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們今天幫這位夫人,就等于幫將來的自己!”
“走,去衙門!”
“去衙門!去衙門!”
不明真相的群眾被鼓動著,情緒高昂,被帶動著也忍不住罵了起來,罵張家少爺、罵張家、罵方縣丞。
沒有人帶頭的情況下,沒人敢罵方縣丞,但一旦有人帶了頭,方縣丞的行為又如此惡劣過分,誰能不罵?
鬧哄哄到了衙門,方縣丞幾乎要被罵的十惡不赦了。
安縣令聽說無數(shù)百姓聚集衙門口、有人告狀,光這陣勢就嚇了一跳,連忙升堂。
柳采春初七上堂,安縣令一問,氣不打一處來。
怎么又是方縣丞、又是張家?
方縣丞被急急找了來,一聽就氣急敗壞,“這件事我根本不知情,跟我毫無關(guān)系!什么樹苗也并不是我要的!”
柳采春一指柳彩霞:“可是張少爺?shù)牧棠镎f,張家有您這個靠山在,我敢不給他們,讓我仔細(xì)想想自己有幾個膽子!”
柳彩霞抖得不成樣,亂糟糟惶恐萬分,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jìn)去。
一上公堂,她整個人都慌了,又有這么多人圍觀,她害怕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這副模樣落在所有人眼中,這就是心虛。
何況,她本來就心虛,在心里大呼:完了、完了、完了......
因為柳采春說的都是事實,一個字都沒有冤枉她。
被冤枉的只有方縣丞而已。
方縣丞心里已經(jīng)罵出一連串的臟話了,他這是倒了什么霉?這事兒他連知道都不知道,怎么就口口聲聲說是他指使的?
從來都是他冤枉別人,好好好,他堂堂縣丞大人竟然也有被人冤枉的一天,豈有此理!
他恨極了柳采春和初七這兩個膽大包天的無賴混賬玩意兒,但更恨的是那個不知所謂的小舅子。
特么的比他還要狂。
要不然這個縣丞他不做了,讓他來做行不行?
長沒長腦子啊?
民意沸騰,全城指定已經(jīng)傳的沸沸揚揚,到了這個時候想捂都捂不住了,安縣令沉著臉叫人去張家拿人。
張少爺正在美滋滋同心愛的嬌媚姨娘喝酒作樂,還沒有進(jìn)入到真正的“樂”的環(huán)節(jié)呢,就被衙門給請走了。
張少爺氣急敗壞又頭皮發(fā)麻,他好好的待在家里什么都沒干,憑什么拿他啊?這些衙役是不是有病?
姐夫呢?姐夫知不知道這件事?
到底是哪個混賬王八蛋在害他!
可惜無論他怎么問,前來拿人的衙役都一言不發(fā)。他們被交代了,只管拿人,自然不會給張少爺面子。
別人怕張少爺,他們并不怕。
到了衙門,張少爺看到一串跪在公堂上的柳姨娘和張家家丁們,怒火“唰”的下去了一大半,他好像......有點兒想起來是怎么回事了。
等徹底搞清楚怎么回事,張少爺氣急敗壞大喊冤枉:“我沒說!我沒說過那些話啊!我是想要花椒樹苗、八角樹苗沒錯,那可是名貴香料啊,值錢的很,別處又買不到,誰不想要啊?可我我、我讓柳姨娘去那柳灣村,是讓她花錢買的啊,誰讓她強搶啦?”
“大人啊,草民就算再不懂事,也不敢如此橫行霸道啊!都是柳姨娘自作主張,她該死,大人想怎么罰她就怎么罰,可這跟草民無關(guān)啊!”
柳姨娘驚呆了,“少爺——”
“你給我閉嘴!要不是你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我也不會被你連累,你還敢啰嗦?”
柳姨娘本來就害怕,再一被罵,哆嗦得更厲害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張家家丁們哪有不奸猾的?都是老油條了,誰還怕咬替罪羊啊?于是紛紛將一切都推到柳姨娘身上,他們一個個都成了忠臣了,苦口婆心勸說柳姨娘別亂來,柳姨娘一意孤行執(zhí)意不聽。
哦對了,這柳姨娘原本同柳夫人就是同父異母的姐妹,以前在家里的時候就不和,也不排除她這是故意想要借機整柳夫人呢。
沒想到弄巧成拙......
“一定是這樣!”
張少爺一錘定音。
初七冷冷道:“沒有張少爺撐腰,她怎么敢?至于張少爺有沒有人撐腰,那就不好說了。”
柳采春:“這會兒你們說的好聽,誰知道是不是做戲?等出了衙門,沒過幾天,便設(shè)計陷害我們夫妻倆,找別的法子加害我們呢?說不定到時候還要給我們潑臟水。那時候又怎么辦?你們張家的家丁們和柳姨娘說的沒錯,胳膊怎么擰得過大腿啊。張少爺如果一定想要我們家的樹苗,我們也沒辦法了,張少爺想要就去要吧,只是千萬放我們一條生路啊,過后千萬別記恨我們、別找我們算賬啊......”
張少爺快氣死了,“什么樹苗,我本來也沒想要,都是叢家大少爺說的,他說這花椒和八角樹苗難得,有錢也買不到。又說花椒和八角很貴,我這才想要——要同你們買。早知道惹出這么多事兒來,我才不要!”
“不要了,送給我我也不要了!”
張少爺心里臟話連篇,快氣死了。
若不是柳姨娘一個勁兒攛掇,說不定他根本就不會干這個事兒。因為他在這兩口子手里吃過虧啊。
可恰恰是因為他在他們手里吃過虧,好了瘡疤忘了痛,他特別特別想扳回一局。
加上柳姨娘說的那么信誓旦旦的,這很難讓他不動心啊。
他就想著,那么干脆這事兒就干了吧。
成了他既扳回了面子又得了實惠,就算不成,那也都是柳姨娘自作主張,跟他沒有關(guān)系。
沒想到......
跟他沒有關(guān)系是沒有關(guān)系,可是他還是上了公堂啊。
又一次被人圍觀,被姐夫瞪,回去肯定被爹罵,好氣啊。
柳采春、初七知道這事兒錘不死張少爺,鬧到這里也就罷了。
張少爺堅持這是誤會,樹苗他不要了,柳姨娘該怎么罰怎么罰,他絕對不包庇。
安縣令最終判定,柳姨娘和張家家丁們各打二十大板以儆效尤,勒令張家管束好下人,嚴(yán)禁擾民作惡、仗勢欺人。
罰了張家百兩銀子補償柳采春夫妻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