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寧和李紅偉一商量,兩人要了五斤鹿肉,又花錢買了兩只野雞就完事了。
知青點兩個跟著進山的知青就守在院子里,進了一趟山瘦了得有十好幾斤,人跟瘦猴似的。
李紅偉故意去人家面前晃了一圈,“你們倆這是咋弄的,咋瘦成這樣?今兒分的肉能有你們掉的稱多嗎?”
兩知青:……好像是沒有。媽的,這么一想,這次上山真是虧大了。
……
小年那天孫秋玉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信。
她下鄉快一年了,這是家里第一次給她寫信。
還是一封要錢的信!
信是孫爸的語氣寫的,只一個中心思想,知道她當了老師,一個月有十塊錢的工資,讓她把錢郵回去,家里要吃不上飯了。
孫秋玉第一個反應是她當老師的事兒肯定是王冬梅故意說的。
這貨請了一個月的假回家探親了。
第二個反應就是,她一分錢都不會給。
甚至連回信她都不會寫,反正那也不是她爸。
他愛寫信就寫,浪費的也是他的郵票錢。
不過,王冬梅實在太可惡了,等她回來的,她非要去扇她兩個大嘴巴子。
……
自打關系確定,李紅偉就變了,以前恨不得天天窩在東院兒,現在是孫秋玉在家的時候從不主動往前湊了,眼見孫秋玉又去上課了,他立刻隔著院墻招呼須寧,“早上我做了白菜肉餡的餡餅你過來嘗嘗吧。”
須寧:“你不會是還沒吃吧?”
“嗯,等你呢。”
以前孫秋玉能打個遮掩,現在感覺孫秋玉好多余,要是沒她他就能直接過去給對象做飯,或是干脆把對象叫過來一起吃。
須寧:“那你干脆一起過來吃多好。”
李紅偉:……那怎么能一樣?他只想給媳婦兒做飯吃,孫秋玉休想。
“你要嫁給我多好。”那樣他們就能住在一處,須寧也就不用天天顧忌孫秋玉了。
須寧:你是真敢想啊。
她還是去了李紅偉的院子,別說,這小子做飯確實有兩下子,餡餅烙的兩面金黃,餡也拌的好,肉又放的足,吃起來外酥里香,她早上都吃了飯了,還是沒忍住,吃了兩塊才停了嘴。
李紅偉見她吃的滿意心下高興,吃完飯干脆就拉著人在他這邊學習。
不過,從這頓起須寧就改了習慣,每天在自家只吃一半,要不然就把李紅偉喊到東院兒一起吃。
這人又不占他們的便宜,時不時的就拿過來一塊肉,孫秋玉還多少有些沒心沒肺,對他過來吃飯從來就沒多想過。
因此三人過得相當的和諧。
……
過年的時候,李紅偉和須寧都收到了家里寄來的一個大包裹。
李家是知道自家兒子有對象了,得先表個態,讓人家孩子放心和自家兒子談戀愛,郵過來的東西幾乎全是給須寧的。
里面最貴重的就是一只進口女士腕表。
還有一件米色呢子大衣,須寧試了試,她穿著非常合適。
“你都和你家人說了啥?”
李紅偉:“就說你可好了,讓他們把家里的好東西多寄點兒過來。
我媽說給你做兩件衣服,我就把你的身高體重和他們說了。”
“你可真行。”
嘴上說著埋怨的話,心里卻是很高興的,在意不在意從來不是嘴上說的,如果他做出的事都是以你為先,那哪怕他不夠愛,和這樣的人過日子也是放心的。
李紅偉笑瞇瞇道:“我還有更行的,你趕緊嫁給我,我保證你每天都能過得開開心心的。”
須寧的反應就是脫下大衣,把李家給她的東西全收起來放好,然后又打開了自家郵來的東西。
冬天,東西好放,里面基本全是吃的,還有一條做得厚實的被子,這是生怕她在這邊凍著。
將里面的吃食分給李紅偉一半兒,“你們家人都喜歡什么,我怎么給回禮?”
“給啥回禮啊?那我還讓他們郵什么東西?不用!
這些你盡管收著,你該得的!”
在李紅偉家人心里,他下鄉就是為了家里做犧牲,怎么補償都不為過的。
當初下鄉的時候家里就給他帶了一千百塊錢的巨款,現在知道他有對象了,可不就想可著勁兒的對他對象好嘛。
須寧知道他說的是真的,但事兒不是那么回事。
隔了兩天她就拉著李紅偉進了。
挑選了兩種顏色的毛線,打算給李家父母一人織上一件毛衣,她織毛衣極快,男式的不用花樣,四天一件上衣就織完了,李母的稍慢一些,但七天也足夠了,織完就給那兩人郵了回去,包裹中還附帶她做的蘑菇肉醬和辣醬各兩瓶。
李母收到禮物后直接把毛衣穿在了身上,因為樣式新穎,花型還好看,她連個外套都沒穿就去外面顯擺了,可把周圍的鄰居羨慕個不行。
他們住的可是政府大院兒,這通顯擺可把其他那些有兒媳或是馬上娶兒媳的羨慕的不行。
李父回來后,拿著屬于自己的那件也很是滿意,顏色是顯沉穩的深藍色,還織的襯衫領,他就沒見過誰家織出來的毛衣是這樣的,穿西服可以,打領帶也行,還超級合身,真是哪哪兒都合適。
中午吃飯的時候,妻子拿出了一瓶醬,“你不是愛吃辣醬嗎?嘗嘗你三兒媳婦兒做的這個,入不入得了你的口。”
李父用饅頭夾了些辣醬,一口下去,頭都不抬。
李媽看的好笑,“真這么好吃啊,那辣醬就都給你留著。
她還寄了兩瓶蘑菇醬,你要不要試試?”
李父辣的渾身發熱,那真是由身到心的舒爽,“嘗。”
李媽又去給丈夫拿蘑菇醬。
李爸挖了一勺油汪汪的蘑菇醬放進掰開的饅頭里咬了一口,辣醬主打一個香辣開胃,蘑菇醬就是鮮香,完全不一樣的口味,但一樣的好吃。
兒子這個對象找的好啊!
“毛線可不便宜,咱們倆的衣服得四五斤的毛線吧?”
“不止,那孩子還給我織了一條毛褲,穿著舒服著呢。”
李爸:……怎么還區別對待呢?
“這些毛錢也要百八十的了。
今年單位福利里有帶魚和對蝦,給那孩子郵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