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午,沒什么事兒,平平無奇的鉗工干活。
等到下班,陳平安提著宋釗幫忙找的書,先去接了林慈溪,兩人才一起去找鄭燮。
“走,回家!”
鄭燮看到小兩口過來,也不啰嗦,直接揮了揮手,發號施令。
“別忘了帶上那些書!”
瞧見林慈溪的那一刻,鄭燮就明白陳平安為啥這時候都沒忘了他的小媳婦兒,這么漂亮的媳婦兒,可能只有傻子才會不放在心上。
三人很快出了機器廠,走不多遠,就停在了一座院子的大門外。
陳平安以前也研究過這四合院的大門,而眼前的大門,赫然是廣亮大門。
前清的時候,這四合院的大門很有講究。
七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使用廣亮大門,這是僅次于王府大門的第二等門戶,其他人,即便是有錢,那也不能用,不敢用。
所以,有錢人就弄了仿廣亮大門的金柱大門。
眼前這廣亮大門,很氣派,也很威嚴。
反正比起陳平安現在住的那個一進院的院門檔次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完全沒有可比性。
看起來,自己這個老師,來頭是真不小。
鄭燮走在前頭,還沒等他走近,大門就打開了,一個年齡瞧著跟鄭燮差不多的老爺子穿著一身粗布棉襖,開啟的大門。
“大少爺,這是有客人?”
“岳伯,這是陳平安,我新收的弟子,旁邊是他媳婦兒小林,以后算我半個弟子!”
“你跟王媽說一聲,這段時間,他們都在家里吃飯,嗯,多做點飯菜,平安這小子肯定很能吃!”
“好的,大少爺!”
陳平安聽著兩個年齡差不多的老爺子的對話,一頭的霧水。
自家老師都這個年紀,咋還是大少爺?
不對,這都是什么年代了,咋還是舊時代的稱呼,這要是等到起風的時候,這能好?
陳平安就尋思著是不是找機會勸一勸。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進了院里,鄭燮先帶著陳平安、林慈溪去了正方西側的耳房,這里是書房,一面靠墻的書架上擺滿了書。
“這都是些我平常會翻看的書,更多的書放在庫房里!”
“今天呢,我會先教你學英語!”
鄭燮直接拿出紙筆,戴上老花鏡,提筆就是一頓書寫,唰唰,快得很。
陳平安跟林慈溪正襟危坐,十分端莊。
片刻后,鄭燮落筆,將紙張擺在了陳平安跟林慈溪的面前。
“學英語,首先得懂它的發音,我呢,總結了一下,這些個音節都記住了,學起來會快很多!”
“來,跟我讀!”
鄭燮的英語是很標準的英倫腔。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陳平安都以為跟自己說話的是個洋鬼子。
靠著上輩子的積累,還有語言達人的天賦,陳平安學得很快。
而林慈溪,純純就是個人天賦,學的也是不慢。
鄭燮在發現林慈溪學習語言的天賦不在陳平安之下后,對這半個弟子,自然多了一份耐心。
陳平安心里嘆了口氣,果然,自家媳婦兒真就是天賦怪。
他是作弊才有這水平,而林慈溪,純靠自己的腦子。
一學就是一個小時!
直到那位岳伯過來通知吃飯,學習才暫停。
隨著鄭燮出了書房,直奔中堂,屋里已經展開了一張八仙桌,而這八仙桌,之前可是沒有的。
陳平安只是瞧了幾眼,就看出了門道。
這八仙桌不但是可以折疊的,四方腿上還帶著滾輪,可以隨意挪動位置。
“瞧出來了?”
鄭燮望了陳平安一眼。
陳平安點了點頭。
鄭燮滿意地點點頭,道:“這就是學以致用!”
“這八仙桌老笨重了,但有時候還真不能沒有,我啊,就給它改造了一下。”
“所謂的機械,說白了,就是讓咱們人干活怎么方便,怎么快捷,怎么省事兒怎么來!”
“這,也是你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記下了!”
陳平安躬身回應,很是恭敬。
以前,他也刷到過這種可以折疊變形的桌子,當時就覺得這些人真他娘的有才。
不曾想,原來這些玩意兒,真就是高手在民間。
鄭家的飯菜就是普通的家常菜,但是量很足。
二合面的饅頭,管夠。
鄭燮自己也吃了一個半饅頭,吃了一大碗小米稀飯,這胃口以他這個年齡來講,屬實是有些不錯了。
岳伯跟王媽看到這一幕,都是額外多看了陳平安兩眼。
別人不知道鄭燮的胃口,他們倆能不知道嗎?
但今兒個,鄭燮胃口這么好,大概率是因為陳平安。
只因,陳平安的胃口太好了,看他吃飯,就是一種享受,普普通通的飯菜,愣是被陳平安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感覺。
吃過飯后,陳平安跟林慈溪又去學了一個小時,這才被鄭燮放過,丟給兩人一人一本全英文的書。
“回去自己讀,意思先不用懂,能讀再說!”
“是!”
對于鄭燮的要求,陳平安不敢有任何意見。
這位老師是真的厲害,他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所有人,但絕對適用于他。
想他當年學英語,先學單詞,再學語法,很系統,很有條例,可到頭來,學了個寂寞。
如今,應該會不一樣吧!
畢竟,他師從高人,自身又開掛。
騎上自行車,道別岳伯,陳平安載著林慈溪回家。
這會兒的街上,人可不多,但也還是有人行走。
時不時地還能碰到巡邏隊伍。
幸好兩家離得不算遠。
至于留宿?
還是算了!
老一輩的規矩多!
兩口子就算是回娘家,這夫妻都不能同床共枕,得分房睡。
回到家,雞窩里的雞已經沒了動靜。
林慈溪去燒水,陳平安則趁著這個時間點,又去后院挖了會兒土。
雖然他已經想到了多種度過災荒年的法子,但多一條準備,到時候就充裕一分。
老話說得好,有備無患!
畢竟,這幾年的時間里,萬一他跟林慈溪有了娃兒,這家里的開銷又會增多幾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林慈溪也不懂陳平安這一天天的都在搗鼓些啥,她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或者提一點建議。
“其實,你要養魚,也不用非得繞著院子挖溝渠啊,后院多挖兩口井,挖大點兒不就行了嗎?”
聽到林慈溪的建議,陳平安想了想,似乎也不是不行。
只是,兩口井又能存多少水呢?
這存水多少,直接關系到養魚多少。
這事兒,干脆一起來!
挖井、挖溝,兩不誤。
最重要的是,養魚也得隱蔽啊!
誰知道到了那時候,是個什么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