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哲騎著自行車趕到了蒙娜麗莎餐廳。
他隔著老遠就看到餐廳門口擺放著一棵綠色的圣誕樹,上面掛著一些五顏六色的裝飾品和小彩燈。
李哲將自行車停在門口,透過窗戶往里看,里面也布置得紅紅火火,看起來十分喜慶。
他推開玻璃門,門口兩個穿著圣誕老人衣服的服務員微微躬身,用英文說:“歡迎光臨。”
此時,沈亞楠正對著幾個服務員在說什么,見李哲到了迎了上來:“李老弟,房產過戶的事辦得怎么樣了?林為民那家伙還靠譜嗎?”
“二姐,這事我還得好好謝謝你,林科長已經幫我想轍了,應該能在房東出國前把房產買賣手續辦好。”李哲誠心感謝,如果不是沈亞楠的關系,這房子能不能買到手還真不一定。
“啥謝不謝的,都是朋友,相互幫忙是應該的,事兒辦妥了就成。”她招呼道,“宣傳單和會員卡我都已經印好了,你過來瞅瞅行不?”
“這么快?”李哲有點驚訝于沈亞楠的辦事效率。
“不快也不行啊,這不眼瞅著馬上到圣誕節了嗎?我托朋友在他們單位加急加點趕出來的。”沈亞楠從柜臺上拿起一張宣傳單,遞給李哲。
宣傳單整體是個大紅底兒,上面有圣誕老人、馴鹿、圣誕樹等元素。
上面用中英雙文寫著“一起過圣誕”。
下面是一塊白底兒,頂上寫著黑字,是餐廳的宣傳福利:
福利第1條:圣誕節前后三天,所有客人享全場8折優惠。
福利第2條:平安夜和圣誕節消費滿99元,可參與圣誕抽獎,獲得精品圣誕禮物。
福利第3條:圣誕節期間實行充值優惠活動:
充500元,送80元;
充1000元,送200元;
充2000元,送500元。
福利第4條:平安夜進店送蘋果……
前三條看著還像那么回事,看到第4條李哲笑了:“二姐,這平安夜送蘋果是什么意思?”
沈亞楠笑著說道:“老弟,我還以為你什么都懂呢,原來你也有盲點。這平安夜外國人都吃蘋果。去年我和朋友去建國飯店,人家在平安夜那天就送蘋果,你別說味兒還不錯。”
李哲說道:“二姐,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個‘平安’和蘋果的‘蘋’字是漢語諧音。有沒有可能是圣誕節傳入中國后,人們將本土文化與西方節日結合,創造出了平安夜吃蘋果這種具有國內特色的節日習俗?”
其實李哲還有一種推測,那就是80年代初,圣誕節剛剛流傳到國內。一些涉外人員想過圣誕節,但因為物資匱乏,12月的水果只有蘋果,再加上漢字的諧音梗,人們才會吃蘋果慶祝。
至于后來為什么能一直流傳下去,很可能就是賣蘋果的商家為了促銷蘋果,就偷換概念,大力宣傳平安夜吃蘋果,推動了這種習俗廣泛傳播。
“草,不是吧?老外平安夜不吃蘋果?”沈亞楠有些懵了,她一直以為平安夜吃蘋果是老外的習俗。
李哲瞅著宣傳單:“整體來說還不錯,瑕不掩瑜,就這么發吧,沒準老外看了也覺得稀罕,也想嘗嘗平安夜的蘋果呢。”
沈亞楠又對著幾個員工叮囑幾句,讓他們戴上圣誕帽出去發傳單。
沈亞楠指著站在她旁邊的一個短發女人說道:“她叫馬蒂,是餐廳的大堂經理。我不在餐廳的時候,都是她協助管理。以后我不在,你找她就成。”
“好的。”李哲早就關注到了這個叫馬蒂的,也發現她在負責基層員工的管理。
沈亞楠又拿出一沓名片大小的卡片:“李老弟,這是我剛讓人印制的會員卡,你看看怎么樣?”
卡一共有4種:第1種是普通的充值卡,白底黑字上面寫著“充值卡”,還印著餐廳的標志。
第2張也是白底黑字,但寫的是“會員卡”。
第3張白底黑字上加了金邊,上面寫著“金卡”。
第4張是黑色的卡,印著金色的蒙娜麗莎餐廳的標志。
實話實說,李哲覺得一般:“二姐,既然設計好了,那就先用著。等下次有新的活動,我建議統一更換成塑料卡片,這樣不容易損壞,看起來更有質感。”
沈亞楠點點頭:“這次確實有些倉促,只能等下次了。”隨后她拿出一張寫著001編號的黑卡,“李老弟,這張卡是你的,以后只要你在餐廳吃飯都打6折。”
李哲笑著說:“6折可不夠,我要打5折。”說著他從兜里掏出一沓子外匯券,“我先充2000塊。”
“嘖嘖,還得是李老弟財大氣粗!知道你有錢,姐們就不跟你客氣了,哈哈。”沈亞楠笑著接過錢。
要知道,她每天從李哲這里進貨的菜錢就超過了400外匯券,這還只是她一家餐廳。
不知是因為宣傳單起了作用,還是圣誕節期間的原因,下午5點餐廳就開始上客人。晚上6點,餐廳的桌子已經坐滿人,甚至還有人在大廳里等候位置。
沈亞楠站在柜臺后,雖然極力壓抑表情,但抿起的嘴角還是暴露了她此時的內心。
自打餐廳開業后,她還是頭一次見到這么多客人:“媽呀,我不是要發財了吧?”
她覺得有些不真實,還有些不適應。
……
12月24日。
臨近中午。
建國門外大街,周青禾頂著寒風吭哧吭哧地騎著自行車。
她后面還跟著一輛自行車,正是她農業大學的老師陳守耕。
兩人騎到了蒙娜麗莎餐廳外,周青禾將車子停在門口,陳守耕右手扶著自行車,左手扶了扶眼鏡,看著門口的圣誕樹以及“外匯券結算”的牌子,語氣有些不確定:“青禾,咱們是不是來錯地了?”
周青禾看了看頭頂的牌子:“沒錯,就是這。”周青禾透過玻璃窗往里瞧,“嘿,這餐廳看著還不錯,里面坐的都是老外。”
陳守耕小聲說:“這是涉外餐廳,不光價格貴,而且是用外匯券結算。”
“沒事,又不用咱請客。”周青禾推開玻璃門,大大方方地走了進去。陳守耕略一遲疑,也跟了進去。
“歡迎光臨。”戴著圣誕帽的女服務員笑著問,“同志,您幾位?有預約嗎?”
“我們是李哲先生的朋友,他約我們在這里見面。”
“李老板在餐廳2樓,兩位請跟我來吧。”女服務員領著兩人上了樓梯。
周青禾一邊走一邊瞧,餐廳的圣誕節裝扮和氛圍讓她覺得新奇,還是頭一次來這樣的餐廳。
陳守耕也比周青禾好不了多少。他雖然是大學老師,但他的專業很少跟人打交道,跟外國人接觸的機會也不多,還是頭一次來涉外的西餐廳。
兩人一前一后上了樓,2樓比1樓的客人少一些,有些位置還沒有坐滿。
李哲坐在靠窗的位置,見到他們兩人上來,站起身招手:“青禾,這邊!”
“媽呀,你啥時候這么有品位了?居然挑了這么高檔的地方。”周青禾坐在李哲對面,摸著紅色的桌布,感受著皮椅的舒軟,哪哪都覺得稀奇。
“這是朋友開的餐廳,有優惠。”李哲應了一聲,望向旁邊的中年男子,“這位是陳老師嗎?青禾,你也不幫我們介紹一下。”
“忘了忘了,光顧著看稀罕了。”周青禾清了清喉嚨,鄭重說道,“這位是京城農業大學的陳老師。這位是大營蔬菜合作社的社長李哲先生。”
李哲主動伸手:“陳老師,久仰大名,早就聽青禾提起過您這位蔬菜育種界的專家,以后還請多多關照。”
陳守耕和李哲握了握手:“李社長過獎了。”
周青禾打斷了兩人的客套:“這有啥好吃的沒?咱先點點東西吃吧。”她又小聲問,“李老板,這好像都是用外匯結算,能敞開了點不?”
“點吧,不用給我省錢。”李哲又跟服務員要了一份餐單,遞給陳守耕,“陳老師,您看看想吃什么?隨便點。”
陳守耕掃了一眼菜單,推了回去:“我都行,客隨主便,您看著點吧。”
周青禾提議:“要不咱們來個圣誕套餐吧?有烤火雞、火腿、土豆泥、玉米布丁和蔬菜沙拉。甜點還有南瓜派、姜餅屋。這么多東西,也夠咱們三個人吃了。”
李哲看了一眼點點頭:“可以,那就點這個套餐。兩位想喝點什么?”
陳守耕說道:“我喝白開水就行。”
周青禾眼睛一亮:“我想喝杯咖啡。”
點完餐,服務員離開了,李哲開門見山道:“陳老師,您今兒個約我來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當。”陳守耕想了想說道,“說來有趣,那天青禾拿著畢業論文給我看時,我還以為她編造了實驗數據。后來才知道,原來她是在您的大棚里培育了一批蘑菇。
更讓我驚訝的是,聽說您的大棚采用了獨特的保溫技術。除了極端天氣需要輔助加溫外,平時僅靠日照和保溫設計就能維持適宜溫度?這種節能環保的種植模式,在我們農大都是聞所未聞的。不知道能否有幸去實地參觀學習?”
李哲露出為難的神色:“陳老師,跟您說實話。除了青禾外,我還從來沒有邀請過其他人去大棚參觀。所以我想知道您想參觀大棚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談話的功夫,服務員端上了咖啡和熱水。陳守耕喝了一口熱水,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透出一絲熱忱:
“雖然青禾沒有詳細說大棚的具體建造結構,但我大致能推測出大棚特性:它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濕度較高,水分不易散失;同時,薄膜的覆蓋會減弱自然光照強度;其土壤環境以及病害發生的規律,與露天種植有著顯著的不同。”
他語氣愈發認真:“目前市面上推廣的蔬菜種子,大多數都是針對露天種植環境培育的。它們在這種特殊的大棚環境下,往往水土不服——產量和抗病性也會大打折扣。”
說到這里,陳守耕說著語氣間帶了幾分興奮:
“如果真如青禾所說,您建造的大棚能夠穩定量產冬季蔬菜,這就意味著擁有了大規模推廣冬季蔬菜種植的技術基礎,就能解決冬季吃菜難的問題。
我的專業方向是蔬菜育種,實地參觀您的大棚后,我想專門培育出適應大棚環境的新品種,提高蔬菜產量,增強植株對高濕、弱光以及特定病害的抗性,甚至優化生長周期,縮短成熟時間……”