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久久a级免费,欧洲成人午夜免费大片,都市激情亚洲综合,99久久亚洲精品蜜臀

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小威小說網 > 歷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23章 北征!北征!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23章 北征!北征!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類:歷史 更新時間:2025-07-08 07:35:39 來源:香書小說

蜿蜒迤邐的遷都隊伍在廣袤的大明疆域下前行。

朱棣騎乘著駿馬,手持馬鞭,滿是驕傲的望著這座巍峨的城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而他朱棣,還鄉兩次,真可謂人生巔峰了。

自蒙古高原而來的、裹著砂礫的干燥的風拂在他臉上,沒有南京那般潮濕輕柔,帶著絲絲生疼,卻讓朱棣有種險些要落淚的感覺。

這才是他所夢寐以求的東西。

李顯穆望著這座大明新的都城,腦海中卻出現了三個圈,那是李祺曾經給他畫出來的以北京為中心,草原、漁獵、農耕交匯的三種文明交匯的圈。

他曾問過父親為什么一定要遷都北京?

他永遠記得父親說的那句話,“北京是唯一能夠讓大明永遠偉大的都城。”

因為在這個最后的古典時代,只有北京才能同時控制草原、中原、遼東,是當之無愧的陸權帝國的中心點!

在控制這三個點的同時,北京還靠海,天津衛就在一百里外,船隊可以從天津衛啟航,輻射朝鮮、日本,繼而一路南下控制江南和南洋。

這里就是作為都城的天選之地!

西安、洛陽不靠海,南京則控制不了草原和遼東。

遷都北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一直贏!

在面對北邊蒙古的戰爭中獲勝,在文明的積累達成代差之前,在火器取代冷兵器之前,牢牢守住!

歷史上大明沒能守住,被落后的奴隸制滿清取得了天下,但這一世,有李氏在,絕不會重蹈覆轍!

李顯穆同樣一揚馬鞭,他的父親在南京創造了功業,而他的功業則在這座新的都城之中。

且聽龍吟!

……

遷都的爭議很快就在韃靼試圖統一草原的野心中徹底停止了。

當蒙古草原上響起黃金家族的馬鞭聲和刀劍聲,大明朝廷中早已是寂靜一片。

歐洲人不曾忘記蒙古人帶來的災禍,中原人更不可能忘記,尤其是現在的大明,神州陸沉的悲劇絕不能再發生。

“至高的蒼天降下了天命于大明,朱氏的子孫將負起責任,使漢人重新振作,這是太祖高皇所立下的誓言。

如今草原竟然有了竊取天命的打算,朕是絕不能容忍的,北征之事,刻不容緩!”

在煊赫的宮廷之中,大明皇帝威嚴沉重的聲音響徹九天。

諸靖難勛貴俯首,北征是必然的,唯一的問題只有一個,派誰去?

朱棣掃視而去,微微皺起了眉頭,張玉死了、朱能死了,他麾下兩個足以作為統帥的人,都去世了。

漢王自然不可能。

剩下的諸如淇國公丘福,能夠承擔起這樣的重任嗎?

現在已然不是開國之時,那時有常遇春,有魏國公徐達,有曹國公李文忠,甚至藍玉也是足以作為統帥的。

“張輔……”

只有這一個名字出現在朱棣的腦海中,而后很快就抹去,交趾不一定平靜,張輔要盯著南邊。

“淇國公……”

朱棣剛想選擇丘福,但很快腦海中就回想起一段對話,這段對話發生在五年以前,那時他進南京不久,和李祺聊起遷都之事。

二人都心知肚明,蒙古一直以來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脅,日后總是要開戰的,當時便盤點起當世諸武將,誰能承擔這份重任。

當時李祺很明確的點出了兩個人,“朱能和張輔。”

朱能死在了平安南的路途上,而后張輔果然沒有讓他失望,有大將風范。

“淇國公丘福呢?靖難之中,身經百戰,屢次擔任前鋒,為我克定難關,靖難功臣中名列第一。”

“為帥在謀,為將在勇,先鋒就是先鋒,敢打猛沖,就是一把刀子,可帥是握刀子的人。”

朱棣不得不承認,李祺說的非常正確,丘福的確不是穩重的性子,就是個二愣子,況且李祺和丘福無冤無仇,甚至根本就不認識,沒必要故意說他壞話,既然這么說,那就真的是不行。

“唉,大明廣袤,竟至于如此無人乎?”

“陛下怕是已然蠢蠢欲動想要親自去了吧,比起在皇宮里做個皇帝,您更喜歡馳騁沙場的那些時光。”

朱棣愕然。

回憶在這里戛然而止。

“朕將御駕親征!”

朱棣在金鑾殿上站起,眾人都仰頭望著他,殿中輝光照下,皇帝的臉上帶著縱橫意氣。

在這一刻,每個人都清晰的感受到了,這位馬上皇帝胸膛中所躍動的好戰之心。

江南的溫柔小意、細雨春風,那些足以侵蝕人意志的溫柔鄉,絕不能讓這位英雄有片刻的止歇。

他會是個好皇帝,但他更是個優秀的將軍。

他的歸宿只有戰場和血火!

“勝利將屬于您!至高的大明皇帝陛下!”

群臣萬呼。

……

呼嘯如山海的征兵令,從北平向著整個黃河以北的衛所傳去。

皇帝親征,除了京城最精銳的三大營外,還需要無數的民夫和軍隊,大明所建立的軍戶制度,在動員方面是絕對沒問題的,浩浩蕩蕩的無數人馬,向朝廷所頒布的集結地集中。

太子朱高熾被任命監國。

在離京之前,李顯穆趁著進東宮為太子講課之時,入了東宮一趟。

將之前和楊士奇說過的那番話,仔仔細細又講了一遍,幾乎是手把手的將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和朱高熾講了一遍。

聽的朱高熾冷汗涔涔。

“竟能如此兇險。”

李顯穆喟然嘆道:“殿下,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這又算是什么呢?至少只要殿下謹守規矩,漢王的機會就不大,當初李建成面對唐太宗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絕望。”

雖然李顯穆舉的例子很怪,但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

李建成面對李世民才是真的絕望,而他的弟弟與之相比,機會的確不大。

“姑父當初扶我登上儲君之位,現在顯穆你又為我事事謀算,我能有今日,全賴你們父子之功,若是有朝一日,有九五之尊位,我必還今日之恩。”

朱高熾頗為感動。

李顯穆聽著這番話卻只覺腦門上的青筋都微微跳動起來。

雖然他知道朱高熾是真心實意的,但這話聽著太嚇人了。

“殿下謬贊了。”

“殿下乃是嫡長,仁善有為,朝野共贊,乃是儲君的不二之選,臣父和微臣,能夠為太子殿下盡一份力,這是李氏的榮幸,方才那等感激之語,日后請萬萬不要說了,實在折煞微臣。”

朱高熾更感動了,多好的臣子啊,明明對儲位的歸屬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居功不自傲,甚至還反過來安慰他。

“若是日后有九五之位,必使李氏榮耀歸復!”

朱高熾這次說話很是肅然,這是莊重的政治許諾,李氏的榮耀歸復,何等榮耀,自然便是李氏的爵位!

李顯穆亦肅然起來,“臣雖愧不敢當,可卻實在不敢拒絕。”

“孤明白。”

朱高熾拍了拍李顯穆的手,“任誰也不能拒絕為祖先榮耀之事。”

……

在京城積極備戰之時,發生了一件大事。

下西洋的船隊返回了江南劉家港。

江南劉家港,乃是元明之際的天下第一港,無數漕運、海運的船只在此匯聚,傳說中沈萬三就是劉家港人。

歷史上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起點和終點,都在劉家港。

遠航歸來,京城已然遷徙到熟悉的北平,鄭和這等人,一時也覺得有些恍惚。

但他還是匆匆率領著海外而至的各國使團,前往北京拜見皇帝,他知道皇帝即將北征,再不去拜見,就見不到了。

此時的鄭和,還不知道他愿意為之奉獻終生的事業,就快要擱淺了。

此時的皇宮之中,正發生著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文淵閣諸閣臣齊齊跪在地上,眾人的眼角余光都望著跪在最前邊的李顯穆。

所有人都神情復雜,想過誰出問題,也沒想過李顯穆會出問題。

“停下西洋事?”

朱棣的神情有種暴風雨前的寧靜。

“是陛下,臣上奏,請停下西洋事。”

朱棣沉聲道:“顯穆,你知不知道,如果你不是朕的外甥,現在朕就把你踢出殿外,讓你跪上一天。

下西洋!

你知道下西洋意味著什么?”

“臣知道,外邦屬國遠至萬里,沒有下西洋事,他們便不能至京城入貢,我大明威名就不能遠播萬里。”

“你知道,你知道你還敢說停下西洋事,朕萬萬沒想到這番話會從你的嘴里說出來,要知道你父親生前可是非常支持朕下西洋的!”

朱棣的聲音中已經染上了濃濃的疑惑,李顯穆不是腐儒,為何明知這些事,還上書要停下西洋呢?

而且是選在這個西洋船隊剛剛回來的時候,這明顯就是不希望再有下一次了。

李顯穆深深叩首道:

“大唐極盛時,邊疆在萬里之外,北達北海、西在蔥嶺,這是大明也不曾觸及的領域,又有何用處呢?

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

何謂之邊疆,又何謂之藩屬。

朝鮮國、從前的安南國、烏斯藏、瓦剌順義王、日本國,這些才是藩屬!

他們在大明的邊疆之地,對大明的存在形成了挑戰,甚至會侵犯我朝的國土,這些藩屬才是有價值的,因為將其納入我朝的統治體系,就可以免于刀兵。

可那些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度,于國何益?

若是有朝一日,我大明國土如昔日蒙古,東西綿延三萬里,其自為藩屬,如今僅僅只有寶船抵達,而不能控制其王位更迭、不能抽調其國民為軍、不能抽取國資為稅,對其政治、軍事、經濟,全無控制,今日為附庸,明日造反,又有何用之?

三萬海軍,數百艘寶船,每年靡費甚多,難道僅僅為了這些面子嗎?

那第一次下西洋,三十余國來朝貢,已然頗足夠!

今日陛下有天下之念,志在建功立業,而為古往今來盛世之君,但陛下您是天縱之主,百年后的君主,還能有您今日的偉大嗎?

若不能為西洋船隊尋一出路,不過只是一時之煊赫,而終歸寂靜,微臣并非諫言下西洋之事,而是為長久之計,請陛下再行思量。”

不僅朱棣,其余人也都聽懂了,李顯穆不是真的要阻止下西洋,而是希望別在像現在這樣下西洋了。

一點好處都沒有。

國家的國力白白在這其中空耗。

這么下去,下西洋的事情怎么可能持續呢?

朱棣神色徹底緩和,“起來吧,朕還能把你怎么樣嗎?”

李顯穆依言從地上起身,其余諸閣臣也都起身,心有膽寒。

朱棣略一沉吟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如今國家修史、北征、還要安定交趾,靡費頗多。

此番鄭和回來后,先把下西洋停一下,待朕北征回返后,再行商議。

但西洋,朕是一定要下的!”

朱棣還是表達了自己堅決要下西洋的態度,李顯穆也沒再說什么,只要有了這個好的開頭,那就有機會勸說。

等朱棣看到了對于國家更為急切的軍事需求,他還能無動于衷,而執著于讓船隊白白往萬里之外而去嗎?

……

從朱棣回到北京時就開始整軍。

這一等就等到了永樂七年初!

草原上的游牧剛剛經歷了寒冬,水草枯萎,牛羊疲憊,戰馬消瘦,這是他們最為虛弱的時候。

漢武帝歷次進攻匈奴都會選擇春天。

朱棣和蒙古爭鋒那么多年,自然不會不知道。

在萬馬的嘶吼聲、嘹亮的號角聲中,朱棣率領著大軍離開了北京。

旌旗飄揚!

一路北上!

————

洪武十三年,二十歲的朱棣踏足了北平,以燕王的身份,永樂六年,朱棣再次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北平,以皇帝的身份,從那日起,北平成為了北京,“京”,這是他為北平而冠。

永樂七年,做了七年太平天子的朱棣,為了偉大的帝國,再次騎乘上戰馬,披掛起鎧甲,他率領著連綿如山海的軍隊,再次向草原進軍,漫天的黃沙、凜冽的冬風、潺潺而流的斡難河、金戈鐵馬的戰場、四散奔逃的蒙古人,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過去,如醉如迷。——《明朝這些事兒》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設置
恢復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
全局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和县| 曲水县| 湘潭市| 武山县| 林甸县| 和田县| 榆社县| 涪陵区| 乌拉特前旗| 岚皋县| 博罗县| 安丘市| 谢通门县| 洛宁县| 微博| 隆安县| 桐庐县| 天镇县| 彭阳县| 驻马店市| 库尔勒市| 阜康市| 遂昌县| 上思县| 杨浦区| 庄河市| 博兴县| 林州市| 融水| 马山县| 呼和浩特市| 余庆县| 惠水县| 台山市| 上栗县| 莱州市| 瓦房店市| 许昌县| 鱼台县| 汾西县|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