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陳守耕頂著熊貓眼走出三號大棚,他昨晚幾乎一夜未眠,一開始是換了地方不習慣,后來干脆不睡了,每隔一小時就記錄一下棚內的溫度、濕度和地溫。
從記錄結果看,晚上隨著天氣變冷,棚內的溫度也會降低,最低點在早上,也就是現在,大約十五度左右,完全能維持蔬菜的正常生長。
有了親身的記錄,他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前景更加看好。
上午,在李哲的陪同下,他再次參觀了大棚,與昨天的走馬觀花不同,今天看得更加細致,記錄了大棚內各個時間段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
同時,他也向李哲提出了一些建議:“李老板,我發現新擴建的幾個大棚沒有配備土壤溫度計,建議盡快為每個大棚配置標準化土壤溫度計,并安排專人定時記錄早、中、晚不同時段的數據。這些基礎數據的積累,對蔬菜育種和規模化管理都很重要。”
“是我疏忽了,之后會讓人統一采買。”這段時間,李哲大部分時間都在京城,老李和朱益民帶人移栽蔬菜苗,兩人都是種植經驗豐富的莊稼把式,大多是憑感覺來。
“李老板,我昨兒個認真考慮了合作研發育種計劃,也認同您的分配方案。但有件事我要說明一下:我在京城農業大學還有教研工作,冬天的課程會少一些,可以坐著卡車來回跑,但也不可能每天都待在這邊。
我需要一個研究團隊,成員大多數會是我的學生,會參與育種和數據收集的工作。我也不能讓同學們免費工作,可能會產生一些費用。”
“陳老師,您說的問題我能理解,別管是您還是您的學生,我都可以做到管吃管住、車接車送。等到育種研究盈利后,我還會給他們追加獎金,同時拿出一部分盈利作為團隊的后續研究經費。”
陳守耕對李哲的回答也很滿意,兩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問題,隨后簽訂了合作研發育種的協議。協議規定:李哲出場地、物資經費,幫助陳守耕組建研發團隊;育種研發成功后,名譽權歸陳守耕團隊,種子的所有權和繁育權歸李哲所有。
簽完這一份協議后,李哲并不是很滿意。首先,他覺得以公司的名義簽署會更正式一些。其次,以后最好還是找專業律師幫忙起草合同,隱患會更少。
只是現在沒有那個條件,也只能先這樣了。等以后有了更好的條件,可以再補簽合同,確保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至于說到成立公司,李哲是有這個想法的。國家也正式下了相關的法律文件,但實際上成立公司的名額有限,不是你想成立就能成立的。通俗地說,你得有關系。沒關系的話,就只能等,等到政策更加明朗,等到沒有了諸多限制。
今年即便不成立公司,李哲這邊也暫時能應付得開。但明年肯定是要成立公司的,否則很多事情就不好辦了。蔬菜合作社屬于村集體,而不是李哲個人,有些時候可以用,有些時候還是要分清的。
成立公司的事兒不能再往后拖了,畢竟這玩意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成的,得提早做準備才行。
李哲跟陳守耕談妥后,又找來老李叮囑一番。畢竟,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大營村,有些事還得讓老李幫忙來辦。
“爹,我不在的時候,陳老師和他的學生就得麻煩您照顧了。如果陳老師育種工作需要你們幫忙,你們也得全力協助。畢竟那些種子以后都是屬于咱們的,關系到未來蔬菜的產量。”
“老二,這個我都知道,你不需要說。我跟青禾能相處好,跟陳老師他們也一定能相處好。”老李應了一聲反問道,“你準備分哪個大棚給陳老師做育種試驗?那些新的大棚也都移栽了蔬菜苗,會不會有影響?”
李哲說道:“我和陳老師商量了一下,有些蔬菜的種植環境不同,有些蔬菜種在一起容易產生病害,所以育種實驗不會在一個大棚里進行。我準備將18、19、20這三個大棚的部分土地拿出來做育種實驗。
每個大棚的試驗土地大約200平米左右,總共加起來是600平米,相當于一個大棚的面積。您覺得怎么樣?”
老李摸了摸下巴:“種子不好,再怎么使勁也種不出好菜。合作育種我是贊同的,但咱家的條件有限,就怕招待不好陳老師和他的學生。”
李哲點點頭:“這件事我也考慮過,明年咱們再搭建大棚,可以在大棚外面搭建一個小房,供人居住生活。”
上輩子,李哲就搭建過類似的房子。之所以第一批大棚沒有搭建,主要還是考慮到費用問題。當時經費不足,一切從簡。明年經費充足了,還可以在大棚外面補建房子。
當然,并不是說每個大棚都要建房子,到時候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說到搭建房子,李哲又想起了另一茬事:“爹,明年我準備蓋新房,有時間了您去村委會申請一塊宅基地。另外您再問問支書,能不能花錢額外購買宅基地?我想建一個大一點的房子,到時候陳教授團隊來咱們大營村也能住得開,爭取明年開春就動工,夏天就住進去。”
老李想了想:“行,有時間了我就去找王支書問問。”
……
京城船板胡同,周家。
臨近中午,林巧梅瞅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的譚靜雅:“你現在還真是瀟灑,真不給你老婆婆做飯了?”
譚靜雅與往日相比,明顯消瘦了幾分:“咋了?你要是嫌我礙事兒,我可就走了。”
“沒有沒有,中午就在這吃,哪也別去。”林巧梅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切:“我這不是怕你意氣用事,折騰半天,最后自己再后悔了。”
“沒什么好后悔的,也就這樣。我已經從北屋搬出來,現在住在西廂房,大家誰也不礙誰的事兒。”譚靜雅的語氣中既有一絲落寞,又有一絲釋然。
“房子真賣了?”
“賣了。”
林巧梅坐在旁邊低聲問道:“賣給誰了?怎么這么快就賣了?”
“賣給前面的李老板了,老太太怕我從中作梗,第二天就跟李老板簽了合同。現在母子倆是一門心思地想出國,人家想吃的是西餐,我做的飯早就吃膩了,我還上趕著巴結干啥?”譚靜雅語氣平淡。
林巧梅張大了嘴巴,驚的說不出話來。這個同村的小老弟還真是讓人意外!如果記得不錯,他和自己的弟弟小虎應該是同歲,這差距也太大了吧。自己弟弟也不知在電扇廠咋樣了?
她原本還替弟弟高興,但隨著天氣冷了,她越想越不對味,到了冬天有幾個會買電扇?
她倒是想回村瞅瞅,現在有李家的卡車也方便,但周家這一攤子事,她實在是走不開。要不寫封信讓建軍幫忙捎回去?
譚靜雅伸出纖細的手在林巧梅面前晃了晃,“想什么呢?都不說話了。”
林巧梅回過神,好奇道,“季老太太賣房子要出國,那季鴻賓咋辦?他不是出不了國嗎?”
“就因為他沒辦法正常出國,所以才要賣房出國,大姑姐給找的關系,具體咋回事我也不是很清楚,人家也不跟我說。”譚靜雅嘴角帶著一絲嘲諷:“人家是孝子,老太太說啥是啥,我到底還是個外人。”
“那你呢?季鴻賓沒說帶你一起出國嗎?”
“他說頂什么事兒?他要能做主房子也不會賣了——最終做主的還是老太太。我估計她不會帶我出國。其實就算她會帶我出國,我也一樣不出去。”
“為啥啊?都說國外好,你就一點不心動?季鴻賓都出國了,你自己留下來算什么?”林巧梅不解。
“通過這次的事,我算是看清了,這老太太就沒把我當成自己人。在國內他們就不把我當回事,等出了國,還有個不省心的大姑姐,還有個洋女婿。”譚靜雅嘆息了一聲,“要真跟著他們出了國,還指不定被他們欺負成什么樣?我是不指望了,以后也只能靠自己了。”
林巧梅也替她發愁:“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開一家飯館,我很早之前就有這個想法,但季鴻賓不同意。他覺得這是伺候人的買賣,說出去不光彩。”譚靜雅哼了一聲,“現在他要出國,也沒心思管我了。我尋思著把餐館辦起來,以后也有個依靠。”
“你要真能辦起來,我去給你幫忙。我也不想在這家餐館干了,眼瞅著就月底了,總共也沒幾波客人,下個月能不能發工資還不知道。”說到這,林巧梅又露出擔憂的神色,“今年開了不少的私人飯館,比國營餐館的服務好,價格也便宜。餐館現在也不好干,弄不好還會賠錢,你也得有個心理準備才行。”
“我知道。”譚靜雅想想,話鋒一轉,“對了,你之前不是說想找李老板合作嗎?他沒跟你們飯館合作?”
林巧梅露出一抹苦澀:“我和李老板談過了,但人家不樂意。”
譚靜雅追問道:“為什么不樂意啊?嫌你們開價低?”
“價格是一方面,他要求現金現結。我們餐館的情況你也知道,根本不可能貨到現金現結。而且他也不接受在餐廳吃飯抵錢的法子。”林巧梅皺著眉,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快的事:
“一開始我還有些不理解,后來想通了,人家李老板的做法也是對的,就我們飯館那個樣子,就算人家來吃飯,也未必能服務好。
現在也好,雖然沒做成買賣,但至少沒把人得罪了。”
譚靜雅右手托腮:“也就是說……李老板損耗的蔬菜,還沒有銷路?”
“應該是吧。”林巧梅應了一聲,仿佛猜到了什么,“你不會是想和李老板合作吧?他能同意?”
譚靜雅若有所思:“誰知道呢,試試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廚師的手藝即便再好,沒有足夠的蔬菜搭配,很多菜也做不出來;即便做出來,也不是那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