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朱厚熜即位,次年改元嘉靖。
這位嘉靖皇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
老朱撫須點頭,“嗯,又一個中興,我大明明君不絕!”
“對了,你剛說什么?倭寇?什么倭寇?就是海外島上的那些叫花子蠻夷?他們還敢來我大明犯邊?”
黃易聳了聳肩,“現在的大明兵強馬壯,他們當然不敢。但嘉靖皇帝時期,大明已經是第十一任皇帝了。中間經歷過數次巨變,國力大不如前。”
“而且從成化皇帝起,幾乎不與外敵拼殺,兵馬早就攜帶了。倭寇沒了威懾,自然囂張跋扈。”
老朱冷哼道:“哼,若是如此,早該派兵過去滅了他們。”
黃易笑著說道:“不用擔心,我跟燕王約好了,將來一起發兵過去滅了他們。”
老朱白了一眼,“是啊,朕不用擔心了,這天下馬上就姓黃了。”
黃易回以白眼,“原本想夸您幾句的,沒想到您這么小氣,即便將來天下不屬于朱家了,可這些子民畢竟曾經被你領導過,你豈能如此漠視?”
“怪不得后來出了個嘉靖皇帝,原來根子在您這里,您只愛朱家。”
老朱眉毛一挑,“小子,把話說清楚,聽這話茬,好像嘉靖不是個好皇帝?你剛不是說嘉靖皇帝是個中興之主嗎?”
黃易點了點頭,“沒錯啊,但那是前二十年。”
“經過他二十年勤政治理,大明的確革除弊政,煥然一新。但他在位四十五年,后面的二十五年可不咋地。”
“興許是長期的安逸,讓他失去了奮斗的意義,所以后面他迷上了修道,并且任用奸臣幫自己斂財背鍋,舉國之力供養他一個人修道,可想而知的危害。”
什么???
為何會這樣?他、他……
老朱連說了兩個他,卻被黃易擺手打斷了,“別說人家了,你這位開國明君又如何?在位三十一年,前面二十年的確不錯,后來呢?大家有目共睹。”
老朱冷哼道:“那只是對你小子一人,對百姓朕還是記掛的。”
記掛?您只記掛著江山姓朱,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愛,還敢說記掛百姓?
老朱氣得滿臉通紅,“混賬,朕如何不愛自己兒子了?”
“很簡單啊,皇位傳給了孫兒朱允炆,不就是因為信不過燕王朱棣嗎?”黃易嘲諷道。
你、你……
“那是你故事里的朕,不是真的我!”老朱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黃易連忙擺手:“得得得,您說的對。”
他生怕因為幾句話把對方送走了。
“哼,接著說,他是如何從勤政愛民,變成大明禍害的。”老朱黑著臉問道。
黃易豎起大拇指,“禍害一詞用的好。”
“其實禍害不可怕,可怕的是禍害有文化。聰明人作禍,反而比普通人更禍患無窮。”
“這位嘉靖皇帝就是擅長此道的高手。”
“他避居皇宮西苑修道,二十多年不上朝,任用司禮監一群太監執筆傳達圣意,從不親自出面決策。出了事太監背鍋,有了功勞自然是他這個賢圣帝君的。”
這也行?太監還能這么用?
老朱咂舌道:“跟他一比,前面那個宦官專權的什么留學生,簡直就是個蠢貨!”
這才哪到哪?
他讓宦官們組建織造局,專門替宮里斂財,供他修道開支,據史書記載,當時大明稅收的一半都用來供養他一個人。
什么?
老朱驚呆了,一個國家一半的收入都供養一個人?那這不是禍害,這分明是大盜蟲呀!
“那、那就沒人管嗎?滿朝文武都是廢物?”
“那可不是,忠臣都被他殺了,留下的都是人精。”
什么?
老朱憤怒道:“人精?應該是馬屁精!國君有罪,朝臣無能占一半。”
黃易嗤笑道:“您還真是護短。”
“您知道那些正直敢言的大臣都是怎么死的嗎?”
老朱推測說:“難道是那些宦官?司禮監?”
不!
“這位皇帝修道以后,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說白了就是平日里以修道的方式裝瘋賣傻,從不明說自己的想法,讓辦事大臣去猜心思,如果辦的合心意,就賞賜有功,說是在皇帝的指點下辦事的。”
“倘若誰不長眼,辦的事損了皇帝的利益,呵呵……那對不起,你差事辦砸了,愧對朝廷,殺了吧!”
“久而久之,正直之人都被殺光了,剩下的可不都是會猜的人精嗎?”
這、這……
豈有此理?
老朱已經找不到詞匯來罵人了,帝王心術可以用,為了抓緊手上權力,用些見不得人的手段沒什么,但那也是為了攥緊權力好辦事的,實現帝王心中抱負的。
可這個混賬倒好,帝王心術用到了極致,最后全都用來供養自己的私欲?這不是誤國殃民嗎?
黃易笑著說道:“剛才我說了,朝廷一半的稅收都供給他一個人了。您知道另一半在哪里嗎?”
什么意思?
“另一半難道不是用來維持朝廷的日常開支?若是另一半也被吞吃了,大明如何能夠存續?”老朱質疑道。
黃易撫掌贊道:“沒錯,正常情況下都會這么想,可偏偏人家就這樣存續下去了。”
“朝廷的一半稅收歸皇帝,另一半全都裝進了他任用的那些巨貪的腰包。”
巨貪?
“這些蠹蟲,不殺了填補國庫,難道留著過年嗎?”
“當然不能殺。比如嘉靖養了二十年的宰相嚴嵩,朝野人盡皆知的大奸相,可偏偏皇帝寵信第一,誰敢參奏嚴嵩,等不到次日就被抄家滅門了。”
老朱皺眉道:“除了那幫太監,他還任用奸臣排除異己?”
黃易搖晃著手指,“不,這不能叫排除異己,這叫坐山觀虎斗,皇帝折騰手下文武起爭斗,這樣來回的殺人,殺的都是不聽話的,或者說擋著自己撈錢的蠢人。”
“于是就有了上行下效,皇帝帶頭撈錢,手下奸臣也紛紛效仿,皇帝是巨貪,嚴嵩是大貪,后面的是中貪、小貪……”
“以至于一年到頭連官員的薪俸都發不出,朝廷根本沒預算了,這個賬誰來都圓不住。”
老朱不解道:“那朝廷豈不毀了?江山如何存續?沒生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