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聞言,皺起眉頭,蘭陵蕭氏,這個家族可是傳承了許久,好像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就是這個家族的。
至于這個蕭家,是不是如今大唐的五姓七望這個檔次的,說出來不怕丟人,陳從進確實不是太清楚。
這要怪,也只能怪陳從進接觸的階層不夠高,就是靠刀把子,強行登上媯州刺史一職后,他的人脈也沒擴展到那么高的層級。
媯州乃偏僻之州,那等大族,又怎會看上自己,而自己的部下,又多是底層武夫,因此,陳從進這么些年,還真對大唐五姓七望不太熟悉,當然,主要也是陳從進沒去認真的了解。
但大致上,什么隴右李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這些,陳從進還是有所耳聞的。
而一想到范陽盧氏,陳從進心中起疑,怎么范陽離幽州這么近,自己這些年就沒碰到自稱盧氏之人。
李豐在旁見陳從進一臉思索的模樣,他眨了眨眼,輕聲叫道:“大帥……”
陳從進猛的回過神來,連忙說道:“帶他進來吧。”
李豐點點頭,轉身而去。
不得不說,在這年頭,名門大族的名頭,還是有點用處的,換做尋常人,別說李豐親自前來通報,怕是消息壓根都傳不到李豐的耳中。
………………
蕭郗見陳從進并未親自相迎,心中一嘆,世道,果然已經大變了,究竟是在什么時候,一介農家子,手握軍權,便可凌駕在名門世族之上。
雖然陳從進并未親迎,但蕭郗內心中,本來就對武夫的期望值不高,因此,倒也沒什么不忿的心情。
然而,剛過儀門處,便見不遠處大堂石階上,便見有一人,站立此處。
“大帥,蕭郎君到了。”
蕭郗聞言,有些詫異,登上盧龍這個強藩節度使的,居然是這個年輕人,甚至年輕的有些讓人害怕。
“蘭陵蕭氏,齊梁房,蕭郗,見過陳節帥,節帥威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實乃郗之幸事。”
蕭郗屈身行禮時脊背如松,廣袖垂落似流云舒展,確實和陳從進平日里見過的文士有所不同,這個蕭郗,即便是行禮,其動作中,還散發著優雅的感覺。
陳從進打量了一番蕭郗,雖是中年模樣,但看著樣子,依然是頗為俊俏,陳從進隨即笑道:“蘭陵蕭家的名頭,那才是如雷貫耳啊,請進堂中說話!”
踏入雕梁畫棟的節度衙堂,待蕭郗入座后,陳從進看著蕭郗,問道:“蕭郎君此番來幽州,可有何事?”
蕭郗略一沉吟,隨后面不改色道:“郗今日求見節帥,乃效毛遂以自薦爾。”
陳從進聞言,愣了一下,這蕭家是覺得自己是個潛力股,提前來下注的嗎?這未免也太早了些。
想到這,陳從進點點頭,問道:“蕭氏乃名望之族,若有心,在長安尋一清貴之職,想必不難,何以千里迢迢,來這幽州苦寒之地?"
“幽州,雖處邊陲,但民風強悍,精兵強將屢見不鮮,節帥認為幽州乃苦寒之地,但以蕭某之見,幽州卻是大有所為之處。”
聽著蕭郗有些吹捧的話,陳從進笑了笑,不再和其繞圈子,而是直入主題,問道:“以蕭郎君之家世,既愿來投,陳某自當倒履相迎,只是節度使職下,蕭郎君屬意何職。”
對此時的陳從進而言,別管是世家還是寒門,他現在急缺人才,有人來投,陳從進都接受,至于是真的人才,還是濫竽充數,這個時間一久,自然是一清二楚,不過,陳從進覺得,這蕭家既然派人來,應該是不會派個草包過來的。
蕭郗輕撫短須,輕聲道:“如今,天下藩鎮林立,朝廷與藩鎮之間,既有合謀,又兼對立,其中干系,繁復無比,郗不才,愿為節帥執筆,調和朝廷與藩鎮,地方與節府之間的干系。"
雖未明說,但陳從進卻是聽的清楚,蕭郗,想當盧龍節度使下的掌書記,在這個時候,陳從進可不管蕭家有什么想法,有句話說的好,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于是,陳從進撫掌而笑道:“本帥帳下,正缺個會舞文弄墨的謀士,既如此,掌書記一職,便由蕭郎君替吾執掌。”
蕭郗站了起來,一臉肅容的行禮道:“屬下拜見大帥!”
“蕭書記請起。”
這時,陳從進忽然想起來之前的疑惑,于是開口問道:“蕭書記,這范陽盧氏,離幽州如此之近,為何本帥從未見過?”
蕭郗聞言,有些啞然失笑,陳從進的問話,一看便知家世確實很一般。
于是,蕭郗搖搖頭道:“大帥,可曾聽過岡頭澤底這句話?”
“不曾聽過。”
“岡頭澤底,意指高門士族,其中,岡頭,便是指范陽盧氏,澤底則指的是趙郡李氏,自南北朝之后,世家大族,多已不在原籍。”
陳從進還真不太了解這個,聽到蕭郗的話,難得碰到士族之人,陳從進當即問出心中疑惑:“為何不留原籍?”
“自太宗朝正式廢除九品中正制后,門蔭,科舉,已然是士人為官最重要的途徑,身處原籍,與朝中的關聯,因路途之遠,而致消息多有延誤,因此,自隋以后,世族多移居長安,洛陽,乃至相鄰的城市。
而在原籍,大多只留下極為少數的族人,以看顧老宅,墳塋,所以,范陽盧氏,雖名在范陽,實則其族,多在長安,四姓中,惟鄭氏不離滎陽,余者,皆早以遠離祖籍。”
聽到這,陳從進才恍然大悟,難怪在幽州很少聽到范陽盧氏的名頭,原來人家早在幾百年前都遷到長安去了。
一想到這,陳從進心頭一動,世家大族大部分族人都在長安,那么黃巢入長安,按族望,大肆殺戮,也難怪后世之人,皆言世家大族覆于黃巢之手。
其實陳從進內心中有些不太明了,這世家不是最擅長分頭下注嗎?怎么會都擠到長安去,結果被人家一網打盡,想了想,陳從進的心中浮起一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