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
僅僅是看到了任務名稱,洛珞便十分肯定自己觸發了那個最理想的任務。
從【未來視界】預見他拍攝《流浪地球》的那一天起,他就有此猜測,他剛想到可控核聚變,下一秒就浮現了這部戲的畫面,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巧合。
他只是擔心,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提前,導致本應該觸發的任務消失,或者改變。
畢竟是可控核聚變啊!除了在《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大片里,哪里還見過這么高端的東西,其重要性簡直超過了過往所有任務和獎勵之和。
如今看到它成功觸發,總算松了口氣。
隨即才冷靜下來,仔細的看起了任務內容,
【觸發任務——點燃聚變之火】
【任務等級——傳說級】
【任務描述:行星發動機的怒吼象征人類存續的吶喊,你不僅是劉啟,更是點燃文明火種的執炬者,需在物理規則框架內,讓這座鋼鐵巨獸的心臟真正搏動。】
【要求:基于劇本中的重型聚變發動機核心設計圖,在劇本游戲中推演出可實際運行的聚變反應邏輯,三年之內點燃聚變之火,推動人類文明的前行。】
【獎勵:開拓者勛章】
【備注:行星發動機的虛構火焰已照亮深空,但人類真正的聚變燈塔仍隱匿于迷霧。】
瀏覽完任務詳情的洛珞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原來S級任務還不是最高,上面還有更高的傳說級,只不過這個任務內容……
這跟他想象的也太有出入了……
他想到了是跟點燃聚變之火相關的任務,但按照他的想法,這個任務應該是發生在戲里,哪怕讓他實際在【劇本游戲】里代替劉啟,完成那個如同末日一般,點燃聚變發動機的任務也不是不行。
但現在這是什么?
三年內點燃聚變之火!?
洛珞在心底發出一聲無聲的嘶吼。
這三年無論怎么看都不會是戲里吧,合著系統讓他在現實里三年內搞出可控核聚變!?
不是劇本里的角色在點火!不是用道具和特效模擬聚變的光芒!是要在現實世界中,讓那顆能夠點亮地球、推動星球的“火種”真正點燃!
有沒有搞錯啊大佬。
他是想完成任務,然后拿到核聚變的相關資料,方便他能更快的在現實里搞出來。
現在任務直接讓他去搞,他要是有那么大本事還用費勁巴力的拍戲干嘛,早就寫設計方案交到中央了,還用等你安排個鬼的任務。
至于那個任務獎勵,開拓者勛章它的價值有多大,洛珞已經無心關注了。
要是他真的能在三年之內把可控核聚變搞出來,那什么獎勵都沒有也值了。
不過仔細看過任務后,洛珞也算松了口氣,雖然是傳說級任務,但系統不至于完全給他一個只能在傳說里才有可能完成的要求。
首先便是那個任務描述了,僅僅是點燃聚變之火,沒有讓他去直接造個聚變發動機出來,這其中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別。
前者只需要產出聚變能源就可以,后者卻要通過粒子動能產生推力,更不要說還需要解決粒子定向控制、輻射防護、微型化聚變裝置等問題。
一個僅僅只需要勉強搞出來可控核聚變,一個還要設計為推進引擎,跳過“燒開水”環節,直接利用聚變產物產生推力,這難度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別人讓他自行研發,就是把完整的設計方案給他,三年內沒一點可能造出來他電影中的這種發動機。
除了任務難度沒有那么突破天際外,系統還給他留了一線生機,那就是【劇本游戲】。
參考上次在《源代碼》的劇情里,【劇本游戲】百分百還原了“塵埃之怒”的構造,那么這次應該也差不多。
最關鍵的是,這次可沒有那么緊的時間限制了。
只要他積分足夠,那么趁著這段拍戲的時間,拿出大量的積分直接泡在【劇本游戲】里,不信他復刻不出來一個簡易版的聚變堆出來。
只不過這次的任務難度并不完全集中在他的身上,畢竟不是說他方案設計的準確無誤就可以,還得要在三年內做出來,成功啟動才可以。
這對于當前國內的科技環境,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不過……這么想來,雖然這次任務很緊要,而且超乎尋常的難,但即便失敗似乎也問題不大啊。
最多就是拿不到任務獎勵,雖然這么重的任務,獎勵也肯定豐厚,參考【拯救者勛章】的功能,【開拓者勛章】應該更勝一籌。
即便是失敗了,他憑借在【劇本游戲】中的領悟,只要設計方案在【流形重構】通過,他早晚都可以搞出來。
看來……
“洛導?洛導?”
沒等洛珞繼續思索下去,溫嵐的聲音穿過鼓風機的噪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急傳了過來。
她敏銳地捕捉到了洛珞剛才的狀態有些問題,尤其是聯想到最近這段時間他整個人都有些緊繃,不由的就更擔心了。
旁邊的張涵予也停下了摘頭盔的動作,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目光帶著疑惑和關切投向監視器后的男人。
不過最擔心的還是劉藝菲。
只見她小跑著來到洛珞身邊,還沒來得及詢問,就看到洛珞臉上不再是連續幾個月以來的、如同覆著一層寒霜般的凝重。
那雙總是因高速運轉而顯得過于銳利的眼睛,此刻竟透出一種疲憊卻又釋然的光,像緊繃至極的弓弦終于被小心翼翼地松開了。
“怎么了?”
她壓低聲音,帶著關切。
洛珞側過頭,朝她露出一個輕松的笑容,輕輕捏了捏她的手背。
“沒什么”
他的聲音溫和許多:
“一個……卡了很久的‘難題’,終于有方向了。”
他沒有提及那個“傳說級任務”的內容,但那份卸下部分重擔的松弛感,已經真切地傳遞給了劉藝菲。
聞言劉藝菲沒有追問,只是微微松了口氣,回握了一下——她絲毫沒有懷疑,因為洛珞的回答跟她這段時間的猜測完全相符。
他就知道,洛珞一定是陷入什么難題中了。
原本她還只能一個勁的擔心,因為她在科研方面也幫不上什么忙,只不過她也決定了,不能讓洛珞再這么焦慮下去,要想個辦法讓他心態放松一下,哪怕停工幾天出去玩玩也好。
他真的擔心再這樣下去,洛珞繃著的這根弦會斷掉。
但沒想到居然在這么個拍攝的時候,洛珞突然有了思路,還真是峰回路轉。
“沒事”
洛珞轉過身再次說道。
抬起頭,目光掃過滿臉擔憂的溫嵐、遠處停下動作投來探詢目光的張涵予,以及周圍陷入短暫停滯的劇組人員。
“被光閃了下眼”
洛珞隨口說道,隨即他指向監視器:
“剛才那條怎么樣?放一遍!”
“……很好!這條過了!”
很快,洛珞的聲音終于穿透了風雪和機器余音,再次響了起來。
這場在救援行動中,點燃發動機的重頭戲居然一條過,這讓眾人不由的也歡呼了起來。
“準備下一場吧”
洛珞隨意的吩咐道,跟其他任務不同,這次他沒必要著急在哪一場戲上去把它完成了,甚至也不急著去【劇本游戲】里看看。
先完成今天的拍攝再說。
……
上午的拍攝任務結束后……
“道具組,道具組!”
工作人員老錢拿著剛打印的數據報告,習慣性地一臉焦急地小跑過來:
“洛導,那個……主噴口第二十六號單元的輔助散熱板,供應商那邊送來的新樣品,紅外溫感反射率跟我們要求的目標值還是差0.8%!您看要不要……”
按照之前洛珞的“吹毛求疵”,這肯定又是一輪漫長的返工和問責。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著導演的雷霆或嘆息。
洛珞接過報告,目光掃過數據,竟然只是輕輕“嗯”了一聲,隨手將報告遞給旁邊的溫嵐。
“記錄在案,后期光效看看能不能微調補償一下,這條能用就先這樣,不耽誤拍攝進度。”
他語氣平常,甚至帶點安撫:
“抓緊把下個場景的車載鏡頭準備好。”
老錢愣住了,溫嵐接過報告的手也頓了一下,難以置信地看著洛珞。
之前連2毫米的齒輪磨痕都要X光檢測確認的人,現在面對0.8%的光反射偏差,竟然……就這么放過了?沒批評?沒要求立刻解決到小數點后三位?
空氣似乎安靜了幾秒。
“啊……好的!明白,洛導!”
老錢反應過來,聲音里帶著一絲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巨大的迷惑,轉身就跑,生怕洛珞反悔。
溫嵐看著洛珞平靜的側臉,又看看手中的報告,心中的疑慮更深。
預算壓力似乎驟然減輕,但這突如其來的“寬容”,讓她莫名覺得……很不真實。
午休間隙……
張涵予端著盒飯,猶豫了一下,還是走到了正和攝影師交流下個鏡頭構圖的洛珞身邊。
“洛導”
張涵予斟酌著開口:
“剛才那場戲,您看我最后那個抬頭看行星發動機的眼神,是不是少了一點面對這種終極造物時……內心深處的敬畏感?要不要我再來一條?”
這是張涵予的自省,也是他適應了洛珞高標準后的習慣性精益求精。
洛珞轉過頭,認真地看著張涵予。
他沒有像之前那樣,立刻給出極其精準的細微調整要求,反而帶著一種寬慰的平靜笑了笑。
“已經非常好了”
洛珞拍拍他的肩膀:
“你眼神里的那種孤注一擲、背負一切的沉重感和那最后一絲希望的火光,比純粹的敬畏更復雜,也更符合劉培強在那個生死時刻的狀態,這條的情緒厚度足夠了。”
張涵予有些意外。
能得到“非常好了”的評價,在洛導這里絕對是極高的贊譽。
尤其那句“比純粹的敬畏更復雜”,更像是一種對他表演內在邏輯的理解和肯定,而非嚴苛的指正。
他緊繃的神經也隨之放松下來,那份因角色而生的沉重感仿佛找到了共鳴點,讓他由衷地點頭:
“謝謝洛導,我明白了。”
接下來的拍攝日,整個劇組的氛圍發生了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洛珞依然專業、高效,指令清晰的執導著整個劇組的工作。
但就連心再大的工作人員,也不難發現,他眉宇間的寒霜總算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穩自信的從容。
當道具組為新布景中的一處“廢舊地下城管道”送來幾種做舊樣品時,洛珞沒有再用他那恐怖的【洞悉之眼】去挑剔每一道刮痕的新舊程度和方向,只是快速掃了一眼,指了指其中一種:
“這種風化感更貼近廢土末世,可以。”
干脆利落。
拍攝一組在“領航員空間站”內部艙段的長鏡頭調度時,動作指導因為演員走位出了一點小瑕疵而緊張兮兮地申請重拍一條。
洛珞在監視器前回放后,卻揮揮手:
“空間感出來了,情緒連貫性沒問題,這點小瑕疵在動感的鏡頭里不明顯,過了。”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連布景組遞上需要簽字的、某個場景預算超支的單據時,洛珞也只是快速掃了一眼,語氣平靜地說了聲“知道了”,便簽下了名字。
沒有任何質疑,沒有要求解釋。
這種轉變讓整個劇組都隨之松了口氣。
最大的變化,也許是片場夜晚。
以往收工后,洛珞總是腳步匆匆地直奔道具車間或辦公室,反復推敲圖紙細節,翻閱技術資料直到深夜。
而現在,他會在片場多停留一會兒。
有時是耐心地和年輕的工作人員交流技術,聲音不再那么冷硬;有時會走到巨大的行星發動機模型前,抱著雙臂,靜靜地看著。
不再是審視,更像是在欣賞一件宏偉的藝術品,或者……是在展望著什么更加宏大的未來。
偶爾,他和劉藝菲并肩站在模型前低語時,劉藝菲能看到他眼中閃爍的不再是焦慮,而是一種純粹的熱愛與探索的光芒。
這光芒,讓劉藝菲懸著的心真正放下了。
她知道,那個被沉重任務壓得喘不過氣的愛人,已經調整好了狀態,找回了屬于他的節奏和信念。
她不知道洛珞之前憂慮困惑的是什么,如今有了的思路和方向又是什么。
此刻,《流浪地球》劇組這部龐大的“方舟”,在洛珞悄然松弦之后,卻仿佛卸下了無形的鐐銬。
雖然依舊是重工業級別的嚴謹作業,卻在軌道上跑得更加沉穩、自信,甚至…煥發出了更蓬勃的創作生命力。
越過那顆巨大的木星,向著更加深邃的宇宙深處,穩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