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上李祺燃放神香。
武英殿中李顯穆慷慨激昂,殿中一時寂靜無聲。
李顯穆被雨水打濕的眉梢已經(jīng)干掉,微微翹起一個不太明顯的弧度。
轟隆的雷聲在殿外響起,偶爾有劃破天際的閃電,照亮殿中一切,照得人纖毫畢現(xiàn)、面帶紫電神光。
繼而是噼里啪啦雨滴,灑落在琉璃瓦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而有律動的節(jié)奏。
深深的潮意,從殿門的縫隙中透進,帶著一絲夏季暴雨所特有的深寒,讓人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zhàn),是漢王。
皇帝負著手的面上還保持著憤然之色,如今已經(jīng)緩緩凝固,眉宇間微微皺起,帶上了一抹深思。
太子朱高熾完全伏在地上的身子微微直起了一些,蒼白如雪的臉上也泛起了一絲紅潤,眼底露出幾分希冀,好似雨過天晴后的彩虹。
黑衣宰相姚廣孝目光定定的望著李顯穆,手中盤著的佛珠速度陡然加快,但力道卻輕了幾分。
英國公張輔挺直的腰桿微微松塌了兩分,目光垂落,甚至有閑情逸致,將公爵袍上的褶皺撫平。
列在皇帝兩側(cè)的諸位總管太監(jiān),皆震驚的微微側(cè)視,眼底深處滿是敬服和嘆服。
漢王則臉色蒼白,趙王眼底亦有幾絲不豫。
白色閃光之下,李顯穆跪在后方,將所有人的神情一一錄在眼中。
實在是李顯穆此番慷慨激昂的言語,挑不出一絲毛病,堪稱應對皇帝憤怒的完美回答。
他先是表明了自己和太子之間的關(guān)系,而后又表明了自己和皇帝之間更緊密的聯(lián)系,之后表達了自己對皇帝的一片誠心。
最后他抬出了先帝!
這實際上是對朱棣的一種潛意識影響,李顯穆在告訴朱棣,我之所以和太子親近,是因為他是太祖皇帝的孫子,而我是太祖皇帝的外孫。
以這樣的關(guān)系來看,我們的血脈源頭在先帝的身上,而您是我的親舅舅,論血脈聯(lián)系我和太子之間,沒有和您之間更親近。
您又為什么要懷疑我會去幫著太子而對抗您呢?
李顯穆還道出了天家親倫四個字,又是在潛意識的暗示朱棣。
在這一整套的辯論邏輯中,李顯穆根本沒有費盡力氣去解釋自己與太子之間沒有聯(lián)系,而是用與皇帝之間更緊密的聯(lián)系,來告訴皇帝,我們舅甥才是更親密的。
這一番解釋觸動了皇帝的心,讓他徹底的緩和下來。
在場眾人對氣氛變化最是敏感,皇帝的態(tài)度變化,他們自然能夠感受到。
李顯穆跪在地上,其他人在觀察他,他也在觀察其他人,僅僅在這片刻之中,他就能明顯的感受到,這殿中果真是分成兩派。
其中黑衣宰相姚廣孝,似乎有出手之意,但因為李顯穆已經(jīng)解決了目前很大的一個問題,所以姚廣孝便安靜了下來。
皇帝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緩和,可是李顯穆卻沒有絲毫的放松,因為真正的難題在太子這里,他如今已經(jīng)在皇帝的面前重新獲得了說話的機會,但是能否為太子脫罪還要看之后他的言語能否觸動皇帝!
朱棣從一開始的憤怒之中,漸漸脫離出來,望著跪在地上的李顯穆,“你的忠謹,朕一向是知道的,況且是何人說你,工于謀國,拙于謀身,謀國謀身,豈非一理,這是在諷刺朕不能為謀國者存身嗎?
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當真該殺!”
伴隨著皇帝這句緩和的話語一出殿中氛圍大變。
漢王萬萬沒想到皇帝竟然就這樣輕飄飄的揭過了對李顯穆的懷疑!
雖然方才的言語讓他早就有所預料,可他實在不甘心,他謀劃了這么多,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才將李顯穆和太子逼入如此絕境。
就此作罷,實不甘心!
“不過是一些不能得天恩浩蕩的陰暗小人罷了,若臣與這些人計較,豈非要陷于污泥之中!”
李顯穆目光清明,眼中滿是對那等人的蔑視,這等意氣風發(fā)之景,讓殿中眾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還是個未及弱冠的少年郎。
“這話沒錯,天恩浩蕩,當真是天恩浩蕩,你這等天端的人物,不要與那些人去計較。”
朱棣又頗帶嫌棄的看了地上的漢王以及太子一眼,搖了搖頭。
人比人要死,貨比貨得扔,有李顯穆珠玉在前,再看自己的兒子,朱棣真是頗有幾分嫌棄,一個能武不能文,一個能文不能武,也只有老大家的朱瞻基非常像他。
想到朱瞻基,朱棣眉心又微微皺起,望向了太子。
今日之事終究是因太子而起。
朱棣雖然已經(jīng)相信李顯穆不會因為和太子之間的聯(lián)系而偏向太子,但太子所做之事依舊讓他不能寬心,此番實在是犯了他極大的忌諱。
他深深的望向太子,目光如劍如刀,銳利如天上神光,好似要穿透那兩百斤的體重,穿透肥肥的肉,看到朱高熾的內(nèi)心,看看他是不是真如平日那般溫良恭儉讓,是不是那個讓世人稱頌的仁德太子,還是在和善的皮下,有著對他這個君父的怨恨之念,以及宛如虎狼的不臣之心!
朱棣自戰(zhàn)火中走來,自血海中登上皇位,自然有不怒而威的攝人之氣,這般深刻的探究之色,隱隱便帶上了一絲殺伐之意,伏在地上的朱高熾,只覺被死亡所籠罩,他方才微微放下的一絲心,立刻再次提了起來。
“父皇這是想要殺死我嗎?”
下一瞬朱高熾便排除了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他知道父皇不可能因此而殺死他,甚至最多也只是廢除太子之位而已。
漢王眼見皇帝與太子之間再次劍拔弩張起來的氛圍,心中頓時一喜。
方才被李顯穆所震驚,他差點忘記了今日之事,乃是皇帝與太子之間,而非皇帝與李顯穆之間。
縱然李顯穆巧言色變得以脫身,但只要太子被廢,李顯穆若是想要榮華富貴,也只能到他這里來俯首稱臣。
擒賊要擒王,打了這么多年仗,沒想到竟然將這件事忘記了!
“父皇今日我等是前來議太子之罪而非李顯穆之罪。”
漢王有些迫不及待的將這句話道出,而后又重重的將頭垂下,他動作有些劇烈,親王服上所繡的蟒也隨之而動,活靈活現(xiàn),似要擇人而噬。
朱棣剛要說話,李顯穆便頗為詫異的望向漢王,奇怪問道:“漢王殿下說太子殿下有罪,方才臣進殿之時,陛下也說太子有罪,不知太子到底所犯何罪?
難道是當日那封奏章中的妖術(shù)之事嗎?
臣未曾想,陛下和漢王殿下竟將這等荒謬之事,記在這時。”
朱高熾后背一緊,他對李顯穆是頗有幾分了解的知道李顯穆這么說,定然是已然有應對之策。
朱棣先是一愣,而后將目光轉(zhuǎn)向了李顯穆,目光中流露出一絲不可琢磨的意味。
“你是說朕冤枉錯怪了太子?”
朱棣的聲音中再次帶上了一絲陰寒,漢王心底已經(jīng)要大笑出聲。
李顯穆啊李顯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方才你巧言令色,將自己從太子的漩渦之中脫離了出去,現(xiàn)在你又自己主動跳了回來,在這種時候你為太子說話,真是不知死活、不知好歹。
當真以為父皇對你的縱容是無限的嗎?
“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
如果你不能說出個道理,朕會懷疑你的用心,以及你方才所言到底是真是假,你確定你要為太子出言嗎?”
皇帝的聲音中帶著徹骨的寒意,可殿中對皇帝心思最為了解的幾人,卻感受到了其中的變化。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人人平等,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的謊言就是有理行遍天下。
一模一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李顯穆剛剛進入大殿時,他就說出方才那句話,只會被皇帝厲聲呵斥,而現(xiàn)在皇帝卻愿意給他一個機會。
這便是李顯穆已經(jīng)在皇帝心中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于是這句話的分量就變得不同。
從進入武英殿以來,李顯穆心中第一次松了一口氣,他所求的不正是這樣一個機會嗎?
他先前的字字句句,語中含情,所求的不正是一個能讓皇帝正視他所說的話,并且去為之思考的機會嗎?
只要皇帝思考,只要皇帝開始琢磨他說的話是否有道理,這一場他和皇帝的對弈,他就已然勝天半子!
殿中大勢,已然在這片刻之中逆轉(zhuǎn)!
漢王心中生出了一股巨大的不安,繼而席卷了他的全身,他再也忍受不住,抬起頭來,怒目而視,厲聲呵斥著李顯穆,“李顯穆,你就攪吧、攪吧,用你那張只會胡言亂語的嘴,把好好的一個朝廷攪得天翻地覆。
把國家大事、儲位之尊,也攪的成了如此凌亂之物,你把圣上當成了什么,難道圣上還不如你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見識更多嗎?
竟然還需要你在這里,來說一些什么匡扶社稷之語!”
李顯穆毫不畏懼,抬起頭來直視著漢王,厲言說道,“微臣還請漢王殿下慎言!
微臣是永樂三年的進士,是天子的門生,是當今圣上親點的狀元,是陛下讀了臣的策論之后,贊臣有橫壓三百州之才的六首三元!
丁憂守孝之后,是陛下拔擢臣進了內(nèi)閣,是陛下讓微臣在身側(cè)備為顧問,是陛下讓臣入了東宮,承擔起規(guī)范太子的職責,臣的每一步升遷皆是陛下所為,皆是陛下所幸重。
若臣不能對國家大事出言,殿下難道是在質(zhì)疑陛下的眼光嗎?
殿下難道是在懷疑陛下為微臣大開方便之門嗎?
殿下難道認為是永樂三年的兩榜進士皆徒有虛名嗎?
畢竟微臣這個魁首,在漢王殿下的眼中不過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遑論其他人呢?
此非殿下論外臣之道,微臣還請漢王殿下收回此等不當言論!”
漢王萬萬沒想到自己不過說了兩句,竟被李顯穆這等長篇大論回懟,他忍不住按了按太陽穴,只覺整個人昏昏沉沉,李顯穆的那番言語在他耳邊縈繞,猶如無數(shù)只蒼蠅嗡嗡叫,氣得他幾乎要昏過頭去。
可他剛剛從地上起身,便聽到了李顯穆還不曾停下,依舊厲聲道:“至于漢王殿下所說圣上自有公論,誠哉斯言。
然唐太宗,亦有魏征為其諫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陛下神明天縱,臣等在陛下身前查缺補漏而已,豈能一言不發(fā)而坐視陛下受奸人所蒙蔽呢?
漢王殿下雖不能繼任國朝大統(tǒng),終歸是一國之主,為天子藩籬,還請漢王殿下收起今日所思,此非為君之道,此非為王之道,此非為主宰之道,乾綱獨斷、偏聽偏信,此為禍之道也!
臣雖不是漢王殿下的僚屬,亦是漢王殿下的表弟,此為弟對兄之規(guī)勸也!”
“李顯穆你欺人太甚也!”
漢王再也忍受不了,尤其是李顯穆直接說他根本不能繼承大統(tǒng),幾乎戳中了他心底最敏感的那一根弦,讓他直接怒喝道,“你在說什么狂悖之言!”
黑衣宰相姚廣孝微微瞇了瞇眼,作為真正的局外之人,加上他是當世頂級的智謀之士,他看出了李顯穆是在故意的激怒漢王。
漢王想要擒賊先擒王,繞過李顯穆,直接拿下太子,李顯穆亦是如此,能夠讓太子脫罪,除了要說服皇帝,李顯穆這是抱著將漢王一網(wǎng)打盡的心思,讓漢王經(jīng)過此事,被皇帝所厭棄。
真是好大的野心!
真是好大的算計!
也真是好大的膽量!
畢竟如今的形勢,能夠?qū)⑻又槐O聛恚阋呀?jīng)稱得上是足夠輝煌的一場勝利了。
竟還想在此必其功于一役,只是不知漢王會不會上了李顯穆的當,在今日,從最巔峰直接被打落低谷。
姚廣孝心中自然是偏向太子的,但不妨礙他亦想要看一看戲。
李顯穆有才他是知道的,但他想要看一看李顯穆和他的父親李祺相比較起來,能差幾分,亦或能勝幾分,他對這父子二人有極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