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燕王府的鐵鉉垂頭喪氣,第一次談判就成了這個樣子,他是真的沒臉回來見人。
面對燕王朱棣的詢問,鐵鉉只能硬著頭皮據實回答。
“你沒說錯吧?關中的意思是,我們不僅要支持那些百姓落戶關中,而且大明的戶籍還不能取消?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你怎么跟人談的?你是去談判的?還是去乞降的?”
鐵鉉羞憤欲死,“殿下,關中好像早有準備,故意派了一個叫白展堂的武將出面談判,那人極度傲慢無禮……”
他把自身遭遇講述一遍,燕王朱棣拍案而起,“豈有此理!他黃易怎么敢如此羞辱本王?”
“他開出這種條件,你就答應了?”
鐵鉉搖頭道:“臣下根本就沒有開口的機會。是江南齊泰答應的這些條件。白展堂不容質疑的說:江北照著做就行了。然后臣下就被他趕了出來,而且是一路趕出洛陽境內。”
江南答應了?他們瘋了嗎?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都能答應?
呸!軟骨頭!
“鐵鉉,你不會是被人蒙了吧?”
鐵鉉搖頭表示不知。
姚廣孝沉吟道:“應該不會,想必這其中定有我們不知道的隱情。關中沒必要用這種手段蒙騙,他們想要的結果,一直都是明著來。”
朱棣揮了揮手,“行了,你下去吧鐵鉉。”
“殿下,我……”
“下去!該做什么做什么,本王有事會通知你。”
鐵鉉明白,自己失寵了,第一次出門就辦砸了,唉……都怪關中那個叫白展堂的魂淡。
看著對方離開,姚廣孝嘆息道:“早知道還派夏元吉去好了。”
朱棣冷哼一聲:“一個跟關中暗通款曲之人,什么時候把我們賣了都不知道。”
“和尚,查清楚江南的情況,我要知道老二為什么答應做軟骨頭?”
“遵命!”
……
江南,京城!
齊泰在朝堂上伏地哭訴,“太殘暴了!他們把微臣按在黃河岸邊,然后在我身旁一下下開炮,雖然是對著黃河炸魚,但誰都能看出來,這分明就是在威脅!”
“秦王,微臣失職,微臣有罪,不僅沒辦好這次差事,而且還沒扛住他們的威脅……”
秦王朱樉怒拍桌案,“豈有此理,關中做事越來越不擇手段了!無恥,無恥至極!”
“說,他們都提了什么要求?”
齊泰哆哆嗦嗦的說道,“其一,要承認那些自愿入籍關中的百姓,其二,不得取消他們的大明戶籍、不得收回他們的祖宅和祖業,其三,公開聲名:是逍遙侯幫朝廷收攏這些窮苦百姓,逍遙侯胸懷濟世,大功一件,朝廷要給予加官進爵。”
什么???
“太可惡了!前兩條也就罷了,他黃易還想加官進爵?他已然是逍遙侯了,難道他想封王嗎?讓大明承認他關中王的正統身份?絕無可能!”
齊泰小聲提醒說道:“殿下,他們能當著微臣的面,隨便丟幾百上千發炮彈在黃河里,足見關中之富裕。”
秦王朱樉瞪了一眼,“你什么意思?”
齊泰壯著膽子說道:“殿下,不過是一些流民而已,沒必要因為他們而大動干戈。而且我們跟關中有合約,馬上就要派人過去賺大錢了,更不能現在撕破臉。”
“所以……微臣以為,不如大家以和為貴?”
后面這句話是場面話,給秦王朱樉一個臺階罷了,其實大家都清楚,齊泰話里的意思就是,人家炮彈充足,咱們不敢開戰,得罪不起。
朱樉也聽懂了,在沒解決江北的老四之前,他當然不愿得罪黃易。
因為他一直擔憂黃易跟老四聯手。
“哼,他的前兩個條件,本王可以答應,但加封一事不可能,朝廷不能承認他的正統。”
這時黃子澄出班建議道:“殿下,不能加封逍遙侯,何不封他的孩子呢?上次朝廷加封平安公主的女兒為長安郡主,不如趁此機會,加封為長安公主,也好顧全雙方的臉面。”
朱樉掃視其他人,“諸位以為如何?”
“臣等附議!”
“哼,那就依黃愛卿所言吧,爾等代為擬旨,回頭送人去務工的時候,一起送過去。”
說完朱樉起身拂袖而去。
心情十分郁悶的他,在這深宮內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現在倒是來看老爹看得越發勤快了。
其實是把‘植物人’老爹當成傾訴對象了。
可苦了裝病的老朱。
兒子不來的時候,我可以自由的呼吸,甚至翻身活動都可以,只要支走丫鬟即可。
但每次兒子過來,一聊半個時辰,如果趕上想拉屎撒尿,可真是折磨!
老子七十多了,這把年紀,讓我憋著不拉屎撒尿,跟上刑無異。
……
時間很快來到了三個月后的約定之期。
江南朝廷提前知會洛陽,聲稱要帶人過來務工,洛陽答應的很爽快,當場要了十萬人。
于是沒多久,江南浩浩蕩蕩過來十萬壯勞力,由官府一千多人帶隊,浩浩蕩蕩一路北上西行。
路過江北管轄的地盤,無一人敢阻攔。
想當初洛陽守將只是攔了一支關中商隊,洛陽就丟了。這次人家十萬人的大工程,如果誰敢攔住?恐怕整個江北都要給關中。
燕王朱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北上草原打獵,裝作看不見。
但治下百姓卻滿是好奇,心說這是做什么的?打仗嗎?怎么不穿鎧甲?
稍微一打聽,這才知道,是江南朝廷組團帶隊,去關中、洛陽修路做工的。
有這事?
關中、洛陽修路可是天大的肥差!一天三頓飽飯,三天一頓肉,每天還有三十文的工錢,大家排著隊都求不著的好工作。
可惜上次關中招工告示時間太短,沒等行動呢,報名就結束了。
去的人干了三個月就回來了,一個個都在吹噓工地上神仙般日子,比衙門當差還好。
不是說工程結束了嗎?怎么再次招人我們不知道?
然后就有人給解釋了,說第一段工程結束了,但關中和大明沒談攏,于是改變了招工策略。
換成大明朝廷幫忙招工,關中不再私自零散招工。
十萬人的大工程,江南接的單!江北燕王害怕人口流失,所以給拒絕了。
消息一出,江北一片嘩然,再經過有心人的引導、輿論的發酵,江北百姓罵聲一片,全都在罵燕王朱棣不務正業,這么好的肥差,憑什么不幫江北百姓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