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豈不聞《通俗三國志》(《三國演義》在鬼子那里的譯本)中說過‘欲速則不達’?如今我方側翼出現此等猛虎,若貿然深入,恐被其斷我歸路,屆時悔之晚矣。”
松井頓了頓,繼續道:
“當前首要之務,是穩住陣腳。只要第11師團能在羅店頂住壓力,不斷消耗大夏軍隊的有生力量,待其久攻不下,師老兵疲,士氣崩潰之時……”
說著,他緩緩翻過手掌,做了一個向下按壓的動作,語氣變得森然:
“屆時,任憑他方默是真正的猛虎,也獨木難支。我軍再以泰山壓頂之勢合圍,消滅他,易如反掌!”
司令部內的鬼子軍官們紛紛低頭:“哈依,司令官閣下英明。”
然而,戰略上的調整只是其一,如何應對這場慘敗帶來的政治和輿論沖擊,則是松井石根必須立刻處理的另一個棘手問題。
畢竟那可是一整個聯隊和一位少將啊,堪稱開戰以來,鬼子遭遇的最大損失。
三個月滅亡大夏的豪言壯語已經喊出去了,這臉被打的啪啪響啊。
松井陰沉的目光掃過在場所有軍官,語氣不容置疑:
“關于此次戰斗的對外通報,需統一口徑。”
“第68聯隊并非遭遇殲滅,而是于行軍途中,遭遇大股敵軍伏擊,經浴血奮戰,予敵重大殺傷后,成功轉進至安全地域。”
“具體戰損……” 松井停頓了一下,面不改色地說道:“帝國勇士陣亡約二百余人。另有千余人,因滬上水土不服,不幸罹患腳氣病、惡性瘧疾、腹瀉等惡疾,為昭和陛下盡忠。”
“其余傷亡,后續再逐月統計上報。”
他的意思很明顯,剩下的兩千多人的賬,慢慢用未來一兩個月的正常戰斗損耗和病亡名額偷偷抹平。
一名參謀忍不住小聲問:“那……片山旅團長閣下……”
提到片山理一郎,松井石根的眉頭就皺得更緊了。
這個蠢貨,不僅葬送了一個精銳聯隊,更讓整個派遣軍、乃至帝國陸軍蒙羞。
松井已經想好了,這次失敗第一責任肯定是海軍的。
其次就是片山理一郎來背鍋。
至于他作為派遣軍司令官,下令第5旅團深夜急進,進而導致全軍覆沒?
那都是沒有的事。
他,松井大將,不粘鍋!
但片山理一郎的死終究是一樁丑聞。
“片山少將。他并非戰死。而是在視察部隊行軍途中,不幸失足墜入黃浦江,英勇殉職。因其后戰況激烈,遺體未能尋回,恐已落入敵手。”
反正死無對證,江水流湍急,這個理由聽起來雖然離奇,但總比承認一個旅團長被敵人陣斬要“體面”得多。
“至于旅團參謀、聯隊副官、大隊長等佐級軍官的損失,” 松井補充道,“分批陸續公布,就說是近期在各次戰斗中英勇玉碎即可。”
“最后,對外宣傳要強調,我帝國勇士雖身處逆境,仍予方默部以重創,初步估計,殺傷敵軍逾萬人!”
一番操作之下,一場徹頭徹尾的慘敗,轉眼間就在松井石根的口中變成了一場“予敵重創”后“轉進”、并且不幸意外損失了一位將軍的“艱苦戰斗”。
司令部內的軍官們心領神會,紛紛記錄,準備依此口徑層層傳達,并聯系鬼子國內控制的媒體進行“勝利”宣傳。
然而,戰報可以用謊言編織,戰線卻不會騙人。
8月29日,由于駐守楊行的鬼子第6聯隊奉命收縮撤退,隔壁第15集團軍所屬的第18軍部隊兵不血刃,重新收復了楊行鎮。
9月1日,眼見側翼壓力巨大,且旅團長陣亡、一個主力聯隊被打殘,士氣低落,殘存的第5旅團部隊干脆進一步放棄了看似堅固的吳淞鎮,全部龜縮回長江邊的登陸場核心區域,依靠海軍艦炮庇護。
奉命“反攻”吳淞鎮的第88師孫師長,原本還擔心會是一場硬仗,結果卻發現鬼子早已人去樓空。
他的部隊幾乎是“輕松愉快”地開進了已成廢墟的吳淞鎮,算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順利“收復”失地,完成了張冶中之前下達的“死命令”。
這一切,都無聲地抽打著嘴硬的松井大將和滬上派遣軍的臉面。
-----
捷報傳來,金陵方面也啞火了。
本來有人打了小報告,說方默一槍不開,就放棄了吳淞口灘頭陣地和吳淞鎮。
軍政部在陳石叟的授意下,本來準備辦方默一個臨陣脫逃,作戰不利的大帽子,再給張冶中來個擅離職守、指揮不利、識人不明的罪名,把這倆人都弄下去。
到時候他自己做這個滬上前敵總指揮。
結果,方默全殲鬼子一個聯隊、陣斬少將旅團長的捷報,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結結實實地扇在了所有醞釀此事的人臉上。
這還怎么彈劾?
難道要說方默“作戰不力”到能一口氣吃掉鬼子四千多人?
難道要說他“臨陣脫逃”到把鬼子少將的腦袋都“逃”下來了?
這要是說出去,恐怕先被全國民眾的唾沫星子淹死的是他們自己。
緊接著,第88師順利收復吳淞鎮的消息傳來,更是讓金陵方面徹底啞火。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是鬼子主動收縮,88師撿了個便宜,但畢竟收復失地是實打實的功勞,賬還是要算在部署反攻的張冶中和實際承擔主攻任務的方默頭上。
這下,連最后一點借口都找不到了。
更讓金陵方面頭疼的是,消息根本捂不住。
滬上的各大報紙,如《申報》、《新聞報》等,立刻用最大號的鉛字,最醒目的版面,連篇累牘地報道這場吳淞大捷。
“大夏之虎再顯神威,方默旅長全殲倭寇一個聯隊”
“開抗戰之先河,方默將軍陣斬鬼子少將旅團長”
“滬上健兒揚我國威,倭寇膽寒”
盡管鬼子方面拼命否認,聲稱第68聯隊只是“轉進”,片山少將是“失足落水”,但方默這邊展示的證據太硬核了。
尤其是那被炮火熏燒得只剩一小節的旗桿和被護旗中隊燒的只剩下殘破布條的聯隊旗,以及片山理一郎完整的將官軍刀、呢大衣、領章、軍官證等物件。
這些鐵證,通過報紙的照片清晰地呈現在全國民眾面前。
一時間,舉國沸騰。
但方默卻沒飄。
9月2日,鬼子第3師團步兵第29旅團以及獨立重炮第10聯隊在吳淞口登陸。
算上之前剩下的第6聯隊,21旅當面的鬼子已經達到萬人,并且擁有超過60門的身管火炮,其中包括24門150mm榴彈炮。
方默知道,接下來的戰斗將更加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