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周武這段時間的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門打開黑牙和朔風便晃著尾巴迎了上來,先是熱情的問候了大半天不見的崔清漪和蒟蒻,而后毫不猶豫的奔向了拎著籃子的周武。
旺財懶洋洋的邁著步子走到崔清漪身邊,對兩只瘋狂對周武示好的小崽子視而不見,它自己也逐漸適應了周武這個人的存在。
天氣漸冷,崔家的三只狗狗也換上了厚厚的被毛,旺財似乎是知道這個時候的自己很受主人喜歡,便總是不著痕跡的將自己的大腦袋往崔清漪手底下塞,崔清漪自然是來者不拒每每都要狠狠揉捏一番。
在秦家婚宴上,崔清漪最后和秦夫人的互動并沒有太多人瞧見,便是瞧見了也不知道兩人說了什么。
最后的結果就是秦家的婚宴大獲成功,秦巧這個秦家未來的掌門人也成功在自家的合作伙伴面前露了臉,甚至在婚宴結束的當天就和幾個掌柜定好了今后合作的事項。
與之相反的則是趙燕燕,她在秦家婚宴上出的昏招被那么多人看在眼里,她自己犯蠢就算了,連帶著還暴露了趙家在子女教育上的不足。
趙大公子早就對總是給自己找麻煩的繼母和妹妹厭煩至極,這事發生之后就立即到了趙掌柜面前,要求將趙燕燕遠遠的打發走。
趙夫人算計了一輩子,在最該將精力放在女兒身上的時候忙著對付繼子,最后好好的女兒教壞了,她自己年老后還是要在繼子手底討生活。
真真是得不償失。
有關秦家婚宴的事情崔清漪沒再關注后續,但崔氏糕點這一次也確實在很多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幾日就陸陸續續有人過來預訂婚宴上要用的糕點。
做婚宴糕點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崔清漪身邊如今除了蒟蒻也并沒什么得力的幫手,她挑著先來的幾家定好了時間,其余的便全部推拒了,畢竟她也不能將這東平縣的生意全都做了。
當然也有人因為崔家的糕點價格相較東平縣其他糕點鋪子高出那么一點兒望而止步的。
個人的想法不同有人認為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自然什么都要用最好的,再說崔氏的糕點價格也沒高到不能接受的地步。
也有人認為成婚是奔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去的,那些外在的東西都是錦上添花,與其將銀子花在這上頭不如省下來今后用在刀刃上。
而崔清漪之所以將崔氏糕點的價格定在這樣一個水平也是有原因的,一來崔氏糕點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最好的,米面糧油全是精品;二來她會的很多糕點在東平縣還是屬于獨一無二的,如今價格稍高一點等著將來女學里的徒弟們出師了,也有個降價的空間。
崔清漪的這些安排都是從自己思考的角度出發,她也不知道到底正確不正確,但是目前看來總歸是沒有什么大的瑕疵在的,再者若是不合適市場自然會慢慢淘汰的。
天氣漸漸轉冷,崔清漪和蒟蒻在第一個薄雪來臨后又搬回了后罩房,至于秦姑姑早就被周硯修強硬的接回去了。
秦姑姑其實還想繼續住在崔家的小院,但她有冬日里膝蓋痛的毛病,在周硯修的府上冬日里她屋子的炭火是供應最足的。
住在崔家雖然她可以自己出炭火的銀子,但畢竟不如縣衙條件好,若是自己出了什么問題到時候反倒叫周硯修怪罪崔家兩個姑娘。
這反倒不美。
雖然最初是抱著其他目的來的崔家,但經過這幾個月的相處,秦姑姑是真的喜歡上了這兩個姑娘,她覺得崔家有周家最缺的東西。
崔清漪和蒟蒻對秦姑姑回縣衙這件事沒多大感覺,在兩人看來秦姑姑的家本就在那里,人家回自己家有什么問題,而且來年開春之后秦姑姑還會回到女學任教,這就像是從前放寒假,等來年開春大家總會再見的。
現在溫度還不是很低,后罩房里燒著炕就沒放火爐,屋頂薄雪融化水滴落在地上,發出啪嗒的響聲。
崔清漪盤腿坐在炕上寫洗冤集錄的下冊,這段日子著實忙碌,壓根沒什么機會動筆,如今趁著女學放假終于可以將最后這點趕出來。
齊墨軒早就等急了,但自家閨女在女學日日都要回來說女學發生的新鮮事,托了齊圓的福齊墨軒自然知道崔清漪有多忙碌,也就沒上趕著催促。
再加上因著之前縣令大人的接連到訪,齊墨軒也有了危機感。
毫不夸張的講他的墨香齋就是靠著南城先生的青天記和洗冤集錄度過了瀕臨關門的危機,也是因著南城先生才讓他這個小店在東平縣的眾多書店和讀書人心里有了不一樣的地位。
他抓住南城先生這個貴人,想長長久久的和南城先生合作下去。
從前他守著小小的墨香齋過一日算一日,他曾經最大膽的想法就是有朝一日能將祖輩傳下來的墨香齋重修擴大,可如今他總想著若是能和七星書齋一樣,將墨香齋開遍清河郡上上下下該有多好。
這種宏圖偉志讓他更加珍惜崔清漪這個合作伙伴,他也算是看清楚了崔清漪這人的腦子好像天生就和別人不一樣。
難怪能寫出青天記和洗冤集錄那樣的話本。
身為一個女子你看她做的事,哪一件單拎出來都是值得吹噓的存在。
齊墨軒堅定的相信作為南城先生的崔清漪一定會創作出比青天記比洗冤集錄更好的話本,只要他不做出有損兩人之間合作的事情,有朝一日他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他想或許不管是他還是南城先生都應該將步子放的慢一點,才能將腳下的路走的更穩一些。
齊墨軒這里正計劃著和南城先生的未來,但崔清漪將洗冤集錄下冊完稿后就暫時沒了繼續寫書的想法,除了想要好好想想南城先生今后話本的題材外,她還有一件計劃了很久的事情準備提上日程了。
雖然崔清漪總想著要過安逸的生活,但事實上她從到了東平縣就沒停止過賺銀子的步伐,銀子是能給人安全感的東西,這種安全感在崔清漪這個現代靈魂上更加突出。
但目前為止崔家進賬的大頭就是崔清漪寫的話本,女學自打加入了識字課和烘焙班后一直都是不贏不虧的狀態,這還是崔清漪經過嚴格控制成本后才有的結果;再說糕點生意,賺銀子是賺,但比起話本只能說是蒼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