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久久a级免费,欧洲成人午夜免费大片,都市激情亚洲综合,99久久亚洲精品蜜臀

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小威小說網 > 歷史 > 九鼎九龍蠱 > 第九章 上三才子

九鼎九龍蠱 第九章 上三才子

作者:散人胡不歸 分類:歷史 更新時間:2025-07-03 03:32:29 來源:香書小說

夫人土司提筆改“最有學問的”史道長寫的文字的事,和大東巴夢到夫人土司化身為女媧娘娘和觀音菩薩的事,在話場子里沸沸揚揚了好幾天。在天石谷,“有學問的”幾個人,歷來是被眾人另眼相看的,當然不可能是“低看”,但也不完全是“高看”。那眼光,像話場子里的話,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在夫人土司之前,天石谷人公認“有學問的”,只有三個人:史道長、禹三少爺和歐麥嘎師傅,合稱“上三才子”(也有幾個二流子背地里叫他們“上三流子”)。除了這三人,也還有幾個識字的,比如大東巴迪尼體古、廖總管和上善觀的幾個道士、嘎得教堂的幾個雜役,但在天石谷人眼里都是不入流的。

“最有學問的”史若水道長,據(上善觀道士)說,是啥子正一教正宗嫡系的第幾代傳人,學識淵博道行高深,天文地理陰陽風水醫卜星象奇門遁甲樣樣在行。而據(禹三少爺)說,史道長最大的學問和本領,充分表現在他用朱砂畫在黃裱紙上的那些令人敬畏的、不知所云的符號上,隱藏在上善觀那間云山霧罩、神鬼莫測的秘室中。據說史道長會畫的符號,比整個天石谷的人頭數還多;那間秘室中的稀奇古怪,比九鼎山中野獸的種類還多。禹三少爺給史道長這些多不勝數的符號,和那些不能公開的稀奇古怪,統一取了一個簡單好記、令人敬畏的名字:捉鬼賣。大家都見過史道長畫的那些符號,覺得跟會寫字一樣,也不是特別了不起。九小姐不會寫字,但小時候畫在上善觀外墻上的那些符號,看起來比會寫字的史道長還畫得好。最令人敬畏的,是那間據說是專門搞啥子發明實驗的密室,除了史道長和他最信任的幾個道士,誰也不準進去。當年,年少輕狂的禹三少爺,就是因為帶著長皮夜探上善觀密室,被當場逮住關了一夜,第二天放回來又被禹老土司賞了一頓鞭子后,才開始孜孜不倦地給別人取綽號并對史道長另眼相看的。有一回在黑石寨最熱鬧的話場子里,二東巴阿牧扒好了傷疤忘了疼,又偷偷告訴眾人,說那個史若水的道長,在密室里根本就沒有搞啥子發明實驗,當然也不是捉鬼賣,而是在制蠱養蠱,養的還是天下第一的蠱中土司——九龍蠱。據說這九龍蠱,非常難養,只有天文地理陰陽風水醫卜星象奇門遁甲樣樣在行的“最有學問的”人,才能夠煉制出專門喂養九龍蠱的秘藥。九龍蠱一旦養成,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害任何人而不露痕跡、不被反噬;不想繼續害人之后,不但不需要破財乃至償命“嫁蠱”,還可以將這九龍蠱,煉制成延年益壽的丹藥。還說親眼看見夫人土司進過史道長的密室,而且不止一次。又說起當年使天石谷三千多人命喪黃泉的所謂“日本血吸蟲病”,其實就是一種蠱,而且極有可能就是養廢了的九龍蠱。像長皮一樣的“憨包”九龍蠱尚且如此厲害,像史道長一樣的“最有學問的”九龍蠱,就更加可想而知了……等等。

當天晚上,阿牧扒被大東巴派幾個徒弟抓到土主廟,在后院里吊著,被隨后聞訊趕來的禹三少爺和姬姜小姐用皮鞭抽得皮開肉綻。阿牧扒記不得自己講錯了什么話,第二天早上醒來后問大東巴。大東巴只說了一句:以后不準把那種姓九的壞東西,跟夫人土司扯在一起,不然你早晚咋個死球掉的都不曉得。

也有人猜測說,史道長的那間秘室,是用來煉丹或者制藥的。長皮說,當年他和禹三少爺夜探秘室,曾經聞到一股濃烈的藥味。但又從來沒有聽說過禹老土司或史道長有服用丹藥的習慣,禹老土司吃朵巴煙是公開的,朵巴煙是由廖總管親手制的。史道長是天石谷人公認的治病高手,他給人治病用的是自己煉制的丸藥,但為什么煉藥治病,要搞得比大東巴傳授徒弟們“上刀山、下火海”和跳大神的秘技還神秘呢?莫非真如阿牧扒所說,那間秘室中煉制出來的秘藥,是專門用來喂養“那種姓九的壞東西”的?(自從阿牧扒第二次皮開肉綻并被九小姐嚴重警告“再有下次,割了舌頭”之后,就沒人再公開說“九龍蠱”這個詞了。)

“很有學問的”禹三少爺,自從成為一個跛子后,就變成了一個吊兒郎當的二流子(許多人不敢“高看”有學問的眼光,多半是看向禹三少爺的),整日游手好閑,經常在話場子里胡言亂語,最大的學問,充分體現在他發明的若干新詞和給人取的若干綽號中。后來還跟幾個著名的游民懶漢二流子稱兄道弟,“近墨者黑,近豬者吃”(土司府一個下人說,這句話是史道長當著禹老土司的面說禹三少爺的),漸漸變得跟那幾個受眾人嫌棄的兄弟們一樣蓬頭垢面衣衫不整,被禹老土司用皮鞭抽了無數回。據說有一回,還相約跑到賴石山村準備偷狗吃,結果被幾個娃娃領十幾條看家的大狗小狗追得魂飛魄散。若不是半道上遇著跟賴石山村大狗小狗都熟悉的九小姐,而那天賴石山村最厲害的獵狗都去打獵了,以禹三少爺為首的幾個偷狗賊,就可能被幾個娃娃當場活捉甚至是“肉包子打狗”了。據說將那一伙游民懶漢二流子集中起來“勞其筋骨改頭換面”(也是禹三少爺發明的新詞)的主意,就是禹三少爺想出來的。但連長皮都認為,如果禹三少爺不首先“改頭換面”,就應該帶頭和那伙游民懶漢二流子一起喝涼水挨皮鞭,其他人對禹三少爺的觀感,就可想而知了。禹三少爺倒是很有些自知之明,自從將游民懶漢二流子集中起來“勞其筋骨改頭換面”之后,他的頭發和臉就一直很干凈,衣服也齊整,很少到話場子里去胡言亂語,也暫時沒有新的綽號產生。

“也有學問的”歐麥嘎師傅,很多人不曉得他是啥子時候來天石谷的,他在西邊山腳下建新房子,仿佛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他仿佛一直以來就住在那座已經有些破舊的嘎得教堂里。只記得他給天石谷人首先帶來的,是從來沒有人見過但一直存在著的“時間”——就是掛在土司府堂屋里的那個叫“鐘”的東西。據說當年歐麥嘎師傅剛到天石谷準備把“鐘”送給禹土司的那天,史道長(當時還只是個剛開始長胡子的小道士)曾告訴他不能送“鐘”,送“鐘”是“喪德”的事情。歐麥嘎師傅卻說那天就是“喪德”(禮拜天),不聽史道士的勸阻就把鐘送到了土司府。禹土司竟然很喜歡他送的鐘,一直當寶貝掛在堂屋里神位旁邊的墻壁上。天石谷從此正式有了有形有聲的“時間”。但時間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就像長長了的頭發、胡子和手指甲一樣沒有啥子用處。他們需要記得的日子并不多,生辰和忌日,還有幾個重要的節日而已。也不記得歐麥嘎師傅原來叫啥子名字,只記得他的名字好像很長很難記,有的說是七個字、八個字,也有說九個字的。天石谷人雖然不愁吃穿,但大部分人歷來節儉,他們認為用這么多字來稱呼一個人,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就跟著史道長(當時的小道士)叫他“歐麥嘎得”,后來覺得有些不大恭敬,就去了一個“得”字,加了“師傅”兩個字。天石谷名字最長的是迪尼體古,身為大東巴,也才四個字,用五個字來稱呼一個外來人,雖然不太節儉,也算不失大方,甚至算得上恭敬了。

送了“鐘”后,歐麥嘎師傅就在禹土司的幫助下,在西邊山腳下修了幾所稀奇古怪的房子。房子修好后,禹土司還選派了幾個下人去當他的徒弟(但由禹土司親自取了一個名字,叫作“雜役”)。房子有了,“雜役”徒弟也有了,歐麥嘎師傅就馬不停蹄挨家挨戶地跑,勸說大家到新房子去敬奉“嘎得”,至少在“喪德”這天要去。說“嘎得”是啥子“專門針灸(拯救)靈魂的”,“人要姓楊(信仰),才會姓胡(幸福)”,經常夾雜著讓人更加稀里糊涂的鳥話。天石谷大部分人是很喜歡湊熱鬧的,紛紛去新房子看“嘎得”,結果大失所望。那“嘎得”被釘在木頭架子上,一臉歐麥嘎師傅一樣的大胡子,上身連衣服都不穿,半死不活的樣子。跟上善觀的元始、靈寶、道德三天尊和土主廟的摩訶迦羅大黑天神、觀音菩薩、毗沙門王比起來,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一個是快餓死的叫花子,一個酒足飯飽的土司爺。許多人去了幾次就懶得再去,覺得去敬奉個叫花子一樣的“嘎得”沒啥子好處,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歐麥嘎師傅一有空就挨家挨戶地跑,要大家至少無論如何在“喪德”這天去一次教堂。大家后來都曉得歐麥嘎師傅的“喪德”,是星期天的意思,但他們始終搞不清楚、也沒有必要搞清楚究竟哪天是“喪德”。一直堅持在“喪德”這天去教堂的,只有土司婆娘、土司媳婦和幾個使女,還有一些干不了活的老頭子老婆娘和還干不起活的細娃兒,后來又多了一個從前的土司夫人現在的夫人土司。令所有人異常震驚的是,土司夫人第一次到嘎得教堂的時候,竟然跟歐麥嘎師傅說了好幾句“鳥話”。尾隨著土司夫人湊熱鬧的一個綽號叫“煙鍋巴”的二流子,在話場子中吹噓說,他當天親耳聽到了土司夫人對歐麥嘎師傅說的兩句“鳥話”:一句是“沽得摸泥”(令人不由聯想起二東巴阿牧扒醉得嘴啃泥的情形),一句是歐麥嘎師傅經常說的“三克油”。

自從土司夫人按時去教堂后,跟著去的人就漸漸多了起來,大多是游民懶漢二流子。土司夫人每次去教堂的時候,都由九小姐帶一幫能打會罵的下人陪著,渴望一睹芳容和風采的游民懶漢二流子們,只敢遠遠地躲著偷看。老人和娃娃倒不必避諱,土司夫人敬奉完“嘎得”,還常常跟他們說說話。開頭幾次,歐麥嘎師傅對土司夫人十分恭敬,每次她來都要親自率領手下雜役到門口迎接,還送了土司夫人一本厚厚的洋文書,說是他們“嘎得”的《圣經》。(莫非夫人土司竟然讀得懂那些比史道長的“鬼畫符”更難懂的洋文?)后來聽說土司夫人敬奉完“嘎得”后,還要到上善觀敬奉三天尊,然后到土主廟敬奉大黑天神、觀音菩薩和毗沙門王,就不再親自到門口迎接了。土司夫人好像并不在意,照常去;土司夫人變成夫人土司后,跟著去的人就更多了。

在一致公認有學問的“上三才子”之外,還有一個雖然好像不是很有學問,但卻是很有來頭和很有些神奇本事的大人物,就是大東巴迪尼體古。據說大東巴的先祖,就是南詔國大土司皮羅閣的大東巴。大理國時期崇尚佛教,觀世音和大黑天神信仰興盛,迪尼體古的幾位先祖,都是倍受大理國大土司尊崇的大東巴。后來,大理國被元朝滅亡后,迪尼體古的先祖帶領族人和信眾避難來到天石谷,就此定居下來,并逐漸成為當地勢力最大的土著和公認的頭人。據說禹氏先祖禹英以土司身份定居天石谷之后,曾與迪尼體古的先祖吉克阿黑土主,發生了好幾次嚴重沖突,最后兵戎相見,吉克阿黑土主的族人和信眾,被禹氏土司驅逐到九鼎山中。后來在上善觀道長段思源的極力調和下,吉克阿黑承認禹英的土司地位,禹英也承認吉克阿黑的土主地位,雙方才握手言和,共居天石谷。據說后來又發生過多次摩擦甚至流血爭斗,但都被始終處于強勢地位的禹氏土司占據上風,土主東巴的勢力被逐漸削弱,后來和上善觀、嘎得教堂一起,成了土司府的“禹鼎三足”(禹三少爺發明的新詞)。

在引種大煙之前的鼎盛時期,天石谷有將近七千人口。引種大煙后第九年夏天,天石谷一連下了十多天的大雨,即將成熟的大煙全部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中。將近一個月積水消退后,有幾千人先后病倒。大東巴的湯藥、史道長的丸藥都不管用。歐麥嘎師傅說是啥子“吸血蟲病”,像瘟疫一樣會傳染,要禹土司馬上派人去禹鼎鎮報告,并盡快請醫生來。醫生終于請來的時候,天石谷的人口已經減少了一半。醫生說是“日本血吸蟲病”,禹鼎鎮也沒有特效藥,給了禹土司一個草藥方子就走了。禹土司本來是讓一個下人把草藥方子交給史道長,不知啥子原因,這個方子卻到了大東巴手里。大東巴指令手下徒弟在土主廟院子中支起幾口大鍋熬藥,并通知所有人(包括上善觀的人)都來喝(當然,土司府的藥是用專門的鍋熬好后送去的)。喝了幾天藥后,大東巴又在土主廟廣場“上刀山、下火海”跳了一場“送瘟神”的大神,竟然真的“送走”了“日本血吸蟲”。大東巴從此名聲顯揚,成了天石谷有史以來最大的“救星”。也正是在那場慘絕人寰的“日本血吸蟲病”期間,“上三才子”聯手企圖根除大煙禍患,但結果卻如廖總管所說的那樣: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據說當時“上三才子”想拉攏迪尼體古一起禁煙,大東巴卻馬上就光明正大地到土司府去告了密。

大東巴迪尼體古從先祖那里一直傳承下來的最大本事,是“上刀山,下火海”和跳大神驅災辟邪。“上三才子”中,史道長好像從來沒有評價過一直水火不容的大東巴,歐麥嘎師傅的評價是“很神奇,但好像沒有什么用”,禹三少爺的評價是“跟‘捉鬼賣’一個套路”。在天石谷,從學問到本事,能夠讓“上三才子”和大東巴用實際行動一致公認和心悅誠服的,只有一個人:夫人土司。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設置
恢復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
全局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元阳县| 竹北市| 江永县| 广宗县| 湛江市| 香港 | 隆安县| 哈密市| 永年县| 安顺市| 汉阴县| 临沂市| 门源| 金门县| 泰兴市| 新宾| 象山县| 汶川县| 潞城市| 特克斯县| 台中县| 高邑县| 新营市| 罗平县| 镇康县| 平顶山市| 自治县| 和硕县| 松江区| 西青区| 剑河县| 伊金霍洛旗| 宣武区| 麻城市| 恩施市| 濮阳市| 米脂县| 合阳县| 白朗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