
邇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jié),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fù)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臣不勝惶恐之至!(逼不得已,好聚好散!)
備看畢,大怒言:匹夫叛備,安敢以文辭相戲耶!(都是千年狐貍,玩什么聊齋!)即欲起兵擒之。
五、終食惡果
諸葛亮言:可就遣劉封進(jìn)兵,令二虎相并;劉封或有功,或敗績,必歸成都,就而除之,可絕兩害(狗咬狗,一嘴毛)。備從之,遂遣使到綿竹,傳諭劉封。
封受命,率兵來擒孟達(dá)。
孟達(dá)來降曹丕,丕召入問:達(dá)此來,莫非詐降乎?達(dá)言:達(dá)為不救關(guān)公之危,漢中王欲殺達(dá),因此懼罪來降,別無他意。
曹丕尚未準(zhǔn)信,報劉封引五萬兵來取襄陽,單搦孟達(dá)廝殺。
丕言:達(dá)既是真心,便可去襄陽取劉封首級來,丕方準(zhǔn)信。達(dá)言:達(dá)以利害說之,不必動兵,令劉封亦來降也。
丕大喜,遂加孟達(dá)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領(lǐng)新城太守,去守襄陽、樊城。夏侯尚、徐晃已先在襄陽,正將收取上庸諸部,孟達(dá)到了襄陽,與二將禮畢,探得劉封
離城五十里下寨。
達(dá)即修書一封,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劉封,劉封覽書大怒言:達(dá)誤封叔侄之義(真是他人
誤也?),又間封父子之親,使封為不忠不孝之人也!遂扯碎來書,斬達(dá)使,次日,引軍前來搦戰(zhàn)。
孟達(dá)知劉封扯書斬使,勃然大怒,亦領(lǐng)兵出迎。
封與孟達(dá)戰(zhàn)不三合,達(dá)敗走,封乘虛追殺二十余里,伏兵盡出,左邊夏侯尚殺來,右邊徐晃殺來,孟達(dá)回身復(fù)戰(zhàn)。
三軍夾攻,劉封大敗而走,連夜奔回上庸,背后魏兵趕來,劉封到城下叫門,城上亂箭射下。
申耽在敵樓上叫言:耽已降了魏也!封大怒,欲要攻城,背后追軍將至,封立腳不住,只得望房陵而奔,見城上已盡插魏旗。申儀在敵樓上將旗一飐,旗上大書“右將軍徐晃”。
封抵?jǐn)巢蛔。蓖鞔ǘ撸纬藙葑窔ⅲ瑒⒎獠肯轮皇5冒儆囹T。
到了成都,入見漢中王,哭拜于地,細(xì)奏前事。
備怒言:封有何面目復(fù)來見備!封言:叔父之難,非兒不救,因孟達(dá)諫阻故耳。
備轉(zhuǎn)怒言:封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成人意味著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命左右推出斬之。
漢中王既斬劉封,后聞孟達(dá)招之,毀書斬使之事,心中頗悔;又哀痛關(guān)公,以致染病,
因此按兵不動。
六、禪位準(zhǔn)備
曹丕自即王位,將文武官僚,盡皆升賞;遂統(tǒng)甲兵三十萬,南巡沛國譙縣,大饗先塋。
鄉(xiāng)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jìn)酒,效漢高祖還沛之事,報大將軍夏侯惇病危,丕即還鄴郡。
惇已卒,不為掛孝,以厚禮殉葬。
是歲八月間,報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xiàn),黃龍現(xiàn)于鄴郡(自古祥瑞,多人為!)。
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商議:種種瑞徵,乃魏當(dāng)代漢之兆,可安排受禪之禮,令漢帝將天下讓于魏王。
遂同華歆、王朗、辛毗、賈詡、劉廙、劉曄、陳矯、陳群、桓階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
余人,直入內(nèi)殿,來奏漢獻(xiàn)帝,請禪位于魏王曹丕。
未知獻(xiàn)帝如何回答,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