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涪城軍營內燈火通明。
劉諶將孟奇的捷報重重拍在案幾上,環視帳中諸將:“江油已下,陰平門戶洞開。此乃天賜良機!”他手指劃過羊皮地圖上那條蜿蜒的險道,望著鄧忠說道:“鄧忠將軍,令尊說你熟悉隴西地形,這先鋒之職——"
"末將愿往!”鄧忠抱拳出列,甲胄鏗鏘作響。他偷瞥了眼父親鄧艾,見老將軍微不可察地點頭,腰桿挺得更直:"陰平七百里險道,末將曾隨父親勘察過。那些軍寨守將多是隴西舊部..."
"好!"劉諶突然拔劍劈開案幾一角,目露寒光,大聲說道:"加封鄧艾為天策右大將軍,鄧忠為天策軍中郎將,領三千精銳今夜就出發。記住遇魏軍哨卡,能詐則詐,不能詐則..."劍鋒劃過脖頸的動作讓帳中溫度驟降。
諸葛瞻突然起身:“殿下,末將請命同往!鄧將軍初降,恐將士..."
"諸葛將軍是信不過老夫?”鄧艾冷笑打斷,手中茶盞捏得咯咯作響。
“并非信不過老將軍,而是因為天策軍剛剛組建,中郎將恐怕不能完全掌控,如此會壞了王上之事。”諸葛瞻連忙解釋道。
“好了,孤相信鄧忠能解決此事的。”劉諶止住兩人的爭論。
陰平小道唯有鄧氏父子才能行走,他并不擔心兩人會反叛,去洛陽取鄧艾家眷的事情已經進行,鄧艾父子此刻已經無路可走。
“謝王上信任。”鄧艾大喜。
他知道天策軍是劉諶自己組建的兵馬,是成都七萬精銳和兩萬多雍涼降兵組成的,劉諶從其中遴選出五萬兵馬,是精銳中的精銳,嫡系中的嫡系。
“左大將軍,領軍一萬,坐鎮江油,防備劍閣兵馬,孟奇領軍一萬,和尚書坐鎮涪城,黃崇返回綿竹,應付成都之事。張遵,淘汰下來的老弱,要分撥土地,妥善安置,不得虧待?!?/p>
“諾!”
眾將轟然響應,各個臉上都露出興奮之色。
短短十幾天,炎漢居然到了反擊的時候了。
“王上,姜維那里?”
諸葛瞻忽然詢問道。
“讓他死守劍閣,拖住鐘會?!眲⒅R想了想,又說道:“等我到了武都的時候,再派人告訴姜維,讓他擇機進攻?!?/p>
鄧艾摸著花白胡須,面色凝重。
表面上,劉諶占據了先機,但從江油到陰平,然后進攻武都,殺入陽平關,占據漢中,封鎖鐘會退路,路途遙遠,變數太多,最后能不能成功,只能看天意了。
“老將軍,恐怕還需要老將軍不時的聯系一下鐘會,安撫此人,免得讓此人離開了劍閣?!眲⒅R從一邊摸出幾封信來,遞給鄧艾說道:“這是我仿照田續筆跡寫的書信,老將軍可以擇機送至劍閣?!?/p>
鄧艾見狀,連忙接了過來,心中一陣苦笑。
“鐘會啊鐘會,你被王上算計的明明白白,焉能不???”
劉諶吩咐下去之后,卻嘆息道:“現在炎漢危機不在外,而在內!”
“有王上一番謀劃,相信勝利肯定是屬于我們的?!敝T葛尚立刻說道。
眾人也紛紛點頭。
當天夜里,鄧忠領三千天策軍為前鋒,朝陰平而去,劉諶親率大軍三萬穿魏軍盔甲,打魏軍旗號,緊隨其后,離開了涪城。
成都城西,譙府密室內,青銅燈盞的火苗不安地跳動著,將圍坐的五六個人影投在屏風上。譙周枯瘦的手指摩挲著茶盞邊緣,青白臉色在燈下更顯陰沉。
"三日了,涪城軍報竟未呈送陛下。“光祿大夫杜免壓低聲音,花白胡須隨著嘴唇顫動,”今晨尚書臺追問,黃皓那閹豎只說‘戰事膠著’。"
"諸公請看?!白S周從袖中抖出鎏金銅匣,匣中絹帛展開竟是鐘會親筆,譙周得意的說道:”魏大將軍承諾,凡獻城者爵升三級,保宗廟無恙。"
“雖然如此,想讓陛下投降可不是一般的困難。姜維領軍于劍閣,諸葛瞻阻擋于涪城,急切之間,鐘會和鄧艾兩人都不能兵臨城下,如何能勸說陛下投降?”有人搖頭說道。
“大人,聽說北地王已經離開成都,前往諸葛瞻軍中,不知道可是實情?”費承忽然詢問道。
“北地王?他能做什么,一個文弱書生而已。”譙周不在意的說道:“眼下這種情況,誰也改變不了什么,北方紫微星光芒閃爍,照耀千秋,主大興?!?/p>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譙周的星象學在蜀中是有影響力,當年他就曾指出北方強盛,勸說諸葛亮不要北伐,最后諸葛亮不聽,果然以失敗而告終。
就在此時,密室門扉突然傳來三長兩短的叩擊聲。譙周臉色驟變,迅速將銅匣藏入袖中。門開處,卻是渾身濕透的譙府管家:"老爺,剛收到綿竹飛鴿傳書,張遵前往涪城了。"
“張遵前往涪城?難道涪城發生了什么變化不成?更或者是,諸葛瞻已經拿下了涪城?”譙周驚呼道。
眾人聽了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了,眼見著就能逼迫劉禪投降,若諸葛瞻獲得了勝利,成都之圍被解,劉禪豈會投降?
實際上,鐘會、鄧艾大舉進攻的消息,真是黃皓隱瞞的?譙周這些巴蜀人士,在各縣都有耳目,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這些事情呢,只是不想讓劉禪知道而已。
從這方面來看,黃皓是故意隱瞞,譙周是順水推舟而已。
但現在局勢似乎變了,諸葛瞻這個紙上談兵的家伙,有可能奪取了涪城,一下子壞了譙周等人的算計。
“鄧艾大軍從陰平而來,糧草不足,長期對峙下去,必定失敗?!弊S周遲疑道:“再這樣下去,就有兵敗的危險。三國局勢又將回到以前了。蜀中百姓又會過上水深火熱的生活?!?/p>
譙周等人為何要投降,一方面是因為蜀漢實力較弱,更多的還是因為蜀漢的屢次北伐,諸葛亮六次北伐,姜維九次北伐,導致蜀漢人口大減,譙周等蜀中世家利益受損,這才反對北伐,甚至到后來,想要投降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