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黃易沒有回答,就這么靜靜的陪著對方看星星。
過了良久,老朱回過神來,語氣平淡的問道:“小子,我相信你給我講的都是真的。”
“大明十六帝,三百年江山,最后卻慘淡退場,唉……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
黃易安慰說道:“爭奪天下你沒錯,你不爭,別人也會爭。你想給子孫后代打下一個鐵桶江山也沒錯,但你不該把江山據為己有。”
“從你喊出江山是朱家的那一刻開始,大明就已經亡了。后面的十五代只不過是尸體腐爛的過程。”
“往前數兩千年,歷朝歷代都是如此,都是在重復這種死亡罷了,無一人、無一家、無一姓能跳出這個牢籠。”
老朱反問道:“你那一套能行?”
黃易搖了搖頭,“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破局之道兩千年前就被人提出了,天下為公!”
“歷朝歷代都在喊,甚至還發揚光大的喊: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與百姓共天下,不敢與士大夫共天下!”
“但所有帝王都只當作一種口號罷了,沒人踐行。口不應心還想長久?憑什么?”
老朱笑了笑,“你小子想當圣人,可你如何能讓后來繼任者跟你一樣是圣人?”
黃易仰頭看天,“我能做的只是盡量開個好頭,做個榜樣,至于往后歷代如何,天知道!”
二人沉默片刻,老朱語氣低落的說道:“小子,咱累了,送咱回去吧。”
黃易轉過身來,推上輪椅,緩緩掉頭回去。
可能是感覺到了英雄的遲暮,還有老朱失落的心情,黃易安慰說道:“其實只是給您講個故事罷了,不必過于介懷。要說您這一生可是相當璀璨的,堪稱前無古人。”
“能開局一個碗起家最后作皇帝者,唯你一人。”
“而且無論你的后人如何,至少你這一生的確是做了許多令人稱道的好事:推翻故元,掃平天下,讓百姓結束戰亂之苦,只這一件就值得樹碑立傳人人稱頌。”
“后來大明立國,你能謹守準則,外拒蠻夷,內鎮貪官,已然是了不起的明君了。”
……
黃易就這么一路走一路聊,幾乎全是吹捧老朱的功業。
可漸漸的他感覺不太對,怎么老爺子睡著了嗎?只聽我講,愣是不說話呢?
停下來一看,好嘛!
“您倒是打個招呼啊,一聲不吭就走了,我捧了您半天呢,也不知道您聽到幾句?剛才把您氣的不輕,起碼讓您高高興興的走呀……”
心情復雜的黃易感嘆片刻,然后認真的說道:“人死人死恩怨消,您安心的去吧。憑著您朱重八的名號,我會放過朱家的,將來會給他們一個妥善的出路。”
“您老這一生曾光芒萬丈,也曾受盡磨難!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來喪子……”
“雖然你我做了十年仇敵,但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僅僅是仇恨。”
“下去替我跟皇后義母、太子大哥問個好,告訴他們,你的后事交給我這個叛逆的義子來辦了。”
重新推上輪椅,黃易再次絮絮叨叨的推著老朱上路,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一對父子呢。
……
次日,長安城傳出消息:大明洪武皇帝昨夜參觀完長安燈盞,于龍首原上看著長安城萬家燈火,安詳離世,享年七十一歲。
而今正好是洪武三十一年。
親自安排好皇帝靈柩,然后黃易難得親自來到關中大朝會,目的只有一個:跟百官宣布,準備親自扶靈去京城,并且夫人孩子都去。
百官一聽,紛紛出言勸諫,萬萬不可,江南京城現在兇險莫測,侯爺和大都督豈能親自犯險?
黃易朗聲說道:“不管怎么說,我們一家三口跟洪武皇帝都是特殊關系,于公事論,我們關中從未自絕于大明,是大明治下,理應護送皇帝靈柩去皇陵。”
“于私情論,我們跟朱家三代人的交情,皇帝夫婦曾經親口承認妙云為義女,待我如子侄……”
呂秀才提醒道:“侯爺,您忘了七俠鎮圍殺之仇嗎?”
黃易擺手道:“人死恩怨消,我只是去送老爺子最后一程,他秦王朱樉難不成敢跟我齜牙?在座的諸位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后盾!”
此言一出,文官們群情激奮,“大都督、侯爺,微臣請命同去!”
“不錯,微臣也去,正要見識見識大明朝堂,說不得來個罵戰群儒!”
“干脆咱們去把他們勸降吧!”
武將們不樂意了,“干什么、干什么?搶我們的功勞?”
“大都督,侯爺,末將請命領兵去拿下京城,為護送皇帝靈柩掃清一切威脅!”
聽聽,這是人話嗎?
推著人家老爹的棺材,到人家家里,還說人家是威脅?到底誰是惡人?
黃易擺手說道:“多謝諸位的好意,洪武皇帝去世,舉國哀悼,動兵不吉。他是看著繁華盛世安詳離去的,在他下葬之前,不要再燃戰火。”
“傳令洛陽方面,派白展堂親赴江南,出使京城,提前把本侯扶靈護送的消息送過去,讓他們做好準備,誰若是敢在給皇帝送行之際裹亂,那就是跟本侯過不去。”
秀才站出來接令。
說通了朝會,黃易夫婦把政事全都交給了秀才料理,二人帶著女兒去收拾行囊。
長安方面只派了一千大都督親衛護送。
次日全程縞素,在長安百姓的注目下,洪武皇帝的靈柩被抬上火車,逍遙侯一身素衣親自抬棺。
火車一天來到洛陽,然后改換馬車朝著江南緩緩進發。
消息傳開,天下震動。
皇帝雖然多年不上朝,甚至天下三分,但沒有改朝換代,大家印象中還是這位洪武皇帝。
如果說皇帝駕崩在京城皇宮奉天殿,那沒人會覺得稀奇,反倒是莫名其妙的駕崩在逍遙侯的長安城?大多數百姓是不理解的。
百姓是什么態度,似乎沒什么重要。
但逍遙侯親自扶靈入京城的消息傳出之后,滿京城的文武嚇得瑟瑟發抖,誰都知道當年逍遙侯是被逼出京城的,現在人家回來了,還是以絕世強敵的身份回來的,豈能不清算報仇?
聰明的人已經開始搬家避禍了,甚至連朝廷欠的銀子也顧不上討要,趕緊躲。
蠢貨還不明所以,甚至還有人在等著看好戲,秦王跟逍遙侯可是死敵,這次倆人要王對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