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城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
這場景倒是讓惠妃想起自己幼時,跟隨著娘的腳步,踏上街市,在期間穿梭,跟小販討價還價,省下三五銅板,在高高興興買上幾塊麥芽糖的往事。
她嘴角不自覺掛上微笑。
而韓舒宜也想起了幼時,托大哥給她帶玩具的往事。
幼時的快樂真是簡單,得到一點點就很開心,怎么越長大,擁有的越多,越不開心?
沒人先開口,看過了市井圖像,韓舒宜先開口,“本宮記得葉妹妹畫藝極佳的,想這樣的風景,妹妹若是愿意揮毫畫下,再好不過的。”
“娘娘若有雅興,臣妾自然從命。”葉妃一口答應。
看夠了美景,回去路上,自然就聊起孩子。
為了散心,七皇子也來了,而且,葉妃還帶著尋訪當地的名醫,想要治療七皇子的耳疾。
不過收效甚微,七皇子的一只耳朵h始終不能正常聽到聲音。
葉妃愁容滿面。
惠妃輕聲安慰,“孩子還小,慢慢治,平江沒有好大夫,說不定別的地方有呢。”
“希望吧。”葉妃視線停留在前院,正跟藺訥言說話的六皇子身上。
也不知怎么的,小六跟這個從未謀面的親戚小表舅很投緣,纏著他講述馬隊歷險的各種故事。
大概冒險類的故事對孩子有天生的吸引力吧。
葉妃看了幾眼,艷羨道,“聽說那人是貴妃娘娘的親戚?瞧著倒是一表人才的。”
“遠房親戚,早出五服了。既然小六喜歡,陪著玩一陣。”韓舒宜輕巧的說。
對于這種遠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能得個陪玩的差事已經很幸運了,至少不算打秋風。
韓舒宜說的隨意又輕描淡寫,絲毫沒有多加關注。
“孩子大了,早該出門多見識見識,隨他吧。”
能騙到小六的也沒幾個,再說了,吃虧也長教訓。
前頭拐個彎,韓舒宜便跟惠妃回了后院。
到了平江城,皇帝重復之前的行動,巡視水利,跟士紳們閑聊,了解風土人情。
等正事忙完,何歡試探著提出,叫皇帝出門去微服私訪,深入民間。
皇帝自己想了想,也覺有趣,就答應了。
一行人改換裝扮,裝成普通的富家公子,去了平江城里,最熱鬧繁華的茶樓。
如今城里最熱鬧的話題,當然是皇帝出游,不過許多人連那天的儀仗隊前排都沒擠進去,自然只能發揮想象,描述自己看見的皇帝。
有人說皇帝是個七八十的老大爺,也有人說是個年輕力壯的青年,再被人反駁,“皇上登基十年了!你當是小孩呢!”
對各種猜測,皇帝聽的津津有味,一點沒有被冒犯的感覺。
何歡在一邊偷偷擦汗。
茶樓閑坐,又要去集市上,皇帝先去感受下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結果被街邊的小玩具吸引了注意。
匠人手巧,用最普通的木料,雕刻出精巧的撥浪鼓,七巧板,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小擺件,憨厚可愛。
皇帝一瞧,便覺得宜卿一定會喜歡,遂停下,挑了好幾套買下。
又陸陸續續挑了不少特產,他們準備折返回去。
快回到行宮時的某個偏僻小巷,路人稀少,突然傳來一串柔亮的吆喝聲。
“賣飴糖咯!甜滋滋,香噴噴的飴糖~”
一股香甜濃郁,聞之欲醉的飴糖香氣,伴隨著風飄來。
眾人不由得朝著那個方向看去,只見小巷深處,有個小門臉,掛著一塊迎風舒展的布招牌,誘人深入。
皇帝抬腳朝小巷走,待走到門臉前,只見店門口鋪開一個小攤位,兩個明眸皓齒的布衣佳人,正在招攬生意。
左邊這個梳著左披的麻花辮,布巾包頭,打扮簡單,難掩清麗,笑吟吟捧著一個小托盤,“客官嘗一嘗?剛做的飴糖,放了花生,芝麻,還有麥芽糖,味道又甜又香!”
右邊那個麻花板朝右邊梳,打扮的差不多,同樣笑的溫柔,“我手里的是玫瑰味,她手里的是茉莉味,店里還有桂花味,綠茶味,客官想要試哪一種?”
小桌板下,冒出一個梳著雙丫髻,絨毛迎風抖動的小丫鬟,笑出兩個酒窩,“客官,要買哪一種?”
“你,你們......瑩兒”皇帝失聲,竟不知如何回答。
“客官,不買也不要緊,先嘗嘗!”女子主動把小托盤遞出去,讓皇帝能夠輕松拿到。
小小的飴糖擺在干凈的白瓷盆里,甜香撲鼻,皇帝挑了一塊嘗后,味道的確不錯,不輸御廚。
嘗過,也回了神,皇帝挑眉,“你們兩,這是玩什么把戲?”
站在小鋪面前頭,賣飴糖的正是韓舒宜和安棠和,一身簡單的民女裝扮,清麗脫俗。
店里搬東西的,洗碗碟的,擦桌子的,都是熟人。
有童聲冷哼。
皇帝低頭,這才發現小六還在門口支了個小攤,掛了個“代寫書信”的招牌。
他正在擺弄紙筆,等著客人。
這儼然就是一家子擺攤,維持生機。
韓舒宜先站出來,笑吟吟道,“我們兩姐妹是平江鄉下的,家里窮,沒辦法維持生活,幸好我姐姐有一手做飴糖的手藝,所以才來試試。”
“客官,新店開業,不買也給我們姐妹搭個人氣,好不?”
皇帝暢然大笑,為了這逗趣的場景。
“好,買!若是叫我滿意,今天就給你們的新店,開個張!買十斤,二十斤!”
皇帝來了興趣,開始挨個品嘗。
韓舒宜真當他是客人,給他仔細解釋著,棠姐姐搭幾句,介紹這些糖的來歷典故。
皇帝笑起來,故意挑刺,“你們姐妹生在鄉下,怎么你姐姐還會識文斷字啊?難道是奸細嗎?”
“客官可別亂說!我們鄉下有個老秀才,建了個私塾,我姐姐天資聰慧,也去旁聽過幾節課,為了這,年年都要去教束脩哩!”
“也是如此,不然我姐姐怎么會做飴糖?”
這,圓的還挺好,皇帝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