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周炳生似乎講到了興頭上,也或許是陽光明專注的神情和飛速記錄的姿態極大地鼓舞了他,讓他找回了久違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價值感。
他不再猶豫,從自己抽屜里小心地抽出一份陽光明近期起草的關于安全生產月活動安排的初稿,鋪在桌上,指點著其中幾處:
“小陽,你看這個提法,‘狠抓落實’,力度是夠了,決心也表達出來了,但放到報告開頭的總領句里,略顯生硬,甚至有點火藥味。
可以換成‘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意思一樣,更符合廠里一貫的行文習慣,聽起來也更穩妥、更務實。”
他接著指向另一處,“還有這個地方,提到‘個別車間安全意識淡薄’,用詞稍重,定性也過于直接。
改成‘部分車間安全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既點出了問題,又留有余地,聽起來也更順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抵觸情緒。
你要記住,寫材料,尤其是這種要發下去指導工作的,既要指出問題,更要考慮執行者的感受和接受度……”
他一點一點地分析。
從宏觀結構布局的合理性,到微觀措辭的精準度與分寸感;
從政策依據的引用是否恰切到位,到具體措施的現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從如何巧妙引用上級精神提升報告高度,到如何用車間鮮活事例讓報告血肉豐滿……
他將自己幾十年浸淫在浩如煙海的公文堆里、用無數個日夜和心血磨礪出的深厚功力,毫無保留地、細致入微地展示出來。
他時而引經據典,時而用廠里過去的實例佐證,時而對比不同措辭帶來的微妙差異。
陽光明聽得如癡如醉,頻頻點頭,手中的筆幾乎沒有停過。
他時而凝神思索,提出自己的疑問:“周師傅,那像‘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這種提法,會不會太虛?趙廠長會不會覺得是套話?”
周炳生立刻耐心解答:“虛不虛,關鍵看后面有沒有具體抓手。
如果后面跟著‘修訂完善安全操作規程’、‘強化班組安全日檢查制度’、‘落實責任人考核獎懲’這些實在內容,它就不虛,就是個很好的統領句。
如果后面空空如也,那就是套話,要不得!”
陽光明恍然大悟,趕緊記下。
一老一少,一個傾心相授,仿佛要將畢生所學傾注而出;一個虛心求教,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寶貴的養分。
他們沉浸在一種純粹而熱烈的、關于“生存智慧”與“職場精要”的交流氛圍里,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
陽光明心中感慨萬千,對眼前這位“老法師”的敬意油然而生,更添了幾分對他深刻的理解。
周炳生這位看似孤高清冷、仿佛只活在故紙堆和文字世界里的前輩,胸中的溝壑遠比他想象的更深邃、更復雜。
那些被無情歲月、殘酷挫折和刻意沉默所掩埋的才華、洞察力以及對體制規則的深刻理解,在為了回報恩情的強烈驅動下,如同沉睡的火山,重新噴發出驚人而灼熱的光彩!
他不僅是在教技巧,更是在傳授一種在龐大體制機器內安身立命、把握機遇、規避風險的生存智慧和處世哲學。
這份饋贈,厚重如山!
當韓鳴謙沉穩的腳步聲、張玉芹略帶夸張的說笑聲以及李衛東稍顯拖沓的步子,隱約從走廊盡頭傳來時,周炳生才意猶未盡地、略帶倉促地停下話頭。
他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警覺,迅速而自然地將那份稿件收攏,塞回抽屜深處。
他臉上的神情,不再是之前那種被沉重愧疚壓垮的灰敗,而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和一種隱隱的久違的被需要的價值感。
他那微微佝僂的背,似乎也挺直了些許。
陽光明也立刻合上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抬起頭,目光清澈而真誠地看著周炳生:
“周師傅,今天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你教我的,非常有用!字字珠璣!謝謝了!”
他的感激發自肺腑。
“謝啥?”
周炳生擺擺手,嘴角難得地向上彎起一個清晰的、帶著暖意的弧度,鏡片后的目光溫和而明亮,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你幫了我天大的忙,我能幫上你一點,心里廂才踏實點,夜里也能睡得著了。”
他頓了頓,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得極低,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如同一位老將將旗幟鄭重交到新兵手中:
“趙廠長專職秘書這個位置,你要好好把握!機不可失!
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心性,缺的只是點……‘門道’和火候。我看好你!”
最后幾個字,他說得斬釘截鐵,充滿了信任和期許。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韓鳴謙拿著文件袋率先走進來,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地在兩人身上快速掃過,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不同以往的和煦氣息。
周炳生臉上殘留的、罕見的輕松感,陽光明眼中尚未褪去的專注與興奮,以及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一種熱烈的余韻。
韓鳴謙沒說什么,只是微微頷首,目光深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了然。
緊接著,張玉芹風風火火地沖了進來,人未到聲先至:
“哦喲!辦公室里怎么如此安靜?周師傅,小陽,你們在討論啥國家大事啊?還是準備寫啥大報告?”
她好奇地左右張望,大嗓門打破了之前的靜謐。
周炳生瞬間恢復了平日的沉靜,甚至帶著一點慣常的疏離感。
他順手拿起桌上的《參考消息》,低頭翻閱,語氣平淡無波:“沒啥大事體,隨便聊聊。”
但那平淡的語氣里,已不復往日的冰冷和拒人千里,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溫和。
陽光明也笑了笑,神態自若地整理著桌上的稿紙:“嗯,向周師傅請教了幾個材料上的問題,受益匪淺。”
他的回答自然得體,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