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百姓,把田地掛在官紳身上避稅。
時間一長,官紳的田地越來越多。
百姓很快將會無立錐之地,官紳開始對百姓進(jìn)行壓榨,元末亂世早晚會在大明復(fù)現(xiàn),朱元璋看不得這種情況。
好不容易把元蒙推翻,成立了大明。
他不想看到自己成立的大明,也成為像元蒙那樣的王朝。
屠龍者,不能成為惡龍。
大明江山要長長久久。
朱允熥道:“如果讓孫兒,站在皇爺爺?shù)慕嵌龋鋵?shí)很簡單,殺就是了,殺人立威。”
“殺?”
朱元璋道。
“就是殺。”
朱允熥道:“皇爺爺?shù)耐阋哉饝卮竺鳎阍诘臅r候,軍中那些老將都不敢亂來,先把他們的兵權(quán)收回來,再讓皇叔們回來制約,讓他們折騰不起來了,再宣布改了。”
主要也是怕,那些武將聽到連自己也要交稅,從而制造了動亂。
藩王正好可以壓制他們。
再有朱元璋的威望,軍中沒有人敢動。
至于那些文官,大概就是罵人、冒死上諫、抬棺上朝等做法。
收稅先不收藩王,但等到整件事平息下來,再慢慢對藩王的封地動手,既然要收,那么一視同仁,全部一起收。
只是早點(diǎn)晚點(diǎn)的問題。
“制約了武將,他們亂不起來了,剩下的容易很多。”
“主要是看皇爺爺,夠不夠狠,肯定有不少人以死相逼,那就讓他們?nèi)ニ馈!?/p>
“地方的豪紳,一定會反抗。”
“滅幾個家族,他們就怕了,只要兵權(quán)在手,如果真的改了,可以收獲部分民心,他們是反抗不起來了的。”
“誰跳得最高,那就殺誰。”
“殺就是了。”
“最壞的后果,是皇爺爺?shù)拿暎磥砗脦装倌昀铮瑢舻貌荒茉俪簟!?/p>
朱允熥的想法,很簡單粗暴。
這么暴力的手段,非朱元璋不可。
名聲臭了,類似于雍正,后面的乾隆也沿用了這個方法。
雍正開了這個頭,乾隆沿用,罵名雍正自己背了。
朱元璋不把罵名,當(dāng)作一回事。
他殺了那么多官員,可以想到名聲早就臭了,在想朱允熥這個方法,可行性到底有多高。
“你還是想的太簡單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殺人,不是那么好殺的,咱就算能控制住所有兵權(quán),得到穩(wěn)固的民心,但要通過殺戮來改革,不好改。”
以他皇帝的視角看待,朱允熥的暴力去改,聽起來可行,一旦進(jìn)行下去,變數(shù)太多了,不一定能成功,萬一殺得不徹底,有人反了怎么辦?
“如果以你的角度去改,如何改?”
朱元璋又問。
以自己的角度,是暴力。
朱允熥的角度,應(yīng)該不是暴力了吧?
“孫兒會找一個契機(jī),先讓一個縣,或者一個府來嘗試,通過這種方式,讓朝中官員看得到這個方法的好處,以及稅收的增長。”
“這個叫做試點(diǎn),先試點(diǎn)后推廣。”
“至于對外推廣,也得要有鋪墊。”
“先查各地倉廩,查稅課司、查戶部,他們肯定沒幾個是干凈的。”
“查出他們的問題,再捉人,把整個大明,稅收的弊端,以及鄉(xiāng)紳豪族稅收的問題等暴露出來,再以試點(diǎn)為例子,進(jìn)一步推廣。”
“慢慢的改,一步步進(jìn)行到底。”
“不過這樣做,肯定也會遭到地方,或者那些勛貴、鄉(xiāng)紳的不斷反抗,但沒有那么激烈,會相對溫和一些。”
“最重要的一點(diǎn),如果皇爺爺以后交給孫兒改。”
“孫兒先熬死部分老公侯、勛貴,他們的兒孫肯定沒有他們的威望,勛貴反抗的聲音不大,主要是那些鄉(xiāng)紳。”
朱允熥把自己的想法,簡單說了說。
這些不過是最初步的想法,而不是做法,距離可行、可做,差得還遠(yuǎn)了。
真正要這樣做之前,朱允熥必須和楊士奇等人,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商量、制定方法,才能做下去,否則肯定實(shí)現(xiàn)不來。
想是很簡單,做肯定難。
誰都能想到,但不一定誰都可以做到。
朱元璋微微點(diǎn)頭,贊同道:“你這一個想法,倒是溫和許多。”
“未來改,是肯定改。”
“特別是稅這一塊,不改的話,后面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大。”
“就看皇爺爺想不想,在以后給孫兒改了。”
朱允熥最后,笑著往老朱看去。
朱元璋表情一僵,輕哼道:“你這逆孫,是不是想套咱的話?”
給他機(jī)會改,就是等于說明,儲君之位是朱允熥的了。
“不敢不敢。”
朱允熥笑了,又道:“皇爺爺放出這個消息,足夠壓下孫兒的那些破事,讓他們亂傳幾天再辟謠,不會再有人討論孫兒了。”
“至于源頭,錦衣衛(wèi)能查,那就查。”
“查不到,也算了,反正孫兒知道是誰派人傳的。”
朱允熥心里在想,朱允炆又犯傻了。
用這種破招,這不是明晃晃的告訴朱元璋,謠言是他朱允炆造的。
有些謠言,既然傳出來,不會空穴來風(fēng)。
“應(yīng)該不是道衍的計劃。”
朱允熥心里嘀咕,道衍那個壞和尚,給不出那么低段位的方法。
肯定是建文三傻,那三個大聰明想的。
不愧是臥龍鳳雛啊!
“行了行了。”
朱元璋道:“咱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朱允炆已經(jīng)離開了,他也沒必要,把朱允熥留下,繼續(xù)看奏章。
朱允熥不客氣,趕緊開溜。
剛到家,只見楊士奇急匆匆說道:“殿下是否知道,外面的傳言了?”
連楊士奇都知道了,看來真的全部傳開了。
“知道了。”
朱允熥道:“正要和先生說說,先生認(rèn)為如何?”
楊士奇毫不留情地批判道:“蠢招,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二皇孫讓人傳的,目的在于抹黑殿下,我們都能想到的事情,陛下想不到?”
朱允熥認(rèn)為,老朱就算想到,也還不一定相信是朱允炆,剛才就是最好的表現(xiàn)。
“確實(shí)是個蠢招。”
朱允熥笑道:“朱允炆身邊的人,太想當(dāng)然了,我見過道衍,可以肯定不是他的計劃。”
楊士奇問:“殿下準(zhǔn)備,如何應(yīng)對?那些傳言,對殿下名聲不利!”
朱允熥把剛才,對朱元璋說過的話,給楊士奇復(fù)述了一遍。
“想要壓下一個傳言,唯有制造另外一個更勁爆的傳言,百姓們都是貪新厭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