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桂軍第21集團軍的倉促猛攻,傷亡實在太過慘重,精銳損失殆盡,整個戰線已經千瘡百孔,士氣也受到了沉重打擊。
10月26日,拂曉。
在鬼子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的持續猛攻下,苦苦支撐的大場防線最終被突破,陷入敵手。
至此,鬼子兵鋒已經直逼滬上市區。
第9集團軍司令張冶中將軍無奈之下,只得下令。
方默的獨立第21旅,以及第36師、第87師、第88師等殘余部隊,放棄外圍陣地,節節抵抗,緩慢后撤,退入滬上市區,準備進行殘酷的巷戰,死守滬上。
仗,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
令人扼腕的是,金陵方面的最高決策者,考慮的依然不是及時止損,保存這幾十萬精銳部隊的有生力量,主動后撤至預先構筑的吳福、錫澄等國防工事進行持久防御。
而是像賭徒輸紅了眼一樣,為了所謂的“國際觀瞻”和政治面子,繼續將寶貴的兵力填入滬上這個無底洞。
強行命令部隊在即將被鬼子海陸空三軍火力完全覆蓋的滬上市區,與優勢敵軍硬頂、死拼。
方默接到命令后,望著地圖上那不斷收縮的防線,心情沉重無比。
他知道,最殘酷、最血腥的階段,即將來臨。
他的獨立第21旅,即將在這座東方第一大都市的殘垣斷壁間,與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展開一場前途未卜的殊死搏殺。
撤退的命令已經下達,部隊開始有序后撤。
-----
遠處,鬼子的炮火已經開始向滬上市區延伸。
隆隆的炮聲如同悶雷,天際線處不時騰起巨大的煙柱和火光,滾滾濃煙遮蔽了天空。
10月29日,天氣驟然冷了不少。
鉛灰色的云層低垂,稀稀落落的雨點飄灑下來。
方默搓了搓手,感覺周身寒意不減。
虹口公園此刻早已面目全非。
草坪被縱橫交錯的戰壕和鐵絲網割裂,假山和亭臺被改造成了機槍堡壘和觀察所,到處可見沙袋壘砌的工事和官兵們的身影。
在一片相對空曠的場地上,獨立第21旅旅部以及附近休整的官兵們,正肅立雨中。
隊伍前方,一根臨時制成的旗桿巍然矗立。
方默站在隊伍最前方,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
他的身后,是周衛國、孟煩了、錢明、趙雷等一眾軍官,再后面,是無數經歷了連番血戰、軍裝破損、面帶硝塵的官兵們。
“升旗!” 方默的聲音穿透雨幕。
兩名身材高大的士兵用力拉動繩索。
一面軍旗,在軍號聲中,緩緩升起,迎著冰冷的秋風和細雨,頑強地舒展開來。
“敬禮!”
所有官兵,無論軍銜高低,齊刷刷地向軍旗敬禮。
目光追隨著那面傷痕累累卻依舊飄揚的旗幟,許多大夏軍人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濕潤了。
方默轉過身,目光掃過全場,他能清楚地看到周衛國、孟煩了等軍官臉上難以掩飾的沮喪和低落。
接連的后撤,外圍陣地的不斷丟失,親眼目睹友軍一批批打光……
“都打起精神來。” 方默舉起右手,聲音陡然提高,“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之前能打得鬼子哭爹喊娘,以后也一樣能。”
“一時的撤退,不代表永遠的失敗。我說過,只要我們還活著,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早晚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打回來。”
“不僅要打回江灣,打回閘北,還要把鬼子徹底趕出滬上,一直打到他們的本土去。”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感染著眾人。
因為他心里清楚,自己有系統在手,只要謹慎運用,不做虧本的買賣,部隊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打越多,越打越強。
終有一天,他能攢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精銳師。
到那時,收復滬上,反攻鬼子本土,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周衛國和孟煩了等人抬起頭,看著旅座那堅定而自信的目光,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力量,眼中的陰霾漸漸散去,重新燃起斗志的火焰。
“長官,我們相信你。” 周衛國挺直胸膛,大聲吼道。
“對,跟著旅座,早晚干死那幫狗日的小鬼子。” 孟煩了也揮舞著拳頭喊道。
身后的士兵們也被感染,低落的士氣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同仇敵愾、誓死追隨的決絕之氣。
就在這時,旅部的一名參謀帶著兩個人穿過工事,快步走了過來。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著呢子大衣、圍著圍巾,顯得干練的年輕女性,正是多次前來采訪戰地新聞的女記者林晚秋。
跟在她身后的,則是一名身材高大、穿著橡膠雨衣、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白人記者。
“方旅長,打擾了。” 林晚秋氣喘吁吁,介紹道“這位是白鷹《紐約時報》的特派記者,斯威夫特先生。他對您和您的部隊在滬上的奮戰非常感興趣,迫切地希望能夠采訪您。”
“歡迎!” 方默主動伸出手。
他的外文水平早就還給了學校老師,只能說點簡單的單詞,。
斯威夫特連忙熱情地握手回應:
“方將軍,您的昂撒語真好。能見到您是我的榮幸,您在滬上的戰績,即使在西方世界也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方默一臉茫然,這斯威夫特講話又急又快,和他穿越前上學的時候廣播里的‘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一旁的孟煩了眼睛一亮,立刻上前一步,挺起胸膛:“旅座,我參軍前在學堂里念過幾年書,粗通這洋鬼子話,要不我留下給您二位當個翻譯?”
方默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行,那你就留下吧。”
采訪就在虹口公園的一處相對完好的亭子里進行,遠處不時傳來的炮聲成為了獨特的背景音。
斯威夫特的問題非常犀利,涉及戰術細節、裝備來源、士兵士氣以及對戰爭走向的看法。
方默從容應對,對于一些敏感問題,比如部隊的具體構成、那些先進武器的來源,則巧妙地用“將士用命、繳獲頗豐”、“友邦人士暗中同情援助”等話語含糊帶過。
他將談話的重點,始終放在了大夏軍人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上。
“……斯諾先生,您看到的這些士兵,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自天南地北,出身各不相同。但他們此刻站在這里,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守衛我們的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孟煩了將方默的講話一一翻譯過去。
“鬼子可以摧毀我們的城市,可以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無法摧毀我們抵抗侵略、追求自由的意志。滬上或許會陷落,但大夏絕不會屈服。只要還有一寸土地,還有一個士兵,戰斗就絕不會停止。”
斯威夫特也不禁為之動容,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雙方相談甚歡,只是方默也知道,白鷹深陷孤立主義當中,要到很久之后,才會加大對大夏的援助,進而一同對抗鬼子……
采訪結束時,斯威夫特由衷地說道:
“方將軍,您和您的部下是真正的英雄。我會將在這里看到的一切,真實地告訴全世界。”
方默想了想,對警衛員吩咐了幾句。
很快,警衛員取來了一把指揮刀。
他現在手里有了兩把繳獲的少將軍刀,便把之前繳獲的那把佐官軍刀遞給記者:
“斯威夫特先生,這把刀贈送給您,留個紀念吧。它代表著侵略者必然失敗的命運。”
斯威夫特作為一名資深記者,自然知道這件禮物的珍貴和意義,他鄭重地接過軍刀,連聲道謝。
隨后,他也從隨身包里拿出一臺嶄新的、在這個時代極為昂貴的萊卡III型黑機身照相機,回贈給方默:
“方將軍,這臺相機送給您,希望它能記錄下您和您部隊更多的英勇時刻。”
萊卡相機、沙漠之狐代言
沙漠之狐走到哪都帶著萊卡相機拍拍拍
方默欣然接受,這正是他所需要的。
送走斯威夫特和林晚秋后不久,關于方默及其獨立第21旅的報道,很快就通過《紐約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傳遍了世界。
“東方凡爾登的守護者”、“滬上孤狼”、“來自東方的鐵血將軍”……
各種充滿震撼力的標題見諸報端。
方默和他那支神秘而頑強的部隊,真正意義上名揚四海,成為了國際社會眼中大夏頑強抵抗的象征。
他的聲望,也順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