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路伐蜀
司馬昭謂西曹掾邵悌言:朝臣皆言蜀未可伐,是其心怯;若使強戰(zhàn),必敗之道也。今鐘會獨建伐蜀之策,是其心不怯;心不怯,則破蜀必矣。蜀既破,則蜀人心膽已裂;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會即有異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勝思歸,必不從會而反,更不足慮耳(看清一個人又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此言乃昭與悌知之,切不可泄漏。
邵悌拜服。
鐘會下寨已畢,升帳大集諸將聽令。
時有監(jiān)軍衛(wèi)瓘,護軍胡烈,大將田續(xù)、龐會、田章、爰青、丘建、夏侯咸、王買、皇甫闿、句安等八十余員。
會言:必須一大將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誰敢當(dāng)之?
虎將許褚之子許儀應(yīng)聲言:其愿往。
眾皆言:非儀不可為先鋒。
會喚許儀言:儀乃虎體猿班之將。父子有名;今眾將亦皆保儀。儀可掛先鋒印,領(lǐng)五千馬軍、一千步軍,徑取漢中。兵分三路:儀領(lǐng)中路,出斜谷;左軍出駱谷;右軍出子午谷。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dāng)今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梁,鑿山破石,勿使阻礙,如違必按軍法。
許儀受命,領(lǐng)兵而進,鐘會隨后提十萬余眾,星夜起程。
鄧艾在隴西,既受伐蜀之詔,一面令司馬望往遏羌人,又遣雍州刺史諸葛緒,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欣,各調(diào)本部兵前來聽令。
軍馬云集,鄧艾夜作一夢:夢見登高山,望漢中,忽于腳下迸出一泉,水勢上涌。須臾
驚覺,渾身汗流;遂坐而待旦,乃召護衛(wèi)爰邵問之。
邵素明《周易》,艾備言其夢,邵答:《易》云:山上有水曰蹇。蹇卦者:‘利西南,
不利東北。’孔子云:‘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艾此行,必然克蜀;但可惜蹇滯(jiǎn zhì,意思是不順利;不吉利)不能還。
艾聞言,愀然不樂。
忽鐘會檄文至,約艾起兵,于漢中取齊。
艾遂遣雍州刺史諸葛緒,引兵一萬五千,先斷姜維歸路;次遣天水太守王頎,引兵一萬五千,從左攻沓中;隴西太守牽弘,引一萬五千人,從右攻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楊欣,引一萬五千人,于甘松邀姜維之后。
艾自引兵三萬,往來接應(yīng)。
鐘會出師之時,有百官送出城外,威風(fēng)凜然,人皆稱羨,惟有相國參軍劉寔,微笑不語。
太尉王祥見寔冷笑,就馬上握其手而問:鐘、鄧二人,此去可平蜀乎?
寔言:破蜀必矣,但恐皆不得還都耳。
王祥問其故,劉寔但笑而不答,祥遂不復(fù)問。
二、小人誤大事
魏兵既發(fā),早有細作入沓中報知姜維。
維即具表申奏后主:請降詔遣左車騎將軍張翼領(lǐng)兵守護陽安關(guān),右車騎將軍廖化領(lǐng)兵守陰平橋:這二處最為要緊,若失二處,漢中不保矣。一面當(dāng)遣使入?yún)乔缶龋S一面自起沓中之兵拒敵。
時后主改景耀六年為炎興元年,日與宦官黃皓在宮中游樂。
忽接姜維之表,即召黃皓問:今魏國遣鐘會、鄧艾大起人馬,分道而來,如之奈何?
皓奏言:此乃姜維欲立功名,故上此表。皓聞城中有一師婆,供奉一神,能知吉兇,可召來問之。(國家大事付諸于鬼神,無異于坐以待斃!)
后主從皓言,于后殿陳設(shè)香花紙燭、享祭禮物,令黃皓用小車請入宮中,坐于龍床之上。后主焚香祝畢,師婆忽然披發(fā)跣足,就殿上跳躍數(shù)十遍,盤旋于案上。
皓言:此神人降矣,禪可退左右,親禱之。
后主盡退侍臣,再拜祝之。
師婆大叫言:其乃西川土神也。數(shù)年之后,魏國疆土亦歸禪矣,禪切勿憂慮。
言訖,昏倒于地,半晌方蘇。
后主大喜,重加賞賜,自此深信師婆之說,遂不聽姜維之言(小兒之智也!),每日只在宮中飲宴歡樂。
姜維累申告急表文,皆被黃皓隱匿(自己留的后患,自己吃下惡果!),因此誤了大事。
三、一路大勝
鐘會大軍,迤邐望漢中進發(fā)。
前軍先鋒許儀,要立頭功,先領(lǐng)兵至南鄭關(guān)。
儀謂部將言:過此關(guān)即漢中矣,關(guān)上不多人馬,部將等便可奮力搶關(guān)。
眾將領(lǐng)命,一齊并力向前。
守關(guān)蜀將盧遜,先于關(guān)前木橋左右,伏下軍士,裝起武侯所遺十矢連弩;比及許儀兵來
搶關(guān)時,一聲梆子響處,矢石如雨。
儀急退時,早射倒數(shù)十騎,魏兵大敗。
儀回報鐘會,會自提帳下甲士百余騎來看,果然箭弩一齊射下,會撥馬便回,關(guān)上盧遜引五百軍殺下來。
會拍馬過橋,橋上土塌,陷住馬蹄,爭些兒掀下馬來。
馬掙不起,會棄馬步行;跑下橋時,盧遜趕上,卻被魏兵中荀愷回身一箭,射盧遜落馬。
鐘會麾眾乘勢搶關(guān),關(guān)上軍士因有蜀兵在關(guān)前,不敢放箭(投鼠忌器!),被鐘會殺散,奪了山關(guān)。
即以荀愷為護軍,以全副鞍馬鎧甲賜之。
會喚許儀至帳下,責(zé)之言:儀為先鋒,理合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專一修理橋梁道路,以便行軍。會方才到橋上,陷住馬蹄,幾乎墮橋;若非荀愷,會已被殺矣!儀既違軍令,當(dāng)按軍法!叱左右推出斬之。
諸將告言:儀父許褚有功于朝廷,望會恕之。
會怒言: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諸將無不駭然。
蜀將王含守樂城,蔣斌守漢城,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zhàn),只閉門自守。
鐘會下令:兵貴神速,不可少停。乃令前軍李輔圍樂城,護軍荀愷圍漢城,自引大軍取陽安關(guān)。
守關(guān)蜀將傅僉與副將蔣舒商議戰(zhàn)守之策,舒言:魏兵甚眾,勢不可當(dāng),不如堅守為上。僉言:不然,魏兵遠來,必然疲困,雖多不足懼。僉等若不下關(guān)戰(zhàn)時,漢、樂二城休矣。蔣舒默然不答(不怕虎生三張嘴,就怕大家心不齊。),忽報魏兵大隊已至關(guān)前,蔣、
傅二人至關(guān)上視之。
鐘會揚鞭大叫言:會今統(tǒng)十萬之眾到此,如早早出降,各依品級升用;如執(zhí)迷不降,打
破關(guān)隘,玉石俱焚!
傅僉大怒,令蔣舒把關(guān),自引三千兵殺下關(guān)來,鐘會便走,魏兵盡退。
僉乘勢追之,魏兵復(fù)合,僉欲退入關(guān)時,關(guān)上已豎起魏家旗號,只見蔣舒叫言:舒已降了魏也!
僉大怒,厲聲罵: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乎!撥回馬復(fù)與魏兵接戰(zhàn)。
魏兵四面合來,將傅僉圍在垓心。
僉左沖右突,不能得脫,所領(lǐng)蜀兵,十傷**。
僉乃仰天嘆言:僉生為蜀臣,死亦當(dāng)為蜀鬼!乃復(fù)拍馬沖殺,身被數(shù)槍,血盈袍鎧,坐下馬倒,僉自刎而死。
鐘會得了陽安關(guān),關(guān)內(nèi)所積糧草、軍器極多,大喜,遂犒三軍。
是夜,魏兵宿于陽安城中,忽聞西南上喊聲大震,鐘會慌忙出帳視之,絕無動靜。
魏軍一夜不敢睡,次夜三更,西南上喊聲又起,鐘會驚疑,向曉,使人探之。
回報言:遠哨十余里,并無一人。會驚疑不定,乃自引數(shù)百騎,俱全裝慣帶,往西南巡哨。
前至一山,只見殺氣四面突起,愁云布合,霧鎖山頭,會勒住馬,問向?qū)Ч伲捍撕紊揭玻?/p>
答:此乃定軍山,昔日夏侯淵歿于此處。
會聞之,悵然不樂,遂勒馬而回,轉(zhuǎn)過山坡,忽然狂風(fēng)大作,背后數(shù)千騎突出,隨風(fēng)殺來。
會大驚,引眾縱馬而走,諸將墜馬者,不計其數(shù),及奔到陽安關(guān)時,不曾折一人一騎,只跌損面目,失了頭盔。
皆言:但見陰云中人馬殺來,比及近身,卻不傷人,只是一陣旋風(fēng)而已。
會問降將蔣舒:定軍山有神廟乎?舒言:并無神廟,惟有諸葛武侯之墓。
會驚言:此必武侯顯圣也,會當(dāng)親往祭之。次日,鐘會備祭禮,宰太牢,自到武侯墓前再拜致祭。
祭畢,狂風(fēng)頓息,愁云四散,忽然清風(fēng)習(xí)習(xí),細雨紛紛,一陣過后,天色晴朗,魏兵大喜,皆拜謝回營。
是夜,鐘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一陣清風(fēng)過處,只見一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其人步入帳中,會起身迎之問:其何人也?
其人言:今早重承見顧,亮有片言相告:雖漢祚已衰,天命難違,然兩川生靈,橫罹兵革,誠可憐憫,會入境之后,萬勿妄殺生靈。(借夢達意也!)言訖,拂袖而去。
會欲挽留之,忽然驚醒,乃是一夢,會知是武侯之靈,不勝驚異。
傳令前軍,立一白旗,上書“保國安民”四字,所到之處,如妄殺一人者償命(攻心之法也!)。
漢中人民,盡皆出城拜迎(足見漢中人民生活何其艱辛!),會一一撫慰,秋毫無犯。
四、兩路合圍
姜維在沓中,聽知魏兵大至,傳檄廖化、張翼、董厥提兵接應(yīng),一面自分兵列將以待之。忽報魏兵至,維引兵迎之,魏陣中為首大將乃天水太守王頎也。
頎出馬大呼言:頎今大兵百萬,上將千員,分二十路而進,已到成都。維不思早降,猶
欲抗拒,何不知天命耶!
維大怒,挺槍縱馬,直取王頎,戰(zhàn)不三合,頎大敗而走。
姜維驅(qū)兵追殺至二十里,聽得金鼓齊鳴,一枝兵擺開,旗上大書“隴西太守牽弘”字樣。
維笑言:此等鼠輩,非維敵手!遂催兵追之。
又趕到十里,卻遇鄧艾傾兵殺到,兩軍混戰(zhàn)。
維抖擻精神,與艾戰(zhàn)有十余合,不分勝負,后面鑼鼓又鳴。
維急退時,后軍報:甘松諸寨,盡被金城太守楊欣燒毀了。
維大驚,急令副將虛立旗號,與鄧艾相拒,維自撤后軍,星夜來救甘松,正遇楊欣。
欣不敢交戰(zhàn),往山路而走,維隨后趕來,將至山巖下,巖上木石如雨,維不能前進。
比及回到半路,蜀兵已被鄧艾殺敗,魏兵大隊而來,將姜維圍住。
維引眾騎殺出重圍,奔入大寨堅守,以待救兵。
忽然流星馬到,報:鐘會打破陽安關(guān),守將蔣舒歸降,傅僉戰(zhàn)死,漢中已屬魏矣。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知漢中已失,亦開門而降,胡濟抵?jǐn)巢蛔。踊爻啥记笤チ恕?/p>
維大驚,即傳令拔寨,是夜兵至疆川口,前面一軍擺開,為首魏將,乃是金城太守楊欣。
維大怒,縱馬交鋒,只一合,楊欣敗走,維拈弓射之,連射三箭皆不中。
維轉(zhuǎn)怒,自折其弓(摔東西,發(fā)怒——無能之相也!),挺槍趕來。
戰(zhàn)馬前失,將維跌在地上,楊欣撥回馬來殺姜維,維躍起身,一槍刺去,正中楊欣馬腦。
背后魏兵驟至,救欣去了,維騎上從馬,欲待追時,忽報后面鄧艾兵到。
維首尾不能相顧,遂收兵要奪漢中,哨馬報:雍州刺史諸葛緒已斷了歸路。
維乃據(jù)山險下寨,魏兵屯于陰平橋頭,維進退無路,長嘆言:天喪維也!
副將寧隨言:魏兵雖斷陰平橋頭,雍州必然兵少,維若從孔函谷,徑取雍州,諸葛緒必撤陰平之兵救雍州,維卻引兵奔劍閣守之,則漢中可復(fù)矣。
維從之,即發(fā)兵入孔函谷,詐取雍州,細作報知諸葛緒,緒大驚言:雍州是緒合守之地,倘有疏失,朝廷必然問罪。
急撤大兵從南路去救雍州,只留一枝兵守橋頭,姜維入北道,約行三十里,料知魏兵起行,乃勒回兵,后隊作前隊,徑到橋頭,果然魏兵大隊已去,只有些小兵把橋,被維一陣殺散,盡燒其寨柵。
諸葛緒聽知橋頭火起,復(fù)引兵回,姜維兵已過半日了,因此不敢追趕。
姜維引兵過了橋頭,正行之間,前面一軍來到,乃左將軍張翼、右將軍廖化也。
維問之,翼言:黃皓聽信師巫之言,不肯發(fā)兵。翼聞漢中已危,自起兵來,時陽安關(guān)已被鐘會所取,今聞維受困,特來接應(yīng)。遂合兵一處,前赴白水關(guān)。
化言:今四面受敵,糧道不通,不如退守劍閣,再作良圖。
維疑慮未決,忽報鐘會、鄧艾分兵十余路殺來,維欲與翼、化分兵迎之。
化言:白水地狹路多,非爭戰(zhàn)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劍閣可也;若劍閣一失,是絕路矣。維從之,遂引兵來投劍閣,將近關(guān)前,忽然鼓角齊鳴,一枝軍把住關(guān)口。
未知何處之兵,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