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戰術板,沒有畫任何復雜的箭頭和跑位,只在代表前鋒的位置上,重重地畫了一個圈,圈里寫下自己的名字。
“這個戰術很簡單。”
“核心只有一個——我。”
隊員們都愣住了。
這是什么戰術?也太狂妄了吧!
一個年輕氣盛的后衛忍不住開口:“宇哥,足球是十一個人的運動,你這樣……是不是太個人主義了?”
“對啊,把寶全壓在你一個人身上,萬一你被盯死了,我們全線都得崩盤。”
質疑聲四起。
陳宇不以為意,他指著戰術板上的那個圈,一字一句道:“你們的任務,不是思考如何進攻,如何配合,甚至不用思考如何防守反擊。”
“你們只需要做一件事——用盡一切辦法,把球傳給我。”
“剩下的,交給我。”
整個訓練場,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陳宇這番石破天驚的言論給震住了。
這不是戰術,這是宣言,是**裸的球場霸權。
埃文的嘴巴張了張,想說什么,卻又咽了回去。
他想起了陳宇那非人的體能和恐怖的學習能力,心中涌起一絲荒謬的期待。
“口說無憑,我們用實力說話。”陳宇扔掉戰術板,“分隊,打一場對抗賽。你們所有人,防我一個。”
這已經不是狂妄,而是挑釁了。
隊員們血氣上涌,好勝心被徹底激發。
“好!就讓我們看看,你一個人,怎么打我們十個!”
對抗賽開始。
藍方是十名主力隊員,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防死陳宇。
而陳宇,只帶著一名替補門將,組成了白方。
比賽一開始,藍方便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
他們想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陳宇,足球,不是一個人的游戲。
然而,當球第一次傳到陳宇腳下時,一切都變了。
無論對方如何逼搶、鏟斷,都無法將球奪下。
藍方的后衛線,在他面前,薄得像一張紙。
他一個人,帶球,從中場啟動,連續晃過五名防守隊員,面對門將,一腳輕巧的推射。
球進了。
整個過程,不到十秒。
所有人都呆立在原地。
如果說第一次是僥幸,那么第二次,第三次……
而藍方的隊員們,最后只剩下了深深的無力感。
他們終于明白,陳宇說的“把球傳給我”,不是狂妄。
而是一種建立在絕對實力上的,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比賽結束,比分是觸目驚心的8:0。
陳宇站在場中,汗都沒出多少。
他再次看向隊友們,這次,所有人的眼神里,都只剩下了敬畏和信服。
“現在,還有人反對我的戰術嗎?”
一片寂靜。
教練埃文走到場邊,撿起那塊被扔掉的戰術板,看著上面那個孤零零的圈,喃喃自語:“瘋子……真是個瘋子……不過,我喜歡!”
……
第二天,《大夏廚王爭霸賽》第二輪。
有了昨天的驚艷亮相,今天現場的氣氛截然不同。
再沒人敢小瞧陳宇。
主持人林悅也學乖了,開場白極盡吹捧之能事,直接將陳宇捧到了“廚藝之神”的高度。
“各位,今天的比賽主題,非常特殊!”
林悅提高了聲調,賣著關子,“那就是——以素仿葷!”
用素菜,做出肉的味道和形態。
這個題目一出,不少廚師都露出了成竹在胸的笑容。
這是素齋里的經典考題,早有無數成熟的菜品。
用豆制品做成素雞、素鴨,用面筋做成素肉,用猴頭菇模擬肉的口感……
這些都是常規操作。
之前被陳宇打擊得體無完膚的王猛,今天憋著一股勁,準備用一道工序復雜的“素燒鵝”一雪前恥。
鏡頭轉向陳宇。
他依舊是一派云淡風輕。
在他的灶臺上,擺著幾樣看似毫不相干的食材:軟豆腐、香菇、冬筍、面筋、冬瓜,還有一盆地瓜粉。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陳宇同時處理三道菜。
而最讓眾人看不懂的,是第三道菜。
他竟將冬瓜切成小丁,用特殊手法處理后,裹上地瓜粉、雞蛋液和青菜,下鍋煎制。
“他在干什么?冬瓜怎么仿葷?”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滋啦一聲,煎餅在鍋中成型,香氣四溢。
出鍋后,陳宇在上面淋上了一層紅亮的甜辣醬。
“這是……蚵仔煎?”
評委席上的劉振,再次露出了驚疑的表情。
蚵仔煎,是沿海地區的特色小吃,以海蠣的鮮美和地瓜粉的Q彈著稱。
用冬瓜丁,如何能模擬出海蠣那種獨特的口感和鮮味?
三道菜,南海金蓮、半月沉江、菩提素蚵仔煎,并排擺在陳宇面前。
無論是品相、創意還是香氣,都將旁邊那些規規矩矩的素雞、素鴨、素牛排,襯托得索然無味。
王猛看著自己精心制作的“素燒鵝”,再看看陳宇那三道素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手都開始發抖。
又輸了。
品鑒環節,毫無懸念。
“這……這真的是冬瓜?”
一位評委夾起一塊,仔細端詳,“這Q彈軟糯的口感,還有這一絲……海的味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陳宇微微一笑:“一點點小技巧而已。”
他當然不會說,他在處理冬瓜丁時,用了一點點從海帶中提取的。
富含谷氨酸鈉的濃縮汁液。
再配合精準的火候,才造就了這種以假亂真的“鮮”。
毫無疑問,陳宇再次以碾壓之勢,征服了所有人。
在宣布結果后,主持人林悅抓住機會,好奇地問道:
“宇神,您的這幾道菜,禪意十足,充滿了佛家的智慧。我能冒昧地問一下,您對釋家的理念,是不是有什么獨到的見解?”
這是一個很討巧的問題,既能拔高節目的格調,又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
全場的焦點,再次集中在陳宇身上。
只見他擦了擦手,很隨意地笑了笑。
“談不上見解,只是覺得,有些事情,不能太較真。”
“所謂‘酒肉穿腸過,我佛心中坐’。”
現場一片嘩然。
這句話流傳很廣,但大多被當成是某些人貪戀口腹之欲的借口。
從陳宇口中說出,似乎別有一番意味。
陳宇繼續道:“很多人覺得,信佛,就必須吃素,必須放生,必須日日誦經。但我覺得,佛家講究的是一個‘緣’字,一個‘悟’字。”
“如果你吃著素,心里卻鄙夷那些吃肉的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那這份‘善’,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如果你放生,只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求個心安理得,那對那些被販賣、被折騰的生靈來說,這到底是善緣,還是孽緣?”
一番話,如醍醐灌頂。
現場的評委、選手,甚至工作人員,都陷入了沉思。
直播間的彈幕,也一改之前的嬉笑怒罵,變得深沉起來。
【我悟了……】
【宇神,求你別踢球了,也別做飯了,開壇**吧!我第一個報名!】
【這格局,這認知,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我以前也覺得‘酒肉穿腸過’是句混賬話,今天聽宇神一解釋,才明白其中真意。】
陳宇看著眾人的目光,只是淡然一笑。
這些道理,于他而言,不過是前世網絡時代早就被嚼爛了的雞湯。
所以只需要照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